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66)
2023(8586)
2022(7284)
2021(6625)
2020(5511)
2019(12522)
2018(11852)
2017(22654)
2016(12871)
2015(13506)
2014(13280)
2013(13069)
2012(12210)
2011(11157)
2010(11129)
2009(10128)
2008(10028)
2007(8767)
2006(7847)
2005(6643)
作者
(41913)
(35132)
(34966)
(32672)
(22273)
(17141)
(15495)
(13647)
(13476)
(12561)
(12104)
(12058)
(11563)
(11067)
(11043)
(11016)
(10694)
(10372)
(10361)
(10334)
(9088)
(8751)
(8611)
(8126)
(8069)
(7808)
(7763)
(7604)
(7115)
(7112)
学科
(52095)
经济(52047)
(31095)
管理(30957)
(23632)
企业(23632)
方法(23397)
数学(19820)
数学方法(19629)
(15454)
(14489)
地方(13206)
业经(11874)
中国(11838)
(11836)
农业(10954)
(10341)
贸易(10339)
(10017)
环境(8880)
(8536)
产业(8392)
理论(7474)
技术(7217)
(7114)
财务(7110)
财务管理(7099)
(6932)
金融(6930)
企业财务(6809)
机构
学院(187710)
大学(186229)
(70059)
研究(69114)
经济(68834)
管理(66378)
理学(58685)
理学院(57792)
管理学(56476)
管理学院(56157)
科学(50370)
中国(47985)
(46702)
(39660)
(37902)
农业(37555)
业大(37267)
研究所(35772)
(33336)
(29954)
中心(29864)
(26332)
师范(25830)
农业大学(25177)
(24802)
财经(24774)
(24738)
北京(23108)
科学院(22563)
(22478)
基金
项目(137980)
科学(107610)
基金(100884)
(93341)
国家(92612)
研究(88474)
科学基金(77281)
(57410)
社会(57231)
基金项目(55079)
社会科(54353)
社会科学(54337)
自然(54281)
自然科(52972)
自然科学(52944)
自然科学基金(52022)
(47742)
资助(41076)
教育(39727)
重点(32419)
编号(31806)
(30897)
计划(29917)
(28922)
(28403)
科研(27455)
科技(27146)
创新(26737)
(25247)
国家社会(23918)
期刊
(73741)
经济(73741)
研究(45281)
学报(44823)
(41254)
科学(37747)
中国(31652)
大学(31410)
学学(30487)
农业(28255)
管理(21272)
(20650)
(14823)
业经(13681)
业大(13168)
教育(12973)
(12799)
金融(12799)
经济研究(12110)
(12025)
技术(11868)
财经(11681)
资源(11211)
农业大学(11147)
科技(10214)
问题(10183)
(10021)
林业(9438)
商业(8990)
(8908)
共检索到258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松鸽  赖子尼  麦永湛  刘乾甫  
为了解珠江河网冬季浮游细菌群落结构,探讨影响其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于2017年11月和2018年1月在珠江河网(112.18°E~113.51°E,22.38°N~23.17°N)采集表层水样,借助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运用16S rDNA扩增子技术研究珠江河网冬季浮游细菌群落结构,使用R(3.5.2)软件包以及SPSS进行统计分析及作图。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是珠江河网丰度较高的门类,细菌群落优势种群依次为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和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珠江河网冬季浮游细菌具有较高的菌群多样性(两次样品的Shannon指数分别为6.78±0.29、6.23±0.71), NMDS分析表明,浮游细菌群落结构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与γ-变形菌纲(P<0.05)、放线菌纲(P<0.05)以及α-变形菌纲(P<0.01)的丰度显著正相关,pH与放线菌纲(P<0.05)、α-变形菌纲(P<0.01)的丰度以及多样性指数(Shannon:P<0.01)显著负相关,溶解氧与α-变形菌纲的丰度显著负相关(P<0.05)。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温度、pH是影响浮游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晓冰  叶飞  姜毅  吴胜军  刘鸿  王川  张炜  王雨  
为研究长江干流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环境影响因素,针对细菌16S rRNA基因,采用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015年和2016年采集的长江干流自四川泸州到上海吴淞口共计40个样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体中浮游细菌16S rRNA基因丰度为2.64×10~6~1.44×10~9 copies/L。上游(泸州至秭归)、中游(宜昌至湖口)和下游水体(湖口至上海入海口)的α多样性在3组间都没有呈现出显著差异性。长江干流浮游细菌在门水平上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7.49%~86.53%)、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0.27%~54.72%)、厚壁菌门(Firmicutes,0.03%~90.95%)、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0.50%~45.36%)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0.00%~23.96%)构成。在属或科水平上主要由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0.03%~65.67%)、CL500-29_marine_group(0.00%~24.23%)、hgcI_clade(0.00%~28.82%)、芽孢杆菌属(Bacillus,0.00%~90.88%)和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0.03%~38.55%)组成。从上中下游水体的浮游细菌群落组成来看,上游水体相对丰度最高的类群为Bacillus(0.00%~90.88%),中游和下游为Comamonadaceae(分别为0.60%~65.67%和2.87%~50.64%)。造成上中下游水体中浮游细菌群落组成差异的环境因子各不相同:影响上游的主要为pH和悬浮颗粒物(SS),影响中游的主要为溶解氧(DO),影响下游的主要为DO、水温(WT)和总磷(T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俊  郑金秀  池仕运  董方勇  
