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32)
2023(16604)
2022(14534)
2021(13649)
2020(11324)
2019(25985)
2018(26030)
2017(49225)
2016(26718)
2015(29975)
2014(30164)
2013(30025)
2012(28240)
2011(25746)
2010(25817)
2009(23770)
2008(23029)
2007(20081)
2006(18028)
2005(16402)
作者
(77704)
(64564)
(63895)
(61019)
(41298)
(31078)
(29126)
(25363)
(24733)
(23290)
(22106)
(21938)
(20792)
(20597)
(19795)
(19738)
(18993)
(18992)
(18438)
(18353)
(16277)
(16024)
(15585)
(14859)
(14609)
(14342)
(14258)
(14195)
(13121)
(12657)
学科
(124072)
经济(123957)
管理(71939)
(67620)
(53849)
企业(53849)
方法(46273)
数学(39842)
数学方法(39438)
中国(34231)
地方(32308)
(31944)
业经(26584)
(25711)
(24221)
(22135)
农业(21622)
(20176)
贸易(20160)
(19384)
(18824)
银行(18777)
(18568)
金融(18565)
环境(18350)
(18063)
理论(17866)
(17801)
地方经济(17767)
技术(16643)
机构
大学(377747)
学院(375670)
(157224)
经济(153681)
管理(145005)
研究(136609)
理学(123948)
理学院(122439)
管理学(120355)
管理学院(119681)
中国(103005)
科学(82964)
(82436)
(69730)
(69581)
研究所(62934)
(62253)
中心(61172)
(57376)
业大(54744)
财经(54616)
北京(53007)
(52643)
师范(52194)
(49680)
(49494)
农业(48010)
经济学(46793)
(46448)
师范大学(42382)
基金
项目(250156)
科学(196040)
研究(185165)
基金(179173)
(155550)
国家(154180)
科学基金(131714)
社会(116169)
社会科(109864)
社会科学(109835)
(98803)
基金项目(95443)
教育(84504)
自然(84335)
(82288)
自然科(82285)
自然科学(82265)
自然科学基金(80764)
编号(76177)
资助(73499)
成果(62188)
(57421)
重点(56293)
(54770)
课题(53372)
(51421)
创新(47973)
国家社会(47015)
科研(46981)
教育部(46856)
期刊
(186642)
经济(186642)
研究(119544)
中国(83210)
学报(58009)
(57139)
管理(55156)
科学(55032)
(51710)
教育(46047)
大学(43891)
学学(40808)
农业(39471)
(36116)
金融(36116)
技术(34536)
业经(29461)
经济研究(29446)
财经(26883)
问题(23676)
(23140)
图书(21481)
(20766)
技术经济(19627)
理论(18607)
资源(18043)
(18028)
科技(17987)
现代(17475)
世界(17420)
共检索到588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金龙   白丽新   钟建梅   崔育宝  
以陕西省国民经济行业发展及其高层次人才供给状况为研究内容,构建六大工业行业集群“理工类研究生供给”和“工业行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其发展水平及二者的协调关系。研究发现:各集群中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波动上升,但总体处于工业行业经济发展滞后的低水平协调状态。据此建议:优化招生计划配置机制和高端人才培养结构,优化现代产业发展布局和工业行业创新生态,优化高端人才供给和行业经济发展协调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慧  
本文提出“综合效益协调度”和“综合效益协同度”两个新指数。分别用来衡量综合效益发展水平及发展过程的协调程度。同时,选取具有较好代表性的指标群,对陕西省各地市“八五”期间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水平、综合效益协调程度、综合效益递增幅度及递增过程中的协同程度等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晓梅  崔海潮  何磊  
资源型城市因其建立与发展模式的特殊性,区域内城乡二元结构较为明显。城乡关系失调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一个重要障碍,协调城乡发展对转型中的资源型城市意义重大。本文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从资源型城市城乡关系特征出发,通过分析榆林市城乡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资源型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党晶晶  姚顺波  黄华  
县域生态环境系统、经济及社会系统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系统理论,依据DPSIR概念框架构建了县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志丹县为实证对象,对其1997-2010年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在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中,志丹县生态指数、经济指数及社会指数均迅速增加,且生态指数均不同程度高于经济指数和社会指数;植被恢复阶段生态、经济及社会指数增幅减缓并趋于稳定。协调度、发展度及协调-发展度均表现为相同的变化趋势,且协调度明显高于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总体而言,由于社会进步、经济结构的调整及植被恢复措施的实施,志丹县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者间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谢彦龙  李同昇  李梦雪  陈云莎  王昭  赵新政  
探讨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构建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区域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9—2014年,西安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处于陕西省首位,其他地市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较西安有较大的差距,且区域创新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整体耦合处于磨合阶段,耦合协调水平为中度协调耦合,区域差异明显;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由2009年的"一极两强"空间格局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馨  吴文恒  
低碳经济是绿色发展的重要体现,陕西作为低碳试点省份之一,更需要积极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和义务。通过5个维度构建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多角度评价陕西10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对城市低碳经济的驱动因素及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陕西10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城市分布格局,西安与其他城市的低碳经济水平差距很大;各个驱动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经济子系统的得分极差最大,充分反映了陕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较为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将陕西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类,在协调度的综合影响下,城市分布呈现四个组团。在未来发展中,应当依据三大区域的特点,实行差异化的低碳发展道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馨  吴文恒  
