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41)
2023(13051)
2022(11505)
2021(10832)
2020(9098)
2019(21046)
2018(21034)
2017(39238)
2016(22252)
2015(25430)
2014(25696)
2013(24626)
2012(22460)
2011(20284)
2010(20164)
2009(18117)
2008(17430)
2007(15248)
2006(13192)
2005(11375)
作者
(64744)
(53453)
(53263)
(50686)
(33877)
(25791)
(24404)
(21348)
(20559)
(19086)
(18455)
(17922)
(17078)
(16823)
(16524)
(16467)
(16454)
(15946)
(15276)
(15098)
(13467)
(13269)
(12924)
(12190)
(12183)
(12091)
(11878)
(11603)
(10937)
(10750)
学科
(80437)
经济(80339)
管理(59480)
(53792)
(44827)
企业(44827)
方法(38385)
数学(33289)
数学方法(32795)
中国(22382)
(22033)
(20216)
(18980)
业经(18176)
地方(17154)
理论(16775)
教育(15888)
(15037)
农业(14644)
(13604)
环境(13163)
(12940)
贸易(12935)
技术(12859)
(12494)
(11982)
财务(11905)
财务管理(11881)
(11629)
银行(11568)
机构
大学(309164)
学院(304007)
管理(118682)
(110079)
经济(107334)
研究(103448)
理学(103312)
理学院(102041)
管理学(99921)
管理学院(99384)
中国(72919)
科学(68500)
(67137)
(54822)
(52568)
业大(50713)
(49171)
研究所(48506)
中心(46225)
(44672)
(44245)
师范(43775)
农业(43244)
北京(42346)
财经(39643)
(38085)
(36108)
(36090)
技术(35903)
师范大学(35356)
基金
项目(215264)
科学(167492)
研究(156744)
基金(152000)
(133714)
国家(132548)
科学基金(112562)
社会(94510)
社会科(89331)
社会科学(89304)
(87064)
基金项目(81324)
自然(74703)
教育(74503)
(73597)
自然科(72921)
自然科学(72898)
自然科学基金(71527)
编号(64996)
资助(62533)
成果(53685)
重点(48542)
课题(46554)
(46503)
(45362)
(44655)
创新(41420)
科研(41271)
大学(41087)
计划(40282)
期刊
(118320)
经济(118320)
研究(89367)
中国(63118)
学报(54752)
教育(49672)
(48868)
科学(47447)
管理(41975)
大学(41399)
学学(37570)
(35964)
农业(34401)
技术(28072)
(20380)
金融(20380)
业经(19893)
图书(19059)
经济研究(18142)
财经(18046)
(17680)
科技(16351)
(15335)
(15194)
问题(14954)
业大(14657)
理论(14284)
技术经济(14165)
资源(13857)
实践(13189)
共检索到440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岩  杨晓玲  沈倩  
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国内理工科大学对人才的培养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对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相对不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以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为主要研究对象,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阐释和剖析建构理工科大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在准确划分评价群体基础上,从思想、身心、知识和能力四个维度,制定具体指标与实施细则,提出一套能够推广应用于理工科大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京平  韩颖  
理工科高校重理轻文、重专业知识轻人文素质的倾向,严重制约着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已经成为一种不良的社会现象。本文基于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较差的状况,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永振  蔡小镇  刘薇  
本文从知识经济时代对科技人才的需要出发,分析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论述了加强这方面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光玉  刘献君  周长城  洪明  张晓玲  毛羽  
华中理工大学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调查报告《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李光玉(执笔)受国家教委委托,华中理工大学于1996年6月对理工科学生进行了一次“高等理工院校学生文化素质调查”工作。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掌握理工科院校本...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永霞  梁金辉  
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能力是衡量高校理工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基于构建的知识技能、胜任力、自我管理能力、职业规划能力、领导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能力六因素评价模型,对全国七个地区的20所高校2 804名理工科本科毕业生进行整体分层抽样调查显示:理工科大学生的硬就业能力不足,不同类型高校就业能力发展差异突出,就业能力群际差异显著。因此,须将提高教学质量置于高校发展改革首位,依据就业能力发展特征,加强实习、实训、实践环节;探索满足差异化需求的教育模式,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合理匹配;促进就业硬能力与软能力协同发展,探寻就业能力培养的最佳平衡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光玉  范华汉  
弘扬人文精神与理工科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李光玉范华汉加强理工科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现已在许多高校引起重视。但如何将理论上的认识落实到实践操作上,则非易事。各高校因类型、规模各异,教学目标和办学条件不同,加之学生在校时间有限等因素的制约,要全面完成文化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董锋  
徐利治教授是一位著名数学家,他认为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对其成才十分重要.特别提到理工科大学生要加强中文学习,做人做学问都需要有较深厚的人文修养.他把文学的育人作用归纳为两个特点,即“形象生动”,有潜移默化的功能和“寓教于乐”,易于被人接受.徐教授对高校加强中文课教学提出了注重培养写作能力的改革建议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苗凌  阎晓弟  王理勤  王方正  
“学术榜”与理工科大学学术水平苗凌,阎晓弟,王理勤,王方正(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理科“学术榜”的兴起,已有好几年了,在高校中更有发展。例如:西安交通大学把是否被“四大检索期刊”(ScienceCitationIndex、Engi-neeringInd...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武正林  朱建国  张莉  
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研究状况与趋势,并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提出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的理念和原则,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成。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乐天  刘殿红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其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高职学生评价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AHP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方法,从学校、学生和企业3个层面对评价结果的应用给出了可行的建议。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琳  
理工科大学生与其他学科的学生相比,逻辑思维能力更强,但艺术感知力和创造力则相对较差。高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需要大量科技与艺术人才。良好的艺术素养对现代人才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良好的人格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努力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科技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一平  
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与哪些主要因素有关?大学教育在改善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方面能否有所作为?本文以华中理工大学1986—1995届本科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有关结果为依据,着重探讨了大学教育在提高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发展水平、促进她们的职业发展方面已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晓旭  
本研究采用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现状问卷调查》,调查北京M高校理工院系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属性认知、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施效果等,并进行取样分析,提出改进和加强民族院校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策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天然  
本文通过建立的经济模型对大学生就业市场进行两种经济学解释,即“价格刚性”解释和“价格机制有效”解释,并通过对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四所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考察分析了究竟是哪一种经济学解释更适用于大学生就业市场。在就业市场上,市场调节不但是有效的,而且起主要作用。社会上普遍认为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不是经济学角度的“失业”问题,且并非完全是高校扩招带来的直接后果。社会大众意义上的“就业难”与“失业”在经济学角度来看更多地是指“自愿性失业”和“职业搜索”过程中的“摩擦性失业”,这些可以通过市场调节、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和完善就业信息系统得到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