苏皖交界处的石臼湖是长江下游唯一的通江淡水湖,通过青弋江和姑溪河直接与长江相连,形成了复杂的河网水系。为探讨这种复杂的河网水系中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特征,2012年平水期和枯水期分别对石臼湖及其周边入湖支流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研究河网水系中河网与湖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季节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共采集到浮游植物105种,平水期与枯水期种类数差别不大,两次调查均出现的种类约有70%相同;浮游植物丰度最高可达1×108cell/L,达到了水华暴发的标准。优势种类主要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但是从生物量来看硅藻门占优。排序分析显示河网区域浮游植物季节演替明显,且河网与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明显,进一步分析则表明影响浮游植物主要的环境因子是氮、磷等营养元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何伟东  孙鹏飞  张秋丰  
于2020年7月至8月在北部湾北部海域设立50个站位对浮游细菌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探讨浮游细菌空间分布以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表层浮游细菌丰度变化范围为0.33×10~(5)~91.47×10~(5)cells/mL,平均值为12.61×10~(5)cells/mL;中层浮游细菌丰度变化范围为0.22×10~(5)~7.48×10~(5)cells/mL,平均值为2.15×10~(5)cells/mL;底层浮游细菌丰度的变化范围为1.76×10~(5)~71.33×10~(5)cells/mL,平均值为17.74×10~(5)cells/mL。浮游细菌丰度在水平方向上呈近岸沿海向远岸深海区域逐渐降低的趋势;垂直方向上浮游细菌丰度与深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近岸海域浮游细菌丰度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趋势,但远岸海域表层和中层丰度接近,底层丰度大于表层和中层的丰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表层丰度与盐度、pH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硝酸盐、亚硝酸盐、硅酸盐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中层丰度与温度、磷酸盐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硝酸盐呈显著正相关(P<0.05);底层与铵盐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浮游细菌的空间分布受到温度、盐度、pH、营养盐等多个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柴然  冯娟  陈碧鹃  夏斌  孙雪梅  王晓晓  陈聚法  崔正国  曲克明  
为了解山东省青岛市崂山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6~2017年的春、夏、秋3个季节在该海域设置15个监测站位进行调查,并同步监测海区环境因子。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2门31属69种。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为绝对优势门类,共25属60种,甲藻门(Pyrrophyta)有6属9种。调查海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732.10~1142.19)×10~4 cell/m~3,平均为937.15×10~4 cell/m~3。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季节变化明显,2016年最高峰出现在秋季;2017年最高峰出现在夏季;空间分布上,春、夏2个季节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数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较好,表明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春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季节变化不大,2016和2017年相似性高达70%左右,但夏、秋季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季节变化较大,相似性仅为40%左右,这主要与环境因子变化有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值与化学需氧量(COD)的相关系数最高,最高值为0.536,其次与之相关的双因子组为pH与COD、COD与无机氮(DIN)、溶解氧(DO)与COD。因此,崂山近岸海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关键限制因子为COD、pH、DIN和DO。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戴娟  王超  赖子尼  罗建仁  李新辉  
于2006年8月记录了珠江入海口5个大面站位的网采浮游植物。经初步鉴定共计5门54属119种(包括6个变种,不包括若干未定名种)。此次网采浮游植物以淡水硅藻和绿藻为主,硅藻64种,约占总种数的53.78%,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属有菱形藻(Nitzschia)、小环藻(Cyclotella)、针杆藻(Synedra)等;绿藻门次之37种,常见属有栅藻(Scenedesmus)、盘星藻(Pediastrum)和新月藻(Closterium)。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2.085×105~2.40×106ind./m3,平均值为1.0443×106ind./m3,其中S2水域的细胞密度最高,S1次之、S3至S...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杜岩岩  娄忠玉  张艳萍  李文  王太  