低碳经济是绿色发展的重要体现,陕西作为低碳试点省份之一,更需要积极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和义务。通过5个维度构建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多角度评价陕西10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对城市低碳经济的驱动因素及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陕西10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城市分布格局,西安与其他城市的低碳经济水平差距很大;各个驱动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经济子系统的得分极差最大,充分反映了陕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较为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将陕西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类,在协调度的综合影响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许新利  
土地整治是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统筹城乡土地配置的重要手段。生态保护是土地整治的目标之一,土地整治活动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在其实施过程中,若违反自然规律,或采用不合理的整治措施,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影响生产和生活。因此,须把握好土地整治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推进土地整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刚  沈镭  刘晓洁  余小东  李昂达  张菲菲  郑华玉  
榆林市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之一,资源富集、经济贫困和生态脆弱三大特性叠加,是典型的资源富集贫困地区。对1990年~2004年榆林市人均GDP与工业三废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榆林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人均GDP之间都存在较强的库兹涅茨(EKC)特性。建立环境综合污染水平指标,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层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榆林市经济发展和综合环境污染水平的EKC曲线。该曲线具有与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以及其他资源型城市相似的特点,在现有经济发展模式下,EKC曲线短时间内都还没有出现转折点的可能。新兴资源型城市和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两大特点决定了榆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艳霞  罗恒  
城镇化是当前中国农村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但随之而来的生态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基于系统耦合视角,以城镇化进程迅速的西部地区陕西省为例,对其2005—2016年城镇化与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城镇化将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优化了城镇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城镇化发展速度超过生态安全发展速度,两者的不协调趋势呈扩大状态;2005—2016年,陕西省的城镇化系统与区域生态安全系统的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先后经历了不协调衰退、低度协调、中度协调、高度协调4个阶段。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生态安全的滞后将成为阻碍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军生  张晓棠  宋元梁  
文章从系统论角度出发,建立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协调度——协调发展水平模型,以陕西省为例,对1978年以来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水平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得出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水平到2003年尚处于中低水平的结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俊龙  张璞  周正柱  
为了找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走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乏力的困境,探求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1996-2016年安徽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两大系统各指标进行综合测度,并以此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安徽省地区城市化与经济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996-2016年安徽省区域城市化系统中呈现出"土地城市化权重>人口城市化权重>产业城市化权重>生活城市化权重>生态城市化权重"情况,在安徽省经济发展系统中呈现出"经济规模权重>经济质量权重>经济结构权重"情况。研究又发现:安徽省的城市化与经济的发展在1996-2016年期间耦合发展趋势经历了低度耦合、中度耦合、高度耦合三个阶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沈明  沈镭  张超  刘立涛  钟帅  
作为我国能源供应的战略基地和大西北生态脆弱区,陕西省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协调能力关乎国家能源和生态安全,探究陕西省能源供给与经济及生态环境发展(3E)的协调性及关联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能源供给为切入点对陕西省3E现状进行定性分析,推断能源供给对陕西省经济增长的结构性支撑作用。选取25个指标构建3E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对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及各子系统之间协调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陕西省能源供给、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间具有较高的协调性;(2)陕西省能源供给、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协调关系波动大;(3)能源供给、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协调度对能源供给变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永飞  高华  
基于前景理论、产业关联理论,研究了大数据时代陕西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依据大数据对物流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结合大数据时代陕西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物流共享平台尚不完善、云计算等大数据系统建设滞后等现状问题,得出了发展云物流等大数据物流体系,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整合现有资源、调整运输结构,优化和协同发展物流网络体系和区域经济资源配置等针对性对策及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琦  
自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省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经济规模不断增大。然而,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显突出。本文利用陕西省1990年至2007年的人均GDP和工业"三废"排放量建立数量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结论:陕西省的工业"三废"排放量在逐年增加,尚未到达转折点,环境质量问题严峻,环境治理任务艰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