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05)
2023(10887)
2022(9183)
2021(8404)
2020(6855)
2019(15439)
2018(14866)
2017(28082)
2016(15556)
2015(16477)
2014(16332)
2013(16024)
2012(15081)
2011(13481)
2010(13487)
2009(12137)
2008(12063)
2007(10677)
2006(9431)
2005(8264)
作者
(47493)
(39950)
(39353)
(37409)
(25727)
(19360)
(17651)
(15450)
(15364)
(14365)
(13836)
(13453)
(13112)
(12841)
(12581)
(12281)
(12220)
(11911)
(11801)
(11696)
(10224)
(9798)
(9740)
(9226)
(9158)
(8968)
(8884)
(8732)
(8110)
(8033)
学科
(56772)
经济(56708)
管理(43951)
(43562)
(33416)
企业(33416)
方法(23943)
数学(21513)
数学方法(21238)
(18674)
(17175)
中国(15629)
(14549)
地方(13584)
(13042)
贸易(13037)
农业(12679)
(12673)
业经(12466)
(11643)
环境(10405)
(10278)
(10278)
财务(10260)
财务管理(10244)
(10006)
银行(9959)
技术(9915)
企业财务(9848)
(9482)
机构
学院(216795)
大学(215385)
(87812)
经济(86062)
管理(81350)
研究(80062)
理学(70607)
理学院(69737)
管理学(68457)
管理学院(68075)
中国(58542)
科学(52666)
(48175)
(45268)
(42042)
(40795)
业大(39051)
研究所(38816)
(38801)
农业(38431)
中心(36156)
财经(32044)
(29698)
(29243)
(27799)
(27167)
北京(27009)
师范(26684)
经济学(26455)
(26291)
基金
项目(154102)
科学(120641)
基金(112805)
研究(104264)
(102845)
国家(102004)
科学基金(85647)
社会(66720)
社会科(63359)
社会科学(63340)
(61340)
基金项目(59485)
自然(58706)
自然科(57361)
自然科学(57338)
自然科学基金(56360)
(52148)
教育(47127)
资助(46037)
编号(39191)
重点(35799)
(33590)
(33576)
(32195)
计划(31085)
科研(30484)
成果(30438)
创新(30277)
课题(28513)
国家社会(27956)
期刊
(95234)
经济(95234)
研究(59653)
学报(43692)
(42304)
中国(41491)
科学(37412)
大学(31491)
(30458)
学学(30338)
管理(28906)
农业(28544)
(21890)
金融(21890)
教育(19088)
业经(16078)
技术(15918)
经济研究(15864)
(15479)
财经(15394)
(13120)
问题(12057)
业大(12023)
(11869)
科技(11385)
资源(10924)
(10542)
农业大学(10161)
国际(9858)
技术经济(9720)
共检索到319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兴坤  汪鄂洲  李伟涛  朱滨  吕浩  阙延福  
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评价是进行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的重要基础,也是开展河流生态修复的前提条件。为探究珠江流域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影响水域鱼类资源和栖息生境受人为干扰的影响情况,基于2020~2021年鱼类资源现状以及历史文献资料,构建了基于F-IBI的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评估了大藤峡工程影响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状况及其受胁迫程度。总体上,大藤峡工程蓄水前后工程影响水域F-IBI变化不大,评价等级均为“一般”,但与历史数据相比,现状调查中珍稀特有鱼类种类数下降明显、外来物种数量有所增加;库尾和典型支流河段鱼类生物完整性水平优于库区和坝下河段。建议长期跟踪评价F-IBI变化情况,识别大藤峡工程蓄水运行造成的生态影响以及水生态保护措施效果,进一步落实开展库尾生境修复、生态调度、外来物种防控等措施,提高区域水生态健康状况。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强  袁兴中  刘红  张跃伟  陈忠礼  李波  
通过对173 m蓄水后三峡水库消落带内植物群落的调查,运用CCA法对消落带植物群落进行排序,研究了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格局,分析了消落带植被的变化及其环境解释。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共记录58科175种植物。狗尾草、马唐、小蓬草、狼杷草、稗、酸模叶蓼、苍耳、双穗雀稗、狗牙根等为优势种。一年生植物为消落带优势生活型。共记录54个群落类型,其中灌丛群落5个,草本植物群落49个。CCA排序表明,三峡水库消落带植物主要分布在坡度平缓、底质较细、高程较高的消落带上部区域。在消落带内,物种多样性和一年生植物比例随高程上升而增加。消落带植物组成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格局与水淹干扰强度在空间上的变化一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斌  江星  王志坚  金丽  段辛斌  张耀光  
2010年3—12月对小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7个采样点共采集鱼类标本1701尾,隶属于6目9科47属56种,其中小江汉丰湖坝上水域采集鱼类28种,坝下水域采集鱼类42种。鲤形目和鲇形目分别占种总数的69.5%和12.5%。宽鳍(Zacco platypus)、黑尾(Hemiculer tchangi)、鲇(Silurus asotus)、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mongolicus)、翘嘴鲌(Culter ilishaeformis)、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凡旭   李博   郭文韬   苏巍   姜伟   党莹超   孙干  
