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87)
- 2023(9469)
- 2022(7976)
- 2021(7228)
- 2020(5808)
- 2019(13175)
- 2018(13214)
- 2017(23581)
- 2016(13706)
- 2015(15407)
- 2014(15663)
- 2013(15132)
- 2012(14951)
- 2011(13849)
- 2010(14351)
- 2009(13041)
- 2008(13032)
- 2007(11970)
- 2006(10961)
- 2005(10234)
- 学科
- 济(57374)
- 经济(57305)
- 管理(31659)
- 业(30310)
- 地方(22081)
- 企(21371)
- 企业(21371)
- 中国(21073)
- 农(19363)
- 学(15304)
- 方法(14575)
- 业经(14212)
- 农业(13166)
- 制(12308)
- 地方经济(11905)
- 融(11868)
- 金融(11859)
- 数学(11678)
- 银(11648)
- 银行(11614)
- 数学方法(11486)
- 行(11408)
- 发(10968)
- 财(10683)
- 环境(10063)
- 理论(9592)
- 贸(9375)
- 贸易(9365)
- 体(9183)
- 和(9008)
- 机构
- 学院(197521)
- 大学(194603)
- 研究(81504)
- 济(73747)
- 经济(71841)
- 管理(65117)
- 中国(60172)
- 理学(53652)
- 科学(53313)
- 理学院(52794)
- 管理学(51579)
- 管理学院(51216)
- 京(45673)
- 所(44782)
- 农(44047)
- 研究所(40769)
- 江(39404)
- 中心(35712)
- 财(34843)
- 农业(34563)
- 业大(32736)
- 范(31360)
- 师范(30932)
- 院(29764)
- 省(29484)
- 北京(28645)
- 州(27845)
- 财经(25821)
- 技术(25729)
- 科学院(24845)
- 基金
- 项目(127136)
- 科学(97462)
- 研究(93335)
- 基金(86120)
- 家(77347)
- 国家(76589)
- 科学基金(62368)
- 社会(55213)
- 省(54279)
- 社会科(51920)
- 社会科学(51907)
- 划(45097)
- 基金项目(44869)
- 教育(42789)
- 自然(39781)
- 编号(38947)
- 自然科(38745)
- 自然科学(38731)
- 自然科学基金(37980)
- 资助(35081)
- 发(34326)
- 成果(33695)
- 课题(30499)
- 重点(30444)
- 发展(26921)
- 部(26534)
- 展(26453)
- 创(26189)
- 计划(24697)
- 创新(24551)
共检索到329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细畅 李跃飞 王超 李捷 庞世勋 李新辉
2007年4~11月在珠江肇庆江段进行鱼苗采样,监测该江段赤眼鳟补充群体状况,同时对人工繁殖的赤眼鳟胚胎及鱼苗进行培育、观察,并详细描述了其中13个发育期的形态特征。赤眼鳟早期发育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较短,出膜时体长约4.3 mm;鳔一室期开始,腹部黑色素为一纵列,并在臀鳍形成期后逐渐消失;肌节数为11+15+15=41对。2007年珠江肇庆江段赤眼鳟的繁殖期主要在7~9月,其中以9月10日规模最大,单位时间采集量高达1.8×104尾;数据分析表明赤眼鳟的产卵繁殖对江段水文变化有明显响应。
关键词:
赤眼鳟 早期发育 补充群体 珠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策 李新辉 李跃飞 陈蔚涛 杨计平 夏雨果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是珠江中下游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本研究利用2009—2014年西江肇庆江段渔业捕捞调查监测数据,分析了其生长和死亡参数历史变化,利用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ieldperrecruitment,YPR)模型、单位补充量产卵群体生物量(spawning biomass per recruitment, SBR)和生物学参考点评估了赤眼鳟资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赤眼鳟体长(L)和体重(W)关系为W=2×10~(-5)L~(2.9527)(R~2=0.9595,n=2346),生长方程为L_t=725.802[1-e~(-0.110(t+0.613))]。目前西江的捕捞强度(F=0.96/a)和开发状况(E=0.86)远超种群可持续开发水平,赤眼鳟种群处于生长型捕捞过度状态。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将西江赤眼鳟开捕年龄提高至3龄(或开捕体长增大至238 mm),则预计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可增加175%,在珠江禁渔期制度的协同保护下,种群实际保护效果可能更好。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霍堂斌 宋聃 刘伟 唐富江 王继隆 张澜澜 李喆 赵荣伟
