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3)
- 2023(1649)
- 2022(1359)
- 2021(1429)
- 2020(1179)
- 2019(2634)
- 2018(2412)
- 2017(4777)
- 2016(2742)
- 2015(3160)
- 2014(3237)
- 2013(3399)
- 2012(3116)
- 2011(2427)
- 2010(2473)
- 2009(2400)
- 2008(2689)
- 2007(2081)
- 2006(1716)
- 2005(1527)
- 学科
- 财(18873)
- 管理(12557)
- 财政(11382)
- 济(9583)
- 经济(9574)
- 业(9533)
- 政(9101)
- 企(8445)
- 企业(8445)
- 务(7254)
- 财务(7253)
- 财务管理(7215)
- 土地(7030)
- 企业财务(6917)
- 制(4366)
- 学(3833)
- 中国(3650)
- 制度(3472)
- 度(3472)
- 体(3383)
- 经济学(3257)
- 体制(3163)
- 方法(3160)
- 农(3076)
- 问题(2887)
- 策(2877)
- 数学(2854)
- 数学方法(2845)
- 地方(2800)
- 出(2660)
- 机构
- 学院(32600)
- 大学(32368)
- 财(16550)
- 济(12573)
- 经济(12312)
- 管理(12035)
- 研究(10491)
- 理学(10042)
- 理学院(9937)
- 中国(9920)
- 管理学(9829)
- 管理学院(9779)
- 财经(8642)
- 经(7724)
- 财政(7434)
- 京(7184)
- 政(6478)
- 科学(6408)
- 财经大学(6030)
- 江(5813)
- 所(5590)
- 省(5438)
- 农(5151)
- 中心(5049)
- 研究所(4476)
- 业大(4365)
- 北京(4361)
- 部(4214)
- 经济学(4179)
- 院(4039)
共检索到58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田彦军
应当说,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成效显著,而土地出让收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2年,尽管受宏观经济形势和房地产市场调控等多重影响,我国全年土地出让收入仍达到2.69万亿元,为地方的建设发展注入了活力。然而,这种被称之为"土地财政"的现象,也更多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质疑,并被认为是推高房价、强制拆迁等现象的主要诱因。就当前体制现实看,土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土地财政"是个老话题了。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关于"土地财政"的提法与争议已延续了20多年。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发展对土地以及"土地财政"的需求甚至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公众舆论对"土地财政"的诟病也越来越多。然而,什么是"土地财政",如何看待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书荣 陈宇
"土地财政"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中一种客观现实,也是历史发展阶段的特殊产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目前,"土地财政"在城镇化过程中仍不能够完全被替代,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中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建伟
"土地财政"是在既有体制制度安排等约束条件下,我国探索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道路过程中,地方和中央就财税权力分配问题在相互博弈过程中做出的理性选择,具有一定的历史阶段性和必然性。认清"土地财政"选择的历史根源及其历史必然性和阶段性,有利于我们破解当前"土地财政"困局,更有利于探索"土地财政"未来的转型升级之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阎炎
截至9月底,北京市今年公开出让土地成交187宗,土地出让总价款556.27亿元。同期,北京市财政收入1519.5亿元,这意味着前三季度,土地出让金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在35%左右;而2007年和2008年,这个比例分别为29%和27%。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段禄峰 魏明
土地财政模式是地方政府实现区域竞争、促进城镇化资本积累的重要工具,具有一定时期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城镇空间的快速拓展。但地方政府过快的土地贴现,也带来了资源浪费、贫富分化、金融风险等问题,难以保障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模式不应轻言放弃,而应不断完善乃至逐步退出,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段禄峰 魏明
土地财政模式是地方政府实现区域竞争、促进城镇化资本积累的重要工具,具有一定时期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城镇空间的快速拓展。但地方政府过快的土地贴现,也带来了资源浪费、贫富分化、金融风险等问题,难以保障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模式不应轻言放弃,而应不断完善乃至逐步退出,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本文从宏微观方面对城市土地的本质和"土地财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土地的稀缺性和公共属性,决定了土地的增值收益应归全民所有,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应将土地出让方式从"以价高者得"转变为综合评价,同时恢复征收"房产税"。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增值收益 出让方式 房产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益峰
当前,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过快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主要问题,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土地财政成为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其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面临分税制改革背景之下财权事权失配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地方政府的过度企业化定位偏向以及政绩考评机制的缺陷。要解决城市建设用地失控问题,必须使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划定地方政府的行为边界、改革官员考评升迁机制,同时还必须对现行土地制度进行改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唐在富 苏明
按照目前的财税体制,地方政府具体行使国有土地的所有者权利,具体负责征地出让等操作,土地出让收入主要由地方政府实际支配和使用。因此,要客观分析评价土地财政现象,比较可靠的途径是深入各地进行实地调研。为实地考察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情况,课题组分别对我国两个相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秦勇 李凤霞
土地在为地方政府汲取大量财政收入的同时,也引发不少负面效应,治理"土地财政"问题,应着力完善财政收支制度,合理配置财政权限,改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现行土地制度减少地方政府利用土地创收的"热情"。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维宸
"土地财政"何以成为地方的主要"生财之道"?改革开放一直采用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策略。1994年以前,财税体制改革的主题思路是"减税让利",明确中央将一些权力下放到地方和企业,实行"地方财政包干制"。但"减税让利"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占GDP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白景明
2001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持续高增长,今年上半年同比又增长30.6%,收入总额达26117.8亿元,接近2004年全年的财政收入,如此高的增速,确实罕见。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各方争执不一。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如何判断财政收入高增长的成因。二是如何界定财政收入高增长的效应。此间,有两种观点引人注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少维
近几年,财政收入增幅较高,对此,许多学者和政府官员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也有部分专家学者认为,目前的财政收入高增幅与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相悖的,对经济发展未必有利。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本刊签约作者胡少维同志撰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蔡琛
随着两会闭幕,每年一度的政府预算报告审议也尘埃落定,一份满载着期待与责任的国家理财报告随之呈现在我们面前。仔细研读,报告中逻辑展开的一串串收支数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