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23)
- 2023(18418)
- 2022(16033)
- 2021(14681)
- 2020(12581)
- 2019(28825)
- 2018(28551)
- 2017(55209)
- 2016(30128)
- 2015(34049)
- 2014(34314)
- 2013(34017)
- 2012(31412)
- 2011(28454)
- 2010(28480)
- 2009(26382)
- 2008(25660)
- 2007(22738)
- 2006(19828)
- 2005(17477)
- 学科
- 济(137071)
- 经济(136936)
- 管理(84990)
- 业(79911)
- 企(65608)
- 企业(65608)
- 方法(60162)
- 数学(52867)
- 数学方法(52177)
- 农(33524)
- 中国(31689)
- 财(31254)
- 学(29908)
- 地方(29623)
- 业经(27683)
- 农业(22805)
- 贸(22016)
- 贸易(22006)
- 制(21465)
- 易(21256)
- 理论(20413)
- 环境(19676)
- 和(19655)
- 务(19625)
- 财务(19544)
- 财务管理(19496)
- 企业财务(18426)
- 技术(17655)
- 银(17524)
- 银行(17453)
- 机构
- 大学(436869)
- 学院(436203)
- 济(178809)
- 经济(174975)
- 管理(169612)
- 研究(148018)
- 理学(147292)
- 理学院(145593)
- 管理学(142786)
- 管理学院(142009)
- 中国(108241)
- 科学(94000)
- 京(92210)
- 财(79075)
- 所(75605)
- 农(73978)
- 研究所(69242)
- 业大(67318)
- 中心(66816)
- 江(64031)
- 财经(63976)
- 农业(58157)
- 经(57984)
- 北京(57706)
- 范(57392)
- 师范(56815)
- 经济学(54316)
- 院(53459)
- 州(51394)
- 经济学院(48825)
- 基金
- 项目(297961)
- 科学(233234)
- 基金(215437)
- 研究(213352)
- 家(188821)
- 国家(187301)
- 科学基金(160097)
- 社会(133718)
- 社会科(126706)
- 社会科学(126669)
- 省(117237)
- 基金项目(114292)
- 自然(105641)
- 自然科(103151)
- 自然科学(103124)
- 自然科学基金(101275)
- 教育(98644)
- 划(98597)
- 资助(89576)
- 编号(86764)
- 成果(69999)
- 重点(67064)
- 部(65159)
- 发(63817)
- 创(60912)
- 课题(59934)
- 科研(57414)
- 创新(56965)
- 教育部(55417)
- 大学(55217)
- 期刊
- 济(195427)
- 经济(195427)
- 研究(125392)
- 中国(78098)
- 学报(72439)
- 农(66103)
- 科学(65278)
- 财(61279)
- 管理(60734)
- 大学(54030)
- 学学(51185)
- 农业(45353)
- 教育(44395)
- 技术(39169)
- 融(33917)
- 金融(33917)
- 经济研究(32001)
- 财经(31236)
- 业经(30740)
- 经(26807)
- 问题(25317)
- 业(23342)
- 技术经济(22696)
- 统计(21869)
- 图书(21449)
- 版(20853)
- 理论(20201)
- 科技(20105)
- 资源(19825)
- 策(19442)
共检索到631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军
从长期来看,市域间劳动和资本量增长的不平衡,包括技术水平在内的其它要素差异,导致了以广州—深圳最高、佛山—东莞居中、江门—中山—肇庆—珠海—惠州最低为特征的珠三角经济总量地域分布格局的形成。从短期来看,珠三角各市经济总量增长波动主要取决于其劳动和商业资本投入量增长的变化,而且存在自我修复的误差修正机制。
关键词:
珠三角 区域经济 非均衡增长 因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展祥
现有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基于私有制市场经济国家,定义良好的市场以及运行稳健的价格机制和供求规律是其共同基础。本文基于Panel-Data的实证分析,发现其研究结论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然有效,但差异也是明显的,即普遍存在的农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倒"U"型曲线在中国并不成立,这说明中国结构变化滞后于经济增长。经过近30年的"增长奇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应该是避免各种形式的结构性失衡,尤其是产业结构的失衡和调整的滞后,促进增长利益的广泛分配。
关键词:
结构变化 经济增长 相对劳动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元三 李惠娟
区域经济的协调增长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省内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现象却日渐突出,这种现象在发达东南沿海发达省份也同样存在。文章以江苏省为例,用现代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过去三十年里,苏北、苏中对苏南的经济都有促进作用,苏北对苏南的促进作用大于苏南对苏北的带动作用,苏南、苏中对苏北有带动作用,但是作用不甚显著,苏南对苏中的带动作用与苏北对苏中的促进也不甚显著。不论是促进作用还是带动作用,都有滞后期。最后,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差距的建议。
关键词:
区域 经济增长 相关性 江苏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邹建华 韩永辉
本文在FDI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加入FDI质量要素,得出外资质量也是推动经济增长重要因素的结论,进而以珠江三角洲九市1999-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外商直接投资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什么质量的外资更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引资转型应注意四个外资质量因素,即单项FDI规模、FDI投向高新科技产业与现代服务业、FDI企业出口比重、FDI承载的技术潜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婷 李红
文章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以珠三角1997-2011年24个县市级人均GDP为样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和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7-2011年,珠三角24个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在地理空间上存在集聚现象。与传统空间计量模型对比,文章选用能消除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性的空间误差模型,研究发现:各县市间存在β-收敛,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不仅受到自身初始水平的影响,还会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扩散作用。因此,在制定区域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空间依赖性和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燕子
在区域开发的实践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以非均衡手段来实现均衡发展的。在探索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过程中,区域的产业选择问题是一个重要内容,事实上产业选择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手段,产业选择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要方面。
