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88)
2023(17445)
2022(15199)
2021(14253)
2020(11778)
2019(27179)
2018(26749)
2017(51111)
2016(27355)
2015(30491)
2014(30064)
2013(29326)
2012(26755)
2011(23855)
2010(23815)
2009(21423)
2008(20506)
2007(17717)
2006(15374)
2005(13103)
作者
(75291)
(63009)
(62081)
(59258)
(40245)
(30189)
(28270)
(24420)
(23908)
(22102)
(21472)
(20998)
(19979)
(19580)
(19454)
(19045)
(18660)
(18522)
(17956)
(17865)
(15228)
(15175)
(15017)
(14406)
(13990)
(13864)
(13782)
(13766)
(12430)
(12289)
学科
(107387)
经济(107261)
管理(82198)
(79348)
(67800)
企业(67800)
方法(48375)
数学(41631)
数学方法(41044)
中国(30658)
(28276)
(26401)
地方(25112)
业经(24919)
(22052)
技术(21692)
农业(19140)
(19095)
贸易(19080)
理论(18661)
(18504)
(18426)
(17264)
环境(17056)
(16677)
(16646)
财务(16602)
财务管理(16565)
企业财务(15658)
(15161)
机构
大学(374722)
学院(374091)
管理(152878)
(147325)
经济(144039)
理学(133278)
理学院(131725)
管理学(129437)
管理学院(128691)
研究(123118)
中国(89258)
(78889)
科学(76217)
(65267)
(59393)
中心(55820)
(55186)
研究所(54509)
业大(54355)
(53665)
财经(52962)
(50678)
师范(50242)
北京(49141)
(48278)
(46185)
(43907)
经济学(43282)
农业(42903)
师范大学(40713)
基金
项目(265177)
科学(210061)
研究(194629)
基金(192557)
(167916)
国家(166314)
科学基金(144349)
社会(122957)
社会科(116492)
社会科学(116459)
(103772)
基金项目(102932)
自然(94532)
自然科(92394)
自然科学(92372)
自然科学基金(90684)
教育(90026)
(87392)
编号(79348)
资助(77666)
成果(62792)
重点(59181)
(58013)
(57838)
(56555)
课题(54510)
创新(53553)
科研(50408)
国家社会(50295)
教育部(50015)
期刊
(157168)
经济(157168)
研究(107400)
中国(69916)
管理(57575)
学报(55811)
科学(53903)
(49212)
(49143)
教育(44446)
大学(43169)
学学(40480)
农业(34457)
技术(34193)
(28005)
金融(28005)
业经(26633)
经济研究(24739)
财经(24644)
问题(21370)
(21143)
图书(19831)
科技(19636)
(19144)
技术经济(17930)
资源(17325)
现代(17174)
理论(16730)
(16691)
商业(16550)
共检索到5377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燕鸿  
为科学评价珠三角城市的创新绩效,根据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先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各城市的综合技术效率值,再通过双重差分法构建计量模型分析大湾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珠三角部分城市依然存在创新资源配置无效的情况;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战略后,珠三角城市的创新绩效提升了0. 131个单位,说明大湾区的设立有利于促进珠三角的科技创新;不同的科创环境对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不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锦  田银生  
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具有经济地理优势的"湾区"地带,因作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而举世瞩目。本文以其主要组成部分的"珠三角9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该城市群发展进程中的"产业—人口—空间"交互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发展对人口的吸纳作用在后期近乎消退,人口集聚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中后期也明显减弱,而空间扩展对人口集聚的影响效果比较有限且后期呈现负影响。基于上述结论可以判断,珠三角城市群产业、人口和空间要素之间具有短期间的互促发展效果,但是尚未形成城市群应具有的长期稳定的互促机制。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珠三角城市群应积极推动产业类型不断提升以集聚高素质人口,积极引导空间扩张与人口增长匹配发展,并构筑多层次且协同互补的产业空间,以此深化产业、人口和空间要素的协同发展格局。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曹美苑  
高职教育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珠三角地区作为广东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聚集地,在大湾区高新技能人才供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对珠三角现有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高职专业结构的适配性分析,探索提高珠三角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配性的路径,包括构建省-市-校三级专业设置调控预警机制;依据大湾区发展规划及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优化专业结构;以地方特色发展道路建设专业(群),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珠三角高职专业结构体系;高职院校专业集群发展,对接产业集群需求;建立产业-就业-专业结构信息发布平台,以中长期预测分析规划专业布局。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宋丁  
在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被确定为国家战略,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对粤港澳及周边地区来说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本文就这一国家战略提出的特定背景加以分析,以期为后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意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雷焕平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产业经济转型升级跑出了加速度。然而,由于政策保障不完善、人才培育机制缺乏针对性、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等,区域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产生结构性矛盾。要为快速发展的区域经济及时培养出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深化产教融合、重构产教关系成为关键所在,具体路径包括:强化政府顶层设计,为产教融合掌好舵;深化多方协同合作,为产教融合铺好路;健全深耕融合机制,为产教融合把好关;构建创新专业集群,为产教融合搭好桥;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为产教融合奠好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逯新红  
粤港澳大湾区在推动内地与港澳地区深化合作、提升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金融合作机制日益健全。合作领域逐步拓展,充分发挥了金融核心作用,有利地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竞争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逯新红  