为了解乌东德水库蓄水初期坝下江段鱼类的产卵繁殖现状,优化乌东德水库生态调度的实施,于2021年4月21日至6月8日和2022年3月9日至6月28日在金沙江下游乌东德坝下江段进行了鱼类早期资源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至少存在3目7科19种(属)鱼类在乌东德坝下江段产卵繁殖,包括产漂流性卵鱼类10种,长江上游特有类6种。2021~2022年调查期间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规模分别为321.72×10~4ind和886.40×10~4ind, 2021年调查期间出现3次产卵高峰,2022年调查期间出现4次产卵高峰。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规模与水文过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乌东德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量与洪峰流量(R=0.833,P<0.5)、流量日均增长率(R=0.810,P<0.05)以及流量累积涨幅呈显著相关关系(R=0.762,P<0.05),洪峰过程对产漂流性卵鱼类的繁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历史调查结果相比,本次调查到的产卵鱼类的主要种类有所增加,但鱼类产卵规模有所下降。建议加强对乌东德坝下江段鱼类的繁殖需求的研究,在满足目标鱼类繁殖需求的基础上,持续优化生态调度方案,最大程度发挥调度的生态效益。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林鹏程  刘飞  高欣  刘焕章  
基于河流生态系统相关理论模型以及鱼类适应与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对应关系,提出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四个属性:一般格局、空间连续性、空间异质性和时间过程,并选取33个候选指标用于构建鱼类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以期望值10代表各江段的最佳情况,赤水河各江段(赤水河镇、赤水市和合江县江段)的生态完整性相对较好,平均得分为7.16。赤水河各江段的生态完整性在时空上均无显著性差异。诊断分析显示,赤水河镇江段的时间过程受到一定的干扰;赤水市江段的空间异质性受到一定的干扰;而合江江段的一般格局和空间异质性均受到一定的干扰。建议加强赤水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并根据不同江段生态完整性的退化原因制定相应的管理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段辛斌  陈大庆  李志华  王珂  黄木桂  刘绍平  
于2003~2006年每年5~7月对长江中游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现有产漂流性卵鱼类13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有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鳜(Siniperca chuatsi)、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铜鱼(Coreius heterodon),共8种。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海云  
通过监测论证三峡建库后形成香溪河回水库湾水环境条件改变特征,评价表明水质由轻污染至重污染趋势发展。确定库湾周边的工业、生活污染点源,磷矿面源是构成水污染的主要负荷。指出溶解氧沿河道下游沿程逐渐减小,复氧系数降低,是引起水质恶化,破坏库湾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磷浓度过高将引起三峡水库局部水域富营养化,预测了总磷浓度沿程变化趋势。针对已发生和潜在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加强流域非点源污染的管理、实施总量控制、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立项建设污染治理工程、开展河湖水域接触氧化直接净化技术的科研和实践、制定《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法》地方法规、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多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俊  苏巍  杨少荣  姜伟  
为探索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对鱼类群落多样性影响,于2011年(蓄水前)和2015年(蓄水后)对金沙江下游绥江断面进行渔业资源调查,分析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绥江段共计采集鱼类60种,隶属于5目12科,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2种。蓄水前以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为优势种类;蓄水后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为优势种类。与蓄水前相比,鱼类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生态类群分析,静水缓流型鱼类由蓄水前54%增加到蓄水后的71%,河道洄游型鱼类从39%减少到20%,江湖洄游型鱼类蓄水前后变化不大。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显示,蓄水前绥江段鱼类群落未受到干扰,而蓄水后受到严重干扰。库区蓄水后总生物量有明显增加趋势,但优势种类趋于小型化、种类结构单一化。为科学保护金沙江下游流域鱼类生物多样性,建议成立鱼类保护区、开展梯级生态调度和加强流域环保预警研究等措施。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强  段辛斌  徐树英  熊传喜  陈大庆  
2005~2006年对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鱼类资源进行了3次流动调查,共设17个采样点,每次调查时间为1~2个月;同时在巴南和万州进行定点监测,每月2次。监测到鱼类108种,分属9目20科71属。鲢、南方鲶、鲤、黄颡鱼类、铜鱼、圆口铜鱼、长鳍吻鮈、圆筒吻鮈、长吻鮠、草鱼、鲹类为三峡库区渔获物主要种类。不同江段的渔获物组成存在差异,渔获物中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现象明显。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蒋圣琪   徐宾铎   张崇良   纪毓鹏   任一平   薛莹  
