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67)
- 2023(7575)
- 2022(6407)
- 2021(5911)
- 2020(4964)
- 2019(11309)
- 2018(11210)
- 2017(21490)
- 2016(12013)
- 2015(13134)
- 2014(13083)
- 2013(13101)
- 2012(12482)
- 2011(11379)
- 2010(11630)
- 2009(10680)
- 2008(10752)
- 2007(9469)
- 2006(8598)
- 2005(7700)
- 学科
- 济(55885)
- 经济(55843)
- 管理(34473)
- 业(28257)
- 企(23070)
- 企业(23070)
- 方法(22599)
- 数学(19731)
- 数学方法(19529)
- 地方(17968)
- 学(15385)
- 环境(14037)
- 贸(13526)
- 贸易(13522)
- 农(13154)
- 易(13119)
- 中国(13070)
- 财(11274)
- 地方经济(10882)
- 业经(10073)
- 出(9548)
- 和(9496)
- 资源(9268)
- 划(9251)
- 农业(8722)
- 制(8701)
- 口(7819)
- 出口(7806)
- 出口贸易(7806)
- 发(7329)
- 机构
- 大学(178357)
- 学院(177133)
- 济(70407)
- 经济(68964)
- 研究(66521)
- 管理(64675)
- 理学(56323)
- 理学院(55471)
- 管理学(54283)
- 管理学院(53962)
- 中国(48367)
- 科学(45249)
- 京(39002)
- 所(35663)
- 研究所(33301)
- 江(33244)
- 农(32822)
- 财(30821)
- 中心(29355)
- 业大(28180)
- 范(26465)
- 师范(26177)
- 农业(25964)
- 财经(25117)
- 院(24654)
- 北京(23170)
- 经(22726)
- 州(22144)
- 经济学(21999)
- 省(21624)
- 基金
- 项目(126382)
- 科学(100481)
- 基金(93122)
- 研究(87178)
- 家(83889)
- 国家(83279)
- 科学基金(70211)
- 社会(56529)
- 社会科(53655)
- 社会科学(53635)
- 省(50226)
- 基金项目(49918)
- 自然(47175)
- 自然科(45826)
- 自然科学(45808)
- 自然科学基金(45007)
- 划(42536)
- 教育(38895)
- 资助(37705)
- 编号(33490)
- 重点(30167)
- 发(29086)
- 部(27865)
- 成果(26659)
- 创(25317)
- 科研(24800)
- 计划(24370)
- 创新(23921)
- 课题(23913)
- 国家社会(23814)
共检索到260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唐广隆 刘永 吴鹏 孙典荣 肖雅元 王腾 谢雨芳 李纯然 石娟 钟智辉 李纯厚
万山群岛海域是我国传统渔场之一,但目前对于该海域的渔业资源状况缺乏深入了解,特别是岩礁性渔业资源数据非常缺乏。本研究于2021年春季在该海域开展了底拖网和三重刺网作业调查,对渔业资源群落组成、优势种及数量分布、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共鉴定出渔业生物220种(三重刺网187种,底拖网52种),隶属于15目72科137属,其中,鱼类和甲壳类分别为176种和38种,分别占总种类数的80.0%和17.3%;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析表明(IRI≥1000为优势种),三重刺网调查优势种为云斑海猪鱼(Halichoeres nigrescens)和黄斑蓝子鱼(Siganuscanaliculatus),而底拖网调查优势种为竹筴鱼(Trachurusjaponicus)、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和赤鼻棱鳀(Thryssakammalensis);三重刺网与底拖网作业渔获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2.50和1.35, 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分别为5.85和2.52, Pei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0.77和0.54;渔业资源群落特征与水温和硅酸盐浓度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总体而言,万山群岛三重刺网调查发现的渔业资源种类数和多样性要明显高于底拖网,两种调查方式的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差异也较大,万山群岛岩礁性渔业资源丰富,但经济价值较高的岩礁性渔业资源量较少。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亮 王尽文 任荣珠 张乃星 宿凯 屈文 陶卉卉 吕振波
根据2012年5月(春季)在海洲湾北部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共捕获渔业资源种类51种(鱼类33种、甲壳类14种、头足类4种),平均渔获量为24.59 kg/h。优势种类主要为尖海龙(Syngnathus acus)、方氏云鳚(Pholis fangi)和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渔业生物群落的种类丰度指数D在1.400–3.255之间,平均为2.471;多样性指数H′在0.492–2.309之间,平均为1.857;均匀度指数J′在0.182–0.713之间,平均为0.596。本次调查出现鱼类种数比20世纪...
