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10)
- 2023(6396)
- 2022(5646)
- 2021(5425)
- 2020(4713)
- 2019(11017)
- 2018(11106)
- 2017(21087)
- 2016(11918)
- 2015(13477)
- 2014(13568)
- 2013(13347)
- 2012(12498)
- 2011(11447)
- 2010(11753)
- 2009(10595)
- 2008(10579)
- 2007(9105)
- 2006(8069)
- 2005(7106)
- 学科
- 济(50265)
- 经济(50222)
- 管理(26965)
- 方法(25703)
- 业(25600)
- 数学(23558)
- 数学方法(22980)
- 企(20588)
- 企业(20588)
- 学(13792)
- 农(12381)
- 地方(11774)
- 中国(11068)
- 业经(9174)
- 贸(9026)
- 贸易(9016)
- 理论(8859)
- 易(8684)
- 财(8684)
- 农业(8026)
- 制(7354)
- 融(7049)
- 金融(7047)
- 环境(6808)
- 和(6586)
- 银(6581)
- 银行(6550)
- 行(6314)
- 地方经济(5921)
- 划(5652)
- 机构
- 大学(169371)
- 学院(168881)
- 济(63287)
- 研究(62914)
- 经济(61911)
- 管理(61103)
- 理学(52914)
- 理学院(52161)
- 管理学(50471)
- 管理学院(50192)
- 中国(47875)
- 科学(43319)
- 京(37921)
- 所(34330)
- 农(33039)
- 江(32268)
- 研究所(31876)
- 业大(28397)
- 财(28382)
- 中心(28186)
- 农业(26240)
- 范(24161)
- 师范(23848)
- 院(23035)
- 北京(22692)
- 财经(22617)
- 州(21247)
- 经(20510)
- 省(20122)
- 师范大学(19499)
- 基金
- 项目(118244)
- 科学(92613)
- 基金(85954)
- 研究(79250)
- 家(77870)
- 国家(77359)
- 科学基金(65044)
- 社会(48075)
- 省(47217)
- 自然(46167)
- 社会科(45571)
- 社会科学(45557)
- 自然科(45078)
- 自然科学(45067)
- 基金项目(45016)
- 自然科学基金(44234)
- 划(40441)
- 教育(37567)
- 资助(37318)
- 编号(31134)
- 重点(28404)
- 部(25517)
- 成果(24840)
- 发(24802)
- 计划(24087)
- 创(23768)
- 科研(23529)
- 课题(23030)
- 创新(22423)
- 江(21061)
共检索到251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涛 曹小曙 杨文越
客货流地理是交通地理学研究的传统重要领域。本文利用位序—规模分布理论,对1980-2010年珠江三角洲客货运量等级规模结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客货运量规模的q值均大于1,符合位序—规模分布特征,但客运规模分布更显著。客运量q值先减小后增大,呈现出非均衡—相对均衡—非均衡演变特征;货运量q值逐渐降低,呈现出非均衡—相对均衡演变特征。在空间格局方面,客运空间格局呈现出由初期以广州为单中心向心型客运联系向穗莞深多中心客运联系转变;珠三角产业结构趋同性及以广州为中心的放射状交通网络结构,使得货运空间格局呈现出长期以广州为核心单核主导特征,主要表现为递接性联系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政 陈爽 董平
利用位序-规模法则刻画1985年、1995年、2005年和2017年江浙沪地区客货运量的位序-规模分布特征,同时运用Arc GIS 10. 4软件对该地区客货运量空间分布及重心移动轨迹进行可视化表达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江浙沪地区客货运量在空间分布上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并呈现出西北—东南走向。(2)江浙沪地区客货运量规模空间分布均经历了不均衡→均衡→相对集中→相对均衡的发展过程。(3)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对客货运量位序-规模分布有重要影响,人口管理制度、人口规模对客运量位序-规模分布变化具有直接影响,而城市产业结构与货运量位序-规模分布变化则更为密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虹鸥 叶玉瑶 陈绍愿
城市规模分布研究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对准确预测城市人口规模以及合理确定城镇体系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20年来首位度、回归斜率、城市规模基尼指数等多项指标的变化以及城市规模成长空间特征的分析,初步揭示了城市群城市规模成长的基本规律。同时对区域发展中的矛盾以及研究中的困扰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左正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郇 杜志威 李先锋
城镇收缩现象早在20世纪中期已于欧美国家出现,珠江三角洲作为"增长的奇迹"地区也同样面临城镇人口的局部收缩,尤其是金融危机后城镇的收缩现象加剧。本文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从镇街单元和区县单元来考察珠三角地区城镇收缩的空间分布;并以东莞茶山为案例,从劳动力供给和产业需求的角度构建了基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结构变化的城镇收缩分析框架;考察了珠三角地区城镇收缩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珠三角核心区以局部城镇收缩为主,收缩相对集中的城镇分布在外圈层,并形成三大城镇收缩集聚区域;(2)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外来人口总量减少是珠三角城镇收缩的典型特征;(3)产业结构需求变化与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窦浩洋 张晶晶 赵昕奕
进入21世纪,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规模越来越大,研究该地区的热岛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区21世纪初自动气象站点运行趋于稳定,数据质量好,为城市气候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利用2000—2003年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自动气象站温度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统计热岛和冷岛出现的频率,总结空间分布规律,并对照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热岛区域与地表覆被的对应关系。计算每月热岛强度值,通过热岛的月际变化曲线,总结热岛的年变化规律以及昼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热岛呈现"六区两带"的空间分布格局;全年中夏季白天的热岛强度最大,并且夏季的热岛强度出现昼强夜弱的现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益澄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同处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对 2 1世纪中国经济全面走向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历史过程看 ,这两个地区都是秦岭淮河以南开发历史较早地区 ,鸦片战争后长江三角洲逐渐崛起 ,而珠江三角洲一度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两个三角洲地区发展不快。改革开放以来 ,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异军突起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特别是上海浦东开发区和港澳回归对这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从未来趋势看 ,面临着中国加入WTO和知济经济的严峻挑战 ,这两大三角洲地区优势互补 ,将共同成为 2 1世纪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发动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金辉 温琰茂 袁野
本研究通过采集珠江三角洲顺德基塘系统水和底泥样,测定NH4+-N、NO3--N、NO2--N以及水体中的TOC、DO、BOD,研究基塘水体中氮的形态分布及其水化学影响因素。测定结果表明:氮几种形态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布变化不明显,但在水体和底泥中的分布差别很大。水体中的硝酸盐氮含量比亚硝酸盐氮含量高,底泥中硝酸盐氮含量大幅度降低,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含量升高,表明底泥对硝酸盐氮释放通量较大。氮和水化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有:溶解氧和硝酸盐氮呈负相关;TOC和总氮呈负相关,和亚硝酸盐氮呈正相关,总有机碳和氮相关性显著;回归方程显示水体环境中的氮主要和BOD关系密切。总氮和硝酸盐氮呈正相关,和亚硝酸盐氮呈负相关...
