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00)
2023(8111)
2022(6709)
2021(6184)
2020(4939)
2019(10473)
2018(10441)
2017(18431)
2016(10045)
2015(10727)
2014(9976)
2013(9369)
2012(8326)
2011(7363)
2010(7303)
2009(6805)
2008(6233)
2007(5301)
2006(4715)
2005(4053)
作者
(27037)
(22737)
(22592)
(21547)
(14675)
(11024)
(10149)
(8859)
(8667)
(8153)
(8060)
(7793)
(7301)
(7146)
(7096)
(6991)
(6871)
(6828)
(6749)
(6734)
(5714)
(5543)
(5487)
(5324)
(5179)
(5166)
(5054)
(4977)
(4597)
(4502)
学科
(32874)
经济(32839)
管理(24496)
(22134)
(17433)
企业(17433)
(12287)
地方(11365)
中国(10249)
方法(10009)
业经(9296)
(9189)
农业(8414)
数学(8322)
数学方法(8149)
(7632)
环境(6582)
(6514)
(6475)
贸易(6464)
(6192)
地方经济(5542)
理论(5516)
(5149)
(5147)
(5090)
金融(5087)
技术(5054)
(4988)
银行(4977)
机构
学院(127698)
大学(122711)
研究(45779)
管理(44476)
(43474)
经济(42391)
理学(38338)
理学院(37775)
管理学(36792)
管理学院(36571)
中国(33842)
科学(31464)
(26735)
(26546)
(23634)
(23420)
研究所(21681)
中心(21185)
业大(20619)
(20289)
(19401)
师范(19145)
农业(18607)
(17796)
(16750)
技术(16426)
(16346)
财经(15653)
师范大学(15187)
北京(14845)
基金
项目(92471)
科学(72886)
研究(67673)
基金(64848)
(57956)
国家(57452)
科学基金(48753)
社会(41705)
(39706)
社会科(39277)
社会科学(39270)
基金项目(34536)
(32594)
自然(32139)
自然科(31328)
自然科学(31321)
教育(31300)
自然科学基金(30705)
编号(28624)
资助(24567)
重点(22451)
成果(22163)
(21680)
课题(21041)
(20020)
(18813)
(18715)
创新(18606)
(17825)
科研(17819)
期刊
(53888)
经济(53888)
研究(35093)
中国(27521)
(22416)
学报(22385)
科学(20680)
教育(17962)
管理(16765)
大学(16364)
学学(15514)
农业(15392)
(14905)
业经(11785)
(10802)
金融(10802)
技术(10637)
经济研究(8592)
资源(8400)
(7976)
科技(6987)
(6839)
财经(6598)
职业(6323)
商业(6295)
问题(6076)
现代(6014)
(5781)
业大(5734)
(5668)
共检索到191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婷  张蔚  季小梅  徐龑文  罗小雅  
在河道壅水和风暴潮致灾程度增加等变化环境下,三角洲地区极易发生复合洪水。分析风暴潮与径流共同作用下复合洪水的发生概率,明确复合洪水的主导因子,对完善洪水标准、防范复合洪涝灾害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用珠江三角洲西江、北江河网区内1961—2017年的径流与风暴增水数据,借助Spearman相关系数、Mann-Kendall趋势检验与Copula函数,探究致灾因子相关性规律并量化复合洪水重现期。结果表明:北江测站的复合洪水由径流极值主导,但向风暴增水极值主导转变的趋势显著;西江测站则由风暴增水极值主导,其中黄金站与西炮台站向径流极值主导转变的趋势显著,其余测站转变趋势与北江测站相同。测站间相关系数的洪枯季差异程度不同,径流极值主导的序列差异大,且在洪季占优,最大差值达0.35。双变量洪水联合重现期相比单变量重现期减小50%左右,在单变量10年一遇的情况下,双变量洪水发生概率最高的测站为径流极值主导的万顷沙西站(5.71年)和风暴增水极值主导的横门站(5.54年),且径流极值主导序列中的显著相关测站对风暴增水变化更为敏感。研究成果可为珠江三角洲河网防洪减灾提供侧重于不同主导致灾因子(如风暴增水、径流等)的防护方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阔  李国胜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海岸中台风暴潮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受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影响,该地区风暴潮增水重现值将出现显著的变化。本文采用耿贝尔方法和皮尔逊Ⅲ型分布法,分别计算了珠江三角洲地区11个潮位站的最大增水值的重现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绘制了风暴潮增水重现值分布曲线。结果表明大部分潮位站的耿贝尔分布曲线与经验频率点吻合程度较好,少数潮位站的皮尔逊Ⅲ型分布曲线与经验频率点吻合程度较好,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效果最佳;分析了该地区风暴潮重现期的基本特征;最后总结了风暴潮与台风路径、天文潮以及地形之间的关系。该计算结果将为政府规划设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对风暴潮预报、海岸工程设计和估计风暴潮造成的损失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宏山  
