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18)
- 2023(8478)
- 2022(7313)
- 2021(6950)
- 2020(6040)
- 2019(14537)
- 2018(14177)
- 2017(26738)
- 2016(14750)
- 2015(17266)
- 2014(17267)
- 2013(17717)
- 2012(16935)
- 2011(15593)
- 2010(15559)
- 2009(14646)
- 2008(14879)
- 2007(13176)
- 2006(11427)
- 2005(10300)
- 学科
- 济(69467)
- 经济(69413)
- 管理(38392)
- 业(35611)
- 方法(32457)
- 数学(29517)
- 数学方法(29323)
- 企(26483)
- 企业(26483)
- 中国(20417)
- 农(18480)
- 贸(15179)
- 贸易(15172)
- 学(14840)
- 易(14782)
- 财(14743)
- 地方(14489)
- 农业(12205)
- 业经(11933)
- 制(11873)
- 和(11158)
- 环境(11006)
- 银(9851)
- 银行(9830)
- 融(9675)
- 金融(9673)
- 行(9452)
- 资源(9151)
- 发(8925)
- 出(8317)
- 机构
- 大学(225190)
- 学院(221341)
- 济(99558)
- 经济(97804)
- 研究(84207)
- 管理(82104)
- 理学(70386)
- 理学院(69499)
- 管理学(68354)
- 管理学院(67928)
- 中国(64598)
- 科学(51925)
- 京(49571)
- 所(44292)
- 财(42616)
- 研究所(40717)
- 农(40608)
- 中心(37799)
- 江(37682)
- 财经(34449)
- 业大(33137)
- 农业(32307)
- 经济学(32107)
- 经(31397)
- 北京(31124)
- 院(29991)
- 范(29977)
- 师范(29635)
- 经济学院(29137)
- 科学院(26334)
- 基金
- 项目(147238)
- 科学(115312)
- 基金(108333)
- 研究(105364)
- 家(95857)
- 国家(95162)
- 科学基金(79615)
- 社会(67729)
- 社会科(64241)
- 社会科学(64219)
- 基金项目(56886)
- 省(55297)
- 自然(51065)
- 自然科(49720)
- 自然科学(49700)
- 自然科学基金(48843)
- 划(47478)
- 教育(47443)
- 资助(45798)
- 编号(41305)
- 部(34493)
- 重点(34250)
- 成果(34014)
- 发(32992)
- 创(29504)
- 中国(29419)
- 国家社会(29014)
- 教育部(28829)
- 课题(28787)
- 科研(28734)
- 期刊
- 济(106881)
- 经济(106881)
- 研究(65027)
- 中国(43905)
- 学报(37429)
- 农(35023)
- 科学(34162)
- 财(32075)
- 管理(27654)
- 大学(26672)
- 学学(24867)
- 农业(24034)
- 融(19184)
- 金融(19184)
- 教育(18941)
- 经济研究(17893)
- 技术(17533)
- 财经(17436)
- 业经(15528)
- 经(15070)
- 问题(14964)
- 业(14497)
- 贸(14049)
- 资源(13986)
- 世界(12412)
- 国际(12191)
- 图书(11893)
- 技术经济(11672)
- 统计(11169)
- 版(10223)
共检索到332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吕荣书 宋盛宪 江纪炀 俞建力
中国对虾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虾类,主要分布于渤海和黄海。1985年我们在珠江口发现了中国对虾资源,为了对这一珍稀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对其资源状况和分布与移动的认识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为此,我们根据调查的资料,对其分布与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田丰歌 王符菁 何静 杨振雄 黄彬彬
为研究汉森莹虾(Lucifer hanseni)在珠江口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水团的关系,探讨其温盐适应性,于2016—2021年每年8月在珠江口海域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 6次调查汉森莹虾的平均丰度为9.26~31.09 ind/m~3,其分布具有很强的聚集性,丛生指标在57.00到236.32之间。根据对温度、盐度数据的K-means聚类分析,将调查海域分为径流水、咸淡混合水和南海高盐水3种水团。汉森莹虾主要分布在大屿山岛以南的南海高盐水水域,并向北部咸淡混合水和径流水的区域扩散,扩散范围与其本身数量及南海高盐水的入侵强度有关,最远可至虎门附近。相关性分析显示,各次调查汉森莹虾的平均丰度、分布站数与海水表层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平均值呈显著正相关。在夏季珠江口,汉森莹虾的分布与底层盐度(sea bottom salinity, SBS)关系密切,其丰度在多数调查中与SBS呈正相关关系,丰度高值点在多数调查中均位于29.5~31.0的SBS区间内,指示汉森莹虾是一个近海暖水种。
