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92)
- 2023(13514)
- 2022(11212)
- 2021(10292)
- 2020(8783)
- 2019(20321)
- 2018(19982)
- 2017(38970)
- 2016(21386)
- 2015(24761)
- 2014(24868)
- 2013(24747)
- 2012(23307)
- 2011(20778)
- 2010(20510)
- 2009(19531)
- 2008(19509)
- 2007(17634)
- 2006(15414)
- 2005(14038)
- 学科
- 济(98588)
- 经济(98412)
- 管理(55854)
- 业(54975)
- 方法(46895)
- 企(44299)
- 企业(44299)
- 数学(39906)
- 数学方法(39633)
- 中国(29537)
- 农(26805)
- 财(23767)
- 业经(21348)
- 学(19097)
- 贸(19072)
- 贸易(19062)
- 易(18579)
- 地方(18374)
- 农业(17608)
- 制(17530)
- 和(15491)
- 理论(15306)
- 银(14447)
- 银行(14404)
- 融(13959)
- 金融(13955)
- 务(13837)
- 财务(13808)
- 财务管理(13773)
- 行(13757)
- 机构
- 大学(314878)
- 学院(310684)
- 济(136776)
- 经济(134275)
- 管理(115178)
- 研究(110850)
- 理学(99052)
- 理学院(97893)
- 管理学(96285)
- 管理学院(95693)
- 中国(84291)
- 京(66830)
- 科学(64953)
- 财(62714)
- 所(56050)
- 农(52135)
- 研究所(50783)
- 财经(50224)
- 中心(50048)
- 江(46091)
- 经(45775)
- 经济学(44701)
- 业大(43899)
- 北京(42551)
- 范(41918)
- 师范(41533)
- 农业(40900)
- 经济学院(40545)
- 院(39183)
- 财经大学(37298)
- 基金
- 项目(202651)
- 科学(160061)
- 基金(149090)
- 研究(148742)
- 家(129864)
- 国家(128819)
- 科学基金(109451)
- 社会(98734)
- 社会科(92805)
- 社会科学(92781)
- 基金项目(77795)
- 省(75988)
- 教育(69058)
- 自然(67810)
- 自然科(66306)
- 自然科学(66288)
- 自然科学基金(65200)
- 划(65145)
- 资助(61723)
- 编号(59125)
- 成果(50076)
- 部(47134)
- 重点(46182)
- 发(44048)
- 国家社会(41733)
- 课题(41330)
- 创(41273)
- 教育部(40801)
- 大学(38973)
- 科研(38890)
- 期刊
- 济(149424)
- 经济(149424)
- 研究(96043)
- 中国(61610)
- 学报(50273)
- 财(49149)
- 农(48063)
- 科学(45864)
- 管理(41517)
- 大学(38382)
- 学学(35858)
- 教育(34370)
- 农业(32313)
- 融(28970)
- 金融(28970)
- 财经(26521)
- 经济研究(25692)
- 技术(24815)
- 经(22987)
- 业经(22034)
- 问题(20776)
- 贸(18789)
- 业(18515)
- 世界(16554)
- 国际(15977)
- 技术经济(15714)
- 统计(15408)
- 版(15293)
- 图书(14987)
- 商业(13514)
共检索到468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衡
公众对民主的认知、理解与诉求直接关系到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定位与方向,探寻公众民主观念的成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增量-存量-过程"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对转型期中国公众民主观念形成及演变原因提出了系统性解释,并利用全国代表性样本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转型期中国公众的民主观念同时受到"结构论"层面的现代化因素、政治文化因素和"机制论"层面的政治社会化因素的影响,理性增量、文化存量与政治社会化过程分别构成了转型期中国公众民主观念生成和演变的"动力-约束"宏观结构与"濡化"中观机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衡
作为政治信任研究的主导路径,理性主义和文化主义皆因未能把握回归后香港政治的特殊语境而遮蔽了国家认同、民主观念对香港居民政治信任的重要影响。基于"亚洲民主动态调查"2001、2007、2012年的三波调查数据,文章构建了香港居民政治信任的序次逻辑斯蒂回归模型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表现为本土意识崛起和对内地民众排斥倾向加剧的"弱国家认同"、不断强化的"程序型民主观"以及由此带来的对香港民主状况的负面评价,既直接削弱了受访者的政治信任,又通过调节与修正受访者对经济社会治理状况和政府质量的主观评价进一步降低了政治信任水平。而纳入了国家认同、民主观念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对回归后香港居民政治信任的变化...
