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59)
2023(15727)
2022(13106)
2021(11854)
2020(9996)
2019(22822)
2018(22407)
2017(43499)
2016(23518)
2015(26252)
2014(26391)
2013(26605)
2012(25093)
2011(22672)
2010(23193)
2009(21649)
2008(21979)
2007(19985)
2006(17740)
2005(16585)
作者
(71026)
(59497)
(59405)
(56228)
(38192)
(28579)
(27126)
(23052)
(22385)
(21407)
(20349)
(19819)
(19300)
(19055)
(18705)
(18352)
(18073)
(17598)
(17337)
(17137)
(14889)
(14856)
(14543)
(13554)
(13466)
(13441)
(13361)
(13271)
(12184)
(11982)
学科
(110253)
经济(110135)
(90988)
(79315)
企业(79315)
管理(78510)
方法(45086)
数学(35884)
数学方法(35564)
(33795)
业经(32376)
(31264)
中国(29936)
地方(26386)
农业(23938)
(22275)
(22012)
财务(21977)
财务管理(21934)
企业财务(20801)
技术(20580)
(19867)
贸易(19850)
(19408)
(19214)
(18999)
理论(17489)
(17483)
银行(17450)
(16847)
机构
学院(349445)
大学(345005)
(147722)
经济(144597)
管理(135321)
研究(120089)
理学(114933)
理学院(113638)
管理学(111962)
管理学院(111284)
中国(93730)
(74033)
科学(73532)
(68674)
(65036)
(62611)
研究所(56294)
(55974)
中心(55104)
财经(53636)
业大(52121)
农业(50979)
(48497)
北京(46869)
(44604)
经济学(44579)
(44556)
师范(44095)
(42676)
经济学院(40262)
基金
项目(223403)
科学(176100)
研究(163301)
基金(161064)
(140499)
国家(139197)
科学基金(119421)
社会(104438)
社会科(99008)
社会科学(98981)
(89371)
基金项目(85008)
自然(76385)
自然科(74632)
自然科学(74609)
(73840)
自然科学基金(73338)
教育(73239)
编号(66308)
资助(65437)
成果(53616)
(52869)
重点(50439)
(48801)
(48775)
(45704)
课题(45552)
创新(44920)
国家社会(43045)
科研(42593)
期刊
(173058)
经济(173058)
研究(103122)
中国(73258)
(60742)
(56312)
管理(53908)
学报(53500)
科学(50464)
农业(41250)
大学(40250)
学学(37903)
(35486)
金融(35486)
教育(34227)
技术(32094)
业经(30500)
财经(27116)
经济研究(26857)
(24647)
(23464)
问题(22794)
技术经济(20103)
图书(18317)
(17957)
商业(17316)
现代(16934)
世界(16750)
(16416)
统计(16014)
共检索到541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左连村  贾宁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行政单元为样本,借鉴产业集聚的度量指标和模型,从地区和行业两个层面,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正逐渐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格局;地区层面动态集聚与局部扩散并存,而行业层面的发展整体上呈现出由相对不均衡向相对均衡转变的态势。同时,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尚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地区专业化分工不足、行业发展层次较低、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及高端人才储备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应主要从加快促进与制造业等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彬  
在城市化进入快速通道和服务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是我国实现产业深度融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本文利用2003-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京津冀、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等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行测度,并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对其驱动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路径存在差异。因此,要基于现实经济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以城市群为主要空间载体,选择针对性政策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彬  
在城市化进入快速通道和服务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是我国实现产业深度融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本文利用2003-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京津冀、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等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行测度,并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对其驱动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路径存在差异。因此,要基于现实经济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以城市群为主要空间载体,选择针对性政策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聂永有  姚清宇  
基于长三角城市面板数据,运用DPSIR模型、固定效应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本地—邻地”(本地及邻近地区)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就本地效应而言,伴随绿色发展绩效分位点的上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积极影响也随之增强;就邻地效应而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发展绩效的空间溢出随地理距离增加呈现“W”型冲击,并且溢出范围大致在360公里以内。机制分析表明,促进人力资本空间流动、加强交通网络共建共享、提升绿色创新研发水平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增绿色发展绩效的有效途径。异质性分析显示,江浙沪地区、大型城市、“智慧城市”试点地区以及专业化、高端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发展绩效的边际溢出红利更为强烈。本文结论为长三角产业转型及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志彬  
基于珠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运用全面FGLS方法考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企业竞争力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反映为对工业企业获利能力的贡献。其中,物流业、金融业、技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对工业企业利润率的贡献依次递减,表明现阶段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作用更大。鉴此,应构建国家价值链,减少对外资的依赖,加大科学和教育的投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以助于工业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鹏  魏超巍  
