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81)
- 2023(14491)
- 2022(12772)
- 2021(11935)
- 2020(10197)
- 2019(23542)
- 2018(23149)
- 2017(45310)
- 2016(24322)
- 2015(27147)
- 2014(26773)
- 2013(26476)
- 2012(24036)
- 2011(21451)
- 2010(20964)
- 2009(19110)
- 2008(18374)
- 2007(15695)
- 2006(13429)
- 2005(11478)
- 学科
- 济(94967)
- 经济(94853)
- 管理(71359)
- 业(67662)
- 企(57313)
- 企业(57313)
- 方法(48495)
- 数学(42599)
- 数学方法(42050)
- 财(25948)
- 农(23987)
- 中国(22746)
- 学(20943)
- 业经(20429)
- 地方(17628)
- 务(17454)
- 财务(17386)
- 财务管理(17351)
- 企业财务(16568)
- 制(16274)
- 农业(16272)
- 贸(16105)
- 贸易(16099)
- 理论(15896)
- 易(15624)
- 技术(15009)
- 和(14842)
- 环境(14348)
- 银(13470)
- 银行(13416)
- 机构
- 大学(340937)
- 学院(336993)
- 管理(138024)
- 济(132526)
- 经济(129728)
- 理学(121206)
- 理学院(119917)
- 管理学(117640)
- 管理学院(117057)
- 研究(109404)
- 中国(80211)
- 京(71387)
- 科学(69509)
- 财(60038)
- 农(55833)
- 所(53920)
- 业大(53213)
- 中心(50443)
- 研究所(49653)
- 财经(49379)
- 江(47012)
- 经(45131)
- 北京(44352)
- 农业(44050)
- 范(42988)
- 师范(42471)
- 院(40448)
- 经济学(39401)
- 州(38255)
- 财经大学(37209)
- 基金
- 项目(242312)
- 科学(190841)
- 基金(178002)
- 研究(172633)
- 家(156318)
- 国家(155071)
- 科学基金(133849)
- 社会(108550)
- 社会科(102860)
- 社会科学(102828)
- 基金项目(95082)
- 省(93725)
- 自然(90189)
- 自然科(88165)
- 自然科学(88139)
- 自然科学基金(86564)
- 教育(79853)
- 划(79620)
- 资助(73744)
- 编号(69624)
- 成果(54536)
- 重点(53964)
- 部(53558)
- 创(50436)
- 发(50181)
- 科研(47348)
- 创新(47043)
- 课题(46834)
- 教育部(45983)
- 大学(45400)
- 期刊
- 济(135703)
- 经济(135703)
- 研究(94220)
- 中国(57911)
- 学报(56698)
- 科学(51387)
- 管理(49538)
- 农(48716)
- 财(45621)
- 大学(43177)
- 学学(40853)
- 教育(34321)
- 农业(34029)
- 技术(29211)
- 融(26214)
- 金融(26214)
- 财经(23555)
- 业经(22024)
- 经济研究(21861)
- 经(20066)
- 问题(17488)
- 业(17446)
- 图书(16982)
- 科技(16518)
- 技术经济(16180)
- 理论(16146)
- 版(16001)
- 实践(14840)
- 践(14840)
- 业大(14757)
共检索到470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左大勇 陆蓉
理性程度不同的投资者,其投资行为很可能不同。在市场中,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代表了不同的理性程度,两类投资者的行为差异可能是导致很多金融市场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由于用基金市场研究投资者行为具有天然优势,本文对开放式基金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个人投资者往往只看中历史业绩,不能分辨风险,个人对基金当期业绩存在"赎回异象",选择的基金不能取得超额收益;而机构投资者看重基金剔除风险因素的超额收益。另外,本文还发现了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会被基金管理者所了解和利用的证据,理性人采取的一些营销策略(如大比例分红)吸引的是个人投资者的资金,而这些策略对于机构投资者无效。本文为市场异象和投资者行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兰俊美 郝旭光 卢苏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非理性程度直接影响着市场的健康稳定。本文基于有情境元素的问卷调查,构建包含投资者类别为自变量,年龄和性别为控制变量,16种常见非理性行为为因变量的分析框架,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差异。结果表明,中国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都存在严重的非理性行为;相比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非理性程度更为严重;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在偏好逆转、证实性偏差、沉没成本、模糊厌恶、处置效应和损失厌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为投资者防范非理性行为提供建议,为市场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彭晓洁 王丹丹 王安华
本文通过对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调研,进行数据统计与现象分析,总结出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差异。本文发现机构投资者对于股票的选择主要考虑公司基本面,而个人投资者一般考虑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国家政策指向。本文旨在通过对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差异分析选定划分长期投资者的标准,以更好地理解长期投资者的特征和投资偏好,为利用多属性决策分析方法划分长短期投资者提供实践依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志文 余佩琨 杨靖
本文利用TopView的投资者仓位变化和账户数变化的日数据,将投资者羊群行为定义为投资者持有各只股票仓位变化的标准差,详细探讨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差异。结果显示在中国资本市场上:(1)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比个人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更明显;(2)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难以模仿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本文从羊群行为这个角度展示中国资本市场的微观结构,有助于投资者和学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资本市场的本质。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 羊群行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国进 陶可
根据上证180指数成分股数据和topview投资者日持股数据,利用横截面交易量标准差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差异。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可能是信息较为充分利用的结果,个人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则具有更多的非理性因素。
关键词:
羊群行为 机构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日清