关键词:
海州湾北部海域 渔业资源 群落结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鹏飞 戴芳群 陈云龙 单秀娟 金显仕
基于2012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2013年1月(冬季)和5月(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对渔业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捕获渔业种类114种,隶属于17目66科90属,其中鱼类12目36科50属58种,鲈形目种类最多(26种),甲壳类2目25科33属49种,头足类仅3目5科6属7种。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仅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为全年优势种。秋季平均单位网次渔获量最高(29.20 kg/H·net),春季(17.95 kg/H·net)高于夏季(14.60 kg/H·n...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鹏飞 戴芳群 陈云龙 单秀娟 金显仕
基于2012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2013年1月(冬季)和5月(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对渔业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捕获渔业种类114种,隶属于17目66科90属,其中鱼类12目36科50属58种,鲈形目种类最多(26种),甲壳类2目25科33属49种,头足类仅3目5科6属7种。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仅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为全年优势种。秋季平均单位网次渔获量最高(29.20 kg/h·net),春季(17.95 kg/h·net)高于夏季(14.60 kg/h·n...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坤 麦广铭 王力飞 王学锋
群落稳定性是研究群落结构与功能的重要研究内容,而生态网络稳健性是群落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依据2015—2018年珠江口海域底拖网调查的鱼类群落数据,利用鱼类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分别构建了4个年份的生态网络,以“快照”形式反映调查时段的群落特征,并分析了网络的拓补性质。结果表明:①点度分布[P(k)]均服从幂律分布,各网络均属于复杂网络, 表明网络应对随机扰动(如捕捞、环境突变)的能力较强,符合河口生境多变特征;②种类数量年际波动较大,而网络密度(D)介于0.03~0.10且逐年降低,表明网络稳健性呈逐年弱化之趋势,且该趋势基本未受到种类数量变化的影响;③网络具随机网络的低平均路径长度(APL)、低聚类系数(C)之特征(APL均为1,C介于0.01~0.06),能流效率较高,种间关系分布较均匀。本文为量化研究近岸关键水域的鱼类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提供了参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潘澎 赖子尼
以2011~2015年间以及2001年度珠江口水域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选取pH、溶解氧、总氮、总磷4个监测指标,分析研究了近5年来的变化趋势特点及其年代间差异。结果表明:2011~2015年间,珠江口水域pH值指标尚处于相对合理范围内,但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溶解氧指标仅2015年符合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从中长期来看呈逐步下降趋势;总氮含量显著超标、总磷含量超标幅度略低,但均较2001年水平有大幅上升。目前,珠江口水域生活污水对渔业生态环境影响整体仍处于重污染状态。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建议相关管理和执法部门强化珠江口水域及整个珠江流域的生活污水排放与处理监管,以期逐步改善和提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田丰歌 王符菁 何静 杨振雄 黄彬彬
为研究汉森莹虾(Lucifer hanseni)在珠江口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水团的关系,探讨其温盐适应性,于2016—2021年每年8月在珠江口海域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 6次调查汉森莹虾的平均丰度为9.26~31.09 ind/m~3,其分布具有很强的聚集性,丛生指标在57.00到236.32之间。根据对温度、盐度数据的K-means聚类分析,将调查海域分为径流水、咸淡混合水和南海高盐水3种水团。汉森莹虾主要分布在大屿山岛以南的南海高盐水水域,并向北部咸淡混合水和径流水的区域扩散,扩散范围与其本身数量及南海高盐水的入侵强度有关,最远可至虎门附近。相关性分析显示,各次调查汉森莹虾的平均丰度、分布站数与海水表层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平均值呈显著正相关。在夏季珠江口,汉森莹虾的分布与底层盐度(sea bottom salinity, SBS)关系密切,其丰度在多数调查中与SBS呈正相关关系,丰度高值点在多数调查中均位于29.5~31.0的SBS区间内,指示汉森莹虾是一个近海暖水种。
关键词:
汉森莹虾 浮游动物 珠江口 水团 盐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基 谢旭 俞存根 夏陆军 毕耜瑶 张平 邓小艳 苗露
根据2015年11月、2016年2、5、8月在浙江中部披山海域进行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分析了浙江中部披山海域蟹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同时,研究了群落结构的相似性,以及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所得渔获物共鉴定出蟹类19种,隶属于6科9属,其中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日本蟳、双斑蟳和隆线强蟹等4种。不同季节的蟹类种类组成差异较大,而优势种类组成变化较大,其中,蟹类种类数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从不同水深区域的渔获种类分布趋势分析,蟹类种类数以5~15 m水深带较多,小于5 m和15~20 m水深带较少。生物多样性指数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从不同水深区域分析,多样性指数在10~15 m水深带较高,5~10 m水深带较低。冗余分析结果认为,表层水温、表层盐度和底层盐度是影响调查海域蟹类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汤昌盛 张芳 冯颂 戴芳群 王彦涛
根据2015年6月(夏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渔业生物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共捕获渔业生物93种,其中底层鱼类56种、中上层鱼类7种、头足类10种和甲壳类20种,以底层鱼类和甲壳类为主。优势种包括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鳀(Engraulis japonicus)和带鱼(Trichiurus haumela)。鱼山渔场及舟山渔场近岸区和长江口渔场离岸区群落多样性较高,舟山渔场离岸区和大沙渔场南部多样性较低。渔业生
关键词:
长江口海域 夏季 渔业生物 群落结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勇 线薇微 李文龙
根据2009―2011年秋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中无脊椎动物调查数据,探讨无脊椎动物群落动态特征。结合同步监测的该水域环境数据,分析无脊椎动物群落时空变异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秋季航次共捕获无脊椎动物8目15科25种,其中甲壳动物14种,软体动物11种。无脊椎动物群落优势种类包括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日本枪乌贼(Loligo japonica)、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不同年份优势种类存在变异。无脊椎动物群落资源密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9年...
