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09)
- 2023(13942)
- 2022(11347)
- 2021(9901)
- 2020(7894)
- 2019(17589)
- 2018(16590)
- 2017(31274)
- 2016(16981)
- 2015(18378)
- 2014(18011)
- 2013(18034)
- 2012(16840)
- 2011(15698)
- 2010(15938)
- 2009(14516)
- 2008(14044)
- 2007(12386)
- 2006(11346)
- 2005(10129)
- 学科
- 济(97426)
- 经济(97338)
- 管理(46258)
- 业(41548)
- 方法(35005)
- 数学(31598)
- 企(31320)
- 企业(31320)
- 数学方法(31318)
- 中国(23734)
- 地方(22733)
- 农(20214)
- 学(19760)
- 业经(19594)
- 贸(18434)
- 贸易(18428)
- 易(17896)
- 财(17204)
- 环境(14257)
- 农业(14233)
- 地方经济(14204)
- 产业(13140)
- 出(12776)
- 制(12313)
- 融(11609)
- 金融(11607)
- 发(11223)
- 银(10894)
- 银行(10839)
- 信息(10822)
- 机构
- 大学(262942)
- 学院(260121)
- 济(119780)
- 经济(117649)
- 研究(97973)
- 管理(94518)
- 理学(82519)
- 理学院(81410)
- 管理学(79939)
- 管理学院(79462)
- 中国(70285)
- 科学(61531)
- 京(55050)
- 农(50960)
- 所(50476)
- 财(49482)
- 研究所(46552)
- 业大(42590)
- 中心(42384)
- 财经(40627)
- 农业(40514)
- 经济学(39952)
- 江(38444)
- 经(37163)
- 经济学院(36093)
- 院(35179)
- 范(33702)
- 北京(33631)
- 师范(33242)
- 科学院(30801)
- 基金
- 项目(182127)
- 科学(144202)
- 基金(136639)
- 家(123374)
- 研究(122587)
- 国家(122481)
- 科学基金(103836)
- 社会(84377)
- 社会科(80345)
- 社会科学(80323)
- 基金项目(72132)
- 省(69006)
- 自然(67847)
- 自然科(66432)
- 自然科学(66407)
- 自然科学基金(65209)
- 划(59453)
- 资助(54676)
- 教育(54345)
- 编号(44457)
- 重点(41840)
- 发(40283)
- 部(39766)
- 国家社会(37471)
- 创(37341)
- 创新(35234)
- 科研(34894)
- 计划(34857)
- 成果(34163)
- 教育部(33743)
共检索到382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明 唐乐
本文针对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展开研究。文章构建了评价体系,分别测算了2011-2019年珠江三角洲9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与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呈现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晓峰
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既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腾出环境容量,也为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系统测度了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2006—2017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转换特征,并就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多种情境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特征及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效果则相对更为明显。较之于绿色技术效率,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和高端化发展更利于绿色技术进步,但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的空间外溢效应方面仍不显著,导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跨行业、跨区域推进城市群绿色发展中的作用也大打折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新林 仇方道 王长建 王佩顺
工业生态效率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之间的平衡关系,探究工业生态效率对于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测算长三角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并对其时空演变、区域差异、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进行探索。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均值不断上升,绝对差异增加,而相对差异变化不大;具有正的空间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集聚性;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具有显著的高-高和低-低集聚的空间俱乐部分布特征;在工业生态效率类型转移过程中存在着趋同的趋势,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对本地工业生态效率的提升起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工业结构不利于本地工业生态效率的改善;本地城镇化的提升不利于邻近其它城市工业生态效率的提升;而本地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有利于邻近其它城市工业生态效率的提升。加强城市之间合作对提升工业生态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冬营 吴星妍 顾嘉榕 许玲燕 王慧敏
在工业绿色转型的背景下,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工业企业2009—2018年面板数据,利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城市群内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空间和规模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偏低,但呈上升趋势。同时,城市群工业绿色发展不平衡加剧,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呈先降低再扩大趋势。利用扩展的STIRPAT模型分析城市群内部影响工业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结果显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技术创新水平、产业结构、FDI、禀赋结构以及环境规制则具有抑制作用。最后,提出通过促进绿色技术进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提高FDI质量以及健全和完善环境规制体系来实现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工业企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黎文勇 杨上广
城市群功能分工是指根据各城市具有的比较优势,赋予其城市主要承担某项或若干项功能的一种分工型式,其通过互补效应、集聚效应、竞争效应和选择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基于2003-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运用DP功能专业化指数测度长三角城市群功能分工水平,对城市群功能分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功能分工显著促进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城市群功能分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主要通过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等途径传递;与中心(副中心)城市相比,城市群功能分工对外围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大,表明城市群功能分工有助于缩小外围城市与中心(副中心)城市的生产率差距,进而推动城市群平衡充分发展。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静文 王春超
本文选取2002~2007年中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圈所涉及省份地区的县市数据对经济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经济集聚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取决于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经济集聚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将随着制造业与服务业比值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另一方面,随着制造业与服务业比值的增加,经济集聚对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将占主导,从而有利于技术的进步;当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比值处于一定区间时,经济集聚不仅有利于技术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技术的进步。
关键词:
经济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城市圈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学涛 王振华 张广胜
效率提升是中国经济在新常态背景下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结构红利可能成为效率提升的源泉。本文运用空间面板SARAR模型,整理2001-2014年中国28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揭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结构红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表现出"U型"关系;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表现出"倒U型"关系。同时采用四种方法对以上结论进一步检验,发现以上结论仍然稳健。从政策分析的角度,政府应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在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推动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雷玉桃 薛鹏翔 张萱
