- 年份
- 2024(1477)
- 2023(2137)
- 2022(1691)
- 2021(1672)
- 2020(1367)
- 2019(3312)
- 2018(3088)
- 2017(6349)
- 2016(3290)
- 2015(3786)
- 2014(3844)
- 2013(3892)
- 2012(3480)
- 2011(3161)
- 2010(3043)
- 2009(2965)
- 2008(3100)
- 2007(2878)
- 2006(2653)
- 2005(2653)
- 学科
- 银(14303)
- 银行(14158)
- 行(12976)
- 济(12326)
- 经济(12312)
- 制(11108)
- 管理(9098)
- 业(8869)
- 业务(8853)
- 度(8146)
- 制度(8140)
- 企(8061)
- 企业(8061)
- 银行制(7684)
- 方法(6903)
- 融(6646)
- 金融(6646)
- 数学(6262)
- 数学方法(6213)
- 财(5131)
- 务(4249)
- 财务(4246)
- 财务管理(4241)
- 企业财务(4101)
- 中国(3651)
- 体(3215)
- 体制(3015)
- 业经(2622)
- 组织(2093)
- 贸(2048)
- 机构
- 大学(45217)
- 学院(43559)
- 中国(19720)
- 济(18987)
- 经济(18521)
- 管理(17171)
- 银(16442)
- 银行(15763)
- 行(14602)
- 研究(14441)
- 理学(13999)
- 理学院(13860)
- 管理学(13555)
- 管理学院(13475)
- 财(11341)
- 京(9849)
- 财经(8912)
- 融(8544)
- 金融(8433)
- 中心(8272)
- 经(8127)
- 农(8032)
- 科学(7545)
- 江(7516)
- 所(7155)
- 财经大学(6937)
- 人民(6800)
- 州(6525)
- 农业(6520)
- 北京(6495)
共检索到78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文武
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利润分配格局相对合理,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成果正越来越多地为社会所分享近一段时期以来,商业银行高利润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为了更客观地认识这一问题,笔者从宏观角度来评估银行的盈利水平,为全面解读商业银行盈利提供一个视角。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宋帅邦 崔建鹏
本文在简化的资产负债表框架基础上,分析货币错配对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影响,提出测度商业银行货币错配程度的新指标——BCMI。总体来看,在2005~2012年间,中国上市银行货币错配程度和汇兑损失都呈逐渐下降趋势;商业银行货币错配程度同其盈利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因此,建议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时要充分考虑商业银行的承受能力;控制外汇风险敞口,加强商业银行货币错配的审慎性监管;加速发展资本市场,鼓励外汇金融衍生工具创新;废除不合理的外汇管理制度;鼓励人民币跨境交易,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大强
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排名,从一级资本角度出发,2007年我国有31家银行进入世界1000家大银行中。但是从盈利角度看,这31家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却低于1000家大银行的平均水平。本文设计了一系列指标综合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并分析了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偏低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盈利水平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海林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利润高增长引起社会广泛热议,"银行暴利"一度甚嚣尘上。但客观分析背后形成的原因,可以发现,中国银行业近年来的盈利快速增长只是建立在长期低水平、小基数之上,并未脱离国内实体经济行业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同业比较,中国银行业利润增速和盈利能力领先只是在较短的特殊时期,利差也并未显著高于国际水平。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未来中国银行业盈利水平将会逐步回落,进入一个稳定的常规区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星 金淳 李延喜
以中国商业银行的92837个信用卡客户为研究样本,根据客户的自然特征,运用两步聚类法对之进行分类,甄别出高盈利客户的特征。利用客户样本过去一年的交易记录测算各类客户对应的信用卡业务的盈利水平。以能给银行信用卡业务带来高盈利的客户为例,对其特征(包括自然特征和消费行为特征)与银行信用卡业务盈利水平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信用卡客户的自然特征和消费行为特征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盈利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提出:商业银行应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精准识别高盈利客群、科学预估客户的盈利水平、合理配置营销资源以实现客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用卡 客户特征 盈利水平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太峰 刘科
以15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以2009—2018年10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将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通过变量的选取建立面板数据方程,对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以及外部控制变量进行了描述性数据分析,通过F检验和Hausman检验确定各组样本所适用的最优回归模型,然后引入工具变量来缓解内生性,得到各组样本缓解内生性后的回归结果,结果发现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与商业银行整体盈利水平、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呈负相关关系,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盈利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表明第三方支付虽对商业银行整体盈利能力产生抑制,但两者存在一定的作用空间来化解不利影响。
关键词:
第三方支付 上市商业银行 盈利水平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姚梅芳 狄鹤
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积极作用显著大于消极作用,且这种正向作用机制保持了比较明显的长期稳定性。同时,我国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间存在较大的合作共赢空间,大力发展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具有助推作用。因此,我国应确立第三方支付明晰的法律地位和监管体系,坚持市场主导与鼓励创新原则,加大对正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扶持力度;同时也应进一步加强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间的产业链合作。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第三方支付 商业银行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邹晓梅 张明 高蓓
