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15)
2023(14584)
2022(12773)
2021(11657)
2020(10012)
2019(23126)
2018(22823)
2017(44806)
2016(23941)
2015(27144)
2014(27110)
2013(27117)
2012(25199)
2011(23024)
2010(23225)
2009(21616)
2008(20971)
2007(18614)
2006(16791)
2005(15107)
作者
(70142)
(58362)
(57988)
(55463)
(37416)
(27834)
(26269)
(22703)
(22413)
(21113)
(19979)
(19853)
(18726)
(18477)
(18058)
(18005)
(17282)
(16853)
(16817)
(16756)
(14660)
(14327)
(14139)
(13503)
(13099)
(13044)
(12880)
(12598)
(11921)
(11402)
学科
(121416)
经济(121265)
管理(70169)
(66215)
(54053)
企业(54053)
方法(48355)
数学(42228)
数学方法(41786)
(28721)
地方(27743)
中国(27589)
(25833)
业经(24591)
(23798)
(20896)
农业(19358)
(17907)
贸易(17899)
(17225)
地方经济(16523)
环境(16317)
(16243)
理论(15925)
(15789)
金融(15786)
技术(15531)
(15524)
银行(15485)
(15294)
机构
大学(353912)
学院(351543)
(152903)
经济(149856)
管理(139666)
研究(120896)
理学(120400)
理学院(119086)
管理学(117237)
管理学院(116597)
中国(89810)
(75320)
科学(71827)
(69414)
(60622)
(55546)
财经(55297)
研究所(54655)
中心(54080)
(52501)
(50045)
业大(49319)
北京(47625)
经济学(47181)
(45788)
师范(45410)
(43698)
经济学院(42261)
(42056)
财经大学(40880)
基金
项目(234315)
科学(184872)
研究(173443)
基金(170760)
(147235)
国家(146051)
科学基金(125938)
社会(111449)
社会科(105692)
社会科学(105665)
(90725)
基金项目(90638)
自然(80248)
自然科(78267)
自然科学(78254)
教育(78019)
自然科学基金(76860)
(75396)
资助(71037)
编号(69842)
成果(57278)
(52367)
重点(52146)
(50838)
(48051)
课题(48044)
国家社会(45769)
教育部(45295)
创新(44858)
人文(44600)
期刊
(176435)
经济(176435)
研究(109999)
中国(64977)
管理(52511)
(51747)
学报(51255)
科学(48378)
(47708)
大学(39239)
学学(37000)
教育(34268)
(32521)
金融(32521)
农业(32465)
技术(30018)
财经(28420)
经济研究(28173)
业经(27204)
(24365)
问题(23081)
技术经济(18938)
理论(17573)
图书(16837)
(16745)
现代(16316)
统计(16150)
商业(15800)
科技(15684)
(15660)
共检索到527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欧阳华  
产业转移是企业进行区位选择,从而使得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并形成新的区位均衡的过程。然而,在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过程中,并没有如期出现大规模的产业升级和优化,反而面临一些梯度陷阱。通过计算珠江—西江经济带各个城市的区位商、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梯度系数,系统论证了珠江—西江经济带的产业转移梯度问题,探寻西江经济带各个城市在承接珠江经济带产业转移中的比较优势,并对西江经济带的产业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促进整个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蒋团标  常玲  
文章选取2013年珠江—西江经济带11个市的相关数据,总体分析经济带内各市的产业结构。测算各市三大产业的结构差异系数,并利用区位熵对各市各产业的产业集聚进行测算,再通过灰色关联度测算各市19个产业的关联度。结果发现,城市的产业结构差异与城市在区域内的地位有很大关系。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联动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基础交通不畅,产业布局趋同;产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不够;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相互之间的交流联系偏弱。因此,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要加强产业联动,以产业转移和升级开发为导向,以发达的珠三角带动欠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友国  
本文从梯度转移理论出发,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提出了产业转移模式的判别方法,识别了集聚、扩散、承接、回流、替代等五种产业转移模式。应用上述分析框架对长江经济带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2002年至2015年优势产业转移在江苏、浙江、江西、四川以集聚型模式为主,在上海、安徽、湖北以扩散型模式为主,在其余省市主导模式不明显。劣势产业转移在多数省市都以回流型模式为主,但安徽和江西约有一半劣势行业的转移表现为承接型模式。各省市绝大多数行业的转移模式与其优势产业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这意味着产业转移模式渐进性地对长江经济带产业梯度优势的重构产生了显著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筠  何洋  江章学  
地区间产业梯度转移是实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地区间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中,资本、技术、劳动力以及产业集群等影响因素对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为了实证分析上述因素对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实际影响,文章以我国长江经济带的省际地区为例,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地区间产业梯度转移的深层次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产业中,影响地区间产业梯度转移的深层次因素所起的作用具有差异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邹华玲   张鹏飞  
文章以珠江—西江经济带11市为研究对象,构建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对其2005—2021年的城市经济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资本对各市经济效率具有明显正向作用,土地具有负向作用;各市经济产出效率明显不均衡;能源消耗、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提高各市的经济效率,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政府干预程度会抑制各市的经济效率提升。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建议: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合作共建园区平台,积极探索跨区域合作新模式;推进南宁强首府战略全面落地,提高南宁首位度;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强化用地保障,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体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提高开放外商投资质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瑛  
