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15)
- 2023(4938)
- 2022(4231)
- 2021(3977)
- 2020(3287)
- 2019(7339)
- 2018(6982)
- 2017(13268)
- 2016(7278)
- 2015(7564)
- 2014(7600)
- 2013(7592)
- 2012(7080)
- 2011(6386)
- 2010(6155)
- 2009(5509)
- 2008(5464)
- 2007(4639)
- 2006(3940)
- 2005(3609)
- 学科
- 济(29712)
- 经济(29685)
- 管理(16747)
- 业(16376)
- 方法(14006)
- 企(13077)
- 企业(13077)
- 数学(12865)
- 数学方法(12706)
- 地方(7960)
- 中国(7890)
- 学(7261)
- 财(6902)
- 农(6083)
- 贸(5446)
- 贸易(5441)
- 融(5346)
- 金融(5345)
- 业经(5279)
- 易(5187)
- 制(5030)
- 银(4888)
- 银行(4879)
- 行(4702)
- 务(4548)
- 财务(4535)
- 财务管理(4523)
- 企业财务(4346)
- 理论(4319)
- 地方经济(4197)
- 机构
- 大学(101585)
- 学院(99239)
- 济(39785)
- 经济(38860)
- 研究(38789)
- 管理(34113)
- 理学(29616)
- 理学院(29115)
- 中国(28786)
- 管理学(28411)
- 管理学院(28211)
- 科学(25273)
- 京(21530)
- 所(20243)
- 财(18798)
- 研究所(18687)
- 农(18497)
- 中心(17175)
- 业大(15652)
- 财经(15349)
- 农业(14744)
- 江(14593)
- 院(14438)
- 经(14133)
- 范(14043)
- 师范(13852)
- 北京(13167)
- 经济学(13131)
- 州(12157)
- 经济学院(11913)
- 基金
- 项目(72123)
- 科学(57403)
- 基金(54571)
- 家(49933)
- 国家(49623)
- 研究(46985)
- 科学基金(42090)
- 社会(30908)
- 社会科(29563)
- 社会科学(29556)
- 自然(29427)
- 基金项目(29041)
- 自然科(28845)
- 自然科学(28838)
- 自然科学基金(28319)
- 省(26914)
- 划(24053)
- 资助(22660)
- 教育(21701)
- 重点(16960)
- 编号(16282)
- 部(15940)
- 发(14873)
- 创(14727)
- 计划(14552)
- 科研(14375)
- 创新(13930)
- 国家社会(13508)
- 教育部(13357)
- 性(13212)
共检索到146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小玲
本文在构建全球集装箱港口网络的基础上,抽取以珠三角主要的集装箱港口为核心的子网络,并对港口之间的运力配置进行统计,最终得到一个以港口为节点,以港口之间的运力为边权重的有向加权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复杂网络理论,以海向腹地为研究视角,从进口货流和出口货流两个方面分别对珠三角港口群集装箱货流在全球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探究其货流在全球主要海运区域分布的脆弱性。结果表明珠三角港口群与南美北岸、南亚、东非以及北非等海运区域之间的货流分布最脆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瑶 杨永春 郭建科
双循环背景下,国内消费市场的持续扩大有望进一步增加港口内贸集装箱比例,而海洋集装箱运输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国内海洋集装箱运输网络脆弱性的研究必要而紧迫。本文在港口中断模拟下,运用复杂网络特征指标从网络结构和节点抗干扰性能两方面,分析2005年和2017年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航运网络脆弱性,并探讨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相较于2005年,2017年有较高比例的节点分别失效,使网络集聚系数上升、平均路径长度减小和网络独立路径数量增大,这表明当网络中有较多节点分别中断失效,剩余节点仍具有紧密联系,具有较多备用路径,能够以较快反应速度顺利应对干扰。港口节点间的平均路径长度、支路数量和联系受到同步影响,产生叠加效应。(2)2017年,最大干扰状态下港口的抗干扰性能差异较2005年减小。轴辐模式下枢纽港作用增强,上海港和深圳港的中断使网络中节点处于最大干扰状态下的比例增加,脆弱性节点增多。(3)航运网络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突出表现在外界多种不可抗拒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导致网络节点瞬时中断、轴辐式航运组织模式的强化、区域竞合与一体化的发展三方面。本文结果对于认清国内航运网络的脆弱性及影响因素、保障港口间有效联通和提升航运网络安全性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列辉 叶斐 郑渊博
中美两国有着非常紧密的航运贸易联系,中美贸易战引发了人们对中美集装箱航运网络和航运贸易的再思考。基于中美集装箱航运贸易数据、中美航线O-D数据和全球18家船公司的航线数据,采用随机和蓄意攻击两种方式对航运网络进行攻击,通过网络平均度、聚类系数、孤立节点比例、平均路径长度等特征值变化来衡量中美集装箱航运网络脆弱性变化并结合中美贸易数据分析重要港口的影响。结果表明:1995—2017年,中美集装箱航运网络结构呈现出单中心—三中心—多中心的转变;蓄意攻击节点数为7个和22个时,网络开始崩溃和崩溃成诸多子网络;奥克兰港的失效对上海港的影响最大,纽约港和长滩港的失效造成深圳港的平均变化率较大;釜山港、新加坡港、东京港、巴生港和曼萨尼约港等中介港口对中美集装箱航运网络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振福 刘诗炎 徐梦俏
