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07)
2023(19949)
2022(16928)
2021(15988)
2020(13341)
2019(30339)
2018(30330)
2017(57009)
2016(31549)
2015(35694)
2014(35483)
2013(34292)
2012(31146)
2011(28036)
2010(28596)
2009(26413)
2008(25912)
2007(23378)
2006(20524)
2005(18293)
作者
(88842)
(73470)
(73281)
(69788)
(46831)
(35259)
(33374)
(28634)
(27968)
(26616)
(24962)
(24881)
(23549)
(23431)
(22812)
(22601)
(22018)
(21961)
(21230)
(21017)
(18472)
(18252)
(17887)
(16952)
(16602)
(16468)
(16428)
(16162)
(14864)
(14585)
学科
(116494)
经济(116335)
管理(100111)
(90916)
(79384)
企业(79384)
方法(51328)
数学(43178)
数学方法(42374)
(33523)
中国(33047)
(31689)
业经(29226)
(27972)
(25792)
理论(24385)
技术(23532)
地方(23373)
(21422)
财务(21321)
财务管理(21275)
(20920)
银行(20863)
农业(20443)
企业财务(20101)
(19787)
(19650)
(19328)
(19278)
贸易(19261)
机构
学院(432998)
大学(432167)
管理(169861)
(164594)
经济(160582)
理学(144774)
理学院(143134)
研究(141040)
管理学(140305)
管理学院(139484)
中国(107840)
(93217)
科学(87387)
(80896)
(70435)
(67718)
(67600)
中心(65039)
研究所(63603)
业大(63109)
财经(62446)
北京(58990)
(58504)
师范(57910)
(56466)
(54282)
农业(52697)
(51726)
技术(50057)
经济学(48615)
基金
项目(288608)
科学(226531)
研究(214772)
基金(205583)
(178276)
国家(176736)
科学基金(152219)
社会(132767)
社会科(125665)
社会科学(125634)
(115592)
基金项目(107766)
教育(101475)
自然(98188)
(96329)
自然科(95893)
自然科学(95869)
自然科学基金(94130)
编号(89268)
资助(84876)
成果(73856)
重点(64914)
课题(63274)
(62673)
(62340)
(60980)
创新(57630)
项目编号(55345)
科研(54328)
大学(54289)
期刊
(188177)
经济(188177)
研究(128773)
中国(96344)
管理(68491)
学报(67431)
(65273)
教育(62552)
(61928)
科学(61249)
大学(51873)
学学(48208)
技术(42606)
农业(42372)
(38994)
金融(38994)
业经(31756)
财经(30671)
经济研究(29208)
(26372)
图书(24467)
(23861)
问题(23154)
科技(22238)
技术经济(21079)
(20701)
理论(19969)
现代(19517)
统计(19276)
(18910)
共检索到658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忠诚  潘维琴  张健  郝博  赵景晖  张作海  曲静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受到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广泛重视,但是,由于没有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使政校企合作三方在权利、义务上存在较大分歧和矛盾,阻碍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企业缺乏与学校的合作动力。本文从当前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解决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问题,解决人才培养环节的企业合作动力问题;解决以往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岗位对接不紧密、培养体系不完善问题,创新合作育人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贾绍宁  刘奇  郭萌萌  
文章从卓越人才培养的标准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内涵、标准及要求,阐述了二级学院在大数据时代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呈现的特点,提出了有效构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陶应军  
面对大学外部治理中的过度政府管制化、内部治理中过度行政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二级学院作为现代大学治理的基础单元,迫切需要进一步理顺地方高校大学治理多元主体关系,明晰各种权力边界。二级学院创新治理模式的具体举措有助于消减现代大学治理磨擦成本,助推现代大学治理进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小青  陈刚  
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作为推进高职院校内部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有其独有的特点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文章通过分析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该模式下的办学原则,包括合作共赢和以产助教。同时,从资源和产权配置、管理机制建设、成本分摊和收益分成、课程与实训体系重构、师资队伍建设、合作关系解除方面探讨了该模式的实现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探索同类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顾蓓熙  
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但近年来,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反思校系二级管理模式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角度出发,形成校系共管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格局、打造"结构多层次、授课多样化"的兼职教师队伍特色、构建管理"多元化"的兼职教师队伍服务体系、建立专兼结合的"开放式"教师合作机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兆磊  
实施研究生教育校院二级管理是学校研究生规模发展和质量保证的需要,二级管理的实施需要学校层面为学院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并且注重在管理观念、实施途径、管理机制和校园文化上的不断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谢建平  蒋雍君  
文章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精髓,结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在培养传统手工艺行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实施"卓越技师"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阐述"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并总结了"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包括校企合作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就业创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章新蓉  顾飞  
文章在阐述开放式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目标和构建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改革探索的实践,提出了开放式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实践路径和创新特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俊  
质量是立校之根本,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保证,为了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有必要引进市场机制和企业化管理模式。文章介绍了ISO9000标准研究背景,探讨了融入ISO9000标准的二级学院教学项目化管理模式的构建,提出了该模式运行的思路,并对二级学院在实施ISO9000标准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管理文件繁杂、过分依赖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形成"重认证、轻内审"的形式主义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黎明  
打造高职教育特色,关键在于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特色,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技术人才。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就如何加强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合,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晓玉  
我国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交往已经从经济、政治层面扩展到教育层面。实现高等教育"走出去"的实践战略已成为我国与西方国家达成深化交流合作的突破口。而创新国际人才的培养则是这个实践战略的关键点。本文在合理界定国际人才涵义的前提下,立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角度针对如何构建我国高校创新国际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实践和研究,力求为我国经济社会国际化进程的深化培养出大量的创新国际人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任友德  
强化商科类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对于提高商科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多维需求等具有重要价值。当前,国内外对商科人才培养日益重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一系列成果,这对于我国商科类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同时,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作为办学百余年、集内外贸于一体的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卫东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必须遵循的基本范式。工学结合推进的关键是机制、体制的探索。本文通过对南通纺院工学结合实践案例的分析,以期对高职院校推进工学结合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选芒  赵居礼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构建适应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营造职业技术训练的教学环境,建设"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通过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