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93)
- 2023(3028)
- 2022(2534)
- 2021(2359)
- 2020(2037)
- 2019(4448)
- 2018(4297)
- 2017(8145)
- 2016(4780)
- 2015(5023)
- 2014(5102)
- 2013(4933)
- 2012(4685)
- 2011(4222)
- 2010(4114)
- 2009(3643)
- 2008(3809)
- 2007(3341)
- 2006(2704)
- 2005(2501)
- 学科
- 济(15056)
- 经济(15034)
- 业(12361)
- 管理(11420)
- 企(10030)
- 企业(10030)
- 方法(8030)
- 数学(6956)
- 数学方法(6861)
- 学(6459)
- 财(5093)
- 农(3979)
- 务(3694)
- 财务(3690)
- 财务管理(3683)
- 中国(3626)
- 企业财务(3599)
- 制(3478)
- 银(3173)
- 银行(3150)
- 融(3061)
- 金融(3061)
- 业经(3017)
- 技术(3004)
- 行(3000)
- 理论(2620)
- 农业(2532)
- 贸(2509)
- 贸易(2507)
- 易(2457)
- 机构
- 大学(67675)
- 学院(67080)
- 研究(26518)
- 济(23190)
- 经济(22663)
- 农(21382)
- 管理(21098)
- 科学(20506)
- 理学(18658)
- 理学院(18349)
- 中国(18323)
- 管理学(17867)
- 管理学院(17744)
- 农业(17721)
- 业大(15534)
- 所(15448)
- 研究所(14527)
- 京(14480)
- 中心(11783)
- 农业大学(11395)
- 财(11382)
- 室(10760)
- 实验(10115)
- 业(10098)
- 江(10091)
- 实验室(9800)
- 省(9798)
- 财经(9323)
- 重点(9275)
- 科学院(9167)
- 基金
- 项目(49923)
- 科学(38569)
- 基金(37413)
- 家(35775)
- 国家(35526)
- 研究(29533)
- 科学基金(28927)
- 自然(21631)
- 自然科(21194)
- 自然科学(21187)
- 自然科学基金(20838)
- 省(20155)
- 基金项目(19759)
- 社会(17837)
- 划(17602)
- 社会科(16957)
- 社会科学(16952)
- 资助(15328)
- 教育(13594)
- 计划(12311)
- 重点(11961)
- 科技(11050)
- 创(10610)
- 部(10608)
- 科研(10459)
- 业(10331)
- 发(10278)
- 创新(10023)
- 专项(9813)
- 编号(9712)
共检索到92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笑笑 王宝维 王雷 杨志刚 贾晓晖 王亚超 于世浩 荆丽珍 岳斌
采用PCR-RFLP技术对琅琊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5′非编码区Pst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与生长发育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琅琊鸡该位点存在2种等位基因(A和B),基因频率分别为61.7%和38.3%,其中A等位基因是有利基因.AA型个体活重、半净膛重和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BB型(P<0.01),其屠体重、全净膛重、腿肌重和胸肌重显著大于AB型和BB型(P<0.05),其剪切力和失水率也高于BB型(P<0.05,P<0.01).结果表明:等位基因A对琅琊鸡的肌肉产量和品质具有正效应.