关键词:
汉森莹虾 浮游动物 珠江口 水团 盐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原 赖子尼 王超 庞世勋 魏泰莉 杨婉玲 谢文平
为研究珠江口浮游动物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于2006年至2007年间,对珠江河口区丰水期(8月份)、平水期(11月份)、枯水期(2月份)的浮游动物进行采样分析。共采集浮游动物94种,甲壳动物占绝对优势,共鉴定出49种,其中桡足类35种,枝角类14种;其次轮虫类有28种;原生动物6种;被囊动物和糠虾类各2种;多毛类、螺类、水母类和异足类各1种;还有3种未知种类。还发现浮游幼虫10类。珠江口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主要有河口半咸水种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 sinensis)、指状许水蚤(Schmackeria inopinus)、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短角异剑...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彭松耀 赖子尼 麦永湛
为了更好地了解河口生物多样性的演变规律及退化机制,根据2015年1—12月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调查资料对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现存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次采样(受台风影响7月珠江口未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共获取大型底栖动物67种,其中环节动物多毛纲27种,节肢动物24种,软体动物12种,其它类群4种,主要是底栖鱼类、刺胞动物和纽形动物。2015年珠江口各站位大型底栖动物丰度的变化范围在8~1 192个·m~(-2)之间,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丰度的高值出现在6月和9月的崖门(分别为1 192个·m~(-2)和1 048个·m~(-2))以及9月的虎跳门(1 048个·m~(-2)),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 japonica)、中华拟亮钩虾(Paraphotis sinensis)、凸壳肌蛤(Musculus senhousei)和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bescens)丰度较高。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变化范围在0. 02~42. 50 g·m~(-2)之间,生物量的高值出现在9月的崖门、5月的鸡啼门、2—3月的磨刀门及4月的蕉门,上述站位的生物量均大于30. 00 g·m~(-2),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光滑河篮蛤(Potamocorbula laevis)、黑龙江河篮蛤(P. amurensis)、凸壳肌蛤和日本大螯蜚生物量较高。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香浓威纳指数高值出现在3月鸡啼门,为2. 46;低值出现在10月磨刀门,为0. 21。香浓威纳指数均值在1. 11~1. 81之间。鸡啼门和虎跳门大型底栖动物香浓威纳指数值月际变化较稳定。运用ABC曲线对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扰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月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受到中等程度扰动,2—4月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有受到中等程度干扰的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晓宇 苏奋振 周成虎 薛振山
珠江口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养殖基地,近20年来养殖业在数量和空间分布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利用遥感(RS)及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能够有效监测珠江口海岸带地区水产养殖场的变化。本文应用1990年、2000年、2005年和2008年4个时相的遥感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综合光谱、空间关系和形状特征信息进行了养殖用地的提取。结果表明1990年-2000年珠江口沿岸地区养殖用地面积有较大增长。2000年-2005年该地区养殖用地变化强度减弱。2005年-2008年西岸养殖用地仍然保持增长,而东岸却大幅减少。对养殖用地重心的迁移距离和迁移方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年-2008年珠江口东西岸养殖用地...