为掌握松花江下游富锦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和产卵场位置,于2016—2018年6—7月对富锦江段进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调查期间共采集鱼卵8916粒,仔鱼31232尾。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鱼卵和仔鱼共计3目7科33种,其中包括产漂流性卵和浮性卵鱼类12种。2016—2018年调查期间,估算通过富锦断面的鱼卵径流量分别为85.58×10~8粒、57.43×10~8粒和60.51×10~8粒。优势种为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潘氏鳅鮀(Gobiobotia pappenheimi)和蛇鮈(Saurogobio dabryi),3年鱼卵径流量分别为143.35×10~8粒、15.62×10~8粒和7.19×10~8粒,3种鱼类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64.56%。大型产漂流性卵的鲢、翘嘴鲌和产浮性卵的鱤、鳜卵苗发生量(产卵量和鱼苗量的总和)分别为1.36×10~8粒、3.19×10~8粒、2.77×10~8粒和0.32×10~8尾。根据发育期和流速分析,鲢卵来源于桦川县嘟噜河口至代亮子江段和苏窝棚至中和村江段的产卵场。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结果显示,贝氏?卵漂流密度与水体透明度显著相关,鲢、翘嘴鲌和鱤卵漂流密度与水温和径流量显著相关。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松花江下游的鱼类资源,建议增加草鱼、青鱼、鲂、蒙古鲌等鱼类增殖放流数量;建立松花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降低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对鱼类栖息生境的影响;制定水生生物多样性观测、预警、评估体系,对重点区域和重点种群进行监控,基于监测结果的科学研判,进一步调整优化松花江水生生物保护措施。
关键词:
松花江下游 种类组成 卵苗密度 产卵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跃飞 李新辉 杨计平 SOVAN Lek 帅方敏 李捷
继我国各大水系实施禁渔期制度之后,珠江水系于2011年4月1日至6月1日实现首次禁渔。广东鲂是珠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为分析珠江实施禁渔期制度对广东鲂资源补充群体的影响,于珠江实施禁渔制度前(2006—2010年)和禁渔制度后(2011—2012年)在珠江下游肇庆江段设立固定采样点,利用定量弶网对流经该江段的广东鲂鱼苗补充群体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禁渔前,珠江广东鲂鱼苗集中出现在4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持续时间为(189±11)d,高峰期为6—8月。禁渔期制度实施之后,全年广东鲂鱼苗出现的起始时间变化不大,但是结束时间提前,持续时间略有缩短,4—5月份广东鲂鱼苗密度明显增大。广东鲂鱼苗...
关键词:
广东鲂 鱼苗 禁渔 补充群体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薛慧敏 李跃飞 武智 朱书礼 杨计平 李新辉
为了解水温对珠江中下游鳜属(Siniperca)鱼类早期资源补充的影响,20072012年对珠江下游肇庆高要江段的鳜属仔鱼进行了连续采样调查。结果显示:20072012年的925次抽样中,鳜属仔鱼自每年4月开始出现,11月结束,平均持续(156±45)d,以59月为盛期。鳜属仔鱼首次出现的水温范围为19.3~25.8℃,最适宜水温为25.3~28.9℃。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鳜属仔鱼与水温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月平均密度与当月平均水温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采用积温推算方法推算出鳜性腺进入快速发育的关键水温为15℃,其繁殖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分别为(3 797.78±759.58)℃·d和(1 085.78±380.02)℃·d。有效积温与鳜属仔鱼总量、月平均密度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了水温及有效积温的波动是影响珠江中下游鳜属鱼类早期资源补充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珠江 鳜属仔鱼 水温 有效积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炳谦 范兆廷 户国 杨翟平 谷伟
雄性三倍体虹鳟(Oncorhyncus mykiss)可以发育至生理成熟并表现出较强的雄性副性征,性腺发育基本正常;雌性三倍体虹鳟性腺几乎不发育,并且存在着类雄性化的发育趋势。本研究拟通过对虹鳟杂交胚胎(2n♀×3n♂)发育状况及其DNA倍性的分析,进而确认三倍体虹鳟是否具有与二倍体虹鳟类似的生育能力并分析其原因。选取经两个世代家系选育的虹鳟优良品系二倍体雌性虹鳟作为母本,以热休克方法人工诱导的优质雄性三倍体虹鳟为父本,常规人工采集精卵授精,获得三倍体雄性与二倍体雌性杂交胚胎,观察杂交胚胎的发育进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杂交胚胎的DNA含量,进而与二倍体雌雄交配获得的胚胎对照确定杂交胚胎的倍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任丽珍 程利民 徐建荣 徐慧君 宋亮 韩晓磊
以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为父本,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为母本进行属间人工远缘杂交,对杂交F1胚胎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记录,描述了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鳡鱼(♂)和赤眼鳟(♀)杂交F1受精卵的平均受精率为(72.13±13.42)%,平均孵化率为(27.40±3.96)%;杂交F1的受精卵为晶莹半透明的圆球形,平均卵径为(0.978±0.028)mm,吸水膨胀后平均卵径为(3.740±0.055)mm,为非粘性半浮性卵;胚胎发育分为受精、卵裂和囊胚、原肠期、神经胚、器官形成期、孵化期6个阶段,其中包括30个主要时期,在温度为25~26℃...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明典 高雷 田辉伍 朱峰跃 汪登强 陈大庆 刘绍平 段辛斌