本文首先基于我国A股市场机构股票持有数据,构建了不同的投资组合来区分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然后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与SUR估计,探讨了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是否具有过度自信行为,结果表明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在不同市场状态下都存在交易过多的过度自信认知偏差。并且我国证券市场上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程度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并无明显差异。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过度自信 机构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辛宇 芮萌
本文以2004~2006年的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为研究对象,比较和考察了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开放式基金("合资开放式基金")和中资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开放式基金("中资开放式基金")。研究发现:与合资开放式基金相比,机构投资者更愿意赎回中资开放式基金,而且"赎回之谜"只在中资开放式基金的个人投资者中存在,在合资开放式基金的机构投资者中甚至还表现出了与理性预期相一致的经营绩效与赎回率之间的显著负相关关系。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冠群
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是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思路,也是实践中的主要措施,有经济理论认为机构投资者是理性投资者,具有抑制市场非理性交易的特征。本文从羊群行为研究入手,采取实证方法,得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荣 罗瑞琼
我国的开放式投资基金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惊人。从2001年9月华安创新基金诞生至今,开放式基金已成为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主流投资品种。开放式基金由专家管理、收益稳定可观、流动性风险小等特点深受广大投资者的喜爱,我国投资者已经逐渐把它作为主要投资品种。但是投资者是否具备成熟的投资理念,是否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方式?本文通过使用累积回报率、单因素模型和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等方法,分析我国投资者是否能够根据基金的特定信息买卖基金来获取超额回报,即我国投资者是否具备正确选择基金的投资能力。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史永东 王谨乐 胡丹
本文重点探讨了我国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是否存在过度自信心理以及两者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过度自信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个人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程度要强于机构投资者,且当市场处于牛市行情或高波动阶段时,两类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程度都会进一步增加。同时,研究还发现,个人投资者对来自于私人信息冲击的反应程度要比机构投资者大,说明个人投资者对私人信息赋予了更高的权重,所以变得更加过度自信。
关键词:
个人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 过度自信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朱宏泉 马晓维 李亚静 段妮妮 朱宏志
本文探讨了我国证券市场中开放式基金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金投资者在买卖基金的份额时,除了关注基金的业绩外,与前一段时间基金业绩波动幅度的大小、其他投资者申购或赎回份额的多少显著正相关,与基金申购和赎回费率的高低、管理费用的大小、以及上市时间的长短显著负相关。表明基金的投资风险、投资成本、成立时间、以及前期其他投资者的买卖行为会对投资者在申购和赎回基金的份额时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
投资者 投资行为 基金份额 影响因素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寅恺 陈清萍
借鉴"信心效应"理论,假设机构投资者对经济形势预期的差异性会导致其风险偏好存在不确定性,进而建立理论模型以刻画风险偏好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承担行为的关系;同时采用调查问卷法度量机构投资者预期差异程度,实证分析机构投资者预期差异性对其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机构投资者的风险资产配置行为与预期差异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且这一关系与资产规模的相对大小有关,若机构投资者所管理的资产规模相对较小,预期差异性上升会使其减少高风险资产的投资,反之亦然。第二,机构投资者的风险承担行为不仅受到预期差异程度的影响,而且还受到预期经济指标类型的影响,当机构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增速和信贷投放预期的差异程度越大,其投资高风险资产的动机便越强烈;而若对通胀预期差异程度越大,机构投资者便会减少风险承担行为。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为了更有效地对机构投资者实施监管,保持金融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宏观调控部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投资者预期差异性程度的跟踪监测,及时了解市场预期和投资者信心的变化;保持经济金融平稳运行,增强投资者预期稳定性;避免政策调整对投资者预期产生较大冲击,提高资本市场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杜伟岸 彭博彦 周欢
本文利用我国股票市场上的个股交易数据,引入了非线性门限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个人与机构投资者过度自信差异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高收益区制中,投资者会因投资收益激励而更加过度自信。同时在牛市以及低波动市场中投资者过度自信程度会上升。并且,本文还得出结论认为,即使更相信自身的盈利能力,过度自信投资者仍为风险厌恶者。最后,总的来说,个人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程度要强于机构投资者。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雪莹
流动性过剩,简单地说是指经济运行中货币投放量过多、流动性资金过于充沛的现象,近年来成为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理论界和宏观经济决策部门对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客观存在、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危害等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得到某些较为一致的结论。但关于流动性过剩对机构投资者行为的影响,还有待于更深入的探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尹华 张颜颜
随着我国机构投资者的迅速发展,机构投资者在调节市场、促进市场改革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以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引导着证券市场投资主体机构化的深刻改革。但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股权大多集中于控股股东,机构投资者所持股权较小,再加上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使其参与企业治理的动机和重视程度不强。如何促进机构投资者发挥治理效用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从博弈的角度,研究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行为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并对积极发挥他们的治理效用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公司治理 博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