本文基于产业转移与现代物流业关联性的分析,提出如何处理好现代物流业与承接产业转移的协调关系。即鉴于西江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物流短板"问题,需要加快构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代物流体系,更好地发挥现代物流与产业承接"双轮齐驱"作用,构建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现代物流体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满平  
一、导论 近10年来,国际、国内产业结构和产业转移的特点和发展动向除了呈现规模扩大化、结构高度化、方式多样化外,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产业转移呈现区域内部化。从国内情况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但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演进,而且还存在着区域内、区域外之间产业结构的重组和转移。另一方面,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已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韦智超  牛亚菲  陈田  
流域不仅是有序的自然地理空间也是内部密切关联的社会经济空间,二者叠合构成区域开发的重要地域单元。在流域开发中,旅游业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流域开发的升级产业。本文集合国内外流域开发的学术研究与流域开发在发展阶段及空间布局上的基本实践规律,概括出基于流域空间的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集中探讨了流域发展中必经的时间断面特征,即经济发展的梯度差与生态环境的梯度差的表现及对旅游供需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此作为前提,给出理想情况下的线性旅游供需格局的空间模型,并进一步给出城市影响下流域旅游空间的重构模型。由模型分析了西江经济带现状的旅游供需格局,发现西江经济带中旅游供给基本上遵循流域特征的前提性假设,而旅游需求则呈现倒U字型格局,区内大城市在上游和中游地区的出现客观上加速了上游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进程,未来一段时期内西江经济带最主要的内生性增长力量为区域内的中游至下游的部分区段。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雁  张海丰  王琳  
选取珠江—西江经济带11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创新体系的视角,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其创新绩效进行评价。研究发现,R&D等创新资源投入对城市的创新成果产出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各城市的投入—产出绩效存在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广州、佛山、南宁、柳州和肇庆5个城市创新绩效水平较高,处于第一梯队;梧州、百色、云浮3个城市创新绩效处于第二梯队;贵港、来宾、崇左3个城市处于第三梯队。最后,针对影响创新投入—产出绩效的主要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杰文  王亮  张云  
文章选取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空间自相关法对其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的城市化发展特点以及空间演化的结构性和差异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化发展水平呈现逐步提高的态势,并且由单纯的人口城市化向人口、经济、社会、空间协调均衡发展模式的转变;城市化发展水平具有两极分化演变趋势,存在上游、中游、下游梯度递增空间分布格局,且上游大部分地区城市化水平还较低;长江经济带上游江浙沪地区表现出高城市化地区极化趋势,中游地区呈现一定的随机化趋势,上游地区城市化发展受政策引导趋势明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曾国平  许西猛  
文章在深入研究产业梯度转移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重庆市为例,运用主成份分析方法研究了重庆市第二产业产业梯度的决定因素,得出:重庆第二产业总体梯度是不断上升的,产能梯度指标对提升第二产业总体梯度的作用不断弱化,而重庆的区位优势在提高重庆第二产业产业梯度方面,作用更加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恩康  陆玉麒  黄群芳  文玉钊  
从人均GDP入手,利用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分析对泛珠江—西江经济带2005—2014年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了探讨,通过泰尔指数分解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剖析了经济差异的驱动因素。选取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财政支出和人均存款余额作为自变量表征消费水平、投资水平、政府实力和金融状况对经济差异的驱动机理。结果如下:(1)尽管十年间全局Moran's I有所降低,泛珠江—西江经济带的经济差异仍呈现出"西冷东热"的二元格局;(2)泰尔指数分解后的组内差距对区域经济整体差异的贡献度远高于组间差距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恩康  陆玉麒  黄群芳  文玉钊  
从人均GDP入手,利用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分析对泛珠江—西江经济带2005—2014年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了探讨,通过泰尔指数分解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剖析了经济差异的驱动因素。选取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财政支出和人均存款余额作为自变量表征消费水平、投资水平、政府实力和金融状况对经济差异的驱动机理。结果如下:(1)尽管十年间全局Moran's I有所降低,泛珠江—西江经济带的经济差异仍呈现出"西冷东热"的二元格局;(2)泰尔指数分解后的组内差距对区域经济整体差异的贡献度远高于组间差距,并且在近两年又有上升的势头;(3)投资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持续走低,消费和政府实力日益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厅课题组  
现阶段,加强对西江经济带社会民生事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更加明晰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对加速实现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西江经济带的跨越式发展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所研究的西江经济带涵盖南宁市、柳州市、梧州市、贵港市、百色市、来宾市和崇左市共7个市,所涉及的社会民生事业主要有公共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科技和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威  李文会  林晓娜  王志强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长江经济带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促进产业承接和转移是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实现一体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25个地级市、州和2个直辖市为单元,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长江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揭示了产业承接能力的空间分异特征和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上游和中游地区产业吸引能力不强,上游地区吸引能力主要受地形影响,货运量是影响产业吸引力的主要因子;中游地区主要受主体功能定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影响。2沿江和省会城市周边地区的产业支撑能力整体较强,而其他地区较弱,这主要受"信息和金融"、"结构和投资"因子的影响。3产业发展能力整体不强的地市分布广泛,主要受"创新能力"因子的影响。4产业承接能力自下游向上游递减,承接能力强的城市沿长江及其主要支流分布,省会城市及其周边城市承接能力普遍较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