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20)
- 2023(9720)
- 2022(8266)
- 2021(7376)
- 2020(6109)
- 2019(12808)
- 2018(12584)
- 2017(23434)
- 2016(12965)
- 2015(14512)
- 2014(14511)
- 2013(14368)
- 2012(13739)
- 2011(12735)
- 2010(13113)
- 2009(12294)
- 2008(12303)
- 2007(11208)
- 2006(10211)
- 2005(9867)
- 学科
- 济(56249)
- 经济(56157)
- 管理(39752)
- 业(37183)
- 企(29513)
- 企业(29513)
- 中国(19725)
- 地方(18173)
- 农(17111)
- 制(16063)
- 财(15304)
- 业经(15119)
- 方法(14550)
- 银(12487)
- 银行(12470)
- 融(12346)
- 金融(12343)
- 行(12125)
- 数学(11864)
- 数学方法(11753)
- 学(11497)
- 农业(11331)
- 体(10938)
- 发(10436)
- 环境(10333)
- 地方经济(10092)
- 贸(9576)
- 贸易(9563)
- 技术(9368)
- 易(9199)
- 机构
- 学院(192667)
- 大学(190029)
- 济(78620)
- 经济(76810)
- 研究(74730)
- 管理(65693)
- 中国(56763)
- 理学(54647)
- 理学院(53897)
- 管理学(53007)
- 管理学院(52647)
- 科学(46018)
- 京(42050)
- 财(40295)
- 农(40206)
- 所(39811)
- 研究所(35537)
- 中心(33048)
- 江(32143)
- 农业(31321)
- 业大(30177)
- 财经(29807)
- 省(26909)
- 北京(26889)
- 经(26774)
- 院(26597)
- 范(25488)
- 州(25476)
- 师范(25152)
- 经济学(23969)
- 基金
- 项目(121856)
- 科学(94925)
- 研究(88522)
- 基金(86174)
- 家(76267)
- 国家(75569)
- 科学基金(63307)
- 社会(56000)
- 社会科(53059)
- 社会科学(53050)
- 省(50290)
- 基金项目(44577)
- 划(41647)
- 教育(39838)
- 自然(39742)
- 自然科(38766)
- 自然科学(38746)
- 自然科学基金(38038)
- 编号(35102)
- 资助(34842)
- 发(32468)
- 成果(29946)
- 重点(28609)
- 制(26861)
- 课题(26662)
- 部(26115)
- 创(25990)
- 发展(25672)
- 展(25226)
- 创新(24547)
共检索到317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廖宏娟 谭佳思 张志斌 余璟蓉 张馨月 江玉梅 朱笃
【目的】由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侵染引起的疫病给辣椒等作物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论文旨在明确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代谢产物抑制辣椒疫霉的稳定性和抑菌机制,为研究与开发辣椒疫霉的微生物源抑菌剂提供参考。【方法】将球毛壳菌发酵粗提物分别在不同温度(40—121℃)、pH(1—13)、光照时间(0—12 d)和储存时间(0—60 d)条件下进行处理,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经不同处理后粗提物对辣椒疫霉的抑制率,以探究粗提物抑制辣椒疫霉的热、酸碱、光和时间稳定性。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粗提物对辣椒疫霉菌丝形态的影响,通过多种生理生化试验探究粗提物作用于辣椒疫霉12—72 h后,对辣椒疫霉细胞壁、细胞膜、活性氧代谢、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在所设置的处理范围内,球毛壳菌发酵粗提物(1 mg·mL-1)经不同光照时间和储存时间处理后对辣椒疫霉的抑制率没有显著降低,抑制率维持在93%左右;粗提物在40—70℃的热处理范围内对辣椒疫霉的抑制率没有显著降低,70℃以上的热处理会显著降低粗提物对辣椒疫霉的抑制率,但抑制率不低于70%;粗提物在pH 1—5和9—13的酸碱处理范围内会显著降低对辣椒疫霉的抑制率,但抑制率也不低于70%。粗提物处理影响辣椒疫霉菌丝形态,使菌丝发生严重的扭曲皱缩现象,并影响活性氧代谢,使菌丝中的活性氧大量积累。辣椒疫霉经粗提物处理12—72 h后,其培养液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活性、核酸和蛋白质含量均显著升高,且其菌丝中的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显著增加。