根据内河集装箱班轮运输航线的港口挂靠信息,构建中国集装箱内河运输网络。基于复杂网络理论中衡量节点重要性的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指标,模拟针对港口的蓄意攻击,分析中国集装箱内河运输网络的结构脆弱性。结果表明:两种蓄意攻击下,当失效港口比例达到33%时,网络基本都陷入瘫痪;与基于港口度中心性攻击相比,网络结构应对港口中介中心性攻击时较为脆弱。此外,进一步结合港口的空间分布格局,识别出对于维持中国集装箱内河运输网络稳定起决定性作用的14个重要港口及其影响范围。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潇 孙常虹
针对集装箱多式联运货流分配问题,把枢纽港口、喂给港和内陆中转站看成三层节点,构建基于超网络的货流分配模型,当各节点间达到整体最优时,多式联运系统才达到均衡。引入变分不等式理论,实施改进后的投影算法,最后以案例验证了此法的有效性,为集装箱多式联运货流分配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
集装箱多式联运 超网络 货流分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自然 曹有挥
以长三角12个集装箱港口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5年各港口的吞吐量数据,采用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技术、重心偏移法和半径维数法等对长江三角洲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总体极化—离散格局、区域中心—外围格局、港口收敛—发散格局进行综合测度,并运用R/S分析法研判港口体系的空间集疏演化趋势。研究表明:2000—2015年间,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总体上由极化向离散转型,其中组间差异是港口体系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港口运量集中分布于港口体系的运量重心,但呈现出由中心向外围扩散的态势;多数港口属于向上收敛或向下收敛型港口,对港口体系空间集疏起到均衡化作用;另外,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在未来的空间疏散化现象和边缘港挑战效应将长期持续下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自然 曹有挥
以长三角12个集装箱港口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5年各港口的吞吐量数据,采用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技术、重心偏移法和半径维数法等对长江三角洲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总体极化—离散格局、区域中心—外围格局、港口收敛—发散格局进行综合测度,并运用R/S分析法研判港口体系的空间集疏演化趋势。研究表明:2000—2015年间,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总体上由极化向离散转型,其中组间差异是港口体系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港口运量集中分布于港口体系的运量重心,但呈现出由中心向外围扩散的态势;多数港口属于向上收敛或向下收敛型港口,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波 吕智聪 林琳
经济脆弱性是区域协调和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量度。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案例,以2006—2015年为时间序列,构建了经济脆弱性理论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法、TOPSIS、GIS方法进行时空演变分析,探讨了经济脆弱性调控与管理。结果发现:(1)时间方面,2006—2015年珠三角9个城市经济敏感性整体较高且波动较大,应对能力逐渐增强,脆弱性较为平稳,且有较明显的时间阶段性和线性趋势。(2)空间方面,核心城市比外围城市经济脆弱性要低,东部城市比西部城市经济脆弱性低;西部城市经济脆弱性等级有所上升,东部城市逐渐下降;广州市经济脆弱性等级变化较大,中山市经济脆弱性一直维持着较低等级,肇庆市处于高脆弱性的位置,其他城市等级变化较小。(3)珠三角城市群经济脆弱性调控与优化需要遵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视角,在互联互通、经济整合、产业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尤为重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瑜 栾维新 片峰 杜利楠 孙战秀
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集装箱运输以年均24.78%的速度快速增长,其中70%以上为外贸集装箱量,研究外贸集装箱生成的空间分布和差异对发展中国的集装箱运输至关重要。对我国340个地级市2013年外贸集装箱生成量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地级市的集装箱生成能力具有明显的趋海性特征,呈现出由东部向中、西部迅速递减的格局,东部沿海51个地级市4.56%的国土面积上生成了65.4%的外贸集装箱;距离海岸线350 km以内约全国面积16.23%的地级市,形成了高达94.12%的外贸集装箱量;距离海岸线350 km以外83.7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瑜 栾维新 片峰 杜利楠 孙战秀
自1980s以来中国集装箱运输以年均24.78%的速度快速增长,其中70%以上为外贸集装箱量,研究外贸集装箱生成的空间分布和差异对发展中国的集装箱运输至关重要。作者对我国340个地级市2013年外贸集装箱生成量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地级市的集装箱生成能力具有明显的趋海性特征,呈现出由东部向中、西迅速递减的格局,东部沿海51个地级市4.56%的国土面积上生成了65.4%的外贸集装箱;距离海岸线350km以内约全国面积16.23%的地级市,形成了高达94.12%的外贸集装箱量;距离海岸线350km以外83.77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梁双波 曹有挥 曹卫东 吴威
