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45)
- 2023(5637)
- 2022(4718)
- 2021(4224)
- 2020(3547)
- 2019(7749)
- 2018(7670)
- 2017(13843)
- 2016(7978)
- 2015(8891)
- 2014(9127)
- 2013(8649)
- 2012(8320)
- 2011(7597)
- 2010(7618)
- 2009(6876)
- 2008(6685)
- 2007(5994)
- 2006(5326)
- 2005(4776)
- 学科
- 济(34116)
- 经济(34077)
- 管理(18923)
- 业(14743)
- 地方(14632)
- 企(10523)
- 企业(10523)
- 方法(10275)
- 学(9794)
- 农(9730)
- 中国(9666)
- 地方经济(8883)
- 数学(8822)
- 数学方法(8737)
- 制(7069)
- 农业(6572)
- 业经(6440)
- 体(6302)
- 财(6239)
- 环境(5853)
- 融(5681)
- 金融(5673)
- 理论(5474)
- 银(4998)
- 和(4977)
- 银行(4975)
- 行(4856)
- 教育(4751)
- 发(4350)
- 划(4211)
- 机构
- 学院(111345)
- 大学(109929)
- 研究(44611)
- 济(40835)
- 经济(39817)
- 管理(37536)
- 中国(31935)
- 理学(31817)
- 理学院(31308)
- 管理学(30582)
- 管理学院(30374)
- 科学(30256)
- 京(25290)
- 农(25236)
- 江(25216)
- 所(23959)
- 研究所(22139)
- 中心(20238)
- 农业(19933)
- 业大(19737)
- 财(18789)
- 范(17134)
- 省(16988)
- 师范(16858)
- 院(16731)
- 州(15042)
- 技术(14562)
- 北京(14408)
- 财经(14301)
- 师范大学(13508)
- 基金
- 项目(79833)
- 科学(62341)
- 研究(56831)
- 基金(55821)
- 家(50708)
- 国家(50288)
- 科学基金(41632)
- 社会(35042)
- 省(34671)
- 社会科(33028)
- 社会科学(33021)
- 基金项目(29752)
- 划(28329)
- 自然(27193)
- 自然科(26477)
- 自然科学(26466)
- 教育(25965)
- 自然科学基金(25932)
- 编号(23069)
- 资助(22013)
- 重点(19268)
- 发(18900)
- 成果(18766)
- 课题(17855)
- 部(16755)
- 江(16404)
- 创(16357)
- 计划(15880)
- 创新(15450)
- 科研(15253)
共检索到174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慧荣 欧阳徘徊 李桂峰 孙际佳 夏雨 王紫钰 刘丽
采用传统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对广西三江段的右江(ZY)、左江(YJ)及红水河(HSH)野生大眼鳜(Siniperca kneri)群体的110个个体形态比例性状进行比较研究。利用SpSS17.0软件对33项(11项传统形态与21项框架形态)形态学可量性状比例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依据可量性状的lSD单因素比较分析结果,3个种群大眼鳜的显著差别主要体现在头部及尾部性状特征;其中,红水河群体分别与右江群体、左江群体在头部[HW/Bl、eD/Bl、u(10-11)]及...
关键词:
大眼鳜 野生群体 形态差异 珠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薛伟杰 郭健康 杨志 曹恒源 安苗
为探讨长江和珠江流域野生大眼鳜(Siniperca kneri)的外形差异,本研究基于形态学和框架测量数据,运用多元分析法比较了长江流域乌江沿河、锦江铜仁大眼鳜群体和珠江流域北盘江关岭大眼鳜群体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铜仁段大眼鳜群体的眼最小,沿河段大眼鳜群体的体型最薄,而关岭段大眼鳜群体的体型最厚,吻最短但尾柄最长。经数据标准化和参数选择后,12个性状参数的数据被用来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主成分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64.255%
关键词:
大眼鳜 多元分析 差异系数 种群鉴定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程起群 吕浩 逄娇慧 赵金良
为探讨长江流域大眼鳜(Sinipercakneri)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长江大眼鳜野生群体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科学数据支撑,本研究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ochrome b, Cyt b)基因及控制区(D-loop)全序列,对4个群体(赤水河群体-CS、南京群体-NJ、岳阳群体-YY、宜昌群体-YC)共计79尾个体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获得了长1141 bp的Cyt b基因全序列,共检测到26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aplotype diversity,Hd)指数为0.685 (CS)~0.924 (YC),核苷酸多样性(nucleotide diversity,π)指数为0.176%(CS)~0.285%(YY)。群体内与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均在0.002~0.003。(2)获得了长度为834~840bp的D-loop全序列,在79尾个体中共检测到46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754 (CS)~0.990 (NJ),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548%(CS)~1.412%(YC)。群体内遗传距离在0.005(CS)~0.014(YC),群体间遗传距离在0.008~0.012,提示4个野生群体均尚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群体内的变异是总变异的主要来源,长江流域大眼鳜野生群体无显著遗传结构差异。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龙 石林林 梁宏伟 李青彬 李艳和
