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94)
- 2023(14115)
- 2022(12535)
- 2021(12102)
- 2020(9977)
- 2019(23718)
- 2018(23230)
- 2017(44259)
- 2016(24053)
- 2015(27611)
- 2014(27466)
- 2013(26355)
- 2012(23745)
- 2011(21319)
- 2010(21084)
- 2009(18925)
- 2008(18120)
- 2007(15165)
- 2006(12823)
- 2005(10827)
- 学科
- 济(92928)
- 经济(92832)
- 管理(67631)
- 业(63374)
- 企(53457)
- 企业(53457)
- 方法(48218)
- 数学(42709)
- 数学方法(41921)
- 农(23862)
- 中国(23520)
- 财(22620)
- 业经(20519)
- 学(19192)
- 地方(17289)
- 理论(16993)
- 贸(16449)
- 贸易(16442)
- 易(15986)
- 农业(15880)
- 务(14930)
- 技术(14907)
- 财务(14848)
- 财务管理(14815)
- 和(14765)
- 制(14364)
- 企业财务(14000)
- 环境(13780)
- 教育(13519)
- 划(12683)
- 机构
- 大学(326731)
- 学院(326045)
- 管理(133898)
- 济(125741)
- 经济(123049)
- 理学(117876)
- 理学院(116576)
- 管理学(114015)
- 管理学院(113437)
- 研究(102529)
- 中国(75477)
- 京(68598)
- 科学(64936)
- 财(55333)
- 所(49371)
- 业大(48987)
- 农(48677)
- 中心(48297)
- 财经(45511)
- 研究所(45502)
- 江(44721)
- 范(43953)
- 师范(43565)
- 北京(42833)
- 经(41669)
- 农业(38054)
- 院(38048)
- 州(37087)
- 经济学(37003)
- 技术(35643)
- 基金
- 项目(234115)
- 科学(184906)
- 研究(171692)
- 基金(169868)
- 家(147266)
- 国家(146054)
- 科学基金(127142)
- 社会(106471)
- 社会科(100894)
- 社会科学(100868)
- 省(91597)
- 基金项目(90317)
- 自然(84346)
- 自然科(82446)
- 自然科学(82428)
- 教育(81117)
- 自然科学基金(80888)
- 划(77270)
- 编号(71548)
- 资助(70723)
- 成果(56432)
- 重点(52055)
- 部(51366)
- 创(48968)
- 发(48530)
- 课题(48302)
- 创新(45488)
- 科研(45139)
- 大学(45019)
- 教育部(44509)
- 期刊
- 济(126957)
- 经济(126957)
- 研究(91270)
- 中国(59109)
- 学报(50038)
- 管理(47706)
- 科学(46567)
- 教育(42922)
- 农(42585)
- 财(41792)
- 大学(38845)
- 学学(36155)
- 技术(31662)
- 农业(30370)
- 融(22486)
- 金融(22486)
- 业经(21655)
- 财经(21043)
- 经济研究(21036)
- 图书(19133)
- 经(17924)
- 理论(16248)
- 问题(15977)
- 业(15917)
- 技术经济(15859)
- 科技(15806)
- 统计(15455)
- 实践(15099)
- 践(15099)
- 版(14695)
共检索到456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郑琦 杨钋
近年来我国中学阶段的班级规模整体缩小,部分省市还开展了"小班化教育"试点,但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利用2015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大陆地区科学测评数据,通过泛精确匹配基础上的多层线性回归模型,估计了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个人和家庭特征与学生的班级选择显著相关,优势家庭更排斥"大班",但是"小班"的成绩优势并不明显。初中阶段的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呈现非线性关系,"大班"的学生显著更低。高中阶段的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显著正相关,"大班"成绩更好。分样本回归发现,上述关系在城市和乡镇中具有异质性,乡镇的"小班"成绩更差。"小班"优势不明显可能与教师教学行为有关,初步分析表明只有城市中学中的"小班"教师采用了与班级规模相应的教学方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姚昊 胡耀宗 马立超
缩小班级规模和提高教师学历是当前世界各国提升学生成绩的两种重要举措。本研究基于PISA 2018中国京、沪、苏、粤四省市与OECD国家数据,对班级规模和教师学历的分布特征进行国际比较,并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班级规模、教师学历及其交互项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四省市中学班级规模平均比OECD国家高出13人/班,中学教师硕士学历比例比OECD国家平均低25.8%;从教师学历对应的班级规模来看,我国四省市硕士学历师资集中于班级规模为21-30人、36-40人两个班额区间的学校,OECD国家则表现出"大班额低学历、小班额高学历"的特点,硕士学历师资集中在16-20人的小班化学校;从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来看,以50人以上班额为基准,我国四省市班级规模缩小至41-45人、46-50人时,学生成绩提升明显,而OECD国家缩小至16-20人、26-30人、31-35人时,学生成绩提升更明显;从教师学历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来看,硕士学历教师比例对学生成绩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教师队伍中硕士学历比例每提升10%,我国四省市学生数学学科成绩平均提升10.2分,OECD国家学生成绩平均提升5.6分。对OECD国家班级规模进行二次项检验发现,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的提升呈非线性关系,测算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影响的边际效益最佳范围是21-30人/班。此外,对班级规模与教师学历的交互项进行检验,发现我国班级规模与教师学历对学生成绩是"相互独立"的影响效应,而OECD国家班级规模与教师学历对学生成绩则是"相互替代"的作用关系,两者均有特定的作用阈限。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孔云