关键词:
琅琊鸡 IGF-Ⅰ 产肉性能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强 王志跃 杨海明 陈五湖 杨建刚
以新扬州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作为控制其生长、发育性状的候选基因,通过对IGF-Ⅰ基因主要部分序列进行PCR-SSCP检测,发现了2个多态位点.测序结果表明,IGF-Ⅰ基因存在2个突变位点:插入(G)和(G→C).分析多态位点与0-12周龄鸡生长发育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插入(G)突变基因型中,2周龄鸡体重BB型与AB型差异显著(P<0.05),但AA型与AB型和BB型差异均不显著,而(G→C)突变各基因型间没有显著差异;插入(G)突变位点对0-12周龄鸡的龙骨长、胫骨长均没有显著影响,而(G→C)突变位点仅在鸡6周龄时表现出与龙骨长、胫骨长间的差异显著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管峰 刘守仁 程瑞禾 代蓉 石国庆 艾君涛 杨利国
以绵羊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湖羊、夏洛来、陶赛特、萨福克、罗米丽、中国美利奴羊以及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共553只个体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BMPRIB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和生长发育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BMPRIB基因在不同绵羊品种(系)中共有3种基因型(BB、B+和++),但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各品种(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湖羊中仅有BB基因型;在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中BB、B+和++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30%和19%;而其他品种(系)羊中则仅有++基因型。对中国美利奴羊肉用多胎品系的研究发现:BB、B+和++基因型群体第一胎产羔数分别为2...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长光 刘亚轩 吴悌霖 林金玉 郭长明 朱志明
采集395头核心群的种猪耳样,采用PCR-SNaPshot方法检测长白猪和大白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内含子3的位点多态性,并分析各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白和大白猪中均存在3种基因型,大白猪3种基因型分布为:AA>GA>GG,长白猪3种基因型分布为:GA>AA>GG.大白和长白猪的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10、0.541,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90、0.459.AA基因型个体比GA和GG基因型个体生长速度快,等位基因A对猪的生长具有正效应,同时背膘厚变薄.3种基因型个体在达100 kg活体背膘厚及其估计育种值(EBV)的大小为:GG>GA>AA.因此,在种猪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松成 朱丽莉 唐继高 伍革民
【目的】为探明荔波瑶山鸡TGFβ3基因与繁殖性状的关系,寻找可作为鸡繁殖性状的遗传标记。【方法】针对TGFβ3基因设计6对引物,采用PCR测序法筛选多态位点,并利用荔波瑶山鸡母系60个个体进行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荔波瑶山鸡TGFβ3基因有17个多态位点,TGFβ3基因53(T→C)、1653(C→T)和1755(A→G)位点各300日龄产蛋量、首次就巢日龄、首次就巢持续时间、首次就巢至重新开产间隔和300日龄就巢次数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3343(C→T)与首次就巢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丽莉 徐龙鑫 伍革民 陶宇航 韩雪 李亮 唐继高 顾永江
为探明多巴胺(Dopamine,Da)受体基因与鸡繁殖性状的关联性,找出可作为鸡繁殖性状的重要标记,选用贵州省地方鸡种荔波瑶山鸡,采用pCR测序法对5种Da受体基因(DRD1~DRD5)的多态位点进行检测,并进行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DRD1基因有1073(G→a)1个多态位点,分别与300日龄产蛋量、首次就巢日龄呈极显著相关(p<0.01);DRD2基因上有15个多态位点,分别与繁殖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14个位点分布于各内含子上,仅有4260(G→C)1个位点位于第6外显子,该位点与开产日龄、300日龄产蛋量和首次就巢日龄呈显著相关(p<0.05);DRD3基因1172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又兵 钱凯凤 刘永建 任旭鸽 周臣 游祥宾
通过测定约180日龄的8个群体(梅山、大白、长白、大白×梅山F1代、梅山×大白F1代、长白×大白F1代、大白×长白F1代以及大白×梅山F2代)459头猪胴体性状、肉质性状以及肌细胞生成素基因(MYOG)多态性,分析MYOG在猪群体中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MYOG在猪群体中呈现3种基因型,即AA、AB、BB;群体瘦肉率的提高与BB基因型显著相关,相较于AA与AB基因型,其提高幅度分别为3.57%和3.28%;在大白×梅山F2代群体中,MYOG的基因型与背最长肌pH值、股二头肌pH值呈显著相关;在大白×梅山F1代群体中,MYOG基因型与股二头肌大理石纹MM2呈显著相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亚轩 肖石军 郭长明 陈福珍 林金玉 陈晓燕 沈金清 杨锋 林长光