辣椒疫霉菌丝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含量则在粗提物处理12—72 h内显著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则仅在一定时间显著降低。【结论】在本试验所设置的处理范围内,球毛壳菌的小麦秸秆发酵粗提物抑制辣椒疫霉的效果不受光照及储存时间的影响,但超过70℃的热处理和pH 1—5和9—13的酸碱处理会显著降低粗提物对辣椒疫霉的抑制效果。此外,该粗提物通过改变菌丝形态,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引发细胞内物质泄漏,降低菌丝中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抑制抗氧化酶活性,干扰活性氧代谢使活性氧大量积累从而抑制辣椒疫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铭 梁军 李箐 谢宪 程元 张星耀
[目的 ]研究森吉木霉M75发酵粗提液对松球壳孢菌Sphaeropsis sapinea代谢系统及生理生化的影响,探究其抑菌机制。[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在不同处理时间段内森吉木霉M75发酵粗提液对松球壳孢菌代谢系统酶活性,以及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 ]森吉木霉M75发酵粗提液可显著影响松球壳孢菌代谢系统中各关键酶活性。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在处理8~12 h内达到峰值,为75.25 U·(g·min)~(-1)、0.066 U·(g·s)~(-1)、5.8U·(g·s)~(-1)和12.33 U·(g·s)~(-1),分别是初始时的1.96、6.09、16.37和7.86倍;丙酮酸激酶(PK)、己糖激酶(HK)和乳酸脱氢酶(LDH)在处理12~24 h内显著下降,由初始时的0.55、0.066、2.35 U·(g·min)~(-1)下降至0.18、0.03、0.66 U·(g·min)~(-1),后下降趋缓;琥珀酸脱氢酶(SDH)、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辅酶Ⅰ含量在处理12h内呈快速下降趋势,由初始时的30.33U·(g·min)~(-1)、 15.55U·(g·min)~(-1)、 5.70nmol·(g·min)~(-1)分别下降至10.00 U·(g·min)~(-1)、3.65 U·(g·min)~(-1)、1.34 nmol·(g·min)~(-1),处理12 h后呈缓慢下降趋势,而对照组则不断升高;Na~+,K~+-ATP、Mg~(++)-ATP和Ca~(++)-ATP酶活性在处理8 h或12 h时达到峰值,分别为0.09、1.76和3.18μmolPi·(g·h)~(-1);此后迅速下降,处理24 h后下降趋缓并逐渐趋于0;松球壳孢菌细胞膜电导率在处理12 h内显著升高,且处理组在各时间段的电导率值始终高于对照组;丙二醛含量在处理24 h内显著升高并达到峰值1.06 nmol·g~(-1),处理24 h至96 h内呈缓慢下降趋势,但在各处理时间段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森吉木霉M75发酵粗提液通过破坏松球壳孢菌的防御系统,阻碍了病原菌正常的生理代谢路径,从而抑制病原菌的正常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铭 梁军 李箐 谢宪 程元 张星耀
[目的 ]研究森吉木霉M75发酵粗提液对松球壳孢菌Sphaeropsis sapinea代谢系统及生理生化的影响,探究其抑菌机制。[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在不同处理时间段内森吉木霉M75发酵粗提液对松球壳孢菌代谢系统酶活性,以及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 ]森吉木霉M75发酵粗提液可显著影响松球壳孢菌代谢系统中各关键酶活性。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在处理8~12 h内达到峰值,为75.25 U·(g·min)~(-1)、0.066 U·(g·s)~(-1)、5.8U·(g·s)~(-1)和12.33 U·(g·s)~(-1),分别是初始时的1.96、6.09、16.37和7.86倍;丙酮酸激酶(PK)、己糖激酶(HK)和乳酸脱氢酶(LDH)在处理12~24 h内显著下降,由初始时的0.55、0.066、2.35 U·(g·min)~(-1)下降至0.18、0.03、0.66 U·(g·min)~(-1),后下降趋缓;琥珀酸脱氢酶(SDH)、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辅酶Ⅰ含量在处理12h内呈快速下降趋势,由初始时的30.33U·(g·min)~(-1)、 15.55U·(g·min)~(-1)、 5.70nmol·(g·min)~(-1)分别下降至10.00 U·(g·min)~(-1)、3.65 U·(g·min)~(-1)、1.34 nmol·(g·min)~(-1),处理12 h后呈缓慢下降趋势,而对照组则不断升高;Na~+,K~+-ATP、Mg~(++)-ATP和Ca~(++)-ATP酶活性在处理8 