为了探明长江中游宜昌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状况,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于5―7月在长江中游宜昌江段对产漂流性卵鱼类进行监测,期间共采集鱼卵12209粒。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共鉴定出27种鱼类,隶属于2目、4科。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数最多,占77%;其次是鳅科,占15%;平鳍鳅科和银鱼科最少,均为4%。鉴定出的27种鱼类中,产漂流性卵鱼类有22种。2014年和2015年长江中游宜昌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量分别为79.1×108粒和70.9×108粒,其中四大家鱼产卵量分别为5.65×108粒和6.13×108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兴坤 高雷 杨浩 刘绍平 陈大庆 段辛斌
为了解长江中游黄石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2015和2016年在黄石江段开展鱼类早期资源调查。共采集鱼类34种,分属6目9科。卵苗组成以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占卵苗总捕捞量的85. 7%)、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占10. 9%)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占0. 8%)为主。各类群鱼类的仔鱼数量呈现出不同的时间动态。贝氏和鳊在每个月份均占较大比例;鲢在5月份比例较低,之后逐渐升高;银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和吻虾虎鱼属(Rhinogobius sp)在5、6月份数量较多。2015年估算通过黄石江段的鱼卵、仔鱼径流量分别为6. 7×108粒、1 655. 3×108尾; 2016年分别为19. 0×108粒、1 620. 1×108尾。研究表明,黄石江段是鱼类早期资源的重要分布区,其鱼类早期资源近年来未出现明显的衰退现象。应加强对黄石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的研究和保护。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慧荣 赵会宏 刘丽 陈彦珍 林权卓 黄宏辉
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珠江和长江水系共29个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线粒体DNA D-loop基因片段,并测定其序列。对599 bp的D-loop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共检测到24个单倍型,25个单突变位点,39个简约信息位点。在81个突变位点中,转换位点50个,颠换位点14个,插入或缺失位点17个;A+T的含量(68.8%)明显高于C+G的含量(31.2%)。5个水域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率在0到6.03%之间。单倍型多样性(H)为0.977 8,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SD)为17.271 0,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29 7。对5个群体D-loop序列进行分化指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慧荣 刘丽 龚世园 赵会宏 孙际佳 陈彦珍
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珠江和长江水系共24个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个体mtDNA CR和Cyt b基因片段,并测定其序列。对1 345 bp的组合序列进行分析,共检测到23个单倍型,22个单突变位点,102个简约信息位点。在139个突变位点中:转换位点100个,颠换位点30个,插入/缺失位点14个;A+T的含量(61.5%)明显高于C+G的含量(38.5%)。4个水域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率在0~7.43%之间,组合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H)、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SD)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977 8、17.271 0和0.029 7,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龙飞 田辉伍 严忠銮 唐锡良 刘绍平 刘春生 陈大庆 段辛斌
