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70)
- 2023(5710)
- 2022(4646)
- 2021(4247)
- 2020(3311)
- 2019(7288)
- 2018(7078)
- 2017(12963)
- 2016(7033)
- 2015(7563)
- 2014(7206)
- 2013(7004)
- 2012(6352)
- 2011(5684)
- 2010(5690)
- 2009(5194)
- 2008(5037)
- 2007(4551)
- 2006(4123)
- 2005(3826)
- 学科
- 济(29666)
- 经济(29638)
- 管理(15738)
- 业(13724)
- 地方(10956)
- 农(9944)
- 企(9286)
- 企业(9286)
- 中国(9276)
- 学(9183)
- 方法(8400)
- 环境(7531)
- 数学(7434)
- 数学方法(7310)
- 农业(6908)
- 发(6402)
- 业经(6200)
- 地方经济(5353)
- 财(5292)
- 发展(4814)
- 展(4804)
- 划(4693)
- 融(4408)
- 金融(4406)
- 制(4389)
- 贸(4125)
- 贸易(4122)
- 银(4122)
- 银行(4111)
- 生态(4104)
- 机构
- 学院(95677)
- 大学(94206)
- 研究(39436)
- 济(37413)
- 经济(36569)
- 管理(32241)
- 中国(28694)
- 理学(27262)
- 理学院(26832)
- 科学(26389)
- 管理学(26190)
- 管理学院(26018)
- 京(21372)
- 所(20715)
- 农(19777)
- 研究所(19202)
- 中心(17837)
- 业大(17138)
- 财(16059)
- 院(15632)
- 江(15534)
- 范(14905)
- 农业(14894)
- 师范(14739)
- 北京(13788)
- 省(13279)
- 财经(12598)
- 州(12239)
- 研究院(12237)
- 师范大学(12056)
- 基金
- 项目(70221)
- 科学(54542)
- 基金(50082)
- 研究(49087)
- 家(46255)
- 国家(45905)
- 科学基金(37723)
- 社会(30945)
- 社会科(29184)
- 社会科学(29175)
- 省(27687)
- 基金项目(27047)
- 自然(24942)
- 自然科(24275)
- 自然科学(24270)
- 划(23867)
- 自然科学基金(23787)
- 教育(21167)
- 资助(19290)
- 编号(19030)
- 重点(17062)
- 发(17026)
- 成果(14322)
- 部(14072)
- 课题(13996)
- 创(13899)
- 计划(13865)
- 科研(13717)
- 创新(13133)
- 发展(13106)
共检索到1466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唐洪辉 赵庆 严俊 杨清
绿道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研究珠三角地区的都市绿道类型、郊野绿道类型、生态绿道类型等3种类型绿道,设立了302个样方,对乔木、灌木和地被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对其空间结构、郁闭度和盖度以及配植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3种类型绿道采用乔+灌+草的复层结构形式显著高于其他结构,其所占比例都市型(79.8%)>郊野型(60.7%)>生态型(45.7%)。2都市型绿道的乔木郁闭度显著高于生态型绿道,相对郁闭程度都市型(0.066)>郊野型(0.040)>生态型(0.026)。3种类型绿道的乔木、灌木和地被的总体覆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相对盖度生态型(0.068)>都市型(0.067...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洪辉 赵庆 宋磊 胡柔璇 杨清 严俊
为明晰珠三角区域省立绿道的森林景观结构和多样性,以珠三角区域6条省立绿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类型绿道森林景观结构与多样性整体情况,结果表明:(1)珠三角区域6条省立绿道森林群落共有植物品种有243种,隶属78个科175个属;(2)在垂直空间分布特征上,以复层结构为主,其中乔木层树高以310m的分布居多,占总乔木总株数的82.36%;灌木层株高以1.02.0 m的分布居多,占总数量的57.98%,斑块地被层以0.40.6 m高的斑块地被居多,占总面积数的72.01%。(3)在水平空间分布特征上,乔木层以胸
关键词:
绿道 森林景观结构 多样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浩然 孔翔 李天宇
以长三角地区992个国家森林乡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等方法,揭示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格局、内部分异特征,探究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为森林乡村分区优化提供决策参考。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森林乡村数量分布总体上相对均衡,但是区域内部分异特征显著。(2)森林乡村空间分布呈现典型的“大聚集、小分散”的空间格局,集聚形态上呈现多核式“核心—边缘”结构。(3)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异是产业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多因素互动影响的结果。自然环境因素长期控制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格局,社会经济因素则会驱动其空间格局演进。(4)基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分析,划分了集聚提升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引导区和都市边缘区4个类型区,形成面向县域单元的长三角地区森林乡村的分区优化与科学施策。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马冰倩 徐程扬 刘江 常成 赵凯 孔祥琦 龙嘉翼
