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66)
- 2023(16948)
- 2022(14471)
- 2021(13460)
- 2020(11182)
- 2019(25978)
- 2018(25902)
- 2017(49424)
- 2016(26996)
- 2015(30395)
- 2014(30675)
- 2013(30208)
- 2012(28091)
- 2011(25492)
- 2010(26084)
- 2009(23626)
- 2008(23162)
- 2007(20407)
- 2006(18229)
- 2005(16319)
- 学科
- 济(116202)
- 经济(116076)
- 管理(72215)
- 业(71478)
- 企(57997)
- 企业(57997)
- 方法(48637)
- 数学(41852)
- 数学方法(41118)
- 中国(32674)
- 农(32054)
- 地方(29893)
- 业经(26823)
- 学(25965)
- 财(23421)
- 农业(21587)
- 贸(19569)
- 贸易(19550)
- 制(19433)
- 理论(19305)
- 易(18857)
- 和(18174)
- 技术(18125)
- 环境(17725)
- 融(17395)
- 金融(17391)
- 银(17355)
- 银行(17307)
- 行(16692)
- 地方经济(16084)
- 机构
- 大学(385681)
- 学院(384920)
- 济(151209)
- 管理(149754)
- 经济(147855)
- 研究(135732)
- 理学(128831)
- 理学院(127268)
- 管理学(124671)
- 管理学院(123988)
- 中国(100261)
- 科学(86254)
- 京(84870)
- 所(69678)
- 财(67564)
- 农(65526)
- 研究所(63708)
- 江(61548)
- 中心(60512)
- 业大(58575)
- 范(54337)
- 师范(53790)
- 北京(53700)
- 财经(53478)
- 农业(51063)
- 院(49425)
- 经(48453)
- 州(47500)
- 经济学(44340)
- 师范大学(43530)
- 基金
- 项目(261726)
- 科学(205284)
- 研究(190574)
- 基金(187398)
- 家(164754)
- 国家(163161)
- 科学基金(138925)
- 社会(118061)
- 社会科(111803)
- 社会科学(111767)
- 省(103828)
- 基金项目(98932)
- 自然(90926)
- 自然科(88797)
- 自然科学(88773)
- 教育(87713)
- 划(87423)
- 自然科学基金(87141)
- 编号(77993)
- 资助(77967)
- 成果(63798)
- 重点(59402)
- 发(59197)
- 部(56806)
- 课题(55177)
- 创(54164)
- 创新(50516)
- 科研(49622)
- 教育部(48108)
- 国家社会(47699)
- 期刊
- 济(173119)
- 经济(173119)
- 研究(114672)
- 中国(79556)
- 学报(62573)
- 农(59980)
- 科学(58610)
- 管理(57106)
- 财(48903)
- 教育(48627)
- 大学(46954)
- 学学(43926)
- 农业(41750)
- 技术(35524)
- 融(33724)
- 金融(33724)
- 业经(29551)
- 经济研究(26927)
- 财经(25259)
- 业(22220)
- 问题(22217)
- 图书(21815)
- 经(21667)
- 科技(19415)
- 技术经济(19153)
- 资源(18569)
- 版(18117)
- 理论(17724)
- 统计(17623)
- 现代(17521)
共检索到580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欣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家具产业最为发达的东莞市与顺德龙江镇为例 ,得出两个不同的产业发展模式 ,即龙江模式与东莞模式 ,并对龙江镇家具业的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家具 专业镇 东莞 龙江 顺德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傅朗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珠江三角洲要维持可持续发展在土地、人口素质、自然环 境和金融生态方面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 珠江三角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烈,吴唐生,沈静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邝国良 方少帆 林晓湧
珠江三角洲面临着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珠三角”制造业中的技术、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特点决定了其“生产加工—科研—生产加工:”的发展模式。要顺利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珠三角”制造业必须根据生产要素投入的特点进行发展模式的调整。
关键词:
“珠三角” 产业转移 制造业 技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天旸 何鑫 王喆
珠江三角洲持续高速发展 ,已经成为国内乃至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 ,珠江三角洲需要构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区域城市圈 ;适应世界产业发展趋势 ,利用珠江三角洲区位优势以系统的观点提出城市圈梯度发展战略 ,即以“大三角”极核城市向腹地和国际辐射 ,以“轴心线城市带”带动东西两翼城市带发展 ,形成优势产业带 ,辐射山区。
关键词:
城市圈 梯度发展 珠江三角洲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卓慕宁 吴志峰 王继增 刘平 朱立安
本文以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为基础 ,构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并用主成分分析法 ,分析和阐述该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分异规律。分析结果客观地反映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发展现状 ,可为决策管理部门制定可持续发展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可持续发展 空间差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鹏
