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9)
2023(900)
2022(856)
2021(829)
2020(697)
2019(1550)
2018(1546)
2017(2345)
2016(1689)
2015(1903)
2014(1826)
2013(1924)
2012(1920)
2011(1759)
2010(1803)
2009(1759)
2008(1746)
2007(1630)
2006(1382)
2005(1350)
作者
(8244)
(6884)
(6716)
(6440)
(4680)
(3564)
(3012)
(2792)
(2765)
(2502)
(2497)
(2490)
(2427)
(2425)
(2422)
(2419)
(2216)
(2079)
(2033)
(1983)
(1980)
(1890)
(1868)
(1748)
(1627)
(1618)
(1586)
(1573)
(1560)
(1532)
学科
(4422)
经济(4418)
(3760)
(3134)
(2928)
(2912)
(2600)
企业(2600)
管理(2544)
虫害(2421)
方法(2136)
病虫(2098)
病虫害(2098)
(2022)
防治(1939)
(1934)
及其(1905)
生物(1647)
(1584)
贸易(1580)
数学(1558)
(1553)
数学方法(1547)
业经(1267)
(1262)
地方(1221)
中国(1148)
(1102)
病害(1017)
(1015)
机构
学院(27308)
大学(27157)
(14327)
研究(13291)
科学(12390)
农业(11790)
业大(9695)
(9168)
研究所(8703)
中国(8330)
农业大学(7705)
(6967)
实验(6668)
(6579)
(6577)
(6539)
(6523)
实验室(6474)
经济(6391)
管理(6240)
重点(6080)
理学(5526)
科学院(5422)
理学院(5351)
技术(5096)
管理学(5058)
中心(5046)
管理学院(5031)
(4848)
(4667)
基金
项目(21412)
(14878)
国家(14770)
科学(14754)
基金(14329)
科学基金(11016)
(9838)
研究(9805)
自然(9310)
自然科(9099)
自然科学(9087)
自然科学基金(8923)
(8215)
基金项目(7524)
科技(7192)
计划(6633)
资助(6319)
重点(5396)
专项(5340)
(5231)
(5093)
科研(4700)
(4661)
社会(4536)
教育(4306)
(4294)
社会科(4238)
社会科学(4238)
农业(4164)
创新(4074)
期刊
学报(14138)
(13550)
农业(9608)
大学(9554)
学学(9460)
科学(9302)
(7051)
经济(7051)
中国(6195)
业大(5580)
农业大学(5048)
研究(4924)
(4866)
(3386)
自然(3177)
自然科(2954)
自然科学(2954)
林业(2883)
中国农业(2876)
管理(2797)
科技(2449)
农林(2302)
(2302)
科技大(1907)
科技大学(1907)
(1888)
西南(1796)
(1705)
农业科学(1678)
水产(1630)
共检索到39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健  曹伟平  杜立新  王刚  王容燕  王金耀  冯书亮  
采用不同的生测方法测定了球孢白僵菌HFW-05油悬剂对四种捕食性天敌和一种寄生性天敌各虫态的毒力。结果表明:该油悬剂在常规用药浓度107孢子/mL时,对四种捕食性天敌卵的孵化基本无毒力,对各龄期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也均在17%以下,基本不会对种群数量造成较大影响,因此白僵菌油悬剂在常规用药剂量下和捕食性天敌是可以搭配使用的。相比之下,白僵菌油悬剂对寄生性天敌丽蚜小蜂的毒力却比较大。当油悬剂浓度达到5×106孢子/mL时,对丽蚜小蜂蛹羽化和成蜂存活的影响却非常大,蜂蛹羽化率降至零,成蜂校正死亡率累计达到53.6%,因此,白僵菌油悬剂在使用时需与寄生蜂的释放错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刚  曹伟平  王金耀  王容燕  杜立新  宋健  董建臻  冯书亮  
为了检测及提高球孢白僵菌HFW-05对高温环境的耐受力,将浓度为108孢子/mL的孢悬液,在48℃下恒温振荡水浴,不同时间取出测定孢子存活率,同时将处理液接种制备孢子粉,测定下一代的产孢量、疏水性、不同温度下的萌发中时、生长速率、毒力以及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HFW-05菌株的耐热力。其中处理120min孢子存活率可达到80%以上,处理110min在27℃下产孢量是对照的3倍多,两者的疏水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各处理一代菌株分生孢子在32℃下萌发中时(GT50)均显著低于对照,在32,34℃下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高于对照,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伟平  宋健  陆晴  魏利民  冯书亮  杜立新  