产漂流性卵鱼类是表征河流连通性的重要指示物种,长江上游泸州江段位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段,是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的关键区域,同时是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和洄游通道。为精确评估金沙江梯级工程蓄水后坝下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了解长江上游泸州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探究环境因子和水文过程对鱼类早期资源的影响,于2019~2020年5~7月在长江上游泸州江段开展了鱼类早期资源调查。对采集到的漂流性鱼卵和仔稚鱼进行时间变化分析,并对卵苗密度与水文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调查期间共采集2 153颗鱼卵,1 703尾仔鱼,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共鉴定出18种鱼类,隶属于2目3科15属,两年优势种群均为吻鮈(Rhinogobio typus)、寡鳞飘鱼(Pseudolaubuca engraulis)和铜鱼(Coreius heterokon),分别占比为52.25%、13.51%、9.91%和25.44%、17.98%、29.39%。2019和2020年鱼卵密度平均分别为0.31和0.78ind./100 m~3,产卵高峰均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分析鱼卵密度与水文指标的相关性,鱼卵密度与向家坝出库量呈显著相关(P<0.05),与水体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水位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在繁殖季节上游来水引起的流量增涨是影响鱼类产卵的关键水文指标。
关键词:
鱼类早期资源 鱼卵密度 水文指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林小植 陈蔚辉 范汉金 罗毅平 查广才
2010年6月在潮州江段采集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幼鱼36尾,按体长范围(68~175 mm)分为5个组,测定鱼体化学组成,估算其能量密度。结果显示:赤眼鳟含水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灰分含量占鲜重的百分比范围为72.79%~75.54%、12.99%~17.06%、8.18%~12.88%和2.35%~3.38%,能量密度范围为6.29~9.11kJ/g;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均随体长增加而增加,含水量呈下降趋势。体长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能量密度呈显著的正线性关系,而与含水量呈负线性相关关系(P<0.05);含水量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能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黎良 袁维林 刘飞
根据2011~2013年赤水河赤水市江段的渔获物调查数据,对该江段的鱼类资源现状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58种,隶属于3目10科47属。唇(Hemibarbus labeo)、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蛇鮈(saurogobio dabryi)、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吻鮈(rHinogobio typus)、粗唇鮠(leiocassis crassilabris)、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鲤(cyprinus carpio)、鳜(siniperca...
关键词:
赤水河 鱼类 资源保护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祥艳 田辉伍 蒲艳 唐锡良 严忠銮 陈大庆 刘绍平 段辛斌
本研究于2017―2019年的每年4―7月在宜宾江段开展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宜宾江段现有鱼类22种,隶属于3目5科,以鲤科(Cyprinidae)鱼类为主,其中,产漂流性卵鱼类13种,特有鱼类6种。不同鱼类繁殖时间具有明显的年内和年间差异,但均在6月进入繁殖盛期。2017―2019年,鱼卵总径流量分别为12.10×10~(6)、70.42×10~(6)和35.77×10~(6)粒,鱼苗总径流量分别为30.95×10~(6)、41.47×10~(6)和39.44×10~(6)尾,其中,特有鱼类3年累计总卵径流量为15.91×10~(6)粒。经推算,在宜宾江段分布着多个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场,规模较大的产卵场主要分布在周坝、桃子湾和华龙码头3处。吻■(Rhinogobio typus)产卵场从东岳庙至向家坝坝下均有分布,3年累计产卵量最大达40.93×10~(6)粒,且吻■产卵场有向下游迁移的趋势。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产卵场主要分布在马铭溪码头和桃子湾。CCA分析结果显示,水位、水温和流量等环境因子对鱼卵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犁头鳅(Lepturichthys fimbriata)和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在水温和流量较高时产卵;草鱼和小眼薄鳅(Leptobotia microphthalma)繁殖条件相近,与水位、流量和流速相关性较高;吻■和铜鱼(Coreius heterokon)产卵受溶解氧和透明度变化的影响较大。虽然受到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宜宾江段作为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仍是多种鱼类产卵繁殖的重要分布区,近年来,资源量呈上升趋势缓慢恢复。建议加强该江段早期资源研究,开展生境保护与修复,落实好“十年禁渔”,以促进资源恢复。
关键词:
长江上游 宜宾江段 种类组成 鱼类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