为了评价网箱养殖对刘家峡水库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于2016年10月份对刘家峡水库6个生态位点进行水样采集,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浮游细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刘家峡水库浮游细菌主要由变形菌门、放线菌门、蓝藻门、拟杆菌门等11个门,ACK-M1-norank、聚球藻属、鞘氨醇单胞菌属、红球菌属、β变形菌属和Pelagibacteraceae-uncultured等73个属组成,浮游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由水库上游至下游依次降低,网箱养殖活动使附近水体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并导致浮游细菌多样性降低。聚球藻属、黄杆菌属、放线菌属、Limnohabitans属和不动杆菌属的种类相对丰度受网箱养殖活动影响敏感。冗余分析表明NO-3-N、TP和TN是影响刘家峡水库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水环境因子,共同解释了55.11%的群落变异。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范立民  陈家长  吴伟  孟顺龙  宋超  胡庚东  裘丽萍  瞿建宏  徐跑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浮床栽培水葫芦对罗非鱼养殖池塘中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对水葫芦种植区和敞水区间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差别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主要环境因子与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之间关系的分析,探讨了水葫芦栽培对浮游细菌影响的部分可能机理。结果表明:水葫芦栽培池塘中蓝细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是优势菌群;与敞水区相比,水葫芦种植区蓝细菌门的相对丰度较高,其他一些门类的相对丰度较低,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较低;主要环境因子中叶绿素a和亚硝酸盐氮与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呈负相关的现象,可能与水葫芦浮床栽培对藻类丰度和亚硝酸盐氮浓度的影响有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原  赖子尼  曾艳艺  杨婉玲  王超  刘乾甫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典型河网水域浮游桡足类的生态特征,于2012年3月、5月、8月和12月对该水域进行4个季度的采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对桡足类的种类组成、现存量及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共鉴定桡足类9科24属31种,以及桡足幼体和无节幼体。结果显示,该水域桡足类优势种的季节演替及空间变化明显,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跨立小剑水蚤(Microcyclops varicans)和透明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hyalinus)等种类为常见种。桡足类及无节幼体的现存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丰水期现存量大于枯水期;桡足类现存量的平面分布较为均匀,无节...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彬  荣小军  姜卓  廖梅杰  王印庚  薛太山  李华  
应用平板稀释涂布培养计数法和荧光显微镜计数法,对秋、冬季(2008年9月~2009年2月)刺参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浮游细菌数量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吖啶橙染色直接计数法(AODC)测得细菌总数的变化范围是1.0×106~2.1×107个/ml,活菌直接计数法(DVC)测得活菌总数的变化范围是4.0×105~5.7×106个/ml。异养细菌平板计数法(HPC)测得异养细菌数量为0.6×102~1.7×105CFU/ml。TCBS平板培养的弧菌数量在6.6×103CFU/ml以下。从时间分布看,刺参养殖池塘水体中浮游细菌数量最高值出现在10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秋季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冬季(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魏敬欣   解常鑫   杨婉玲   刘乾甫   高原   曾艳艺   王超  
于2021-2022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对东江三角洲河网的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及粒径结构(小型Micro,微型Nano,微微型Pico)进行了季节性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夏季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均值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粒径组成结果显示,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占比较高,二者浓度占比之和的年平均值为97.25%。粒径结构的季节特征显示,Micro浓度占比季节差异显著,Nano和Pico浓度占比季节差异不显著。空间特征显示,靠近珠江口的站位一般呈现出Nano浓度占比大于Micro浓度占比的规律。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显示,Micro浓度占比与水温、pH和河宽呈正相关关系,Nano浓度占比与透明度呈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调查站位被明显分成了上游和下游两大类群,两大类群间浮游植物粒径组成差异显著,其中两类群中Micro、Nano叶绿素a浓度占比差异显著,Pico叶绿素a浓度占比差异极显著。另外,研究发现,两类群间差异显著的物理因子主要为盐度,差异显著的化学因子主要为pH和TP。结合RDA分析结果,推测盐度和pH是影响东江三角洲浮游植物粒径组成空间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唐燕  江敏  吴昊  习文双  潘璠  叶军强  于忠利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养殖对池塘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21年5月上旬至10月上旬在上海市奉贤区某养殖场及其外河道进行了16次调查,分析了后生浮游动物的物种组成及优势种、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共鉴定出后生浮游动物33种(轮虫23种、枝角类6种、桡足类4种),优势种6种(轮虫4种、枝角类1种、桡足类1种),其中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和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为养殖塘和外河道共同优势种。Jaccard相似性分析表明,养殖塘与外河道后生浮游动物物种组成整体上处于中等相似水平。总体上养殖塘后生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优势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外河道。