h或12 h时达到峰值,分别为0.09、1.76和3.18μmolPi·(g·h)~(-1);此后迅速下降,处理24 h后下降趋缓并逐渐趋于0;松球壳孢菌细胞膜电导率在处理12 h内显著升高,且处理组在各时间段的电导率值始终高于对照组;丙二醛含量在处理24 h内显著升高并达到峰值1.06 nmol·g~(-1),处理24 h至96 h内呈缓慢下降趋势,但在各处理时间段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森吉木霉M75发酵粗提液通过破坏松球壳孢菌的防御系统,阻碍了病原菌正常的生理代谢路径,从而抑制病原菌的正常生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梦 李德军 游甜 葛旭 欧立军 刘秋梅
根际促生菌能通过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功能有效防控作物土传病害。辣椒疫病是由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严重土传病害之一,然而,目前针对根际促生菌抑制辣椒疫病的效应及其与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关联的研究欠缺。本研究以长期有机培育的健康土壤为材料,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并复配出具有显著拮抗病原菌的复合菌剂,通过盆栽实验探究该复合菌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应及其微生物群落特征。拮抗实验表明,复合菌剂与单一菌株相比能够显著增加对病原菌的拮抗率。盆栽实验表明,接种复合菌剂与对照(接种辣椒疫霉菌)相比,辣椒疫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显著降低了14.3%和23.8%,细菌群落α多样性显著下降,细菌群落组成发生改变,与诱导植物系统抗性的细菌群落双组分系统功能显著增加,其中显著增加的波特氏菌属与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为辣椒实际生产中应用复合菌剂防控辣椒疫病提供了技术支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梦 李德军 游甜 葛旭 欧立军 刘秋梅
根际促生菌能通过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功能有效防控作物土传病害。辣椒疫病是由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严重土传病害之一,然而,目前针对根际促生菌抑制辣椒疫病的效应及其与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关联的研究欠缺。本研究以长期有机培育的健康土壤为材料,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并复配出具有显著拮抗病原菌的复合菌剂,通过盆栽实验探究该复合菌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应及其微生物群落特征。拮抗实验表明,复合菌剂与单一菌株相比能够显著增加对病原菌的拮抗率。盆栽实验表明,接种复合菌剂与对照(接种辣椒疫霉菌)相比,辣椒疫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显著降低了14.3%和23.8%,细菌群落α多样性显著下降,细菌群落组成发生改变,与诱导植物系统抗性的细菌群落双组分系统功能显著增加,其中显著增加的波特氏菌属与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为辣椒实际生产中应用复合菌剂防控辣椒疫病提供了技术支撑。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剑 李天华 崔艺久 白洪志 韩梅
将沈阳农业大学微生物研究室分离的1株放线菌H50[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分别以植物病原菌真菌12株、细菌3株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管碟法测定H50发酵液的抑菌活性以及发酵液的稳定性。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H50发酵液对12株供试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对其中6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50%以上,对油菜菌核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8.3%和94.9%;H50发酵液对3种供试病原细菌中的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2.3mm。发酵液的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发酵液在80℃处理后抑菌活性开始下降,发酵液在pH值4.0~8.0条件下抑菌活性...