本研究基于2013—2022年春季和秋季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综合考虑鱼类的种类组成、耐受程度、营养结构、繁殖习性等生态参数和属性,采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sh-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F-IBI),评价了海州湾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海州湾春季和秋季的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各保留8个评价指标。从F-IBI得分来看,海州湾春季和秋季的F-IBI得分分别介于18~51和24~54之间。从健康等级来看,春季海州湾生态系统基本在“一般”及以上水平,秋季海州湾则在“一般”上下波动。总体上,春季海州湾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较好,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在波动中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整体来看,海州湾鱼类资源状况不佳,高耐污鱼类和杂食性鱼类所占比例有所增加,渔业资源承受过度捕捞、气候变化等多方面的压力,亟需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护和修复海州湾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系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郜星晨  张琪  苏巍  李博  姜伟  杨少荣  唐锡良  
为评估金沙江下游重要替代生境黑水河受人为干扰的实际情况,以2016~2018年金沙江下游黑水河鱼类资源连续调查数据,分析了渔获物种群结构及多样性特征,构建了基于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的评价体系。研究表明:群落中存在红尾副鳅(IRI=6 370)、横纹南鳅(IRI=2 418)、短须裂腹鱼(IRI=1 285)、前鳍高原鳅(IRI=788)和贝氏高原鳅(IRI=715)等9种优势种,特有物种占比较高,华西区和华南区鱼类区系存在度较高。确定了鱼类总种类数、鲤科鱼类物种数百分比、植食性鱼类个体百分比、杂食性鱼类个体百分比等4个主评指标;黑水河生物完整性保存较差,河流中下游及河口江段生态健康状况优于其他江段,在河流内部源头和中上游完整性指数处于差等级。评价结论与人工采砂、过度捕捞、引水式水电开发等实际人为干扰相吻合,以鱼类为指示物种实施了人工增殖放流、流域禁渔、拆除老木河闸坝、河道内栖息地改善、下泄流量监控等一系列水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实践,长期开展监测与评估可验证黑水河鱼类栖息地生态修复工程的适应性效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芮  吕殿青  李景保  
基于1990~2019年长江与洞庭湖汇流区的日流量数据,运用水文变化指标体系和变化范围法评估三峡水库蓄水对江湖汇流区水文的改变程度及其对鱼类繁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汇流区整体的水文改变度为36.79%,呈现中度改变,年均1、3、7、30、90日最小流量,涨、落水率等水文指标改变程度较大,呈现中度或高度改变;(2)三峡水库蓄水改变了汇流区天然的生态水文过程,与四大家鱼生长繁殖相敏感的水文指标发生变化,使其产卵期推迟,鱼类产卵繁殖的数量和质量也大幅降低。揭示了三峡水库蓄水对江湖汇流区生态水文情势的影响,为该区域的生态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学锋  曾嘉维  韩兆方  陈春亮  林思露  
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完整性是渔业资源有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08-2012年夏季(8月)湛江湾海域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本文通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种类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多样性指数分析了鱼类群落结构;在此基础上应用赋值法构建了鱼类完整性评价指数(F-IBI),以评价该鱼类群落的完整性和受干扰程度。结果表明:该海域共捕获鱼类103种,隶属于17目48科,以鲈形目种类数(58种)最多;质量渔获率、尾数渔获率依次为39.5~75.1 kg/h,1.0×103~1.8×104尾/h;优势种以裘氏小沙丁鱼(SaRdInElla jUSSIEU)为主。鱼类种类丰富度指数(d)、S...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辛斌  田辉伍  高天珩  刘绍平  王珂  陈大庆  
2010~2012年每年5~7月在长江上游江津江段开展鱼类产卵场调查。结果表明长江上游现有产漂流性卵鱼类21种,其中特有鱼类6种,分别为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红唇薄鳅(Leptobotia rubrilabris)、中华金沙鳅(Jinshaia sinensis)、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和异鳔鳅鮀(Gobiobotia boulengeri)。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量分别为32.42×108粒、46.72×108粒和39.71×108粒,其中四大家鱼产卵量分别为3.21×108粒、...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立  吴门伍  张俊勇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下游来沙量大大减少,直接影响长江口的径流来沙量。依据实测资料,统计计算了宜昌、大通及中间水文站各粒径组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考虑到沿程冲淤变化及区间支流来沙,建立了上下游水文站各粒径组泥沙输沙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初步探讨了宜昌和大通两站不同粒径组泥沙输沙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一维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后宜昌站各粒径组泥沙的来沙量的减少及大通站各粒径组泥沙输沙量相应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输沙总量上,大通站输沙量中的70%来自宜昌上游河道,其余的则来自区间的补充;如果考虑不同粒径组,则细颗粒对上游来沙的依赖程度高于中等粒径泥沙,三峡建库后,在不考虑沿程冲刷恢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