养殖塘和外河道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值分别为1.56±0.48和1.55±0.34,表现为中度污染;Gleason-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均值分别为0.81±0.32和0.76±0.33,表现为重度污染;养殖塘总体处于中度富营养水平,外河道水体则处于轻度富营养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养殖塘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水温(WT)、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和浮游植物中的隐藻门具有显著相关性,而外河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分布与WT、溶解氧(DO)、叶绿素a(Chl.a)、COD、悬浮物(SS)和浮游植物中的隐藻门、裸藻门和甲藻门具有显著相关性。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表明,TP和COD是影响凡纳滨对虾养殖塘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而浮游植物中的隐藻属、DO、和TN则是影响外河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环境因子对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作用,且明显区别于外河道环境因子对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揭示了人工干预对虾养殖生产会显著改变天然水体中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变化,对凡纳滨对虾的生态养殖和水质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念   李云峰   吴凡   茹辉军   吴湘香   杨传顺   倪朝辉  
为了解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在干流水域、八条一级支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共设置71个站位进行了调查,并对不同时期不同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解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浮游植物丰度范围为0.07×10~4~2 493.69×10~4 cells/L,生物量范围为0.001 1~21.072 2 mg/L。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是长江流域优势浮游植物门类。在空间上,由西往东,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呈增加趋势;硅藻门在浮游植物总丰度中的占比呈下降趋势,蓝藻门和绿藻门则呈上升趋势。在时间上,鱼类育肥期的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普遍高于繁殖期和越冬期,蓝藻门和绿藻门在浮游植物总丰度中的占比也更高,硅藻门则更低。冗余分析、层次分割和变差分解结果表明,就全流域尺度而言,环境因子和空间因子对长江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均存在影响。在鱼类育肥期,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影响更大,其中水温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且水温与浮游植物总丰度及优势门丰度呈显著正相关性;在鱼类越冬期,空间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影响更大,空间因子MEM3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以上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水生态管理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崇璘璇  刘儒汗  尹丽平  苗雪梅  陈立婧  
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调查了阳澄湖网围养殖区及对应湖泊区域3组对照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多种参数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经鉴定,共采集到浮游植物8门116属275种,网围内主要优势种为不定微囊藻(Microcyst isincerta)、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和伪鱼腥藻属未定种(Pseudoanabaena sp.),网围外主要优势种为不定微囊藻、铜绿微囊藻、伪鱼腥藻属未定种及密集微囊藻(M. densa)。网围内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年均值[(3 143. 38±3 660. 84)×104个/L]及生物量[(3. 71±2. 31) mg/L]均低于网围外湖区对照点生物密度年均值[(3 830. 77±4 296. 56)×104个/L]及生物量[(5. 24±4. 10) mg/L]。冗余分析(RDA)表明,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与生物密度呈正相关关系。水质分析表明,网围内外水体均为富营养化中污染水平,且3组对照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5)。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解常鑫   刘乾甫   杨婉玲   魏敬欣   孙金辉   王超  
为探索浮游植物叶绿素a粒径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了西北江三角洲河网水域2021年枯水期(2月份和12月份)和丰水期(5月份和8月份)的水环境和浮游植物叶绿素a粒径特征。结果显示,叶绿素a总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差异,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最低值出现在5月,分析原因主要与径流量的大小、水体pH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有关。叶绿素a总浓度的空间特征显示,广州周边站位的叶绿素a浓度明显偏高,主要与营养盐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水体的交换能力有关。粒径特征的结果显示,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是珠三角河网水体叶绿素a的主要贡献者,呈现交替优势。季节特征显示,2-5月份微型叶绿素a占主导地位,8月份和12月份小型叶绿素a占主导地位,分析原因主要与径流量的大小、水体pH和光照有关。空间特征显示,小型叶绿素a在8月份和12月份占比的最高值往往出现在河网中部的站位,微型叶绿素a占比的最高值往往出现在远离广州市的站位点,分析原因主要与溶解氧和硝酸盐含量有关。冗余分析结果表明pH、DO、水下光度、TP和硝酸盐含量是影响浮游植物粒径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综上,物理因子包括径流量的大小和水体pH的变化影响叶绿素a粒径特征的季节变动,而化学因素如营养盐含量影响叶绿素a粒径特征的空间分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