北京市海淀区东升镇各大高校内以建筑为背景的城市森林景观十分丰富。结合样地实测和景观照片的分析,运用美景度(SBE)评价、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视觉景观异质性与美学质量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以建筑为背景的城镇森林视觉景观异质性与美景值呈显著负相关,基于视觉景观异质性和美景度将视觉景观分为3类:①高异质、低质量景观(类型Ⅰ):视觉景观异质性最高,斑块密度(PD),景观多样性指数(SHDI),景观均匀度指数(SIEI),分离度指数(SPLIT),景观形态指数(SHAPE),分形维数(FRAC)均最高,最大斑块指数(LPI)和连通度指数(CONTAG)最低,视觉景观连通性差、结构不稳定,构景因子的植被比例(VE)和植被建筑比例(R)最低,建筑比例(BU)最高,形状和边界的复杂主要体现在硬质要素(建筑和道路)上,整体美学质量差,可观赏性不高;②中等异质质量景观(类型Ⅱ):视觉景观异质性中等,整体稳定性、连通性、建筑和植被比例均中等, SHAPE和FRAC最低,景观美学质量仅次于类型Ⅰ景观;③低异质、高质量景观(类型Ⅲ):视觉景观异质性最低, PD,SHDI, SIEI, SPLIT及BU最低; LPI, CONTAG及VE和R最高且SHAPE, FRAC与景观Ⅰ相似,整体稳定性强,连通性高,植被丰富,植被斑块边界和形状富有一定的变化,公众喜好度最高。由此可见,随着视觉景观异质性增强,城镇森林的美学质量显著下降,而增加视野中的植被可提高美景度,相反,增加建筑比例则会降低美景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赖文浩
近年来,广东省从创新土地政策入手,以珠三角地区为重点,严控新增用地、改造存量低效用地、淘汰和转移落后产能,不但实现了存量土地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而且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珠三角低效用地改造的主要做法创新土地政策,实现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步推进。首先,探索推动低效用地改造的政策创新。珠三角地区低效建设用地大多是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云浩 程南洋 沈文星
【目的】构建长三角城市森林建设水平指数,揭示长三角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空间关联性及其空间关联的演化特征,突破以往区域间要素互为独立的壁垒,在空间视角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长三角城市森林建设长期和短期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为差异化城市森林建设、长三角森林城市群统筹建设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基于熵权TOPSIS法构建城市森林建设水平指数,将城市森林建设的生态效益纳入其中,衡量2006—2019年长三角41个地级市的城市森林建设水平,通过地域相邻矩阵等3种空间权重矩阵,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城市森林建设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创建森林城市等因素对城市森林建设水平长期和短期的间接效应和直接效应。【结果】1)基于空间距离倒数的空间权重矩阵符合长三角城市森林建设的广泛空间关系,长三角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全局莫兰指数在0.244 3以上,呈现波动上升走势;2)长三角41个地级市城市森林建设在空间上表现出稳定的空间块状集群异质性特征,“高-高”(H-H)值集聚,均集中在上海、江苏、浙江一带,形成沿海往内陆扩散的发展态势;“低-低”(L-L)值集聚,多集中在安徽省,呈先扩散后收缩的走势;3)长三角城市森林建设的空间溢出效应在0.172左右,短期和长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城市森林建设水平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014 2和0.091 4;创建森林城市短期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但长期为负;人口密度、旅游人数、第三产业占比对城市森林建设水平的影响存在短期降低、长期提升的差异。【结论】长三角地区城市森林建设存在显著空间关联性,短期内经济发展给长三角地区城市森林建设水平带来压力,长期来看经济发展可带动城市森林发展;人口密度和旅游人数、第三产业占比增加会迫使管理者注重生态保护,以期望获得更大的生态效益;人均道路面积增加短期内可改善该城市的森林建设水平并辐射带动相邻城市,长期来看反而限制城市森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创建森林城市成功后的一段时间内管理者可能进一步提高城市森林建设水平,并对周围城市森林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但长期缺乏持续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蔡志坚
采用分层等距抽样技术,并利用SPSS软件对在长三角地区发放的旨在调查公众对森林环境服务付费意识的6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551份)进行统计后获知:⑴公众对森林生态旅游服务收费的认可程度最高,其次是水文服务,而对生物多样性和固碳服务的支付意愿最低;⑵直接影响公众付费意识高低的因素包括:家庭收入、公众对自己从森林环境服务中受益程度的认识、公众对森林环境服务所具有的道德责任感等;⑶公众对森林环境服务重要性的认识、对森林环境服务收费的态度、森林环境服务的作用范围则间接地影响了其支付意愿的大小。因此要注重把森林环境服务保护的重要性与公众的切身利益相连,增强公众的受益感,加强环境伦理道德的建设以提高公众...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森林环境服务 支付意识 公众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天娇 曹广忠
现有研究认为农民工虽然求职渠道日趋多元化,但在城乡二元分割的背景下仍主要依赖社会关系网络求职。这些研究往往将农民工作为同质性的群体。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求职渠道有三方面特征,即仍以社会网络为主但相对多元化,随求职经历的增加日益趋向市场化,存在行业、职业的市场分割。除传统个人资本和社会资本因素外,行业、职业等市场因素也是求职渠道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伟 张华英 魏安世 丁胜 陈鑫 彭展花
运用3S技术和景观分析等技术手段,分别从景观面积、斑块类型面积、斑块数、斑块平均大小、斑块均方差等5个方面对广东省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1)广东省森林景观主要分布在粤北;粤东、粤西沿海经济区次之,以针叶林、阔叶林为主要组成部分。景观内部斑块面积变化程度与景观面积关系密切,基本呈正相关。(2)疏林地等景观面积较小的森林类型破碎度较大,而针叶林、阔叶林等主要森林类型破碎度较小;粤西森林景观破碎度较大,粤北及粤东较小。(3)针对现有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提出了合理配置森林结构、减少人为干扰、加大保护力度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
森林景观 空间格局 3S技术 广东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沈玉芳