粤港澳大湾区在推动内地与港澳地区深化合作、提升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金融合作机制日益健全。合作领域逐步拓展,充分发挥了金融核心作用,有利地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竞争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潘静  谭颖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需进一步深化中山与港澳的合作。本文通过探讨中山与港澳合作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其所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建议通过打造高端产业、科技合作、青年创业三大合作平台,建设人才保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两个支撑点,推进金融、土地、审批、认证四项制度创新,深化中山与港澳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燕  王嘉茵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引入创业者特质,并将创业环境分为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教育文化环境,使用SPSS23.0和Amos 24.0软件构建港澳学生创业意愿结构方程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内地高校689名港澳学生数据,探讨其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其人口统计变量上的创业意愿差异。结果发现:创业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创业者特质和创业环境对内地高校港澳学生的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创业意愿上,男生高于女生、香港学生高于澳门学生、大湾区学校学生高于非大湾区学校学生,而理工医专业学生低于人文社科专业学生。最后,为全面提高港澳学生的创业意愿,让他们在分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红利中更好地担当使命,从创业环境入手、培养创新型人才视角出发,提出集培养体系、生态体系和资源体系于一体的支持系统,以支持港澳学生在内地创业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煦  
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推动作用,但高校众创空间在顶层设计、运营管理、资源整合方面仍存在发展瓶颈。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型生态区位、叠加型湾区经济、创新型枢纽平台优势,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应树立"产学融创"理念,完善运营管理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组建空间战略联盟,实现高校众创空间差异化发展、内涵式发展、可持续发展、共享式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郑梦婕  
在国家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的背景下,汕头经济特区提出打造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本文从汕头当前面临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着眼,提出从创新、开放、生态等方面入手,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平  鞠传霄  
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大区域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创新发展动力更足,经济整体向更高层次推进。本文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两大城市群36个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分析,并基于已有数据对两大城市群的绿色用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要明显高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相对较大,绝大多数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技术进步贡献更大,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不断提升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海良  陈仔浩  
在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以城市群为视角,对比分析这两大区域城市群新旧动能转换水平、时空演变规律与区域差异,为其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和释放先行示范效应提供参考。从需求侧、供给侧和结构转换侧3个动能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测算2012—2019年两大城市群36个城市新旧动能转换水平,并利用自然断点法、核密度法等探究两大城市群新旧动能转换时空演变规律与区域差异。结果显示:(1)长三角与大湾区城市群新旧动能转换分别呈现出类“N”型和类“U”型波动增长趋势,不充分性特征明显;(2)长三角城市群新旧动能转换表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空间分布、“多极化”的空间格局以及“沙漏型”的空间层级特点,而粤港澳城市群新旧动能转换表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空间分布、“单极化”的空间格局以及“倒金字塔型”的空间层级特点;(3)两大城市群核密度曲线延展性均由右拖尾转变为收敛趋势,表明两大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的中心极化现象得到逐年改善,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减弱。由此提出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应始终把将科技创新作为新动能培育的核心任务推动城市群创新动能稳固增长,长三角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大湾区牢牢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维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经济快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区域经济的领头羊,GDP已经超过了10万亿元。2019年2月,我国出台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空间布局等十一个方面对未来近20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指明了区域未来经济、社会、生态、制度等诸多领域努力的方向。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迎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卿  
为准确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新驱动能力分布规律及特点,文章通过构建城市创新驱动能力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对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创新驱动能力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从评价体系重要性来看,创新基础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环境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大湾区内城市创新驱动能力各子系统水平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新综合水平总体呈现"东强西弱、内强外弱"的分布格局;依照城市创新驱动能力综合水平高低,11个城市被划分为卓越型、普通型和滞后型三种类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