通过分享—偏移(share—shift analysis)模型对近17年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偏移增长状况的研究显示:①上海港在1994—1998年间为正偏移增长港,而在其他两个时段均为负偏移增长港。②宁波港始终为正偏移增长港,且偏移增长量一直很大。③沿海港群和内河港群间的偏移增长状况较为复杂,在总体上,沿海港群优势不断凸显,而内河港群则相反。④在不同等级港口间的偏移增长中,中型集装箱港口始终居于劣势地位,大型集装箱港口近13年来优势明显,小型集装箱港口始终居于相对优势地位。⑤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发展可初步划为初步发育阶段、枢纽中心港初步形成阶段和大型深水直挂港加速成长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发展都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作用机制。上述状况的形成是区域经济发展、国家政策调控、港口资源条件差异、区域通达条件以及集装箱装卸运价等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政 董平 陆玉麒 黄群芳 马颖忆
港口的发展对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港口体系演化研究一直是港口地理研究的热点。选取长三角14个集装箱港口为研究对象,以1990~2015年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集装箱港口数量为研究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和偏移-份额分析法分析了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总体集散趋势和演化过程,重点凝练其演化模型并分析了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经历了分散和集中两种发展趋势,呈现出格局特点明显不同的4个发展阶段,并朝着区域化阶段发展。形成了"原始单核结构→极核枢纽结构→双核枢纽结构→多核协同发展结构"的演化模型。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演化过程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主要包括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区域经济、政策和制度、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等,并且不同因素在各阶段对集装箱港口体系演化的影响程度不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演化模型,并对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坤友 曹有挥 魏鸿雁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为案例区,选择74家知名船公司,应用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偏移—分享和港口枢纽度模型,分析了1996年以来长三角地区航运网络演化过程及其效应。研究表明:近20年来长三角地区航线空间结构趋于集中;远洋航线、近洋航线一直集中于上海、宁波港,但宁波港的增速是上海港的3倍,近年来呈现出由上海港向宁波港转移的趋势;太仓港在沿海航线、长江支线方面增速最快,与南京港一起成为长江沿岸的枢纽港;港口间航线的争夺一直很激烈。最后,文章探析了航运网络演化对长三角地区港口地位、港口等级、港区设施的影响。
关键词:
港口 集装箱 航运网络 长三角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连伟 刘展 宋冬梅 李东旭 胡利民 石学法
为了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减灾防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构建了黄河三角洲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脆弱性评价指标量化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基于GIS软件平台对黄河三角洲区域进行环境脆弱性评价与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环境脆弱性等级主要表现为轻度脆弱(42.7%)、中度脆弱(21%)和重度脆弱(24.9%)。其空间分布格局为海洋区域脆弱性较轻,陆地区域脆弱性较强;海洋区域内大部分属于轻度脆弱,河口区以北海洋区域属于微度脆弱;陆地区域脆弱性表现为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变轻的趋势,海岸带区域属于极度脆弱,沿海区域属于重度脆弱,黄河沿岸和内陆地区属于中度脆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凯 任建兰 程钰 任梅
以黄河三角洲地区为例,将集对分析法和脆弱性评价模型相结合,从敏感性和应对性两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分析其2000—2014年社会脆弱性及其演变规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整体而言,2000—2014年黄河三角洲地区敏感性指数呈现下降趋势,应对性指数呈现上升趋势,社会脆弱性指数呈现下降趋势;应对性是社会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对社会敏感性产生的扰动比较均衡,其中经济因素的扰动相对突出,生态环境约束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产业结构层次偏低是应对性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从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完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以及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保育三方面提出规避社会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脆弱性 脆弱性 影响因素 黄河三角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