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外资的加速流入,数百万外来劳动力开始涌入珠江三角洲。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珠江三角洲至少有236.4万外来劳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珠江三角洲的外来劳动力数量不断上升。据估计,1994年,外省和广东其它地区在珠江三角洲打工的外来劳动力(以民主为主体)总数为600万左右。珠江三角洲已经成为中国最大、最活跃的劳动力市场之一。 数量众多的农民工的涌入,一方面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也使市政管理面临压力:首先,人口急剧膨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虹鸥  叶玉瑶  罗晓云  叶树宁  
依据城市流强度值,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在区域中的联系地位表现为:高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广州、深圳,是城市群区域联系的中心;中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珠海、佛山,是区域联系的副中心;低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东莞、中山、江门、惠州、肇庆,是地方集聚与辐射的中心。依据各城市的城市流强度结构,提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流强化的基本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益澄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同处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对 2 1世纪中国经济全面走向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历史过程看 ,这两个地区都是秦岭淮河以南开发历史较早地区 ,鸦片战争后长江三角洲逐渐崛起 ,而珠江三角洲一度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两个三角洲地区发展不快。改革开放以来 ,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异军突起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特别是上海浦东开发区和港澳回归对这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从未来趋势看 ,面临着中国加入WTO和知济经济的严峻挑战 ,这两大三角洲地区优势互补 ,将共同成为 2 1世纪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发动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晁恒  马学广  李贵才  
多中心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的研究和判断是制定适宜区域空间政策、推动其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核心区和城镇密集区,其空间结构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以珠三角县级行政单位为基本空间单元,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珠三角地区2000,2005,2010年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进行研究。珠三角地区经历了从"核心—边缘"特征明显的单中心模式到"多中心"结构特征显著的发展历程,其演变模式总体上符合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理论。但在城市区域的空间尺度,钱皮恩的"离心模式、组合模式和融合模式"对其空间结构演变具有更好的解释力。现阶段,珠三角地区基本实现了经济中心和人口中心的空间...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姚伟峰  何枫  冯宗宪  
本文对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技术效率及其若干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珠江三角洲的技术效率略高于长江三角洲,但其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从所有制结构及对外经济开放度这两个因素的比较,分析了两个三角洲技术效率差距变动的原因。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珠江三角洲的技术效率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顾涧清  
珠江三角洲在20年内赶上亚洲"四小龙"的目标已经提出,珠江三角洲今后将如何发展并出现什么样的图景,珠江三角洲的各级地方政府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本文认为,珠江三角洲今后的发展,既不能沿袭发达国家的传统发展方式,又不能步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后尘,而是要另辟蹊径,选择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式,继续担当起现代化建设的探路先锋的角色。为此,本文向珠江三角洲各级地方政府提出建议,从现在起就要按照新的思维方式,逐步做出适应性的富有远见卓识的调整,脚踏实地地走新的发展路子,这样,珠江三角洲赶上亚洲"四小龙"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珠江三角洲赶上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也不会是一句空话。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燕  贺灿飞  