城市群内功能分工正逐渐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产业经济角度梳理城市功能分工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改进城市功能分工的测度方式,并依此对当前珠三角城市群内功能分工的效果进行判断。实证结果显示,城市功能分工对制造业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细分行业的研究发现,制造业总体、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无论和哪种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搭配,均能体现出城市功能分工对制造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同时,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各类型制造业搭配均能体现出城市功能分工对制造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产业承载力、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对综合城市功能分工效果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不同类型城市功能分工效果的发挥对各条件的依赖程度也有区别。因此,应按各类城市的特点促进珠三角城市群制造业生产率发展。
关键词:
城市功能分工 制造业生产率 珠三角城市群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叶林 苏雪晴 黄震方 程雪兰
城市为旅游发展提供支撑,其韧性水平对区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论文利用长三角城市群各地区2004—2018年的面板数据,在定量测算城市韧性的基础上,借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揭示城市韧性对旅游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长三角各地区城市韧性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但总体上韧性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城市韧性与旅游经济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城市韧性对旅游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ρ=0.444,P<0.01)。其中,城市经济韧性和城市生态韧性对旅游经济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城市社会韧性和城市工程韧性对旅游经济具有负向溢出效应。未来城市旅游发展需要关注城市韧性水平,注重城市韧性的空间溢出效应,避免虹吸效应,同时还需要加强长三角城市群区域间交流合作,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跃
地方保护、竞争多于合作等诸多问题导致城市群的产业结构扭曲和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如何通过政府合作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成为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作为政府合作的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建立实证模型考察政府合作对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进行深入探讨。实证发现:政府合作有利于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长三角扩容后的样本同样支持这一结论。机制检验表明,政府合作可以通过增强经济联系、扩大市场潜能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途径间接提升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表明,城市规模等级越高,其从城市群的政府合作中获得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就越大;距离核心城市越近,周边城市在城市群政府合作中,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越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红雨 钟青
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而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动能。论文采用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农村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的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本地区的农村数字经济会对周边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产生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2)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会增强农村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3)农村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非线性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红雨 钟青
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而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动能。论文采用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农村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的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本地区的农村数字经济会对周边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产生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2)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会增强农村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3)农村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非线性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彭山桂 张苗 王健
研究目的:刻画、分析土地价格对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本地与溢出影响。研究方法: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城市之间的产业转型升级存在显著的负向互动影响,城市间的产业转型升级并未出现协同演进,相反,演变过程呈现出类似"零和博弈"的特点。(2)总体层面上,土地价格的提升推动了本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但抑制了周边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不利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整体演进。(3)分用途层面上,商服、住宅用地价格的提升未能有效促进本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但对周边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产生了明显的负向影响;工业用地价格的提升有利于促进本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但对周边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没有明显影响。研究结论:政策工具层面,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可以适度提升其工业用地价格;对于较高的城市,则可以降低其商住用地价格,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制度安排层面,应通过财税、政绩考核、土地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联动改革,减轻土地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扭曲,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翱祥 邓荣荣
数字普惠金融正在逐渐改善我国农村地区面临的融资困境,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方向。本文在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1—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且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东部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出现负增长;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技术效率和促进技术进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正向影响,但对周边地区产生了负向的溢出效应;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分维度回归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提升作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傅元海 陈丽姗 尹硕
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就是降低消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投入产出率。但是受经济结构、价格管制和能源"回弹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工业投入产出率与能源效率的变化趋势可能不一致。在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2000—2014年珠三角工业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采用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进行实证检验表明,投入产出率对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负面作用。需要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引导节能型技术的创新和扩散,鼓励外资转移、扩散更多包含先进技术和核心技术的中间产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