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40)
2023(8183)
2022(6697)
2021(6336)
2020(5091)
2019(11574)
2018(11252)
2017(21317)
2016(11138)
2015(12796)
2014(12548)
2013(12434)
2012(11897)
2011(10803)
2010(11096)
2009(10883)
2008(9726)
2007(8997)
2006(8175)
2005(7134)
作者
(31187)
(26259)
(25591)
(24415)
(16332)
(12666)
(11924)
(10194)
(9952)
(9519)
(9150)
(8784)
(8275)
(8098)
(7979)
(7832)
(7610)
(7588)
(7583)
(7428)
(6617)
(6317)
(6146)
(6125)
(5966)
(5901)
(5854)
(5655)
(5370)
(5342)
学科
(46160)
经济(46106)
(32747)
管理(26968)
(26889)
(25146)
金融(25144)
(22701)
银行(22691)
(22208)
企业(22208)
(22057)
中国(20706)
农业(18387)
地方(15710)
业经(13994)
(13811)
方法(13635)
(13276)
数学(11712)
数学方法(11509)
中国金融(10961)
(9503)
(8326)
农业经济(7962)
(7870)
财务(7849)
财务管理(7831)
(7762)
(7652)
机构
学院(154756)
大学(151012)
(60570)
经济(58850)
管理(54673)
研究(52597)
中国(47347)
理学(45896)
理学院(45336)
管理学(44418)
管理学院(44136)
(31733)
(31046)
科学(30807)
(29552)
中心(27979)
(27951)
(25593)
研究所(22862)
业大(22828)
农业(22787)
财经(22509)
(22388)
师范(22183)
(21643)
(20095)
北京(19685)
(19408)
(18736)
银行(18673)
基金
项目(98803)
研究(77000)
科学(76932)
基金(69240)
(58841)
国家(58168)
科学基金(49687)
社会(48555)
社会科(45545)
社会科学(45535)
(41434)
基金项目(37043)
教育(34147)
编号(33439)
(32837)
自然(29719)
自然科(28998)
自然科学(28992)
自然科学基金(28449)
成果(28139)
资助(27496)
课题(23299)
(23011)
重点(21879)
(20815)
(20516)
(20236)
(19634)
国家社会(19422)
(19060)
期刊
(78279)
经济(78279)
研究(47075)
中国(37380)
(35427)
(32223)
金融(32223)
学报(23395)
(23103)
农业(22517)
科学(21887)
大学(18719)
教育(18717)
管理(18332)
学学(17480)
业经(15960)
技术(12951)
财经(11040)
问题(10076)
农村(10021)
(10021)
经济研究(9921)
(9483)
(9276)
农业经济(9099)
(9044)
图书(7900)
(7750)
理论(7437)
社会(7373)
共检索到252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振威  闫洪丰  
改革之后村民自由度的增加、理性化程度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合作成本偏高;同时,传统意义上对村民具有约束作用的力量的削弱,也使得村庄内部的合作不能顺利达成。虽然传统文化和习惯仍在村庄起作用,但对传统习惯和风俗的遵循与村民对自身利益的考虑相关联,具有很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在价值层面上已经不再是首要的目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辛波  
本文以公共财政理论以及其它制度学派的理论为基础,对山东省近年来农村自来水供给制度的变迁进行分析后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农村自来水供给制度已由过去的主体缺位变迁为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在此情况下,应对农村自来水的供给主体做出新的制度安排,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蓉  施国庆  
乡村秩序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加速推进,乡村旅游主导型村庄数量愈发增多,中坚农民和旅游外来从业者现象愈发显著,进而深刻影响乡村秩序的变迁。本文将X村作为乡村旅游主导型村庄的典型,从该村社会权力秩序、经济分利秩序、人际互动秩序、社会认同秩序等四个维度系统性地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的兴起和阻滞两个阶段对X村乡村秩序的影响。经研究发现,在乡村旅游兴起和阻滞的发展阶段下,X村乡村秩序四个构成要素均发生形色不一的变迁,致使X村乡村秩序总特征经历熟人道义、利益共享——利益竞争、社会冲突两个阶段的特征转变。由X村乡村旅游与乡村秩序变迁历程可知,如果缺乏合理认知与干预策略,乡村旅游对于乡村秩序的影响则是负效应大于正效应的。为此,须借助合理的外力干预措施整合乡村公共空间,以尊重乡村社会内生力量的主体性地位,规制旅游外来从业者阶层的权责界限,从而在乡村旅游发展下型塑成以情感协作、共生发展为特征乡村秩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伟  卜风贤  
乡村集市在中国农村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联系单个小农家庭的场所和有效方式,其滋生于自然经济之中。新时期,乡村集市依靠复杂的功能对乡村社会起着国家所无法替代的整合作用,作为乡村公共空间的集市已经形成为乡村政治的接点、基层市场的节点和乡民闲暇的热点,成为一个集政治整合、经济贸易、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场域。随着市场经济的渗透,新时期集市功能出现公共性衰减、娱乐消闲变异、市场秩序紊乱、综合性逐渐丧失新的时代趋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佳  华晨  余压芳  
对黔中屯堡聚落传统空间特征及发展演变阶段进行总结,梳理了当代屯堡聚落空间的演化路径,包括就地城镇化,衰退型和扩张型。并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比屯堡聚落传统区域与新建区域及整体形态的变化,得出扩张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演变的特征:屯堡聚落边界形态由团状向指状拓展为主,新建区域空间肌理与原有空间差异较大,聚落空间结构性、整体性、致密性降低,建筑地域特征弱化。认为传统屯堡聚落围绕"防御"及"明清汉族文化"的空间组织机制已瓦解,交通便利性和个体价值成为左右近年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的自我认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佳  华晨  余压芳  
