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27)
2023(6304)
2022(4616)
2021(3941)
2020(3057)
2019(6817)
2018(6852)
2017(12621)
2016(7181)
2015(7910)
2014(8193)
2013(7741)
2012(7024)
2011(6164)
2010(6247)
2009(5713)
2008(5570)
2007(4844)
2006(4550)
2005(4204)
作者
(21066)
(17689)
(17250)
(16786)
(11591)
(8453)
(7936)
(7144)
(6624)
(6404)
(6285)
(6126)
(5934)
(5645)
(5590)
(5563)
(5326)
(5325)
(5207)
(5051)
(4442)
(4311)
(4232)
(4188)
(4072)
(3924)
(3901)
(3848)
(3596)
(3459)
学科
(33909)
经济(33873)
管理(16228)
(15069)
中国(13781)
地方(13474)
(10303)
(10057)
企业(10057)
方法(8659)
业经(8527)
数学(7468)
数学方法(7391)
城市(7288)
农业(7174)
(6912)
(6760)
地方经济(5977)
环境(5743)
城市经济(5497)
产业(5332)
发展(5117)
(5107)
(5064)
(4613)
(4364)
金融(4363)
信息(4231)
理论(4049)
(4005)
机构
学院(99629)
大学(98871)
研究(39541)
(39325)
经济(38350)
管理(34691)
理学(29439)
理学院(28966)
管理学(28343)
管理学院(28157)
中国(27965)
科学(25509)
(23055)
(22825)
(19921)
研究所(18328)
(18324)
中心(17479)
(16363)
(15693)
业大(15650)
师范(15512)
(15118)
农业(14298)
(13461)
(13130)
北京(12934)
财经(12863)
师范大学(12761)
经济学(12259)
基金
项目(70934)
科学(56567)
基金(51100)
研究(50447)
(45216)
国家(44874)
科学基金(38773)
社会(33620)
社会科(31835)
社会科学(31826)
(29464)
基金项目(27588)
自然(24743)
自然科(24163)
自然科学(24156)
(23862)
自然科学基金(23670)
教育(21939)
编号(19736)
资助(19071)
(16963)
重点(16788)
成果(15176)
(15033)
课题(14856)
(14498)
国家社会(14146)
(14025)
发展(13749)
(13556)
期刊
(48380)
经济(48380)
研究(31301)
中国(21660)
(16966)
学报(16339)
科学(15875)
管理(13051)
大学(12087)
(11469)
学学(11417)
农业(11322)
教育(10437)
(9389)
金融(9389)
业经(8402)
技术(8339)
问题(8259)
城市(7551)
经济研究(7126)
资源(7107)
(6577)
(6331)
现代(6122)
财经(6047)
(5304)
(4918)
(4862)
科技(4569)
商业(4486)
共检索到155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晖  梁励韵  
分析了珠三角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边缘聚落的形态类别、一般演进过程和发展趋势,提出其分阶段城市化演进的范型,试图揭示制度变迁与城市边缘区形态的互动关系,并从城市规划角度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虹鸥  叶玉瑶  罗晓云  叶树宁  
依据城市流强度值,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在区域中的联系地位表现为:高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广州、深圳,是城市群区域联系的中心;中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珠海、佛山,是区域联系的副中心;低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东莞、中山、江门、惠州、肇庆,是地方集聚与辐射的中心。依据各城市的城市流强度结构,提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流强化的基本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玉瑶  张虹鸥  
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①为研究对象,在改进"大都市均匀度指数"的基础上建立了空间集聚与扩散的量化指标,定量化测度了近10多年来该地区空间集聚的程度与动态趋向,进而分析了该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的表象与特征。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目前正处于以集聚为主导的阶段,空间集聚表现出明显的轴线性、空间指向性(中心指向、道路指向、海洋指向)以及非完全集聚的特征。且珠三角城市群在以集聚为主导的空间发展过程中,区域发展趋向于均质化。具体表象为以中小城市增长为主的城市规模分布动态趋向以及大中城市的郊区化倾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春辉  
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最近20年城市化发展更快。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近20年城市化的提高是由于产业集群迅速的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尹来盛  冯邦彦  