运用T检验和3种多元统计方法对长江流域10个不同水域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野生群体的形态差异进行分析。T检验结果表明,体重、头胸甲长、宽和腹节总长是引起雌雄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显示,江苏高邮和江苏洪泽2个克氏原螯虾群体之间的形态差异最小;重庆忠县、江西湖口、湖北荆州和湖北洪湖群体与江苏高邮、江苏洪泽、上海崇明和四川宜宾群体形态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0个不同水域克氏原螯虾群体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4.003%,其中第1和第2主成分是克氏原螯虾的腹节因子,贡献率最大;10个不同水域的克氏原螯虾的形态差异主要集中在腹节上。判别分析中,雌性综合判别率为64.7%,雄性综合判别率为65.6%,判别率较低。变异系数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0个不同水域克氏原螯虾群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但这些差异并没有使它们分化到亚种水平。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洁 高风英 陈刚 曹建萌 刘志刚 王淼 卢迈新
为探索我国珠江流域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dabryanus)群体的遗传分化及亲缘关系,本研究采用8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我国珠江流域9个大鳞副泥鳅群体(佛山、高要、封开、肇庆、乳源、乐昌、韶关、河源和惠州)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8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69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Na)和有效等位基因(Ne)分别为8.6和4.0个,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4426和0.7030。9个大鳞副泥鳅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和基因流(Nm)分别为0.2452和0.7697,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较高,遗传交流水平低。采用UPGMA法,对9个群体基于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可分为两大支,韶关、佛山和乳源群体聚为一支;另一支包含了其余的6个大鳞副泥鳅群体,分为3个小分支,分别为乐昌与肇庆群体、河源与惠州群体及高要与封开群体。研究表明,珠江流域的9个大鳞副泥鳅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群体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分化,具有进一步选育的价值。
关键词:
大鳞副泥鳅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潘瑛子 刘海平 朱挺兵
黑斑原(Glyptosternum maculatum)是中国唯一的原属鱼类,在中国仅分布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为了解黑斑原两个野生群体间是否存在形态差异及差异分化的程度,对雅鲁藏布江支流尼洋河及干流日喀则拉孜江段的样本进行了形态学测量,共测量了10项常规可量性状和19项框架结构性状。结果表明,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林芝群体与日喀则群体在外部形态特征上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日喀则群体的形态特征多样性高于林芝群体,两江段的黑斑原只根据形态特征难以完全分开;且形态差异呈现多元化现象,所测性状不足以概括两个群体间的形态差异。差异检测结果显示两个群体的表观形态差异未达到亚种的水平。环境差异及生存压力的不同可能是导致两个群体形态差异分化的主要原因,而之前群体间广泛的基因交流可能抑制了这种分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潘瑛子 刘海平 朱挺兵
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是中国唯一的原鮡属鱼类,在中国仅分布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为了解黑斑原鮡两个野生群体间是否存在形态差异及差异分化的程度,对雅鲁藏布江支流尼洋河及干流日喀则拉孜江段的样本进行了形态学测量,共测量了10项常规可量性状和19项框架结构性状。结果表明,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林芝群体与日喀则群体在外部形态特征上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日喀则群体的形态特征多样性高于林芝群体,两江段的黑斑原鮡光依靠形态特征难以完全分开;且形态差异呈现多元化现象,所测性状不足以概括两个群体间的形态差异。差异系数结果显示两个群体的表观形态差异未达到亚种的水平。环境差异及生存压力的不同可能是导致两个群体形态差异分化的主要原因,而之前群体间广泛的基因交流可能抑制了这种分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慧 朱文彬 董在杰 吕帆 公翠萍 刘念 袁新华
通过测定中国台湾红罗非鱼、以色列红罗非鱼和马来西亚红罗非鱼群体的形态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比较了3个红罗非鱼群体的形态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对比分析了3个群体间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6个可数性状分析结果表明,3个群体在可数性状上无显著差异。在与出肉率有较高相关系数的比例性状上,中国台湾红罗非鱼群体与以色列红罗非鱼、马来西亚红罗非鱼群体均存在显著差异。8个可量比例性状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以色列红罗非鱼群体和马来西亚红罗非鱼群体形态最接近,而与中国台湾红罗非鱼群体形态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34.804...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英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广军 谢骏 庞世勋 余德光
为了研究大眼鳜(Sinipercakneri)的繁殖生物学,对珠江水系的322尾大眼鳜性成熟样本进行了生物学指标测量。根据性腺成熟系数周年变化情况和成熟度周年分布,可以推断大眼鳜的生殖季节为4-8月份,产卵旺季为5-6月份。绝对怀卵量随体长、体重、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11036~106022粒之间,相对怀卵量则不随体长、体重、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而是保持在每克100粒左右。在水温24~25℃时,受精卵经过69h23min孵化出膜。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彭士明 施兆鸿 侯俊利 张浩 赵峰
