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7)
- 2023(9784)
- 2022(8810)
- 2021(8317)
- 2020(6932)
- 2019(16263)
- 2018(16349)
- 2017(31151)
- 2016(17356)
- 2015(19527)
- 2014(19439)
- 2013(19283)
- 2012(17587)
- 2011(15737)
- 2010(15580)
- 2009(13978)
- 2008(13399)
- 2007(11341)
- 2006(9853)
- 2005(8367)
- 学科
- 济(65792)
- 经济(65727)
- 管理(48044)
- 业(43572)
- 企(36229)
- 企业(36229)
- 方法(31709)
- 数学(27469)
- 数学方法(27176)
- 农(17915)
- 学(17685)
- 地方(16464)
- 贸(16427)
- 贸易(16422)
- 易(16037)
- 中国(15715)
- 财(14568)
- 环境(14550)
- 业经(14430)
- 农业(11928)
- 和(11849)
- 理论(11026)
- 技术(10479)
- 划(10404)
- 出(10033)
- 制(9507)
- 务(9486)
- 财务(9429)
- 财务管理(9415)
- 教育(9050)
- 机构
- 大学(239757)
- 学院(238855)
- 管理(97173)
- 济(88530)
- 经济(86543)
- 理学(85234)
- 理学院(84251)
- 管理学(82746)
- 管理学院(82349)
- 研究(80110)
- 中国(56298)
- 科学(54282)
- 京(51628)
- 农(40903)
- 所(40703)
- 业大(39430)
- 江(39198)
- 研究所(37930)
- 财(37833)
- 中心(35914)
- 范(32533)
- 农业(32255)
- 师范(32131)
- 北京(31442)
- 财经(31268)
- 院(30010)
- 经(28414)
- 州(28166)
- 师范大学(26115)
- 技术(26073)
- 基金
- 项目(175089)
- 科学(136146)
- 研究(125862)
- 基金(125459)
- 家(110291)
- 国家(109395)
- 科学基金(93265)
- 社会(76569)
- 社会科(72439)
- 社会科学(72417)
- 省(70258)
- 基金项目(68028)
- 自然(62976)
- 自然科(61354)
- 自然科学(61339)
- 自然科学基金(60193)
- 划(58576)
- 教育(56729)
- 资助(51808)
- 编号(51441)
- 成果(40463)
- 重点(39530)
- 部(37804)
- 发(37529)
- 创(36126)
- 课题(35278)
- 科研(34095)
- 创新(33662)
- 计划(32648)
- 大学(31885)
共检索到333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汉平 魏开金 林加敬 麦家柏 钟鸣远
通过对操作前后鲥鱼血清中AP、LDH、sGPT、sGOT和CO2含量的测定分析,初步阐明“缺氧”是导致鲥鱼离水、操作易死和紧张反应强烈的主要原因。进而采用外源药理学和生态学调控方法,克服了鲥鱼在驯养、操作、运输过程中的“紧张综合症”。在池塘条件下首次将鲥鱼从幼鱼驯化养成6龄亲体。
关键词:
鲥鱼 驯化 池塘养殖 生理生态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邱德林 张木子 刘嘉欣 钱云霞 王日昕 黎明
为获知野生、池塘及工厂化养殖马口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实验分析了野生、池塘及工厂化养殖马口鱼的形态学指标、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脂肪酸含量、理化特性及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野生马口鱼肌肉中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及滴水损失显著高于池塘马口鱼;野生马口鱼脏体比、肌肉粗蛋白质、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C16:0及熟肉率显著低于工厂化马口鱼,但水分、甲硫氨酸、含硫氨基酸、C18:3n6、饱和脂肪酸、铅、镉和铜的含量显著高于工厂化马口鱼;野生马口鱼肥满度、肌肉中缬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酸、酪氨酸、精氨酸、氨基酸总量、半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呈味氨基酸、C20:0、C20:2、C22:2、C22:1n9及C20:5n3的含量与工厂化马口鱼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相比野生和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可以提高马口鱼肌肉粗蛋白质、氨基酸总量、C20:5n3、熟肉率及滴水损失,减少饱和脂肪酸、镉、铅及铜,是一种较优的马口鱼养殖模式。
关键词:
马口鱼 野生 养殖 肌肉 营养成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邱德林 张木子 刘嘉欣 钱云霞 王日昕 黎明
为获知野生、池塘及工厂化养殖马口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实验分析了野生、池塘及工厂化养殖马口鱼的形态学指标、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脂肪酸含量、理化特性及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野生马口鱼肌肉中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及滴水损失显著高于池塘马口鱼;野生马口鱼脏体比、肌肉粗蛋白质、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C16:0及熟肉率显著低于工厂化马口鱼,但水分、甲硫氨酸、含硫氨基酸、C18:3n6、饱和脂肪酸、铅、镉和铜的含量显著高于工厂化马口鱼;野生马口鱼肥满度、肌肉中缬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酸、酪氨酸、精氨酸、氨基酸总量、半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呈味氨基酸、C20:0、C20:2、C22:2、C22:1n9及C20:5n3的含量与工厂化马口鱼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相比野生和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可以提高马口鱼肌肉粗蛋白质、氨基酸总量、C20:5n3、熟肉率及滴水损失,减少饱和脂肪酸、镉、铅及铜,是一种较优的马口鱼养殖模式。