关键词:
放线菌 发酵液 抑菌活性 稳定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丽 纪明山 于志国
从印楝叶片中分离筛选获得1株对稻瘟病菌具有优异拮抗效果的内生放线菌YL-2。采用不同溶媒萃取法获得粗提物,试验结果表明:由乙酸乙酯萃取的粗提物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直径可达24.2mm;以此粗提物作为抑菌剂,采用悬滴法和抑制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浓度时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粗提物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浓度为0.8g·L-1时,对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7%;而在浓度为1.6g·L-1时,对菌丝抑制率为92.2%。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粗提物的抑菌活性明显下降,室温时抑菌直径达到最大值(27.5mm);在弱酸性条件下抑菌活性比较稳定,pH值为4.0条件下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卫松 张小风 齐永志 王文桥 韩秀英
本试验对辣椒疫霉亲本菌株和抗性菌株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初步研究了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产生抗性的机制。结果表明:辣椒疫霉亲本菌株和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受NaC l和葡萄糖影响较小,且NaC l和葡萄糖不同浓度处理后的所有菌株之间渗透压也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故得知NaC l和葡萄糖均不能为疫霉菌提供营养和抑制其渗透。双炔酰菌胺低浓度处理能够使抗性菌株菌体内渗漏出较多的内含物,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提高内含物渗漏反而减少;亲本菌株和抗性菌株菌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力差异显著:亲本菌株菌体内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力均高于抗性菌株。随着双炔酰菌胺处理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宗成 吴金鑫 朱九刚 董志浩 李君风 邵涛 刘秦华
【目的】随着食品业与加工业的不断发展,产生了诸如西瓜皮,蚕豆荚以及啤酒糟等大量的农副产物,造成环境的污染。为提高农副产物和小麦秸秆的饲料化程度,减小环境压力,通过探究添加剂对农副产物(西瓜皮、蚕豆荚和啤酒糟)与小麦秸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为提高农副产品利用率和青贮品质研究提供借鉴。【方法】以混合农副产物(西瓜皮﹕蚕豆荚﹕啤酒糟=1﹕3﹕4)和小麦秸秆为原材料,按鲜重比100%﹕0(MW)、25%﹕75%(X25)、50%﹕50%(X50)和75%﹕25%(X75)进行混合青贮,并对各混合青贮进行添加剂处理:添加1×10~6 cfu?g~(-1)布氏乳杆菌(B),0.2%FW纤维素酶(C)和1×10~6 cfu·g~(-1)鼠李糖乳杆菌(R),以无添加剂(CON)为对照,将不同处理的200g新鲜材料装入容积为250 mL的聚乙烯塑料瓶中。在室温下青贮60 d后,开窖分析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不同处理的青贮饲料与原料通过两层纱布和定性滤纸过滤,浸提液用于pH测定;将原材料和青贮饲料烘干至恒重后测定干物质含量(DM);蛋白质(CP)采用凯氏定氮法进行测定;采用范氏纤维测定法测定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WSC);培养基培养微生物后计数;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有机酸;氨态氮含量(NH_3-N)采用苯酚-次氯酸钠比色法测定。【结果】与MW相比,X25中NH_3-N含量显著降低(P<0.05);X50中pH和NH_3-N含量显著下降(P<0.05);此外,相比于MW,X25、X50和X75显著降低丁酸含量(P<0.05)。在MW中,与对照组相比,添加C显著降低pH和NH_3-N含量(P<0.05)。在X25中,与对照组相比,添加C显著降低pH(P<0.05),提高LA含量(P<0.05);添加R显著降低NH_3-N含量(P<0.05)。在X50中,与对照组相比,添加C显著降低pH和NH_3-N含量(P<0.05),添加B显著降低NH_3-N含量(P<0.05)。在X75中,与对照组相比,添加C能够显著降低pH和NH_3-N含量(P<0.05)。DM、NDF和ADF含量随小麦秸秆混合比例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相比之下,CP随小麦秸秆混合比例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与MW相比,X25、X50和X75显著提高了WSC含量(P<0.05)。在X25中,与对照组相比,添加C显著降低了NDF和ADF含量(P<0.05);在X50中,相比于对照组,添加B和C显著降低NDF含量(P<0.05);在X75中,相比于对照组,添加B、C和R显著降低NDF和ADF含量(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立宾 宋瑞清 李冲伟