对黔中屯堡聚落传统空间特征及发展演变阶段进行总结,梳理了当代屯堡聚落空间的演化路径,包括就地城镇化,衰退型和扩张型。并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比屯堡聚落传统区域与新建区域及整体形态的变化,得出扩张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演变的特征:屯堡聚落边界形态由团状向指状拓展为主,新建区域空间肌理与原有空间差异较大,聚落空间结构性、整体性、致密性降低,建筑地域特征弱化。认为传统屯堡聚落围绕"防御"及"明清汉族文化"的空间组织机制已瓦解,交通便利性和个体价值成为左右近年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的自我认同、村民自组织机制、复杂的宅基地产权划分以及各级保护政策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聚落空间的衰退。最后对屯堡聚落空间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伍乐平  肖美娟  苏颖  
日本的乡村旅游对国内外游客有着特殊的吸引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独特的传统文化。乡村旅游带动了日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强化了地方文化认同,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构和再创造。不过,一些乡村地区的旅游开发也带来了自然资源的破坏,并使传统文化发生了异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谢乾丰  朱艳琳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新时代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发展好“三农”工作、推进“三农”工作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方面。江西省一直致力于“文化强省”建设,作为“文化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工作领域,近年来,江西省乡村文化建设步伐加快,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为“文化强省”目标的顺利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项特殊工程,乡村文化建设需要在充分厘清概念、消解瓶颈、科学规划、融合发展、统筹协调等多种综合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久久为功,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陶孟辉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中理应发挥好先锋作用。本文基于浙江地区实际,阐述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五个着力点,继而分析了当前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中面临的四个瓶颈问题,结合近几年各地涉农金融机构的业务实践及最新的金融创新趋势,提出了五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模式,并列举了典型案例,最后提出了五条政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春发  
文章以场域行动者为理论视角,透过徽村一系列拆建房风波的深入分析,展现了徽村村民在徽村旅游场域中日常抵抗的行动逻辑与实践过程。研究表明,由于旅游分红的不公、村落保护制度的失效、新村建设的难产等因素的影响,徽村村民采取了拆旧建新这一将文化资本转换成经济资本的行动策略。此举可能导致徽村社区的迅速衰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文力   朱喜钢  
乡村绅士化是传统村落实现复兴的重要方式和过程,而游客、新村民等绅士群体的介入常导致地方主体趋于式微。选取成都竹艺村为实证案例,聚焦乡村旅游社区中的原住居民这一脆弱群体,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质性方法,基于日常生活理论的微观视角探讨绅士化对居民认知、行为和情感的影响,并延伸对其地方认同及地方身份建构的讨论。研究发现:绅士化重构了乡村空间形态和功能意义,原住居民为获取更高的旅游收益,选择接纳绅士群体对于地方空间的价值认知,而对旅游资源的争夺使邻里关系由亲密转为竞争;乡村空间功能的居游交织要求原住居民进行身份转换,其日常生活围绕旅游业而展开,生计行为具有明显的服务业特征;绅士介入和地景变迁拆解了社区关系,造成地方记忆的集体失忆和原住居民的失所体验;原住居民的地方认同及地方身份建构与其日常生活互为反馈,共同实践缺失、经济收入和社会阶层分化导致社区认同消解,而个体尺度的收入增长和对于地方的价值认知有利于其积极身份的建构。基于此,提出了提升居民地方身份认同、打造多元共治的乡村旅游社区的相关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裴志军  杨峻  
村民选举中的贿选是现阶段村民自治中一个棘手的问题,也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议题。与以往关注导致贿选行为产生的经济、政治以及环境等原因不同,本研究以浙江西部37个行政村的调查为基础,从农村居民对选举投票的态度出发,考察了倾向于接受贿选的村民的社会资本因素。研究表明,村民的制度信任、人际信任、社会网络和村庄共同愿景对村民的选举投票态度有显著的影响,制度不信任、人际信任度低、社会网络少和村庄共同愿景不强烈的村民更可能是中间投票人,也更倾向于接受贿选。加强村民社会资本的构建可以减少贿选行为。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逄淑美  
《民族日报》《浙西导报》是抗战时期浙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抗战报刊。两个报刊创办于国共合作、团结抗战的环境下。文章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文章首先在引言部分阐明两个报刊对抗战动员产生的重要影响,然后从经济、政治、文化、人员4个方面剖析了两个报刊进行抗战动员的维度,最后总结了《民族日报》《浙西导报》进行抗战动员的经验与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蕊  周航凯  姜丽佳  钟虹芳  
实施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而金融在当代经济中占据核心地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应承担起先锋作用。探究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对研究更有效的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对策和路径、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支持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浙江省金融业积极深化改革,顺应农村发展变化,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金融助力农村发展的道路,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力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王鸣,谢良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