利用PCR技术扩增我国3个不同海域(渤海湾、东海的舟山海域、南海的广东沿海)银鲳(Pampus argenteus)线粒体COⅠ的基因片段,得到长度为604bp的片段,比较分析了3个不同地区48尾银鲳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变异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48条序列共检测出多态性位点30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6个,各群体内的多态性位点分别为渤海8个、舟山26个、广东1个;48个个体具有1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6622和0.0028。AMOVA分析结果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1.03%,而101.03%的遗传变异源于群体内,3群体总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保全 刘萍 李健 戴芳钰 马甡
通过对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舟山4个野生群体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14项生物学外部形态性状的测量,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州湾、舟山2个群体形态最为接近,鸭绿江口和莱州湾2个群体形态较为接近。对样本所属群体进行判别分析,4个群体雌蟹的综合判别率为87.0%,其中海州湾最低,为80.0%;莱州湾最高为92%。4个群体雄蟹的综合判别率为80.8%,其中海州湾最低,为72.0%;鸭绿江口最高,为96%。并建立4个群体各自的判别函数公式。通过对16项形态比例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找到了4个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的形态比例参数。3...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化浩 谢桢桢 胡良雄 张小谷
运用传统形态度量、框架结构形态度量和几何形态学等3种鱼类形态分析方法,结合多变量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几何形态变形网格图分析,以丹江口水库野生群体作对照,对鄱阳湖流域5个野生群体(南北港群体、新妙湖群体、青岚湖群体、庐山西海群体和章江群体)和1个南昌市养殖群体,共499尾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样本的形态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判别分析,在3种形态分析方法中,几何形态学方法判别正确率最高,达93. 99%。聚类分析显示,南昌市人工繁育养殖群体相对独立,其次为丹江口水库野生群体,鄱阳湖流域5个野生群体聚类在一起,表明南昌市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体侧形态有较大差异,鄱阳湖流域野生群体与丹江口水库野生群体有一定的差异,鄱阳湖流域各地理群体间形态差异相对较小。几何形态变形网格图显示,鄱阳湖野生群体与丹江口水库野生群体、南昌养殖群体间的差异主要在体高和头部区域(特别是颏部),鄱阳湖流域各地理群体形态差异主要在头部(特别是颊部)、躯干部的近背鳍区域和腹部腹缘区域。结合栖息环境条件分析,鄱阳湖流域蒙古鲌各地理群体生活水体小环境的较大差异可能是导致其形态差异的原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临福
一、建立珠江流域经济开发区,加强两广经济合作,是振兴广西经济的重要战略选择从地域分布上说,广西和广东两省区的绝大部分地区都属于珠江流域范围。其中,广东省地处珠江流域下游,拥有肥沃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全省面积为17.6万平方公里,人口为6000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40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珠江流域的上游,大部分地区为高山丘陵地带,全区面积为2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200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5人。改革开放前,广西和广东的经济发展速度大体相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了全国性的改革开放,一方面,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靖娟利 徐勇 王永锋 窦世卿 殷敏
珠江流域旱涝灾害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影响,认识其旱涝时空演变特征对及时制定减灾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0—2019年43个气象站点逐月降水资料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ANUSPLIN气象插值方法、Sen-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Hurst指数和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法(EOF),研究了珠江流域降水量及多尺度旱涝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均降水量总体呈不显著上升趋势(P>0.05),呈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年际SPI整体呈不显著上升趋势(P>0.05);季节SPI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显著,大部分区域变化趋势不显著(P>0.05)。3)Hurst指数呈持续性变化的区域占90.98%,β-Z-H耦合结果中显著减少-强持续的区域属于旱涝灾害的重点监测地区。4)EOF分解得到的前3个特征向量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58.02%,第一模态反映了全流域一致分布特征,第二、三模态分别反映了研究区东部-西部和北部-南部的反向分布特征,3个模态的时间系数变化趋势不显著(P>0.05),无显著突变点。综上所述,基于SPI揭示了珠江流域多尺度旱涝的时空演变基本规律,明确了旱涝的时空模态特征,研究结果可为该区的干旱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