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08)
2023(5908)
2022(5136)
2021(4642)
2020(3831)
2019(8503)
2018(8008)
2017(15309)
2016(7710)
2015(8429)
2014(8235)
2013(8031)
2012(7495)
2011(6535)
2010(6649)
2009(5925)
2008(5704)
2007(5086)
2006(4513)
2005(3956)
作者
(22391)
(19065)
(18762)
(17832)
(12040)
(9155)
(8435)
(7187)
(7150)
(6755)
(6459)
(6334)
(6067)
(5915)
(5868)
(5787)
(5580)
(5428)
(5349)
(5271)
(4605)
(4595)
(4534)
(4264)
(4261)
(4099)
(4026)
(4014)
(3779)
(3732)
学科
(39432)
经济(39395)
(24055)
管理(20552)
(18563)
企业(18563)
地方(13480)
方法(13473)
数学(11781)
(11739)
数学方法(11624)
中国(9932)
业经(9813)
产业(9272)
地方经济(8084)
农业(7789)
(6626)
技术(6026)
(5996)
贸易(5991)
(5699)
结构(5645)
环境(5638)
(5618)
供销(5616)
(5137)
(5045)
(5011)
金融(5009)
(5003)
机构
学院(111582)
大学(109704)
(49980)
经济(49144)
管理(43595)
研究(41115)
理学(38028)
理学院(37495)
管理学(36809)
管理学院(36592)
中国(28346)
科学(25600)
(23685)
(20153)
(18736)
研究所(18624)
中心(18482)
(17806)
(16459)
业大(16260)
(15727)
经济学(15586)
师范(15584)
财经(15362)
(15138)
北京(14498)
经济学院(14157)
(13854)
农业(13846)
(13263)
基金
项目(82444)
科学(66609)
基金(61314)
研究(59020)
(55120)
国家(54276)
科学基金(46745)
社会(39940)
社会科(38173)
社会科学(38166)
基金项目(32829)
(32409)
自然(29729)
自然科(29069)
自然科学(29064)
自然科学基金(28514)
(27046)
教育(24993)
资助(23737)
编号(22183)
(20111)
重点(18657)
(17700)
国家社会(17523)
(17308)
创新(16606)
发展(16522)
成果(16449)
(16295)
课题(15384)
期刊
(55169)
经济(55169)
研究(32118)
中国(20530)
科学(17236)
管理(16761)
(16700)
学报(16584)
(12701)
大学(12548)
学学(12051)
农业(11655)
技术(10379)
业经(10042)
经济研究(9064)
教育(8048)
问题(7658)
财经(7138)
(7136)
金融(7136)
(6970)
(6458)
科技(6264)
资源(6223)
商业(5928)
技术经济(5917)
现代(5663)
统计(5553)
(5452)
世界(5346)
共检索到162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子归   苏乐言   吴客形   王振军   戴向东  
文章基于珠三角地区全产业链家具企业POI数据,采用DBSCAN空间聚类算法识别并提取家具产业空间聚类集群,运用核密度估计、轮廓系数等方法剖析了家具产业空间聚类的总体特征、产业链结构特征和等级结构特征,并通过空间熵指数分解辨析了珠三角地区家具产业空间聚类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珠三角地区家具产业主要聚类集群有7个,呈“多核心扇状”空间分布以及“一主三副”中心分布的等级结构特征,主中心位于顺德,副中心位于厚街、沙溪和香洲。(2)家具产业链上游企业空间聚类呈“二主一副”中心分布的等级结构,主中心为顺德和香洲,次中心为斗门;中游和下游企业空间聚类呈“一主一副”中心分布的等级结构,主中心均为顺德,次中心分别为禅城、厚街。(3)非空间因素更能解释珠三角地区总体家具产业的空间聚类,解释程度达80%,且随着空间距离的上升而逐渐增加。而空间因素主导家具产业链上、中、下游空间聚类,解释程度为60%~70%。(4)珠三角各地区家具产业空间聚类的形成与演进受空间与非空间因素的影响程度各不一样,广州、中山、江门等地家具产业空间聚类集群受空间因素的影响相比其他地区更突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韩传峰  宋府霖  滕敏敏  
文章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核密度估计、系统聚类、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碳排放时空格局、聚类特征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碳排放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形成了“低者恒低、高者恒高”的局部空间格局;2005—2019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核密度呈现出明显的“单极”现象,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形成5个聚类,分类结果打破传统时空界限,呈现分散、跨域等特征;影响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空间分异的驱动因子决定力从大到小依次是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研发投入、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人口规模,其中,人口规模与产业结构的交互因子对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碳排放空间分异格局起主导作用,包含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研发投入的关键交互因子对城市碳排放空间分异格局具有更显著的空间叠加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小玲  甘建文  