选择对仔猪腹泻有显著影响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F4ac的受体基因MUC13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NaPshot判型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544头大白猪核心育种群进行基因判定及基因型与生长、肉质性状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白猪MUC13基因型分布大小为:腹泻易感杂合基因型GA>腹泻抗性纯合基因型GG>腹泻易感纯合基因型AA,腹泻抗性有利基因G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669,腹泻易感不利基因A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331.3种基因型个体达100kg日龄及其估计育种值(EBV)、达100 kg背膘厚及其EBV的大小为:AA>GA>GG;眼肌面积、肌内脂肪含量和估计瘦肉率的大小为:GG...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又兵 钱凯凤 刘永建 任旭鸽 周臣 游祥宾
通过测定约180日龄的8个群体(梅山、大白、长白、大白×梅山F1代、梅山×大白F1代、长白×大白F1代、大白×长白F1代以及大白×梅山F2代)459头猪胴体性状、肉质性状以及肌细胞生成素基因(MYOG)多态性,分析MYOG在猪群体中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MYOG在猪群体中呈现3种基因型,即AA、AB、BB;群体瘦肉率的提高与BB基因型显著相关,相较于AA与AB基因型,其提高幅度分别为3.57%和3.28%;在大白×梅山F2代群体中,MYOG的基因型与背最长肌pH值、股二头肌pH值呈显著相关;在大白×梅山F1代群体中,MYOG基因型与股二头肌大理石纹MM2呈显著相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丁燕玲 王鹏飞 杨朝云 张岩峰 周小南 史远刚 康晓龙
【目的】探究IGF2第2外显子多态位点与秦川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及新疆褐牛4种品种牛群体的多态性及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为肉牛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秦川牛等4个肉牛品种共91头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s技术分析IGF2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并将IGF2的基因型与生长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IGF2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在不同牛品种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且均属于中度多态(0.25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鑫 施启顺 柳小春 黄生强 蒋隽
以IGF2基因作为控制猪生长性状主基因的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对7个品种/群体共528头猪进行了NciⅠ酶切位点基因型检测,计算了该位点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并对品种间基因型频率进行了x2差异性检验.结合生长性能记录,运用SAS软件分析了IGF2不同基因型对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杜洛克、长白、大白中,AA基因型比BB基因型生长速率快,生长性能指数高4.06%~8.31%,等位基因A对猪的生长具有正效应.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红霞 刘楠楠 浦天宁 魏可鹏 俞菊华 李建林 唐永凯
机体生长主要受到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GHRH-GH-IGFs)生长轴调控,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Ⅰ是生长激素(GH)发挥生物学功能的重要传导因子。实验特异性扩增了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IGF-Ⅰa基因的5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内含子1、内含子3和内含子4)。通过比对10尾建鲤的序列,共找到SNPs位点8个。使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5个家系共372尾建鲤的内含子1_C175G,12个家系共987尾的内含子1_A993G和内含子4_A511C 3个位点。内含子1_C175G雌雄个体均以GG型频率为最高,分别是0.44和0.43;...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卓 昝林森
【目的】分析秦川牛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第1外显子的遗传变异与部分肉用性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相同饲养条件下的146头18~20月龄秦川牛阉牛,采用PCR-SSCP结合测序技术,对秦川牛H-FABP基因第1外显子的遗传变异进行检测;运用SPSS统计程序中的GLM模型,分析其与部分肉用性能指标的关系。【结果】秦川牛H-FABP基因第1外显子130 bp处具有PCR-SSCP可检测到的SNP位点:Y=T→C。对该SNP位点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进行分型并与88头秦川牛的肉用性状指标进行GLM分析,表明AB型个体的后腿围、背膘厚、大理石花纹等性状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庆华 于军方 梁学武 王根林
采用PCR-SSCP技术对荷斯坦牛和娟-荷F1牛2个群体奶牛的热应激基因(HSPA8和HSPA3)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对部分基因型个体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比较,并分析了标记基因型与奶牛血清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测序发现:HSPA8座位存在T缺失突变以及C→G颠换和T→C转换突变;HSPA3座位发现C→A颠换突变.相关性分析表明,HSPA3和HSPA8位点多态性与2个群体奶牛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没有关联,而与血清中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有一定的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