1998年以来,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空间不足、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上升等问题逐渐凸显,对珠三角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制造业空间转移成为珠三角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采用企业数据和定量研究方法系统研究珠三角内部制造业空间转移的产业及空间特征,研究发现:1998-2009年珠三角制造业整体呈现先分散后集聚的"U"型发展趋势,但集聚水平普遍偏低,且不同类型的产业集聚特征差异显著。珠三角制造业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的变化趋势十分吻合;地区间结构差异缓慢提升。基于产业—区域交互模型对产业转移机制的实证结果表明:珠三角制造业呈现出向交通成本低、工资水平低、环境管制宽松、土地成本较低地区转移的趋势;地区制造业同构推动珠三角制造业空间转移;珠三角制造业呈现出显著的集聚规模经济,产业向运输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前后向联系紧密的产业向市场潜力大的城市转移的趋势;当考虑产业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时,不同要素密集度的产业转移方向不明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丁俊  王开泳  
GIS空间分析技术为空间形态的精准判别提供了新的路径和研究视角。本文通过高分辨率Google Earth影像提取2013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工业生产空间分布信息,运用分形模型、形态紧凑度、空间离散度、密度指数定量分析珠三角工业生产空间的形态特征,采用GIS空间分析并结合社会经济统计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2013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工业生产空间共有2604.71 km~2,其空间分布呈现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并且形成了交错式、零散式和集中式3种分布模式。2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工业生产空间具有很强的分形特征,核心区的分形维数整体小于外围地区,而空间结构的稳定性高于外围地区;珠三角各市中,工业生产空间形态紧凑度最高的为珠海、最低的为广州,而空间离散度最高的为惠州、最低的为中山;珠三角各市工业生产空间的规模差异显著,与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工业企业数等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而东莞、深圳、中山、佛山的密度指数过高,需加强工业生产空间的集约高效利用。3自然因素与交通条件、城镇化与开发区的发展、政策的引导和调控以及经济全球化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涛  曹小曙  杨文越  
客货流地理是交通地理学研究的传统重要领域。本文利用位序—规模分布理论,对1980-2010年珠江三角洲客货运量等级规模结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客货运量规模的q值均大于1,符合位序—规模分布特征,但客运规模分布更显著。客运量q值先减小后增大,呈现出非均衡—相对均衡—非均衡演变特征;货运量q值逐渐降低,呈现出非均衡—相对均衡演变特征。在空间格局方面,客运空间格局呈现出由初期以广州为单中心向心型客运联系向穗莞深多中心客运联系转变;珠三角产业结构趋同性及以广州为中心的放射状交通网络结构,使得货运空间格局呈现出长期以广州为核心单核主导特征,主要表现为递接性联系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虹鸥  叶玉瑶  陈绍愿  
城市规模分布研究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对准确预测城市人口规模以及合理确定城镇体系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20年来首位度、回归斜率、城市规模基尼指数等多项指标的变化以及城市规模成长空间特征的分析,初步揭示了城市群城市规模成长的基本规律。同时对区域发展中的矛盾以及研究中的困扰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黎夏  
论文利用遥感和GIS对珠江三角洲发展走廊的土地利用空问格局及演变进行了分析。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农业用地本身也发生了很大的内部调整。由于区内各个城市之间自然经济要素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及空间格局存在着一定的分异规律。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及空间格局在东西发展走廊明显不同,并与一系列变量有关。论文利用紧凑性指数和熵可以对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及演变进行定量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肖光明  郭焕成  
珠三角在我国区域旅游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其旅游资源本身具有基础性研究意义。面对大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困难的状况,文章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并系统比较了该区域九城市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前者包括旅游资源的类型效应、强度效应和聚集效应评价,后者包括九城市在旅游资源丰度、配合指数、总体优势度方面的差异以及在各自旅游发展中所起作用的差异。研究发现,对于珠三角这样的大区域,选取上述评价指标对深入把握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和旅游资源的内部差异是恰当的;珠三角九城市旅游资源的数量、组合及其总体优劣势不尽相同,在各自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存在明显差异,并由此形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