基于2007-2013年珠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赫芬代尔指数和EG指数,对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和空间集聚程度及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与行业内企业的集中特征不一致,行业内企业的集中程度呈总体递减趋势;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分布水平不均衡,中心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通常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变化特征总体一致,行业集聚水平的差异使得各城市各具发展优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喻美辞  
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其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将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在考察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互动关系的基础上,运用1998—2009年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以及29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珠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竞争力的这种积极效应。研究结论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人才、技术、知识含量高,资源消耗低,可以通过促进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深化、降低生产成本、培育产品差异化优势等途径提升珠三角制造业的竞争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晓峰  
文章基于区位熵和空间基尼系数分别对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DEA模型对长三角金融业的集聚效率进行了评价,实证结果发现: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整体较高,区域差异不大但行业差异明显,从江、浙、沪三地金融业集聚效率来看,规模经济明显,且都不存在产出不足问题。浙江省金融业综合效率低于上海和江苏,这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缺失而造成的。因此,在大力提高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的前提下,应改进技术效率,从产业和空间层面进一步推动金融业的有效集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潘朝相  徐玲  
本文梳理了长三角区域16座城市产业结构现状、职能特征与产业分工,基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集聚的协同效应,说明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指出整合以政府政策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晓鹏  李庆科  
以长三角区域25个行政单元为样本,对长三角区域生产性服务业是否存在空间集聚趋势的实证研究表明,长三角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集聚趋势;在集聚模式上,上海表现出内源式产业结构调整型特征,浙江表现为外源式区域分工型特征,江苏则呈现出分散化特征。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龚唯平  孟滔滔  
本文运用Moran指数、Lmerr、Lmlag等检验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回归分析,对珠江三角洲九市制造业效率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珠三角九市制造业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珠三角九市生产性服务业不仅对本地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且存在正向的空间外溢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何骏  
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其服务业发展及集聚速度处于全国前列。本文在对服务业发展及集聚动因分析的基础上,对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发展和集聚进行了实证研究,涉及服务业在长三角区域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内部结构和集聚状况,并据此对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发展及集聚的趋势进行了判断,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在长三角区域未来将加快发展,其趋势将由四大中心城市,即上海、杭州、无锡和宁波向周围城市扩散,辐射范围包括苏州、常州、嘉兴、台州和舟山等城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仰东  安琴  祖立新  李岱素  
本文阐述了高技术服务业的内涵和特征,并指出促进珠三角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意义。通过对珠三角高技术服务业的SWOT分析,提出了通过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来推动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慧一  祝滨滨  
基于集聚外部性的角度理论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采用长三角地区2003—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从地区异质性视角出发,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三种外部性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总体而言,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发展主要受益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Porte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且Jacobs外部性的创新带动作用明显强于Porter外部性;邻近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Mar外部性、Porte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均能推动本地创新能力发展;不同类型的集聚外部性在不同地区间存在选择效应,受地区差异因素影响,三种外部性的作用方向有所差异。研究表明,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可以并存,结合地区特征的差异化、层次性的区域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晓峰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价值链和城市空间层面的异质性影响使这两大关联产业在协同集聚过程中呈现出互补与挤出双重效应交替的特征。以协同集聚双重效应的协调度为核心构建理论假说,并基于长三角地区城市面板数据对此双重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存在一个均衡土地租金水平使协调度最大,而中心城市对周边其他城市的影响显著,且在任何规模下双重集聚效应对劳动生产率都有促进作用,但随着城市规模增加也呈现倒U型趋势。因此,必须以互补效应最大化、挤出效应最小化为宗旨,推进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之间的层级转换,实现价值链与空间链的链式协同和涓滴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