球孢白僵菌HFW-05对粉虱有很高的杀虫活性,为扩大该菌株的杀虫范围及明确其与常用化学农药的混用效果,测定了HFW-05菌株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及化学药剂对HFW-05菌株孢子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HFW-05菌株对小菜蛾幼虫表现出很高的杀虫活性,5×107孢子/mL浓度下,HFW-05菌株对小菜蛾2,3龄幼虫的6 d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7%和76.7%,各试验浓度下对2龄小菜蛾幼虫的毒力显著高于3龄幼虫。随浓度降低化学药剂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均明显减弱,药剂对孢子的影响与菌药混用时对昆虫的毒力影响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常规用量下,抑太保、三氟氯氰菊酯和辛硫磷强烈抑制孢子萌发,孢子萌发率为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健  曹伟平  陆晴  杜立新  
通过对温度和紫外线等条件的变化,明确了该因素对HFW-05菌株生长与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5℃培养有利于提高孢子萌发率及菌株产孢量;30℃培养有利于提高菌株产酶量,最适菌株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5~30℃。生测试验表明,HFW-05菌株对小菜蛾的最佳致死温度范围为25~30℃。菌株在25℃下经紫外线1 h处理后,萌发率可比对照增加12%,产孢量增加26%,表明适量紫外处理有利于菌株生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健  曹伟平  张海剑  王广君  杜立新  
为了研究球孢白僵菌HFW-05菌株在土壤中的宿存情况,采用土壤拌菌法进行了初步探索。以初始土壤拌菌量1.0×107个孢子/m L浓度,连续观察60 d,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在土壤中宿存2个月内,成菌落数呈波动下降趋势,下降速度较慢,在释放的30~60 d,白僵菌处于平稳波动状态,成菌落数持续在106cFu/g,同时球孢白僵菌释放前后,对小菜蛾的毒力无显著差异,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亦无明显影响,不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健  曹伟平  张海剑  王广君  杜立新  
采用常规叶面喷雾法研究了HFW-05菌株在蔬菜上的宿存情况。在施菌前对白僵菌、细菌和放线菌进行本底调查。以2.5×107个孢子/m L浓度间隔5 d连续喷药3次后,2个月内,白僵菌在不同寄主植物中的成菌落数呈波浪状。白僵菌在不同作物叶片表面的最终宿存量在106cFu/g水平,在叶肉中的最终宿存量在103cFu/g水平。同时,白僵菌的释放对环境细菌、放线菌种群数量影响不明显,不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陆晴  曹伟平  董建臻  王金耀  冯书亮  王容燕  杜立新  
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14种碳源和11种氮源测定,球孢白僵菌HFW-05菌株的萌发率、生长速率、产孢量及胞外蛋白酶活性。综合各项指标得出,HFW-05菌株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蔗糖,产孢量与产酶量最大,分别为16.13×107孢子/cm2和117.38μg/(min.mL);最适氮源为豆粕粉,其产孢量和酶活远高于对照和无机盐类,分别为15.62×107孢子/cm2和74.01μg/(min.mL)。除硝酸钾外,无机盐类在供试浓度上均对孢子萌发和生长有抑制作用。在各种碳(氮)源培养基中添加1%蛋白胨(葡萄糖)后,菌株的产孢量和产酶量均有所提高。结果表明,HFW-05菌株的产孢量和胞外蛋白酶之间具有一定的相...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甄伟  杜立新  曹伟平  王容燕  宋健  王金耀  冯书亮  
通过对粉虱、小菜蛾高效的球孢白僵菌HFW-05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旨在从分子水平上了解HFW-05菌株的几丁质酶特性。根据已发表的几丁质酶基因序列(EU828354)设计几丁质酶基因全长引物,扩增HF-WBbchit1全长基因,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克隆载体pMD19-T连接获得含有HFWBbchit1全长基因的重组质粒pMDchit1并测序。该基因的编码区包括1 047 bp,编码了348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36.795 kDa,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基因序列与球孢白僵菌菌株NCIM1216几丁质酶基因(EU828354)和球孢白僵菌菌株Bb006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盛勇  张宏瑞  孔琼  王平  孙士卿  李正跃  肖春  
利用不同分生孢子液浓度的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具有较强的毒力。供试菌株在孢子浓度为3.6×108个/mL时,西花蓟马成虫的死亡率为82.31%,致死中时间为(5.39±0.107)d,第8天的致死中浓度是(4.204±0.042)×106个/mL;在孢子浓度为3.6×108个/mL时,若虫死亡率为87.21%,致死中时间为(5.09±0.075)d,第8天的致死中浓度是(2.744±0.089)×106个/mL。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盛勇  孔琼  马艳粉  李正跃  肖春  普金霞  