通过对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对比实验的案例与数据分析,文章发现:在班级层面上优秀教师比普通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值高;高期待的优秀教师在课堂里会通过提供积极的学习与情感环境来提高班级学生整体学习成绩;高期待的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感知度和学生学习态度之间成正比例关系,从而论证了该研究的前提假设:教师对班级层面学生学习期待的高低对学生学业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期待 学业成绩 班级层面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田亚惠 姚继军 王威 周世科
学校资源是影响教育均衡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义务教育学校资源和学生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还较为缺乏。针对于此,利用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数据和教育事业发展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省域内学校资源与学生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教育阶段学校资源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不同,学校无形资源对小学生成绩的影响更大;学校生源背景显著影响中小学生成绩。因此,要结合中小学特点调整学校资源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区域间的重点和方向,同时要重视学校无形资源建设,尤其要重视不同阶层差异对教育结果的影响,避免发生“马太效应”。
关键词:
学校资源 学生成绩 多层线性模型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瑞林 钮梅玲 满鑫
为了探索寄宿制对新疆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015年和2016年新疆双语教育质量监测的大规模测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以下结果: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汉语与数学平均分均高于非寄宿制学校;南疆的寄宿制学校学生平均成绩明显好于非寄宿制学校;乡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两门学科平均成绩均高于非寄宿制学校,在汉语成绩的提升上尤其明显;而2015年城区寄宿制与非寄宿制学校的成绩差异并不显著。可见,在南疆的乡村地区兴办一批管理规范的寄宿制学校有利于南疆双语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寄宿制 新疆 双语教育 大规模教育评价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叶方如
教师数量和质量的供给对学生学业表现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基于PISA 2018我国四省市样本,通过多层线性模型以及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学校教师资源供给对中学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学校的教师数量短缺和硕士学历教师比例均会显著影响学生学业成绩,且学校高学历教师的供给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呈边际效益递减趋势,学校硕士教师比例达到75%左右时,其对学生学业成绩提升的边际效益最佳;对位于不同成绩分位段的学生而言,提高学校教师队伍中硕士学历教师的比例,对"学优生"的边际效益要高于"学困生";分城乡来看,农村地区学校教师数量短缺程度高于城市地区学校,且高学历教师更倾向于向核心城市集聚,提高教师队伍中硕士学历教师的比例,对于农村地区学生学业成绩提升的边际效益更高。因此,建议对农村地区教师增加补偿性工资,同时深入推进"银龄讲学"等高质量师资支援计划;此外,教师资源配置需要遵循"差异化公平"原则,针对不同学业能力的学生更多采取差异化的分层教学策略。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丁梦美 吴敏华 尤佳鑫 孙众
在线学习中产生的学习者行为数据,为预测学业成绩以及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干预提供了新的契机。为研究教师的干预作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一门高校混合式学习课程为例,在对学生课程阶段性任务成绩成功预测后,由教师采取两种不同层次的教学干预,观察并分析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变。研究结果表明,教学干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正向促进作用,深层次的教学干预比浅层次的教学干预效果更加显著,对于学业成绩中低水平的学生来说,教学干预非常有效。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骥 张晋
随着国际大规模学生测评项目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国家将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视为具有教育评价功能的国际工具。针对经合组织(OECD)将PISA成绩归因于教育政策的逻辑倾向,本研究运用PISA 2015—2018的样本,依托反事实比较分析框架,构建涵盖84048名海外华裔学生、中国四省市学生、目的地国学生数据的准实验研究设计,以似真值回归分析和OB分解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的华裔学生与中国四省市学生成绩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然而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的本土学生与本国华裔学生、中国四省市学生之间却均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据此揭示OECD主导下PISA逻辑误区,认为非政策因素对PISA成绩的影响远远大于政策因素影响,并相应提出四点研究启示:一是认识PISA逻辑的重大局限;二是加强全球教育治理的再情景化;三是加强全球教育治理中教育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四是重视家庭教育文化对讲好中国教育故事的价值。
关键词:
PISA 教育评价 政策因素 教育治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羽 陈东 刘娟娟
为探究小学课外补习对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业发展的影响,本文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对北京市某初中全样本学生的九年追踪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了父母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社会地位等学生背景之后,学生在小学阶段参与语文、数学和英语补习对其初中阶段在相应学科上学业成绩的影响各不相同;整体来说,小学一年级参加语文或者数学课外补习对初中相应学科的初始成绩有负影响,小学高年级参与补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起始成绩,但对初中三年的学业增长速度有负面影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羽 陈东 刘娟娟
为探究小学课外补习对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业发展的影响,本文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对北京市某初中全样本学生的九年追踪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了父母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社会地位等学生背景之后,学生在小学阶段参与语文、数学和英语补习对其初中阶段在相应学科上学业成绩的影响各不相同;整体来说,小学一年级参加语文或者数学课外补习对初中相应学科的初始成绩有负影响,小学高年级参与补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起始成绩,但对初中三年的学业增长速度有负面影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卢海弘
缩小班级规模成为美国近年来颇为引人注目的一项教育改革实践,同时,美国的缩小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的理论与研究亦备受关注。本文力图对该研究作一梳理,从缩小班级规模是否能影响学生的成绩、怎样影响学生的成绩、在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分析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及其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等方面对该理论与实验研究逐一进行述评。
关键词:
班级规模 学生成绩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范勇 王寰安
学校自主权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性要素,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十分复杂。本文以PISA2015中国四省市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方法考察学校自主权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自主权与管理自主权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不显著,人事自主权和教学自主权不仅对学生学业成就具有显著正影响,它对能力较差学生群体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政府应进一步落实学校自主权,尤其要赋予学校人事自主权和教学自主权,同时也要完善权力监督机制与问责机制,共同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杨莉
本文基于2013—2014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利用OLS与分位数回归方法、控制学校固定效应,分析了班级同伴成绩高低及离散程度对初中生成绩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分位点处学生均显著受益于班级同伴成绩的提升,且中间能力水平学生的受益程度最大;班级同伴成绩离散程度能显著提高优等生的成绩,但对差生成绩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与女生相比,不同分位点处男生受班级同伴成绩的影响更为一致;相较于弱势家庭,优势家庭学生从班级同伴效应中获益更多,受损更少。因此,学生与家长应该综合考虑学生学业基础及家庭社会经济背景,避免跟风择校;学校在进行混合编班的同时,还需采取一些有利于补偿差生的配套措施。
关键词:
同伴效应 初中生 学业成绩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卫萍
为了解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中国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调查了合肥市城乡3所小学的605名学生。发现:(1)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及总平均成绩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2)小学生心灵触动、求知力、合作力、友善和谦虚等心理品质显著正向预测语文成绩;持重、合作力、心灵触动和宽容等心理品质显著正向预测数学成绩;合作力与真诚显著正向预测英语成绩;合作力、心灵触动、持重、宽容、谦虚和友善等积极心理品质显著正向预测总平均成绩。本研究提示,应重视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业成绩。
关键词:
小学生 积极心理品质 学业成绩 关系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尤佳鑫 孙众
预测在校大学生学业成绩并及时进行干预指导,是提升大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云环境下,学习中过程性数据的积累为预测分析提供了有力依据。本研究设计并开展一门基于实体课堂和云学习平台(MOODLE平台、微信平台)的混合式大学课程。通过收集学生多类属性及学习过程性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其将取得的成绩进行预测,并展开教学干预以提升其学习效果。结果显示,在预测模型方面,多元回归模型可以在全班水平上取得较佳的预测效果;在预测因子方面,绩点、在线学习参与度、前导课成绩和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在干预效果方面,教学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学弱群体接受干预后进步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