关键词:
产业选择 非均衡 增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赜琳
文章从人口结构变化的角度,以长三角区域为考察对象,揭示了人口在年龄、文化、城乡、产业、失业、职业和性别等方面的结构变化演变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并利用1978-2010年面板数据探讨了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人口结构变化因素。研究发现,一是从总体上看,人口结构演变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对应,人口年龄结构、城乡结构、文化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了促进作用,人口职业结构变化则起到了阻碍作用;二是人口结构变化对不同省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大小存在差异;三是随着人口过快增长对生产力的压迫大大减轻,人口的结构性问题开始成为制约长三角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决策部门应予以高度...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 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赜琳 傅冬绵
本文在对两个三角洲总体发展水平比较的基础上,具体从地理区位结构、积累结构、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结构、对外贸易结构和人口结构等方面比较分析这两个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共性与差异,考察两个区域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指出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结论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 珠三角 区域经济 增长方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玉和
文章利用包含有信息要素的扩展了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模型形式,采用我国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信息要素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表明,信息要素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高,中部次之,而西部地区则最低。分析结果基本上反映了各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在对统计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提升中西部地区信息要素贡献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信息要素 随机效应模型 经济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海波 刘洁 张瑾
旅游业的发展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产生的综合效应大。通过构建江苏省区域旅游接待人数与旅游经济增长的Panel-Data模型,发现各地区每增加一万人次的旅游者,对地区旅游经济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江苏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应立足本地区现有资源优势,回避自身的不足,对现有产品进行深度开发,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形成地区互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提高区域旅游业的整体收益。
关键词:
江苏省 旅游经济 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董维春 顾焕章
本文研究了1978-1998年江苏省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增长非均衡的动态演变规律。1998年前后江苏省已处于前现代化中期和后工业化的前期,但经济的高速增长扩大了地区非均衡性。1978-1992年,地区差距呈现扩大趋势;1993年非均衡达到了最大值;1994年以后,基本处于非均衡相持状态。该省区域经济增长非均衡的演变规律与“威廉姆森法则”一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静文 王春超
本文利用2003-2007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所属省份的县市数据,使用断点回归法研究了城市圈的形成对城市圈整体经济绩效的影响以及城市圈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和路径。由于城市圈基本围绕中心城市而建立,与中心城市的距离远近是决定一个地区是否属于城市圈范围的关键因素,因此可以通过比较城市圈临界线附近县市样本,进而判断城市圈形成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圈的形成主要通过"蒂伯特选择"机制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两个路径改善了城市圈区域的整体经济绩效;并且城市圈的形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北京未能发挥增长极的作用带动京津冀城市圈区域的经济增长,而长三角城市圈和珠三角城市...
关键词:
城市圈 区域经济增长 断点回归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成
信息消费作为我国新型消费方式之一,已经成为巩固扩大传统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动力。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和传统消费融合催生了多种消费新业态,有力提升了信息消费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消费和新业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信息消费可以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并且新业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珠三角城市群信息消费和新业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边际作用明显大于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最后,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息消费 区域经济增长 新业态 调节效应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静
通过建立模型,对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的FDI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仅凭经济总量的增加不足以进一步吸引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才是吸引FDI的关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丽芹
我国当前旅游经济总体运行良好,但仍存在着农民旅游市场增长缓慢、旅游安全保障和服务质量问题突出、区域非均衡发展现象明显等问题,其中区域旅游热点延展与区域旅游非均衡发展并存是当前中国旅游经济存在的主要结构性问题。文章将包容性增长理论引入到旅游经济研究中,提出区域旅游增长的战略和策略。并以泛长三角旅游区为例,分析了其非均衡发展的客观现象,在我国区域经济大发展的前提下,对今后如何实现包容性增长提出了具体措施。通过研究旨在对一个旅游区形成系统、和谐的旅游发展整体,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最终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