为了更深入的探讨哈茨木霉菌株T28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致病疫霉生长的抑制作用和机制,采用不同浓度的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致病疫霉进行抑菌试验以及对其体内几种生理代谢酶活性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提取物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孢子囊萌发、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稀释浓度为10倍和100倍时抑制效果较好,均与浓缩液无显著性差异。经提取物处理后致病疫霉菌体48h,与对照相比其保护酶(SOD、CAT、POD、GSH-Px)活性分别下降89.06%,86.96%,97.47%和97.63%,糖代谢酶(HK、PK、LDH)和TCA有氧分解代谢酶(SDH、MDH)分别下降93%,89.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秦健 袁高庆 王雅 谢慧婷 范腕腕 黎起秦 林纬
分别以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测定了巨大芽孢杆菌B196菌株发酵滤液对18种植物病原真菌和7种细菌的抑制作用,发现该滤液抑菌谱较广,对供试的所有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其中8种真菌的抑菌率在80%以上;对6种供试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达到27.67 mm。以水稻纹枯病菌为指示菌,测定了B196菌株发酵滤液的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蛋白酶稳定性及紫外线稳定性。结果表明,发酵滤液在pH 2~8条件下抑菌活性没有明显变化;经121℃处理20 min,抑菌活性为原有活性78.43%;对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蛋白酶K均稳定,但对木瓜蛋白酶敏感;对紫外线稳定,在处理4 ...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庆勇 卫旭彪 张璐璐 斯大勇 张日俊
为测定实验室前期构建的可分泌Melittin(1-13)-LL(17-30)(M-L)杂合肽的毕赤酵母工程菌发酵上清液的抑菌谱以及生物稳定性。采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测定其对16株指示菌的抑菌效果,以及经过模拟胃肠液和不同温度处理后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上清液对多种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且抑菌直径半数在20mm以上,而对有益菌屎肠球菌无抑菌作用;经模拟胃液处理后,活性明显下降;但经过模拟肠液以及不同温度梯度处理后抑菌活性无明显变化。因此,杂合肽M-L发酵液抑菌谱广,温度耐受性好,但在胃液中稳定性较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桂珍 吴学仁 杨文兰 吕国忠
试验测定了8个粘帚霉Gliocladium spp.菌株的发酵液对3种重要土传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核盘菌Sclerotina sclerotiorun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HL-1-1、SH-1-1和SS-1-1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率分别达83.48%、81.65%和78.68%,3个菌株之间差异不显著;SDT-10-1的抑菌作用最小,抑菌率仅为23.24%。热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121℃处理30 min,病原菌生长正常,抑菌作用消失;发酵液经60℃处理后供试菌株的抑菌效果明显,但效果...
关键词:
粘帚霉 发酵液 抑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从会 师俊玲 杨保伟 孙卉
【目的】明确放线菌CCTCCM207210发酵液的青霉抑制活性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稳定性,评价其在苹果贮藏与果汁加工中的应用潜力。【方法】将无菌体发酵液经热、酸、碱、紫外线等处理不同时间后,用滤纸片法在琼脂平板培养基上检验发酵液对产展青霉素扩展青霉SP2204、SP2205生长的抑制活性;在接种扩展青霉的苹果和苹果汁上喷涂或加入无菌体发酵液,分别培养12和7d后,测定苹果的病斑直径和果汁中展青霉素产量。【结果】加热、酸碱处理和紫外线照射都会破坏发酵液对扩展青霉生长的抑制活性:经100℃保温处理60min,或紫外线照射(30W,245nm,15cm)90min,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完全丧失;发酵液的抑...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玉艳 周宝利 张淑红
为探讨苦参黄酮对辣椒枯萎病菌抗病性的影响,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苦参活性成分类黄酮物质,分析类黄酮物质对辣椒枯萎病菌的离体抑菌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苦参黄酮对辣椒枯萎病菌有很强的抑菌活性,4g·L-1黄酮处理,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95.55%,2g·L-1黄酮处理,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8.1558%。苦参黄酮处理提高了植株的抗病性,辣椒植株幼苗期和现蕾期连续施用50mg·L-1苦参黄酮后接种枯萎病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63.1%、142.13%、113.89%,MDA含量较对照降低了74.0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