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66)
- 2023(6872)
- 2022(5760)
- 2021(4949)
- 2020(4174)
- 2019(9206)
- 2018(8876)
- 2017(17515)
- 2016(9053)
- 2015(9915)
- 2014(10014)
- 2013(10214)
- 2012(9963)
- 2011(9230)
- 2010(9468)
- 2009(8821)
- 2008(8444)
- 2007(7650)
- 2006(7151)
- 2005(6656)
- 学科
- 济(71045)
- 经济(71008)
- 管理(22895)
- 业(22728)
- 地方(21764)
- 方法(19850)
- 数学(17509)
- 数学方法(17421)
- 企(16592)
- 企业(16592)
- 地方经济(15200)
- 中国(14864)
- 农(13919)
- 业经(13637)
- 学(12165)
- 产业(11640)
- 农业(10244)
- 制(8708)
- 财(8257)
- 环境(8215)
- 贸(7941)
- 贸易(7934)
- 结构(7794)
- 体(7789)
- 经济学(7741)
- 易(7527)
- 发(7305)
- 融(7273)
- 金融(7272)
- 和(6884)
- 机构
- 学院(143781)
- 大学(141559)
- 济(77524)
- 经济(76366)
- 研究(56687)
- 管理(51915)
- 理学(44215)
- 理学院(43672)
- 管理学(43091)
- 管理学院(42814)
- 中国(40784)
- 科学(31945)
- 财(29854)
- 京(29479)
- 所(28590)
- 经济学(26169)
- 研究所(25899)
- 财经(24022)
- 中心(23539)
- 经济学院(23271)
- 江(22151)
- 经(21599)
- 农(21203)
- 院(20491)
- 北京(18817)
- 业大(18440)
- 范(18001)
- 科学院(17876)
- 师范(17832)
- 财经大学(17501)
- 基金
- 项目(92314)
- 科学(73464)
- 基金(67637)
- 研究(67244)
- 家(58807)
- 国家(58404)
- 科学基金(49805)
- 社会(46789)
- 社会科(44673)
- 社会科学(44665)
- 省(35943)
- 基金项目(35486)
- 自然(29505)
- 划(29460)
- 自然科(28707)
- 自然科学(28698)
- 自然科学基金(28184)
- 教育(28162)
- 资助(27560)
- 编号(24678)
- 发(23746)
- 重点(21347)
- 国家社会(20358)
- 部(20053)
- 发展(20019)
- 展(19771)
- 成果(19105)
- 创(18875)
- 课题(18012)
- 济(17935)
共检索到225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玉 孙亮
从劳动力就业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地域来源结构和素质技能结构等方面揭示珠三角经济区劳动力结构特征及近年变化趋势,结合珠三角经济区未来产业升级方向与地域分工,分析劳动力结构对其产业升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为促进产业顺利升级提供决策借鉴。
关键词:
珠三角经济区 劳动力结构 产业升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秋平
北部湾与珠三角两个经济区同属南方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相当,比较两个经济区的发展,对于发挥北部湾经济区的后发优势进而促进其实现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认为,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应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坚持改革创新;以点带面,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优势,优化沿海港口功能布局;统筹规划,推进北部湾区域经济一体化;转变职能,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聚集人才,创建人事改革试验区。
关键词:
北部湾经济区 珠三角经济区 比较研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蓉 李津逵
综观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国际中心城市、以及围绕国际中心城市的城市群一般都拥有广阔的腹地,它们从崛起到发展必然存在对周边腹地的整合。世界级的城市,必须要有世界级的腹地;同样,腹地要成为世界级的区域,没有中心城市也不行。面对我国区域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大珠三角要赢得新一轮的发展,腹地整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马轶群 李晓春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不稳定性说明有必要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长效机制,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分析了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形成的长三角地区不同的经济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认为不同的经济结构具有不同的劳动力转移机制,政府应根据各地经济结构特点采取不同的劳动力转移政策。
关键词:
发展模式 经济结构 农村劳动力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云娟
劳动力工资指导价位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各种市场因素影响自发形成的各类有酬从业人员报酬水平的集合区间。价格机制的发育和完善程度,是劳动力市场成熟与否的标志,也是收入分配的市场基础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通过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和发布劳动力工资指导价位。可以初步引导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的形成,从而指导求职者和雇主确定合理的报酬水平以及企业的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戚晓曜 郑雪
利用我国城市最近的面板数据探讨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问题,分别考察了海西区、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的工资趋同性,并进一步考察了影响地区工资趋同的因素以及这些影响因素与工资趋同趋势的相关关系,对比了海西区与其他两个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主要差异。最后,对促进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一体化 工资趋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晓华
中原经济区突出的特点是经济欠发达,"三农"问题突出、城镇化率低,劳动力资源充裕、人口压力大。"十二五"规划纲要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研究其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历史变迁过程、现状、特点及其提出制度性的政策建议成为中原经济区应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国内外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果颇丰,但针对中原经济区这一特定区域的特定问题——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研究仍属阙如,研究其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中原经济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杨玲 田代贵