关键词:
基塘系统 水化学 氮 珠江三角洲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傅跃华
关于珠江三角洲农业规模经营的调查广州市委研究室傅跃华随着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特别是国家粮蔗任务的取消,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广大农民又开始对“均田制”的小生产方式进行杨弃,采取“二田制”、股份制、租赁制、转让制等形式,打破了经营者的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伟平,吴志峰,何建邦
从 TM卫星影象提取出城镇实际建筑覆盖专题信息 ,以城镇建筑覆盖面积代替人口统计数据 ,对 2 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变动特点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城镇等级规模总体时空格局、各等级城镇数量与规模变动特征、各行政等级城镇规模变动特征、城镇等级规模总体变动态势。结果表明 ,1 988至 1 998年珠江三角洲城镇的内外圈层空间格局较为稳定 ,核心城镇的地位有所下降 ,各等级规模的城镇均衡化趋势较为明显 ,按行政等级划分的城镇中镇级城镇增长速度最快。采用基于遥感的建筑覆盖区面积进行城镇等级规模研究是对基于人口的传统城镇规模研究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城镇 等级规模 遥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晁恒 马学广 李贵才
多中心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的研究和判断是制定适宜区域空间政策、推动其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核心区和城镇密集区,其空间结构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以珠三角县级行政单位为基本空间单元,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珠三角地区2000,2005,2010年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进行研究。珠三角地区经历了从"核心—边缘"特征明显的单中心模式到"多中心"结构特征显著的发展历程,其演变模式总体上符合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理论。但在城市区域的空间尺度,钱皮恩的"离心模式、组合模式和融合模式"对其空间结构演变具有更好的解释力。现阶段,珠三角地区基本实现了经济中心和人口中心的空间...
关键词:
多中心空间结构 特征及演变 珠江三角洲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甫园 王开泳
绿道对城市群构建连续的生态开放空间网络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珠三角城市群现有区域绿道网络,采用拓扑网络和社会网络分析评估生态游憩空间的连接度,揭示生态游憩空间联系的空间分布模式,结果表明:"生态游憩空间-区域绿道"拓扑网络的α、β、γ指数分别为0、0.386、0.129,说明网络中点和边较少,网络为树状形,环通性不高,总体连接度较低;绿道对生态游憩空间的连接度呈集群式分布,且处在边缘的凝聚子群连接度高于中心地区的子群;各集群之间的连接度呈现出东部-北部区域大于西部、东西部之间空间分割性比较明显的格局;连接度分布模式的形成主要受绿道政策与布局、绿道建设机制、生态游憩空间规模集聚格局、地理阻隔与空间邻近性的影响。最后,论文提出了优化"生态游憩空间-绿道"分布模式、构建连接度更高的生态开放空间系统的路径,给中国城市群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黎夏
论文利用遥感和GIS对珠江三角洲发展走廊的土地利用空问格局及演变进行了分析。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农业用地本身也发生了很大的内部调整。由于区内各个城市之间自然经济要素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及空间格局存在着一定的分异规律。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及空间格局在东西发展走廊明显不同,并与一系列变量有关。论文利用紧凑性指数和熵可以对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及演变进行定量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燕 贺灿飞
1998年以来,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空间不足、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上升等问题逐渐凸显,对珠三角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制造业空间转移成为珠三角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采用企业数据和定量研究方法系统研究珠三角内部制造业空间转移的产业及空间特征,研究发现:1998-2009年珠三角制造业整体呈现先分散后集聚的"U"型发展趋势,但集聚水平普遍偏低,且不同类型的产业集聚特征差异显著。珠三角制造业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的变化趋势十分吻合;地区间结构差异缓慢提升。基于产业—区域交互模型对产业转移机制的实证结果表明:珠三角制造业呈现出向交通成本低、工资水平低、环境管制宽松、土地成本较低地区转移的趋势;地区制造业同构推动珠三角制造业空间转移;珠三角制造业呈现出显著的集聚规模经济,产业向运输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前后向联系紧密的产业向市场潜力大的城市转移的趋势;当考虑产业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时,不同要素密集度的产业转移方向不明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玉鸿,许学强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化进程加快,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在此过程中,各县市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以及中心城市的区域地位必然发生变化。文章首先总体上考察了珠江三角洲三次产业的演变过程,然后,在对珠江三角洲各县市不同时段产业结构演变过程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各县市经济实力在对应时段比较排序的分析,宏观上揭示了珠三角城镇经济空间分布的时空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广州区域地位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