本文利用2001至2012年美国商业银行季度数据,分析了资产证券化活动强度对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影响,并从杜邦分解的视角比较了资产证券化影响商业银行ROE的具体路径。组内分析的结果显示,资产证券化活动强度与商业银行ROE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这一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具体的路径是,资产证券化活动强度越高,商业银行的杠杆率和资产周转率越高,同时商业银行的收入利润率越低。组间比较的结果显示,资产证券化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ROE,但作用没有组内分析那么显著。双重差分的分析结果显示,资产证券化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ROE,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资产证券化银行的负面冲击更大。从产品比较的角度...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商业银行 净资产收益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伟涛 董雅洁
收入多元化是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以我国45家银行为样本,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收入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多元化不能显著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盈利水平,非利息业务盈利与利息业务盈利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收入多元化不能显著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收入多元化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因此,商业银行实施收入多元化战略,应综合考虑自身因素,选择最有利的发展路径,将非利息业务发展控制在合理边界内,提高风险管控水平,确保稳定经营和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向朝霞
本文通过建立PVAR模型,以五家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例,以2007年为分界,比较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在市场化前后对银行盈利水平和业务结构的影响,得出以下两个结论:第一,从盈利水平方面来看,在市场化以后,Shibor对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影响程度提高;第二,从业务结构方面来看,市场化以后,Shibor对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利息业务影响程度降低,对中间业务的影响程度提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志洋 李风鹏
本文使用2007~2014年16家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季度数据,研究利率水平与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非线性关系。实证分析表明,银行净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资产收益率与短期利率正相关,且相关性具有凹的特点;银行净利息收入、银行资产收益率与利率曲线斜率的相关性为负,且具有凹的特征;银行非利息收入与利率曲线斜率的相关性显著为负,且具有凸的特性;利率水平不影响银行拨备与资产的比值。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经历了2009年以来过快的信贷增长后,银行业利润高增长饱受诟病——即银行业在经济下行期获利过丰,于是形成两种推论:一是银行与实体经济回报背离,利润畸高;二是存在银行以过高利率榨取实体经济收益之嫌。必须承认的是,银行业在近两年的发展的确存在资产膨胀过快、中长期贷款占比过高以至于在未来必将面临总量扩张难以保持既往速度、融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曾智 姚舜达 何雅婷
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和互联网金融的挑战,综合化经营日趋明显。本文使用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4年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分析多元化战略对商业银行盈利和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转移了表内业务的风险,表外业务多元化会减少银行的风险水平;贷款比例过高,地域多元化并不能真正实现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反而会减少银行盈利能力和增加违约风险水平;资源不合理的使用,收入结构多元化减少了市场数据下的盈利能力和增加银行的风险水平;多元化指标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说明存在溢出效应。
关键词:
多元化 盈利 风险 交互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左晓慧 马云
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如何评价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及影响因素对合理评价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非常重要。通过使用系统GMM对我国28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增加能够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而非利息收入中的其他非利息收入相比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对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更加有效。通过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分析比较,发现收入多元化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提高更为明显;GDP增长这种利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会有效提高其盈利能力;资产规模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具有明显的正效应,但这种效应正慢慢被不良贷款率和利息支出比所抵消,因此商业银行在优化收入结构时,必须控制利息费用支出和不良贷款率才能使银行的盈利能力不断提高。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收入结构 盈利能力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金昱
中国商业银行NIM与1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差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未来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全面实现,银行NIM可能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本文的实证研究显示,中国银行业保持净利润增长所需保持的NIM水平受GDP增速和银行不良贷款率变化的影响尤为显著,未来中国商业银行将面临GDP增速下滑和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趋势,要求必须保持一定的NIM水平才能实现盈利持续增长。面对严峻的外部挑战,中国银行业需要将更有效的利差管理与经营转型、风险控制紧密结合,积极创新求变,顺应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的趋势与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