在珠三角地区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水环境却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阻碍该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获取珠三角地区在水环境劣化困境及过程机理方面的现实信息,从根本上破解该区域水环境治理实践困局,选取影响区域水环境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各城市水环境状况。研究表明:居民生活是影响珠三角地区水环境的主导因子,但各城市具体的水环境劣化机理存在差异。水环境评价结果中,内圈层中的深圳市、广州市、东莞市、佛山市最差,形成"水环境滞后型"区域;珠海市、中山市、江门市形成"经济环境协调型"组团;区域西翼肇庆市比东翼惠州市好,两市形成"经济滞后型"双翼。河流西北岸城市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鱼鸿杰  
基于长三角地区2000至2010年第三产业相关数据,本文运用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探讨,认为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在总体上存在显著正全域空间自相关性。局域自相关分析揭示了该地区空间分布的异质性,特别是沪宁一线体现出显著高值空间集聚特征,苏北地区存在显著低值集聚特征,浙江大部分地区具有空间分散特征且不显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蒋永雷  杨忠振  邬珊华  
用综合区位商对泛珠三角地区的区际产业转移进行初步识别。对初步识别中发现的具有转移倾向的产业,进一步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进行筛选,找出符合区际产业转移特征的产业及具有承接趋势的省份。最后利用计量经济中因果关系检验,对存在区际产业转移关系的省份进行综合区位商变量的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泛珠三角地区内传统的外向型制造产业已呈现明显的转移趋势和动向;新兴制造业的转移趋势初显,但转移动向尚不明确;同时部分技术型制造业具有跨区转移的可能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福映   陈思伽   冯楚芸   谭然  
国家双循环新格局驱使区域从产业集群升级为产业链集群。基于产业链集群概念、内涵的认识,从多元企业主体微观层面出发,利用核密度、空间自相关、协同区位商、关联规则等数量模型,研究珠三角产业空间分布、集聚、关联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不同类型企业以集聚在都市圈核心区为主,链主、专精特新小巨人存在向次核心圈层集聚趋势,链主和独角兽同专精特新小巨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局部形成区位关联。产业空间布局除了受成本、用地因素影响外,还受产业链变革、智能化生产模式下企业关联和产业关联融合影响,促使生产组织重心外迁、空间区位关联加强,形成了生产链群、科技孵化、专业技术服务、中小企业生产融合等多种功能单元。基于上述认识,提出构建链群式发展的空间布局、保障企业梯队空间供给、重视跨界地区缝合产业网络等规划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星宇  王枫  李灿  
在借鉴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珠三角地区实际情况,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求和评分法计算得出耕地各类功能指数。结果表明:2005—2013年珠三角各城市耕地总功能整体表现稳定,空间差异表现为中心城市的功能等级较低,外围城市的功能等级较高,耕地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耕地总功能的最主要因素;耕地的各项子功能整体表现较为稳定,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耕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及城市化水平、要素投入水平和政策因素等是影响各项子功能的主要因素。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力  唐登莉  孔英  刘东君  杨园华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探讨了2006-2013年珠三角地区FDI和雾霾污染的空间相关性问题以及FDI对珠三角地区雾霾污染的影响。首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发现珠三角地区FDI和雾霾污染均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FDI与雾霾污染在地理分布上形成了不同的聚集区域,FDI高值聚集区是雾霾污染的低值聚集区,FDI低值聚集区也是雾霾污染的高值聚集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实证检验FDI对珠三角地区雾霾污染的影响,发现FDI有利于改善珠三角地区的雾霾污染,"污染天堂"假说在珠三角地区并不存在,同时三大产业的FDI对珠三角地区雾霾污染也有负向影响,但与FDI总体样本的改善作用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星宇  王枫  李灿  