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模式协同的视角,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在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模式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和重构的方向、目标、总体思路与主要任务,以此为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沈玉芳 刘曙华
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组织模式协同的视角,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态势与城镇组织模式的特征和趋势进行分析,以此为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认为:(1)长三角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的领先地区;(2)城市群主副中心相结合、并有多轴连通的网络化特征已初步显现;(3)从整体上观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圈层结构的某些基本特征,并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4)目前以上海为中心基本上形成了4个圈层,预测未来将形成5个圈层;(5)空间轴线结构特征显著,并形成了"之"字形格局;(6)随着交通轴线的进一步拓展和衔接,将以此形成以超大或特大城市为节点的空间组织网络结构,在形态上形成多中心复合状的网...
关键词:
城市化 城镇组织模式 特征和趋势 长三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剑锋 杨宜男
论文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角度出发,以长三角地区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核算各县域所需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量和所能获得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等方法,通过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空间均衡性和空间匹配特征了解长三角地区国家森林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依此提出优化国家森林公园空间分布的建议措施。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各省域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存在明显的空间不均衡现象,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高而供给低,皖南和浙西地区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需求低而供给高,长三角地区国家森林公园分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空间错配问题严重。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城市市辖区森林公园建设,另一方面要将高需求、低供给区域融入长三角国家森林公园区域一体化体系,通过生态系统服务流获取其他区域国家森林公园提供的福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剑锋 杨宜男
论文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角度出发,以长三角地区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核算各县域所需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量和所能获得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等方法,通过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空间均衡性和空间匹配特征了解长三角地区国家森林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依此提出优化国家森林公园空间分布的建议措施。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各省域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存在明显的空间不均衡现象,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高而供给低,皖南和浙西地区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需求低而供给高,长三角地区国家森林公园分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空间错配问题严重。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城市市辖区森林公园建设,另一方面要将高需求、低供给区域融入长三角国家森林公园区域一体化体系,通过生态系统服务流获取其他区域国家森林公园提供的福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毅 祁承经 邱德勇
森林公园是一种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生态型郊野公园。以河洑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其风景资源特征及景观规划加以分析,结果表明:河洑国家级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类型多样、森林生态状况良好、潜在开发价值高、景观结构清晰,是一块亟待开发亦极具价值的"处女地"。根据资源特征对该公园进行了生态功能的分区,并对其植物景观进行了规划,以期为公园的合理建设提供依据和保障。
关键词:
植物学 资源特征 景观规划 河洑森林公园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健铭 张天汉 于琳倩 董芳宇 李景文 李俊清 赵秀海
本研究旨在分析长白山林区北部景观格局特征,并以此作为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构建长白山地区整体森林保护格局的依据。基于泉阳和露水河林业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和林相图,利用Arcgis和Fragstats等软件,从土地利用类型、优势树种和龄组的角度,分析了景观构成要素和森林保护现状,在景观水平和斑块水平上分析了该区景观格局指数特征。结果表明:有林地主导着土地利用类型,森林景观优势明显,研究区整体景观存在破碎化,优势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比较严重;森林景观中各优势树种和龄组景观的优势度较弱,景观连通性较差,树种与林龄结构复杂,景观破碎化更为严重;幼龄林是破碎化最严重的龄组。人为活动对优势树种和林龄组成有着...
关键词:
长白山 景观格局 破碎化 优势树种 龄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