行政区划调整既是城市化发展的结果,也是管窥和衡量城市化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以珠三角行政区划调整为主线,从历史视角回顾了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演化的过程,并总结归纳出若干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单中心城市到城镇密集区,从城市密集区到城市群,从城市群到大都市区(或都市连绵区)。空间演化主要特征包括":外引内联型"要素配置模式,自下而上的"内部膨胀型"空间演化模式,正式的行政区划调整和非正式的区域协调机制相结合的"双轨制"区域治理演化模式等。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珠三角城市区域应逐步从强调城市竞争的"行政区经济"向提倡合作的大都市区治理转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橙  国世平  
通过珠三角城市群经济关联分析发现,在整个珠江三角洲区域中处于要素支配关键节点的即绝对中心度最大的城市,分别是深圳、广州以及佛山。其中,深圳成为了相对溢出中心度最高的城市,升级为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引擎。本文以珠三角城市群关联度为基础,提出了港澳加强与内地在经济之间联系的思路。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秉镰  王家庭  
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经济机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所依赖的基本路径,结合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演进历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促进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仝德  刘涛  李贵才  
区域城市化受外生拉动和内生成长两种驱动力推进,具有相对清晰的发展轨迹:工业化→小城镇化→城市化→大城市化(城市区域化)。而我国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珠三角受香港等外生拉力驱动,表现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内部需求滞后于外部需求、城市化质量滞后于城市化数量等特征。区域内工业和城市节点发展强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发展,以内生成长力为基础的城市化发展链条并不健全,在城镇向城市发展,城市反哺乡镇等方面的城市化循环链条甚至出现断裂,导致本地区受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严重,区域发展严重受阻。基于此,提出四方面建议打通珠三角地区内部农村、小城镇、城市、城市区域之间的资源补给通道,从而构建内生成长力和外生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文忠  王传胜  薛东前  
在分析珠江三角洲1990~2000年的城镇用地扩展现状的基础上,论文采用城镇用地的综合扩展系数将珠江三角洲划分为强扩展型、弱扩展型和相对稳定型3种变化类型。同时,根据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划分和城市化与城镇用地扩展耦合系数的研究,揭示了城镇用地扩展强度与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关系。最后,进一步从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入手,分析了城镇用地扩展的特征。研究表明,1990~2000年珠江三角洲城镇用地的扩展与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和空间发展格局直接相关。城镇用地的强扩展区除集中在以广州、深圳和珠海为顶点的三角区域内和重要交通轴线两侧外,还表现出以广州、深圳和珠海为核心,向周边地区扩展强度与数量递减的规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浩  汤晓敏  王寿兵  郭林  雍怡  王祥荣  
借助于统计学分析方法、Landsat7ETM+遥感影像解译及GIS综合评价手段,构建了相对生态压力比值REP、相对剩余生态容量值R REC及相对生态风险度指数RERI,对珠江三角洲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城市佛山市进行了区域开发的生态承载力分析及生态风险度评价,揭示了佛山市域的生态安全总体态势及问题成因;并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应重视在区域开发中尽可能科学合理地维护林地、湿地、农田、城市防护林带等自然及半自然景观要素的系统性与连续性,从宏观尺度上引导城市集聚并对城市化的不良生态后果予以积极预防和有效调控,从而降低城镇化的生态风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天旸  何鑫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再高,陈来卿  
选取市场化指标体系,用主成份分析法确定了影响珠三角城市密集区市场化进程的四个综合性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其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整体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即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建设企业自由制度,营造公平竞争与发展环境,推进企业市场化;大力发展要素市场,实现商品与要素市场的互促共进;加快对外贸易市场化步伐,进一步促进经济外向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统一;全方位稳定发展农村外向型经济,促进农村市场化等,从而促进珠三角城市密集区市场化的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朱江  罗凌妍  王冬良  丁道红  
为了解居民对城市慢行系统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利用主要来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慢行系统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可达性、慢行环境(噪音、水体、空气、绿化等)会直接影响居民对慢行系统的接受度。在此基础上,对城市慢行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给出了若干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