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808)
- 2023(22615)
- 2022(18912)
- 2021(17770)
- 2020(14641)
- 2019(33329)
- 2018(33097)
- 2017(61778)
- 2016(34443)
- 2015(38567)
- 2014(38690)
- 2013(37395)
- 2012(34333)
- 2011(31040)
- 2010(31578)
- 2009(29442)
- 2008(29085)
- 2007(26289)
- 2006(23767)
- 2005(21758)
- 学科
- 济(134478)
- 经济(134304)
- 管理(108265)
- 业(107931)
- 企(94609)
- 企业(94609)
- 方法(51836)
- 中国(42629)
- 数学(41000)
- 数学方法(40474)
- 财(40472)
- 农(39821)
- 业经(38320)
- 制(31995)
- 地方(31916)
- 学(28012)
- 理论(27869)
- 农业(27184)
- 教育(26298)
- 技术(26054)
- 务(25775)
- 财务(25690)
- 财务管理(25640)
- 企业财务(24299)
- 和(23973)
- 银(23757)
- 银行(23711)
- 贸(22843)
- 贸易(22821)
- 行(22786)
- 机构
- 大学(479387)
- 学院(477535)
- 济(186434)
- 经济(182068)
- 管理(181876)
- 研究(164256)
- 理学(154475)
- 理学院(152619)
- 管理学(150063)
- 管理学院(149134)
- 中国(124383)
- 京(104770)
- 科学(99131)
- 财(92806)
- 所(82664)
- 江(75788)
- 农(74828)
- 研究所(74154)
- 中心(73794)
- 范(71211)
- 财经(70997)
- 师范(70627)
- 北京(67370)
- 业大(66359)
- 经(64254)
- 州(60815)
- 院(59917)
- 农业(57848)
- 师范大学(56813)
- 经济学(55179)
- 基金
- 项目(309035)
- 科学(244256)
- 研究(235566)
- 基金(219658)
- 家(189476)
- 国家(187657)
- 科学基金(161502)
- 社会(146992)
- 社会科(139042)
- 社会科学(139012)
- 省(122824)
- 基金项目(115211)
- 教育(112221)
- 划(103254)
- 自然(101417)
- 自然科(99007)
- 自然科学(98986)
- 编号(98353)
- 自然科学基金(97227)
- 资助(88910)
- 成果(83302)
- 课题(70489)
- 重点(70120)
- 发(69068)
- 部(68454)
- 创(66545)
- 创新(61532)
- 项目编号(60790)
- 国家社会(59310)
- 教育部(59299)
- 期刊
- 济(220970)
- 经济(220970)
- 研究(154835)
- 中国(110566)
- 教育(81956)
- 财(74690)
- 管理(73509)
- 学报(70157)
- 农(69572)
- 科学(65714)
- 大学(54941)
- 学学(49654)
- 农业(47426)
- 融(46848)
- 金融(46848)
- 技术(45342)
- 业经(37531)
- 财经(35466)
- 经济研究(33660)
- 经(30538)
- 问题(27785)
- 图书(26984)
- 业(26638)
- 技术经济(23274)
- 科技(22603)
- 现代(21970)
- 坛(21734)
- 论坛(21734)
- 理论(21548)
- 版(21495)
共检索到751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宣勇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其中一个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经历着重要的转型发展期,在一系列严峻的内外挑战之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成为突破我国已有发展模式的重要战略选择。最近10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如何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坚守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蒋春艳
随着全球化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创业教育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容,创业教育理念滞后、定位不明确以及资源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探寻高校教学改革实施路径,是高等教育研究者们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
创业教育 高校 教学改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革 刘乔斐
近日,看了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曹胜利、雷家骕的力作《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感到眼前一亮,受到很大的震撼。出于偏爱,一天内连读两遍,仍爱不释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为该书作序道:"理念是重要的,创新创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佟丞 张秋山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但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在思想认识、教育模式、师资队伍、社会氛围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文章从教育观念、教育模式、评价机制、队伍结构、社会氛围的转变五个方面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以使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体系化、完善化。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问题 创业教育 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严毛新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校积极推进中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创业教育效果不尽人意。回顾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开展创业教育对缓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以此作为目标并不利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创业教育应回归培育企业家精神的本源,应从拓展创业教育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创业教育氛围,健全国家和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加以推进。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教育 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超 郑佳薇 郑大明
当前,我国改革正朝向更深层次进行,我国经济结构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动,经济、社会发展逐渐从资金驱动、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因而迫切需要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投身其中、服务其中,以满足高质量发展所需。新教育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正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其不仅影响高等教育改革的成效,还影响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重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经济增效的现实需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兆信 王志强 刘婵娟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体现在创业教育的目标导向、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创业实践平台、制度与文化支持等四个维度,即为创业教育体系的形成设计良好的制度基础、明确的发展目标和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化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变革的推动和社会环境变化的拉动下,地方高校、企业、科研机构、政府、社会组织之间需要形成互动共享的创业教育参与机制,最终形成以创新驱动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模式。
关键词:
高等教育变革 地方高校 创业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金焱
高校有效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关注三个关键环节:一是理念设计,二是制度设计,三是平台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是全过程的、全覆盖的、全链条的、面向未来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设计途径包括纳入学科建设、改革教学管理、重构课程体系、强化激励约束四个方面。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打造知识空间、创客空间和孵化空间三个平台。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理念 制度 平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革 曹胜利 刘乔斐
2009年4月16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在中南大学正式成立并召开了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峰论坛。论坛从创业教育的理念和认识、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和做法、创业教育的模式和内涵、各校创业教育的经验和特色、开展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创业教育未来展望等方面展开了深入广泛的探讨。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精神 创新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剑锋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办学实力的新时期,民办院校自身的特点和外在的环境决定了创业教育将成为民办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文章提出通过"一个核心、两条主线、三大特点、四维体系"来构建民办高校创业教育体系;贯彻"四个结合",实施"三大工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和创业素质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
民办高等教育 民办高校 创业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运龙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下,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然而,由于多种因素,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仍然面临种种困境。本文在分析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高校 创业教育 师资力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龙有胜
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耦合协同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全面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二者具有教育目标一致性、教育效果的互补性和教学方法的相通性。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过程中课程体系不完善、协同机制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效果反馈和评价机制缺位等问题突出。对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快健全思创融合发展的标准体系、课程体系、反馈机制和评价体系,不断夯实师资力量,加快畅通融合机制,进一步释放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效应。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涛
文章以群体动力理论为指导,分析尊重学生个体需求与发挥群体动力效应对于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以团队建设为基础的微建制团队学习与项目化团队培育相结合的高校创业教育创新模式。
关键词:
群体动力理论 高校 创业教育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占仁
当前决定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本走向的关键在于更新观念,以全新的观念作为理论内核,构建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相适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范式。为此,迫切需要系统梳理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对象、知识体系和方法论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树立"大创业教育观";整体把握创新创业教育"一体两面"的突出特质,充分融合当前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存在的"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建构"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范式,实现从"两极"到"中介"的跨跃;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开展"实践导向"的课堂教学,构建"实践导向"的参与体验平台,探索"实践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建设形成"实践导向"的培养体系。
关键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观念变革 整体构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