关键词:
马口鱼 野生 养殖 肌肉 营养成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原 赖子尼 王超 庞世勋 魏泰莉 杨婉玲 谢文平
为研究珠江口浮游动物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于2006年至2007年间,对珠江河口区丰水期(8月份)、平水期(11月份)、枯水期(2月份)的浮游动物进行采样分析。共采集浮游动物94种,甲壳动物占绝对优势,共鉴定出49种,其中桡足类35种,枝角类14种;其次轮虫类有28种;原生动物6种;被囊动物和糠虾类各2种;多毛类、螺类、水母类和异足类各1种;还有3种未知种类。还发现浮游幼虫10类。珠江口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主要有河口半咸水种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 sinensis)、指状许水蚤(Schmackeria inopinus)、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短角异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德宁 郑天祥 邓春英
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世界各地都在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思考和规划。2009年初,国家出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提出"支持共同规划实施环珠江口地区的‘湾区’重点行动计划"。本研究以"湾区"为载体,以争当第三条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为目标,制度先行,构建便捷交通网络,强化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建立统一市场,深化合作领域和层次,从而构筑起粤港澳和谐持续的经贸关系,以提升对全国经济及亚欧经济的带动能力。
关键词:
湾区 区域合作 制度创新 珠江三角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展欣 胡坤鹏
采用实地调研、空间分析比对和文献比对等研究方法,对珠江口湾区内不同城市的道路旅客运输需求和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状况、运输结构、运输能耗和CO2排放进行了系统研究。截至2013年底,作为主体的公共汽电车和城市轨道交通分别完成了63.63%和31.76%的公共交通旅客运输量,轨道交通、城市客运轮渡、慢行系统等的贡献比率并不高,柴油车和汽油车总CO2排放量为180.63万t。在2009—2013年间,湾区内公共交通具有低碳化趋势:轨道交通年均增长率20.56%,公共汽电车5.14%,天然气公交车247.33%,纯电动公交车138.25%,汽—柴油公交车-1.3%,混合动力公交车、BRT客运系统和慢行系统等方式从无到有。然而,道路交通旅客运输需求量和CO2的排放量却快速上升,这严重约束了湾区内低碳交通发展。因此,交通运输效率不高和CO2排放效率偏低是湾区公共交通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可以通过以效率提升为重点、结构调整为核心、运输工具低碳化为推力兼顾管理转型为保障的发展途径来解决。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史登福 张魁 蔡研聪 许友伟 孙铭帅 徐姗楠 朱江峰 陈作志
为了解数据有限条件下珠江口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资源状况,根据2018—2019年珠江口渔业调查数据,通过电子长度频率分析法(ELEFAN)和基于长度的贝叶斯生物量分析法(LBB)评估了棘头梅童鱼资源的开发现状。结果表明:1)ELEFAN方法估算的渐近体长L_∞和生长系数K分别为160 mm和1.2,线性体长变换渔获曲线评估的总死亡系数Z为4.81,自然死亡系数M为2.16,开发率E为0.55;2)LBB方法估算的渐近体长为156 mm,最适开捕体长为100 mm,开发率为0.68,资源量水平B/B_(MSY)为0.57;3)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当前珠江口棘头梅童鱼生长系数有所减小,虽然ELEFAN估算的开发率有所降低,但是目前该渔业的资源量水平B/B_(MSY)小于1,仍处于过度捕捞状态。根据保守的渔业管理策略,需要加强资源养护,使其资源逐渐恢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施永海 徐嘉波 刘永士 邓平平 谢永德 张海明 严银龙
对600尾各生长阶段的敞口池塘和遮荫池塘养殖美洲鲥当年鱼种的体长、体质量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研究比较了两种池塘养殖鱼种生长的规律和差异。结果显示:敞口池塘和遮荫池塘养殖美洲鲥当年鱼种的体长与体质量均呈良好的幂函数增长关系(W=aL~b,R~2> 0. 99,P 0. 97,P 0. 97,P
关键词:
美洲鲥 鱼种 生长 敞口池塘 遮荫池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晓宇 苏奋振 周成虎 薛振山
珠江口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养殖基地,近20年来养殖业在数量和空间分布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利用遥感(RS)及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能够有效监测珠江口海岸带地区水产养殖场的变化。本文应用1990年、2000年、2005年和2008年4个时相的遥感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综合光谱、空间关系和形状特征信息进行了养殖用地的提取。结果表明1990年-2000年珠江口沿岸地区养殖用地面积有较大增长。2000年-2005年该地区养殖用地变化强度减弱。2005年-2008年西岸养殖用地仍然保持增长,而东岸却大幅减少。对养殖用地重心的迁移距离和迁移方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年-2008年珠江口东西岸养殖用地...