关键词:
遥感 珠江口 养殖用地 时空变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永振 陈国宝 孙典荣 张旭丰
1997年 12月到 1998年 11月 ,利用尖尾罟网和掺缯网船在珠江口水域进行了周年月度渔业资源调查 ,共捕获 2 6 8种游泳生物 ,其中鱼类 16 7种 ,头足类 7种 ,虾蛄类 10种 ,虾类 31种 ,蟹类 5 3种。采用主成份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游泳生物的组成、生物学及季节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 ,珠江口水域的游泳生物主要是沿岸性或河口性的小型种类 ,基本由当年生个体组成 ,它们与高温低盐水环境特征相适应 ,构成珠江口游泳生物组成的主体。游泳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明显 ,但对于鱼类的底栖类群和中上层类群则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
关键词:
游泳生物组成 多元分析 珠江口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永振 陈国宝 孙典荣
根据 1998年珠江口水域尖尾罟网和掺缯网周年月度渔业资源调查资料 ,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珠江口鱼类的种类组成、生物学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珠江口水域的鱼类主要是沿岸或河口性的小型鱼类 ,棘头梅童鱼、皮氏叫姑鱼、银鲳、孔虎鱼、红狼牙虎鱼、触角沟虎鱼、矛尾虎鱼、拟矛尾虎鱼、眶棘双边鱼、双线舌鳎、半滑舌鳎、凤鲚、勒氏短须石首鱼、丽叶、前鳞骨鲻、龙头鱼、带鱼、短带鱼、小带鱼、鳓鱼、黄鲫、日本、康氏小公鱼、黄吻棱、棕腹刺、黄鳍东方、火枪乌贼、杜氏枪乌贼等 ,是珠江口鱼类组成的主体。鱼类组成的季节变化明显 ,但底栖种类和中上层种类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魏泰莉 杨婉玲 赖子尼 张琦 刘锰
于 2 0 0 0年 5~ 6月、10~ 11月对珠江口区 4个入海口 (虎门、蕉门、横门和磨刀门 )进行取样调查 ,10个采样点共采得鱼虾类样品 2 4种 ,分属 2 1科。进行Cu、Zn、Pb、Cd、Ni、As、Cr的肌肉残留分析 ,并与 1986年和 1999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2 0 0 0年珠江口生物体主要残留物为As、Cd、Pb ,其污染负荷比分别为 36 .8%、2 5 .6 %和 19.8% ;Cu和Cd检出率最高 ,皆为 10 0 % ;As、Cd超标率最高 ,分别为 2 3.2 %和 16 .9%。方差分析显示 ,丰水期 (5~ 6月 )与枯水期 (10~ 11...
关键词:
珠江口 经济水产动物 重金属残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俞连福 李长松 陈卫忠 戴国梁 龚志高 施德龙
根据1970-1995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蟹苗捕捞情况、产量统计和1996~1998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蟹苗的调查资料,对蟹苗的分布和数量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河蟹苗汛期日趋缩短、分布区域分散变小、资源密度降低,数量急剧减少,河蟹苗资源已严重衰退。分析了中华绒螯蟹蟹苗产量降低的原因,提出了保护蟹苗资源的对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于杰 陈作志 徐姗楠
利用1989、1994、2004和2014年陆地卫星遥感资料,采用遥感影像解译手段、GIS数字化和叠加分析等方法,分析珠江口南沙湿地围填海开发进程,并通过对2002—2003年和2013—2014年两个时期10个航次的现场调查资料的对比分析,研究围填海对南沙周围水域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4个时相南沙湿地海岸线长度分别为213.6 km、230.0 km、232.5 km和248.6 km。1989—1994年、1994—2004年和2004—2014年海岸线长度年增加幅度分别为3.28 km/a、0.25 km/a和1.61 km/a,海岸线向海推进最大距离分别为4900 m、1700 ...
