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55)
2023(12442)
2022(10794)
2021(10444)
2020(8621)
2019(20329)
2018(19920)
2017(38690)
2016(20764)
2015(23507)
2014(23350)
2013(23279)
2012(21292)
2011(19362)
2010(18906)
2009(17434)
2008(17011)
2007(14728)
2006(12799)
2005(11468)
作者
(58809)
(48858)
(48519)
(46198)
(31313)
(23344)
(21998)
(19229)
(18686)
(17325)
(16833)
(16505)
(15437)
(15330)
(15087)
(15008)
(14566)
(14164)
(13997)
(13922)
(11985)
(11974)
(11652)
(11064)
(10889)
(10798)
(10746)
(10553)
(9800)
(9563)
学科
(88080)
经济(87985)
管理(60493)
(57729)
(48560)
企业(48560)
方法(42578)
数学(37732)
数学方法(37428)
中国(24219)
(21954)
(21189)
(17909)
贸易(17897)
业经(17750)
(17451)
(17190)
(16363)
(14560)
地方(14541)
财务(14500)
财务管理(14482)
企业财务(13874)
(13644)
金融(13643)
农业(13610)
(13465)
银行(13431)
(13252)
环境(12995)
机构
大学(301038)
学院(295951)
(127390)
经济(124985)
管理(121171)
理学(105341)
理学院(104243)
管理学(102753)
管理学院(102222)
研究(101796)
中国(78243)
(64370)
科学(59861)
(56913)
(50298)
财经(46744)
研究所(45870)
中心(45031)
(43130)
(42853)
北京(41471)
业大(41350)
(39604)
经济学(39304)
(37369)
师范(37069)
(36593)
经济学院(35522)
财经大学(35237)
农业(33800)
基金
项目(202891)
科学(160732)
基金(150894)
研究(149049)
(131075)
国家(130079)
科学基金(112235)
社会(95545)
社会科(90713)
社会科学(90689)
基金项目(80065)
(74437)
自然(72920)
自然科(71300)
自然科学(71283)
自然科学基金(70052)
教育(67370)
(64052)
资助(62987)
编号(59330)
成果(47918)
(46575)
重点(44583)
(42195)
(41984)
教育部(40476)
国家社会(39893)
课题(39822)
创新(39202)
人文(39022)
期刊
(134113)
经济(134113)
研究(90999)
中国(52094)
管理(44437)
学报(44336)
科学(42443)
(42236)
(38484)
大学(33833)
学学(31750)
教育(28486)
(27761)
金融(27761)
农业(27289)
技术(23584)
财经(23518)
经济研究(22379)
(20026)
业经(19766)
问题(17673)
理论(16127)
(15412)
图书(14866)
(14684)
技术经济(14683)
实践(14477)
(14477)
世界(14137)
国际(13504)
共检索到430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怀祖  于阳  
理论界对股票市场溢价现象的困惑与争论由来已久,对其成因的解释可以归纳为理性定价与非理性定价理论。文章对1993~2003年中国深沪A股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上述两种对立理论均存在局限性:一方面,高账面市值率组合的资产类指标表现较好,内在风险较低;另一方面,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长期而言股市不存在过度反应现象。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寻求解释溢价现象的新理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于阳  李怀祖  
金融理论界对规模溢价与价值溢价现象的困惑与争论由来已久,对上述现象的理论解释可以归纳为传统范式与行为范式。前者认为,溢价是对高风险的补偿;后者则认为,溢价源是对过度反应的纠正。为了弄清溢价形成的真正原因,本文对1993——2003年中国深沪 A 股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 A 股市场存在规模与价值溢价现象,但上述两种范式的解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借鉴展望理论的参照依赖原理,提出相对盈利的概念,并对溢价现象予以新的解释。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夏宇  
探索我国A股市场的风险因子,对提升我国金融市场资产配置效率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进而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已被学界验证的主流因子包括市场因子、规模因子、价值因子等等。近年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积累了较高程度的不良资产,因此本研究区别已有研究,实证检验“不良”因子在我国证券市场的解释力度,进而拓展资产定价理论研究并为目前后疫情时代投资者、监管者以及较高程度不良资产企业提供相应现实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世农  许年行  
本文以 1 995年 2月— 2 0 0 2年 6月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考察和对比三个定价模型———CAPM、三因素模型和特征模型。实证研究发现 :(1 )中国股市存在显著的“账面市值比效应”(BMEffect)和“规模效应”(SIZEEffect) ,但对于小公司则不存在“1月份效应” ;(2 )三因素模型比CAPM能更好地描述股票横截面收益的变化 ;(3 )基于“股票横截面收益是由公司特征决定”的非理性定价理论的特征模型不成立 ,而基于“股票横截面收益是由风险因素决定”的理性定价理论的三因素模型成立。这些发现说明 ,账面市值比和公司规模这二个变量代表的是一种“风险因素” ,并非“...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广子  唐国正  刘力  
本文利用中国A股市场中独特的配对股票样本对股票价格间的"非理性联动"现象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导致这种非理性联动的原因。本文发现:(1)仅名称相似,但没有其他相关性的配对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很高的正相关性;(2)比较名称变更前后股票收益率相关性的变化发现,名称变更对股票之间的联动性具有显著影响;(3)与机构投资者相比,个人投资者更容易对名称相似的配对股票产生混淆;另外,投资者情绪变化幅度越大,配对股票之间的联动性越高,说明投资者情绪变化对配对股票之间的联动起到了放大作用;除此以外,对配对股票来说,如果一只股票价格变动反映的是"坏消息"("好消息"),则该股票收益率对另一只股票的收益率具有更高(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尹力博  廖辉毅  