关键词:
遥感 珠江口 养殖用地 时空变化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潘澎 赖子尼
以2011~2015年间以及2001年度珠江口水域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选取pH、溶解氧、总氮、总磷4个监测指标,分析研究了近5年来的变化趋势特点及其年代间差异。结果表明:2011~2015年间,珠江口水域pH值指标尚处于相对合理范围内,但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溶解氧指标仅2015年符合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从中长期来看呈逐步下降趋势;总氮含量显著超标、总磷含量超标幅度略低,但均较2001年水平有大幅上升。目前,珠江口水域生活污水对渔业生态环境影响整体仍处于重污染状态。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建议相关管理和执法部门强化珠江口水域及整个珠江流域的生活污水排放与处理监管,以期逐步改善和提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永振 陈国宝 孙典荣 张旭丰
1997年 12月到 1998年 11月 ,利用尖尾罟网和掺缯网船在珠江口水域进行了周年月度渔业资源调查 ,共捕获 2 6 8种游泳生物 ,其中鱼类 16 7种 ,头足类 7种 ,虾蛄类 10种 ,虾类 31种 ,蟹类 5 3种。采用主成份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游泳生物的组成、生物学及季节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 ,珠江口水域的游泳生物主要是沿岸性或河口性的小型种类 ,基本由当年生个体组成 ,它们与高温低盐水环境特征相适应 ,构成珠江口游泳生物组成的主体。游泳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明显 ,但对于鱼类的底栖类群和中上层类群则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
关键词:
游泳生物组成 多元分析 珠江口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永振 陈国宝 孙典荣
根据 1998年珠江口水域尖尾罟网和掺缯网周年月度渔业资源调查资料 ,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珠江口鱼类的种类组成、生物学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珠江口水域的鱼类主要是沿岸或河口性的小型鱼类 ,棘头梅童鱼、皮氏叫姑鱼、银鲳、孔虎鱼、红狼牙虎鱼、触角沟虎鱼、矛尾虎鱼、拟矛尾虎鱼、眶棘双边鱼、双线舌鳎、半滑舌鳎、凤鲚、勒氏短须石首鱼、丽叶、前鳞骨鲻、龙头鱼、带鱼、短带鱼、小带鱼、鳓鱼、黄鲫、日本、康氏小公鱼、黄吻棱、棕腹刺、黄鳍东方、火枪乌贼、杜氏枪乌贼等 ,是珠江口鱼类组成的主体。鱼类组成的季节变化明显 ,但底栖种类和中上层种类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路旭 李贵才
首先通过回顾珠江口湾区(或相似概念)的相关研究,总结它作为跨界合作区、新兴经济区和核心功能地区的多层次功能内涵,指出实现多层次功能内涵意味着对区域协调规划的更高要求。随后,从珠江口湾区发展目标的多层次性、行政区划的复杂性、规划效果的不确定性等因素,提出构建一个综合性的思维框架,从时间、空间、各专题研究间协调等角度思考和建构科学有效的区域规划系统,实现珠江口湾区丰富的空间内涵与可持续发展。最后,通过珠江口湾区交通规划案例,说明如何在本文提出的思维框架下探讨某一具体规划对区域发展过程的复杂影响。
关键词:
湾区 珠江口 区域规划 伶仃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增焕 林钦 李纯厚 黄洪辉 杨美兰 甘居利 蔡文贵
根据2002年5月和8月珠江口生态环境调查的数据,对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u、Pb、Zn、Cd的含量与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讨论,并对研究海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质量评价和生态危害性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口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6、48.9×10-6、153.3×Cu、Pb、Zn、Cd的平均含量分别是6.53μg/L、2.22μg/L、48.3μg/L、0.16μg/L和43.8×1010-6、0.82×10-6;沉积物对Cu、Pb、Zn、Cd的富集倍数平均在1.5~3.3。水体中Cu、Pb、Cd的含量在河口不同区段(上、下游)季节变化特征不同,这种变化与水体中Cu、Pb、Cd的存在形态、迁移转化过程有关...
关键词:
珠江口 重金属 变化特征 生态评价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蒋万祥 赖子尼 彭松耀 魏泰莉 高原 杨婉玲
2008年5、8月针对珠江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相关性、超标倍数和超标率等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污染特征和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期间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为63.2 mg/kg、Zn为261.0 mg/kg、Pb为96.7 mg/kg、Cd为6.7 mg/kg、Cr为167.4 mg/kg。同一口门5种重金属相关极显著(P<0.01);每种重金属含量在各口门间相关极显著,表明其具有较强的同源性。珠江口水域重金含量表现出整体的超标现象,超标率均不低于87.5%,Cd超标倍数最大。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显示,重金属污染处重度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