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34)
- 2023(7203)
- 2022(6377)
- 2021(5915)
- 2020(5371)
- 2019(12431)
- 2018(12484)
- 2017(23095)
- 2016(13752)
- 2015(16254)
- 2014(16655)
- 2013(16035)
- 2012(15099)
- 2011(13778)
- 2010(13848)
- 2009(12704)
- 2008(12769)
- 2007(11943)
- 2006(10070)
- 2005(8981)
- 学科
- 济(50450)
- 经济(50405)
- 管理(30793)
- 业(30226)
- 方法(27093)
- 企(23661)
- 企业(23661)
- 数学(23450)
- 数学方法(23205)
- 农(15506)
- 中国(14533)
- 理论(12021)
- 财(11696)
- 教育(11526)
- 学(11237)
- 业经(10601)
- 地方(10465)
- 农业(10190)
- 贸(9777)
- 贸易(9777)
- 易(9446)
- 教学(8903)
- 和(8632)
- 制(8476)
- 研究(7180)
- 务(7147)
- 财务(7134)
- 财务管理(7109)
- 银(6911)
- 银行(6871)
- 机构
- 大学(198073)
- 学院(193214)
- 济(71702)
- 经济(69868)
- 管理(68261)
- 研究(65488)
- 理学(58856)
- 理学院(58029)
- 管理学(56664)
- 管理学院(56283)
- 中国(45428)
- 京(42342)
- 科学(42305)
- 农(38404)
- 所(33833)
- 业大(32454)
- 范(31819)
- 财(31742)
- 师范(31533)
- 江(31355)
- 研究所(31009)
- 中心(30835)
- 农业(30497)
- 北京(26709)
- 财经(25644)
- 师范大学(25148)
- 州(24484)
- 技术(23424)
- 教育(23257)
- 经(23161)
- 基金
- 项目(127410)
- 科学(98103)
- 研究(95676)
- 基金(87252)
- 家(75621)
- 国家(74861)
- 科学基金(62508)
- 社会(56610)
- 社会科(53403)
- 社会科学(53381)
- 省(53021)
- 教育(49270)
- 基金项目(46634)
- 划(44836)
- 编号(41597)
- 自然(39830)
- 自然科(38884)
- 自然科学(38868)
- 自然科学基金(38196)
- 成果(36146)
- 资助(36088)
- 课题(30520)
- 重点(29598)
- 部(28915)
- 发(27744)
- 创(26690)
- 大学(26497)
- 年(24769)
- 科研(24718)
- 教育部(24704)
共检索到287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庞海芍 杜玉波 庞海芍 李红兵 姚利民 李和章
本课题调查结果表明:理工科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及其重视程度却不尽如人意;大学生对教师的文化素养也颇有微词,尤其集中在知识陈旧和教学方式方法上。理工科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亟待提高,这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得以真正实施的有效措施之一。
关键词:
文化素质教育,教师文化素养,教师队伍建设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琳
理工科大学生与其他学科的学生相比,逻辑思维能力更强,但艺术感知力和创造力则相对较差。高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需要大量科技与艺术人才。良好的艺术素养对现代人才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良好的人格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努力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科技发展。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生 艺术素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燕京晶 裴旭 万明 戴耀华 江艳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女研究生就业面临更多困难。以合肥地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为例,以问卷形式对400余名女研究生就业观进行了统计分析。调查采用了扎根理论研究、SWOT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等方式,分析了女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光玉 刘献君 周长城 洪明 张晓玲 毛羽
华中理工大学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调查报告《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李光玉(执笔)受国家教委委托,华中理工大学于1996年6月对理工科学生进行了一次“高等理工院校学生文化素质调查”工作。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掌握理工科院校本...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光玉 范华汉
弘扬人文精神与理工科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李光玉范华汉加强理工科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现已在许多高校引起重视。但如何将理论上的认识落实到实践操作上,则非易事。各高校因类型、规模各异,教学目标和办学条件不同,加之学生在校时间有限等因素的制约,要全面完成文化素...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兆友
说明了文科研究生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从而提出了推进文科研究生教育的四项措施:一是把文科教育同理工科教育放到同样重要的地位;二是通过增设文科研究生公共必修课的方式,拓展其知识基础;三是开设“文科研究生论文的写作规范”课程,使其熟悉学术规范及早进入研究角色;四是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发挥群体思维的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大成
"民主"与"科学"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就已成为中国大学文化变革的重要内容,成为引领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精神文化。对它的研究和传播为我国建立现代意义的大学奠定了科学基础,也使中国现代大学文化成为区别于儒学书院文化的重要文化成果,使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侯竹筠 顾 文 宋谊 张明
对理工科大学生课外阅读人文社科类书籍的调查与分析侯竹筠,顾 文,宋谊,张明为了进一步了解理工科大学生课外阅读人文社会科学类(以下简称文科类)书籍的特点、需求及倾向,近年来校图书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分类调查、一日调查以及文献跟踪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戴跃侬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南利华
我国理工科大学的声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审美及创新思维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由于理工科大学生具有学习思维模式等方面的特殊性,应正确运用声乐教学语言,有效激发歌唱情绪,注意培养良好的歌唱心态等方法,以获得更好的声乐教学效果。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 声乐教育 特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俊桂 袁梦玥 张瑜
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的一种能力。学习动机、归因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借鉴学习动机、归因方式的经典理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探讨了理工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归因方式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学习能力较强组其学习动机水平较高,同时也形成了正确的学习归因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从转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着手,激发大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归因方式,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学习动机 归因方式 大学生 学习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长春
江苏省高教学会在2004年和2006年两次对98所高校的13.5万理工科大学生进行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测试调查。结果显示:理工科大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积极性比较高,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总体水平不理想;本科与专科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水平差距不明显;测试的8个学科的正确率区别比较大,政治尤其是时事政治的正确率很低;高校的重视程度与该校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水平直接相关。针对测试结果显示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领导必须提高对理工科大学生加强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研究制定与完善提高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水平的制度与机制;成立或者委托专门机构指导与检查高校的人文教育工作;采取切实措施提高政治思想课...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测试报告 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振海 申世园 贾甚杰
新形势下,大学生道德品质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基于国外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发展状况,分析目前存在问题,提出应对措施,构建成功道德品质的培养模式。创新性在于提出成功道德品质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
理工科 大学生 道德品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晓旭
本研究采用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现状问卷调查》,调查北京M高校理工院系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属性认知、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施效果等,并进行取样分析,提出改进和加强民族院校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策略。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少数民族大学生 理工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天然
本文通过建立的经济模型对大学生就业市场进行两种经济学解释,即“价格刚性”解释和“价格机制有效”解释,并通过对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四所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考察分析了究竟是哪一种经济学解释更适用于大学生就业市场。在就业市场上,市场调节不但是有效的,而且起主要作用。社会上普遍认为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不是经济学角度的“失业”问题,且并非完全是高校扩招带来的直接后果。社会大众意义上的“就业难”与“失业”在经济学角度来看更多地是指“自愿性失业”和“职业搜索”过程中的“摩擦性失业”,这些可以通过市场调节、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和完善就业信息系统得到解决。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生 就业市场 就业期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