在确定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层次的经济中心基础上,考虑香港、澳门分别与深圳、珠海的功能即将一体化,认为当今的战略是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V"字形开发,未来的格局是以广州、香港、深圳大自由经济区、澳门珠海大自由经济区为三足的"金三角"区域经济综合体。并指出在着重建设"广深"轴线的同时,应加重"广珠"轴线的建设。
关键词:
城市 空间布局 可持续发展 珠江三角洲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永章 邓国军 王树功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位于东莞市中部 ,地处珠江三角洲穗、莞、深、港经济走廊的中段。它的创建源于东莞市自身发展的需要。但它的建设和发展比较好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它深刻反思了珠江三角洲 2 0多年来“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和资源环境一体化理念 ,着眼于未来。松山湖发展模式改变了过去人们对珠江三角洲发展的看法 ,是广东实践科学的发展观的有力尝试。它的核心价值在于突破了传统的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模式 ,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伟雄
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特点 ;根据区域发展理论指出珠三角城乡一体化进程可借鉴的城乡布局模式 ,提出珠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应采取环形珠链状城市带模式 ;并对珠三角发展格局的三大主环轴线、三小辅环轴线和九大放射轴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城乡一体化 模式 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魏清泉,谢涤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统计局课题组
本文在对珠江三角洲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对珠江三角洲与成都平原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 ,并采用指标体系评价法对珠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分析 ,找出成都平原的差距 ,认为 :成都平原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努力学习珠江三角洲等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 ,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实施创新战略、整合战略、合作战略 ,加强与加快成都平原的建设 ,进而带动整个四川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成都平原 珠江三角洲 经济发展 比较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魏清泉
论述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发展的动力和城市发展状况,揭示了城市群发展的圈层结构,探讨了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发展势态及城乡融合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城市发展 空间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忠暖 阎小培 徐红宇 陈基纯
采用垂直式与水平式相结合的指标体系,选取1997、2000、2002年三个时间断面,对两大三角洲(经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及其变化进行测评与对比分析。从总体度量看,长江三角洲保持了对港澳珠江三角洲的微弱领先,港澳珠江三角洲在可持续发展水平上略具优势,尤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更为超前,长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状况及其变化明显优于港澳珠江三角洲。两大三角洲在资源环境支持水平与支撑能力、科教发展能力上都表现出一致的强劲增长,在经济发展能力上都表现出负的增长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益澄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同处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对 2 1世纪中国经济全面走向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历史过程看 ,这两个地区都是秦岭淮河以南开发历史较早地区 ,鸦片战争后长江三角洲逐渐崛起 ,而珠江三角洲一度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两个三角洲地区发展不快。改革开放以来 ,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异军突起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特别是上海浦东开发区和港澳回归对这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从未来趋势看 ,面临着中国加入WTO和知济经济的严峻挑战 ,这两大三角洲地区优势互补 ,将共同成为 2 1世纪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发动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车慈慧 彭庆环
90年代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全方位的开发开放格局,以及党中央一系列倾斜政策的启动,给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该地区的各级政府正抓住机遇,与浦东开发联动,决心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浪中乘胜前进。这给珠江三角洲第二轮的经济开放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认为,长江三角洲的发展经验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如它们经济发展起点高,注意规划先行,通过严格的立法、执法,以及有配套的政策措施来控制资源,保护环境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