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关中城市群联合打造西三角经济区,在国家层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具有现实可行性。西三角经济区处于经济区发展的第三阶段初期,其进一步成型还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和人为推动。西三角经济区应发展成为国家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重要的协调型增长极、"中国的工厂"、国家南向对外开放重要基地以及生态安全屏障和国防安全战略基地。西三角经济区可划分为七大功能区,最终形成"三核、四轴、六带"的区域空间发展框架。目前,西三角经济区建设的重点是构建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建立产业分区与协作的新格局和完善城镇体系建设。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文云 徐润萍
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等都与金融支持具有紧密关联性,而政府主导投资、银行融资、证券市场融资、风险投资等都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资本配置效率提高的推动因素。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 金融支持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辛冲 石春生 陈湘锋
基于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引发的社会现象,提出社会经济活动的非良性循环:劳动者收入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商品需求不足→产业结构层级低→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出口→竞争力弱→产业利润低→劳动者收入低;分析了劳动力成本、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三者的联系,深入挖掘了提高劳动力成本,促进企业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有助于为产业升级储备高素质人才的机理;揭示了劳动力成本是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提高劳动力成本能够从扩大内需、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企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消费结构 产业升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万作新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已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5975亿元,1979--1997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进出口贸易、银行存贷款总量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产业经济指标在全省、全国同类地区相比,都是绝对领先地位。然而,随着全国全方位的开放,地区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保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上广 王春兰
劳动力的迁移流动及其区域效应是当今区域经济学关注的重点。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劳动力迁移流动态势及区域效应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区域发展进程的经济社会演化态势,并对中国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实证依据。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可知,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呈现了劳动力高强度集聚、长三角内迁移流动活跃、劳动力迁移强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相关等劳动力迁移流动态势,与此同时,长三角劳动力迁移流动对长三角各地区的受教育程度、人才密度、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将造成影响。在未来,经济社会演变对长三角劳动力的迁移流动将产生新的影响。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传勇
分别以2000—2013年长三角42个地级城市数据,以及2000年和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固定效应估计方法,考察长三角城市房价上涨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旨在从区域房价差异的视角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作出解释。研究发现,房价快速上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长三角地区经济收敛,即影响了地区经济差距逐步缩小的趋势,高房价抑制了流动人口的购房意愿。因此,从政策层面来说,住房政策应关注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陆铭 蒋仕卿
1996年既是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改革的分水岭,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折点。在第一个阶段,劳动力市场改革的效果主要表现为人们职业和收入结构的调整。在第二个阶段,结构调整则主要表现为人们在不同的就业状态上的分化。劳动力市场第一个阶段的调整保证了工资的低增长,而第二个阶段的调整加快了经济效率的提高,这些都使中国经济发挥了劳动力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劳动力市场改革也使得收入差距有所扩大,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中国需要调整发展战略,使劳动力市场改革有利于收入均等,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元福
以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为研究目标,通过提出一种可以被称为"主动型产业承接与发展"的分析思路,分析了增长极体系的构建问题;并说明了以劳动力市场建设、劳动力资源配置为突破口来实现上述目标的理论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不同空间权重下区域产业结构收敛性分析——以长三角经济区为例
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改造、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东莞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思考
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经济区空间分异的特征分析
珠三角经济区房地产价格互动关系研究——以广州、深圳、东莞为例
珠三角经济区物流一体化动因、战略框架与合作模式研究
珠三角经济区的形成因素及一体化发展方向研究
建立南中国经济增长带——关于长三角、珠三角与“闽粤赣边”经济区连片开发的战略构想
R&D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机制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基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的SFA经验分析
经济发展、禀赋差异与政府干预的关系研究——基于北部湾经济区与珠三角经济区的比较
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与海西经济区的城市竞争力综合比较——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