在借鉴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珠三角地区实际情况,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求和评分法计算得出耕地各类功能指数。结果表明:2005—2013年珠三角各城市耕地总功能整体表现稳定,空间差异表现为中心城市的功能等级较低,外围城市的功能等级较高,耕地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耕地总功能的最主要因素;耕地的各项子功能整体表现较为稳定,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耕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及城市化水平、要素投入水平和政策因素等是影响各项子功能的主要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承云  张婷婷  
本文旨在探讨研发产业的空间集聚规律和研发产业区域差异的空间特性,揭示地理临近与产业网络形成及研发产业在城市体系间的内在关联。基于实地调查和R&D普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GIS制图等方法,以区位理论和城市空间结构为理论依据,探讨了长三角地区16城市研发产业的空间演化过程,分析了研发产业的影响因子。研究表明:影响研发产业的主要因子依次为:产业发展综合实力因子、产业结构因子、产业竞争力因子、经济结构支持因子、经济发展水平因子、研发活跃度因子等6大类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长三角地区研发产业空间结构的显著特征是集聚在以上海为中心的单极空间模式。之后发展到2007年,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研发产业发展呈快速增长态势,空间上表现为由单极集中转向多极分散的趋势。研究认为:今后长三角地区研发产业区域差异格局将逐步形成,呈现为以上海、南京、杭州为顶点的区域内部的三角形格局。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瑛  
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提出了促使城市兴起、发展与转型的动力机制,即循环累积因果机制与乘数-加速数效应。进而分析了珠三角地区"外源外向型"城市化模式的特征、动力机制及当前面临的向"消费型城市"转型问题,并着重分析"珠三角地区"城市消费集聚度不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  袁根华  
SWOT分析法将企业的内外部条件进行梳理分析,常用于制定发展战略。利用SWOT分析法对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模具类专业建设的优势、弱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借鉴部分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坚持校企合作对接区域产业的专业建设战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嵇正龙  宋宇  
文章利用长三角41个城市的数据,计算污染地理集聚指数、环境规制强度和产业转移指数,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环境规制的污染集聚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及其与产业转移的交互作用可以减缓本地城市的污染集聚,而相邻城市的环境规制和污染集聚会加剧本地城市的污染集聚。城市区位异质性分析发现,中心城市以显著的概率降低污染集聚,外围城市以显著的概率提高污染集聚。由此,可以采取统一法治框架,防止以邻为壑;构建生态补偿机制,优化环境资源配置;融合环境规制与产业转移,抑制污染集聚等措施,实现"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嵇正龙  宋宇  
文章利用长三角41个城市的数据,计算污染地理集聚指数、环境规制强度和产业转移指数,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环境规制的污染集聚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及其与产业转移的交互作用可以减缓本地城市的污染集聚,而相邻城市的环境规制和污染集聚会加剧本地城市的污染集聚。城市区位异质性分析发现,中心城市以显著的概率降低污染集聚,外围城市以显著的概率提高污染集聚。由此,可以采取统一法治框架,防止以邻为壑;构建生态补偿机制,优化环境资源配置;融合环境规制与产业转移,抑制污染集聚等措施,实现"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覃剑  张文霞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机遇,积极承接世界产业转移,经济迅速崛起,"广东粮、珠江水、岭南衣、粤家电"一度闻名遐迩。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珠三角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工业化水平已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面对日益剧烈的国际贸易摩擦和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模式转型问题亦倍受关注。本文聚焦于当前珠三角产业转移和升级的现实压力,运用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总结了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的历程,试图提出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