关键词:
国家认同 民主观念 政治信任 香港政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宇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治国
本文通过改进的方法估算了我国资本存量,改革开放以来的资本存量已经翻了不止两番,积累极为迅速。随着中国经济由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的转型,我国资本存量调整的动机也转向需求一方,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需求导向的资本存量调整机制和投资行为已经在中国的转型经济中基本形成,产出水平与资本成本均为资本调整与投资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志刚 王青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耕地非农化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并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本文从人类土地利用行为变化的角度提出了分析耕地非农化对土地退化影响的基本思路;然后基于这一思路,并结合对全国层面统计数据的计量分析,深入探讨了转型期中国的耕地非农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由耕地非农化所引致的耕地开垦、耕地集约利用以及非农建设用地扩张等人们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会最终引起土地资源的退化:包括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加剧、土壤质量的退化以及土地污染的加剧等。
关键词:
耕地非农化 土地退化 转型期 中国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吴芸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高度复杂、不确定的社会。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如层级治理和市场治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应对转型期中国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复杂困境。网络化治理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治理模式,能够适应全面、便捷的高质量社会治理需求。网络化社会治理模式仍需从多元社会治理主体资源共享、构建多样的网络化治理工具、进一步调整基层政府与基层自治组织间的互动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
网络化治理 社会治理 社会问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乙丹
在转型期,安全隐患日趋复杂和严峻,农村地区也不例外。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地区安全风险的生成有内在的政治经济逻辑。基层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和乡村治理结构的转型改变了基层组织传统的目标函数和行为方式,它们的行为异化使安全风险不断滋生。同时,农村政治生态发生明显分化,"虚化型政治"和"追逐型政治"在不同村庄内大行其道。农村的安全风险也在基层组织行为异化和农村政治生态分化过程中悄然生成,"癌症村""血铅""血拆"和"血征"等的大批涌现,在很大程度上折射了转型期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生成的独特政治经济逻辑。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上广 王春兰
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本文从中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等各种因素出发,深入剖析了当前转型期中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成因,并对这种状况对中国社会影响进行了一定思考。
关键词:
收入分配差距 成因 影响 转型期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卢卫林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去探究和治理这一时期出现的社会公共问题。协商民主理论主张不同社会主体能够就关涉社会民众合法利益的公共事务和社会现象,进行自由、开放、公平、对等、理性、负责、充分的对话、商讨、辩论、妥协和合作,以使"重叠共识"最大化,从而实现社会公共问题的实效治理。因此,在当代中国,培育公民精神、促进公民社会健康发展、构建合适话语机制,以推动协商民主稳定有序发展,成为全效治理转型期中国社会公共问题的全新选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权衡 徐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进涛 孙峻 李红波
以武汉市8个城区住宅增量与存量价格的季度数据,采用HP滤波和交叉谱分析等工具,研究了住宅增量与存量价格的领先-滞后关系。结果表明,以住宅增量交易为主导的市场结构中,增量住宅价格周期普遍低短于存量住宅价格周期,增量住宅价格波动比存量住宅频繁;增存量住宅价格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增量住宅价格较存量住宅处于领先或同步的关系,与存量-流量模型中存量决定增量的结论不完全一致。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石金涛 王庆燕
组织社会化作为组织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因素,是旨在获得多种信息和行为以有效成为其组织成员的过程,信息寻找行为是目前最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以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方式,探讨组织社会化中新员工的信息寻找行为。结果显示,新员工在进入企业组织时倾向于采用主动寻找信息的行为;新员工没有因为工作时间不同、工作经验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信息寻找行为反应和寻找不同的信息内容,但是却在信息寻找战术上有显著差异;公开战术和观察战术是新员工最为倾向采用的信息寻找战术,并且对于获取各类信息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易承志
随着改革开放的启动和不断深化,中国的城市化也开始迅速推进,并呈现出高速城市化、国家主导的城市化和不完全城市化等具体特征。转型期中国城市化呈现的上述特征,是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城市化的制度安排、人口城市化、影响城市化的制度惯性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关键词:
转型期 城市化 进程 影响因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开丽 杨宸
基于CGSS2017的调查数据,通过构建"社会经济地位-文化消费行为-农民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框架,结合OLS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文化消费行为的中介视角实证检验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客观收入水平与主观阶层定位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农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个人文化消费在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而公共文化消费在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主观幸福感的路径中不存在中介效应;客观收入水平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更强,而其中介路径在东部地区更为明显。鉴于此,政府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重点关注我国农村社会转型,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策倾斜加强东西部协作以及定点帮扶,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民主观幸福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开丽 杨宸
基于CGSS2017的调查数据,通过构建"社会经济地位-文化消费行为-农民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框架,结合OLS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文化消费行为的中介视角实证检验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客观收入水平与主观阶层定位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农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个人文化消费在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而公共文化消费在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主观幸福感的路径中不存在中介效应;客观收入水平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更强,而其中介路径在东部地区更为明显。鉴于此,政府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重点关注我国农村社会转型,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策倾斜加强东西部协作以及定点帮扶,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民主观幸福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大学与政治社会化: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证研究
转型期中国经济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转型期中国企业的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一个本土化的实证研究
转型期中国就业重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农地产权制度的演变与耕地绩效——对转型期中国的实证分析
经济转型期我国社会保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地方分权、社会犯罪与国家强制能力增长——基于改革时期中国公安财政经费发展的实证分析
出口贸易外溢效应与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
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增量提质”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年报的文本分析
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增长的决定因素——基于20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