关键词:
无脊椎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长江口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宇 房恩军 郭彪 高燕 侯纯强
根据2012年5月在渤海湾天津海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物种组成与分布、鱼产力、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关系。鉴定出浮游动物28种,其中腔肠动物6种,桡足类9种,毛颚动物1种,糠虾类2种,浮游幼虫6种,其它动物4种。其中桡足类种数最多,其次为腔肠动物的水母类。调查区的浮游动物群落可分为近岸低盐类群、外海高温高盐类群、广盐类群等3个生态类群,且以后两者的种类占绝大多数。主要种类包括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短尾类幼体(Brachyura Larva)、夜光虫(Noctiluca ...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雯 苏程程 滕广亮 田洪林 赵永松 单秀娟
为掌握青岛近岸海域渔业资源结构变化特征,本研究基于青岛近岸海域2022年7―8月和11―12月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了该海域渔业资源密度及群落结构动态特征。结果显示,夏季捕获渔业生物92种,冬季捕获86种,总更替率为42.5%。夏季优势种为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冬季优势种为戴氏赤虾、枪乌贼(Loligo spp.)、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和尖海龙(Syngnathus acus)。夏季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均高于冬季,而丰富度指数(D)低于冬季。青岛近岸海域渔业生物群落多样性处于正常水平,季节间水平结构和群落组成相对稳定。通过食物网拓扑结构分析发现,该海域渔业生物关键种为黄????(Lophius litulon)和戴氏赤虾,食物网结构相对稳定。夏、冬两季青岛近岸海域渔业生物群落表现出较强的抗扰动能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洪亮 张龙 陈峰 周永东
根据2011年春季(4月、5月和6月)对浙江南部近岸海域进行的共3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蟹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和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共捕获蟹类13种,隶属于1目4科7属;上述所有种类中,除3种不确定外,其余分别为广温广盐种4种、高温广盐种4种与高温高盐种2种;4月与6月蟹类的质量密度与尾数密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4月与5月、6月间的多样性指数(H′)差异均显著(P<0.05);丰富度指数(D)与底盐、水深两者均呈线性正相关(P<0.05),而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与质量密度均呈线性负相关(P<0.05)。浙江南部近海春季蟹类群落以中...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聪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石娟 李纯厚 王腾 王春伶 赵金发 宋晓宇 吴鹏 肖雅元 林琳 刘永
黄斑篮子鱼和云斑海猪鱼是万山群岛的优势鱼类。为探究万山群岛优势鱼类的营养结构特征,掌握优势鱼类资源竞争关系,本研究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对黄斑篮子鱼和云斑海猪鱼展开营养生态位研究并计算了两个种群的营养结构指标。结果显示,黄斑篮子鱼和云斑海猪鱼的δ~(15)N值变化范围分别为9.15‰~14.09‰和10.34‰~14.60‰,δ~(13)C值为-19.87‰~-14.54‰和-18.16‰~-15.60‰,平均营养级为3.05和3.30。δ~(13)C-δ~(15)N营养生态位结构分析表明,两个种群之间存在资源竞争关系,黄斑篮子鱼营养生态位宽幅和营养结构多样性均高于云斑海猪鱼,食物来源更广泛,对资源的竞争与利用能力更强。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到两个种群体长与δ~(13)C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与δ~(15)N呈现显著的相关性,其中,黄斑篮子鱼的体长与δ~(15)N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云斑海猪鱼的体长与δ~(15)N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表明两种鱼类的食性均随个体发育而发生转化,黄斑篮子鱼趋向高营养级饵料生物,云斑海猪鱼趋向低营养级饵料生物。研究表明,黄斑篮子鱼和云斑海猪鱼分别在90~100 mm和100~110 mm体长范围出现营养生态位宽幅急剧升高,而这刚好处于二者初次性成熟体长或性逆转体长附近,推测两种鱼类在性腺发育成熟时期食性发生转变。本研究揭示万山群岛两种优势种的营养生态位特征,对种群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容量的评估具有支撑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