以桔小实蝇成虫、幼虫和蛹为目标昆虫,利用不同分生孢子浓度的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其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室内对桔小实蝇成虫、幼虫和蛹具有较强的毒力。菌株分生孢子浓度为3.6×105个/mL时,可造成桔小实蝇各虫态大量死亡,在3.6×108个/mL孢子浓度下成虫死亡率达95.45%,致死中时间(LT50)为3.562d,第8天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2.14×105个/mL;在3.6×108个/mL孢子浓度下幼虫死亡率达95.94%,LT50为4.926d,第8天的LC50为3.03×105个/mL;3.6×108个/mL孢子浓度下蛹死亡率达78.15%,LT50为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耿显胜  舒金平  张亚波  张威  王浩杰  
[目的]筛选对竹卵圆蝽若虫具有高毒力的致病球孢白僵菌菌株,为竹卵圆蝽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竹卵圆蝽僵虫体内分离昆虫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DNA条形码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采用生物测定法评价分离真菌菌株的毒力。[结果]从竹卵圆蝽僵虫体内获得7株病原真菌,这些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ITS rDNA序列均与球孢白僵菌一致,因此,鉴定为球孢白僵菌。室内和林间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当分生孢子浓度为10~8孢子·mL~(-1)时,LYC10、LYC11、LYC15和LYC4菌株对竹卵圆蝽若虫的致死中时间LT_(50)分别为5.04、5.45、6.17和14.03 d;LYC11菌株林间的致死中浓度LC_(50)为2.43×10~4孢子·mL~(-1)。[结论]从竹卵圆蝽僵虫体内分离到7株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的毒力存在差异,LYC10菌株的毒力最强;LYC11菌株林间的累计死亡率低于室内测定的结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陆晴  董建臻  曹伟平  王金耀  冯书亮  
随着害虫综合治理的提出,昆虫病原真菌在防治农林害虫上的应用日趋广泛,白僵菌是世界各国研究应用最多的真菌杀虫剂。从白僵菌生长所需的营养、温湿度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总结了提高菌株生长水平和杀虫效果的主要措施,以期对今后白僵菌的培养及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华潮  施祖华  吴鸿  
测试来自不同虫源的5个球孢白僵菌菌株对竹梢凸唇斑蚜的毒力。结果表明:5个菌株对竹梢凸唇斑蚜都表现出一定的致病力。根据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考查不同菌株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的指标值lg(LC50)和LT50,菌株B12,Bxs,REBb01,Zhe-B和F-263在接种后第9天的lg(LC50)值分别为4·0549,4·4620,4·6261,4·9290和5·1580;在1×106个孢子·mL-1浓度下LT50分别为3·63,3·70,4·31,4·34和5·20d。根据该蚜虫累积死亡率随时间和剂量变化的三维曲面图综合评价,5个菌株的毒力从强到弱依次为B12,Bxs,REBb01,Zhe-B...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盛勇  孔琼  陈斌  薛春丽  田学军  肖春  李正跃  
利用浓度为4.0×104~4.0×108个/mL的球孢白僵菌MZ050724分生孢子液对3龄和4龄亚洲玉米螟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对3龄幼虫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8.65%,致死中浓度WEI(2.195±0.135)×104个/mL,致死中时间(4.30±0.16)d;对4龄幼虫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5.75%,致死中浓度为(4.362±0.088)×105个/mL,致死中时间(4.77±0.11)d。相比较对3龄幼虫的防治效果好于对4龄幼虫的防治效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志英  孙丽丽  张健  曹传旺  
以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为有效成分制成混配菌剂,采用高效小型粉碎机将筛选的助剂及原药混匀,在测定助剂对微生物活体的生物活性、制剂性能影响的基础上,进行混配菌剂助剂的筛选。通过生物测定筛选获得最佳混配比例,并将其加工成可湿性粉剂。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库斯塔克亚种和球孢白僵菌最佳混配质量比为3∶1,润湿分散剂为1%Morwet EFW、3%SDS、9%Morwet D425、9%TERSPERSE 2020;紫外保护剂为0.3%黄原胶,以凹凸棒土为载体补足100%。以此配方制备的混配菌剂的质量悬浮率72.73%,孢子悬浮率75.13%,润湿时间<1min,平均粒度为13.76μm。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