本文从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出发,基于盈利性、成长性、安全性、分红能力四个维度构建复合品质指标,并通过分析品质溢价在中国A股市场中的存在性来探讨价值投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1)中国A股市场上存在显著为正的品质溢价,且品质溢价在控制其他相关变量后依然稳健存在;(2)高品质股票具有大市值、高成长特征,且品质溢价在大市值、高盈利的分组中更加显著;(3)品质溢价在不同时期下均能稳定存在;(4)中国A股市场上的品质溢价并非源于高风险承担,相反,由正向反馈偏好、博彩偏好、套利限制引起的错误定价有助于解释品质溢价。本文结论佐证了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A股市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培育良好投资理念、抑制过度投机、促进中国股市合理健康发展等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昌阳   薛英杰   汪勇  
探究成熟股票市场的股票收益异象在A股市场的适用性,对于理解A股市场的有效性和股价运行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利用2004—2020年的季度盈余公告样本研究盈余公告溢价现象在A股市场的表现形式及其机制。结果表明,A股市场存在以盈余公告时机为条件的“早公告溢价”现象,即预计早发布盈余公告的公司,其股票在预计披露公告的时间段存在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而晚公告公司不存在这种溢价。机制分析发现,“好消息早”和投资者对此反应不足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市场围绕盈余公告的理性学习行为导致早公告的信息不确定性显著高于晚公告,进而投资者要求正的溢价补偿是该现象的潜在原因。本研究不仅扩宽了盈余公告的研究视角,也对审视资本市场其他周期性重复事件对股票收益的影响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可斌  唐珺  
基于从市场模型出发,来研究风险溢价在中国是否存在,分析风险系数β值及规模因素对预测股票收益的作用,以及通过数据分段来分析我国股市处于不同运行周期情况下的投资者行为特征,发现:(1)在较为合理的估算方法下,β值对股票收益的作用得到很大的提升,而这一结论与国内一些学者研究的结论有着明显差异。(2)在两个观测期内都没有捕获到正风险溢价存在的证据,即在第一个观测期内存在弱小盘股效应,在第二个观测期内则发现较明显的大盘股效应和负风险溢价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当股市处于较为正常的运行周期时,投资者呈现出较高的理性特征;而当股市处于长期熊市期间时,我国投资者呈现出明显的非理性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江晓东  黄良文  
非理性投资是指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受很多非理性因素影响 ,如“做庄”、“跟庄”。中国股市的非理性投资现象严重 ,这妨碍了股票市场正常功能的发挥 ,因此 ,分析非理性投资的成因及其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通过三个统计指标的中外对比分析了中国股市非理性投资的现状 ;接着分析了价值投资理念难以立足的原因 ;最后提出了培育理性的投资理念的若干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齐春宇  高元平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阙紫康  
本文计算了1992~2000年、2001~2005年以及1992~2005年三个时间窗口下A股市场的股权风险溢价率;基于历史数据,就投资者所要求的股权风险溢价、通货膨胀与股权风险溢价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相关分析也隐含了A股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瑾  
ESG投资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方面表现的投资理念。近年来,在政府与市场的共同推动下,这种投资理念逐渐被国内投资者认可。本文基于我国机构ESG评级与A股市场数据,采用因素模型对市场ESG风险溢价与额外收益进行分析与检验。结果表明:(1)未获评公司相对获评公司其股票平均收益率更高,即市场存在ESG风险溢价;(2)高评级公司相对低评级公司其股票平均收益率更高,即前者可以获得ESG额外收益;(3)市场行情不好时,ESG风险溢价和额外收益增加;在新冠疫情期间,二者减少。本文研究有助于了解我国资本市场对于ESG投资理念的认可程度以及ESG投资策略的收益特征,为相关监管政策与投资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与方法依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纪志宏  曹媛媛  
我国信用债定价与成熟市场国家信用债定价存在显著差异,并未随着经济周期运行中违约风险的变化而产生明显调整。研究发现,我国市场主体普遍存在对信用债刚性兑付的预期,且倾向于采用信用债进行套利交易,这种行为导致信用债信用利差更多体现的是市场流动性溢价,而非信用风险溢价,因而反映市场流动性状况的货币市场利率水平、波动性对信用债定价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而模糊了对手方信用的中央对手方的质押回购制度安排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纪志宏  曹媛媛  
我国信用债定价与成熟市场国家信用债定价存在显著差异,并未随着经济周期运行中违约风险的变化而产生明显调整。研究发现,我国市场主体普遍存在对信用债刚性兑付的预期,且倾向于采用信用债进行套利交易,这种行为导致信用债信用利差更多体现的是市场流动性溢价,而非信用风险溢价,因而反映市场流动性状况的货币市场利率水平、波动性对信用债定价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而模糊了对手方信用的中央对手方的质押回购制度安排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郭磊  吴冲锋  
传统股票市场羊群行为检验方法的缺陷使现有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离散状态市场羊群行为的存在性检验。根据资产定价模型因子载荷横截面离散度检验羊群行为的方法原理,结合基于产业与资本市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提出了股票市场理性与非理性羊群行为检验方法,并应用于中国股票市场羊群行为实证检验,直观地显现了中国股市羊群行为的动态演变特征,将股票市场羊群行为强弱转变与市场走势有机的结合起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