关键词:
珠江口 南沙湿地 围填海 生物资源 遥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孔兰 陈晓宏 闻平 刘斌
研究对翔实的实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2009/2010年枯水期珠江口磨刀门水道咸潮具有出现早、来势猛、影响大的显著特征。通过对此次强咸潮上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2009年8月以后,气候变化导致的珠江流域降水异常偏少,径流锐减是2009/2010年枯水期珠江口磨刀门水道强咸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潮汐是驱动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的主要动力因素,潮汐愈强咸潮愈强;海平面上升是磨刀门水道强咸潮出现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研究对深入了解河口区淡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尤其是对保障河口区城乡供水安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唐广隆 刘永 吴鹏 孙典荣 肖雅元 王腾 谢雨芳 李纯然 石娟 钟智辉 李纯厚
万山群岛海域是我国传统渔场之一,但目前对于该海域的渔业资源状况缺乏深入了解,特别是岩礁性渔业资源数据非常缺乏。本研究于2021年春季在该海域开展了底拖网和三重刺网作业调查,对渔业资源群落组成、优势种及数量分布、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共鉴定出渔业生物220种(三重刺网187种,底拖网52种),隶属于15目72科137属,其中,鱼类和甲壳类分别为176种和38种,分别占总种类数的80.0%和17.3%;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析表明(IRI≥1000为优势种),三重刺网调查优势种为云斑海猪鱼(Halichoeres nigrescens)和黄斑蓝子鱼(Siganuscanaliculatus),而底拖网调查优势种为竹筴鱼(Trachurusjaponicus)、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和赤鼻棱鳀(Thryssakammalensis);三重刺网与底拖网作业渔获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2.50和1.35, 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分别为5.85和2.52, Pei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0.77和0.54;渔业资源群落特征与水温和硅酸盐浓度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总体而言,万山群岛三重刺网调查发现的渔业资源种类数和多样性要明显高于底拖网,两种调查方式的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差异也较大,万山群岛岩礁性渔业资源丰富,但经济价值较高的岩礁性渔业资源量较少。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史登福 张魁 蔡研聪 许友伟 孙铭帅 徐姗楠 朱江峰 陈作志
为了解数据有限条件下珠江口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资源状况,根据2018—2019年珠江口渔业调查数据,通过电子长度频率分析法(ELEFAN)和基于长度的贝叶斯生物量分析法(LBB)评估了棘头梅童鱼资源的开发现状。结果表明:1)ELEFAN方法估算的渐近体长L_∞和生长系数K分别为160 mm和1.2,线性体长变换渔获曲线评估的总死亡系数Z为4.81,自然死亡系数M为2.16,开发率E为0.55;2)LBB方法估算的渐近体长为156 mm,最适开捕体长为100 mm,开发率为0.68,资源量水平B/B_(MSY)为0.57;3)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当前珠江口棘头梅童鱼生长系数有所减小,虽然ELEFAN估算的开发率有所降低,但是目前该渔业的资源量水平B/B_(MSY)小于1,仍处于过度捕捞状态。根据保守的渔业管理策略,需要加强资源养护,使其资源逐渐恢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汉平 魏开金 林加敬 麦家柏 钟鸣远
通过对操作前后鲥鱼血清中AP、LDH、sGPT、sGOT和CO2含量的测定分析,初步阐明“缺氧”是导致鲥鱼离水、操作易死和紧张反应强烈的主要原因。进而采用外源药理学和生态学调控方法,克服了鲥鱼在驯养、操作、运输过程中的“紧张综合症”。在池塘条件下首次将鲥鱼从幼鱼驯化养成6龄亲体。
关键词:
鲥鱼 驯化 池塘养殖 生理生态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潘澎 赖子尼
以2011~2015年间以及2001年度珠江口水域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选取pH、溶解氧、总氮、总磷4个监测指标,分析研究了近5年来的变化趋势特点及其年代间差异。结果表明:2011~2015年间,珠江口水域pH值指标尚处于相对合理范围内,但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溶解氧指标仅2015年符合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从中长期来看呈逐步下降趋势;总氮含量显著超标、总磷含量超标幅度略低,但均较2001年水平有大幅上升。目前,珠江口水域生活污水对渔业生态环境影响整体仍处于重污染状态。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建议相关管理和执法部门强化珠江口水域及整个珠江流域的生活污水排放与处理监管,以期逐步改善和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