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24)
- 2023(5496)
- 2022(4581)
- 2021(4472)
- 2020(3867)
- 2019(9261)
- 2018(9283)
- 2017(18445)
- 2016(10007)
- 2015(11425)
- 2014(11453)
- 2013(11207)
- 2012(10073)
- 2011(9106)
- 2010(9495)
- 2009(8661)
- 2008(8640)
- 2007(7585)
- 2006(6737)
- 2005(6120)
- 学科
- 济(46553)
- 经济(46515)
- 管理(27461)
- 业(26529)
- 方法(23094)
- 企(21520)
- 企业(21520)
- 数学(21061)
- 数学方法(20522)
- 地方(12068)
- 农(11362)
- 中国(10784)
- 财(9175)
- 业经(8644)
- 学(8361)
- 理论(8018)
- 农业(7914)
- 贸(7001)
- 贸易(6994)
- 制(6729)
- 易(6680)
- 地方经济(6629)
- 融(6446)
- 金融(6444)
- 和(5895)
- 务(5739)
- 银(5719)
- 银行(5711)
- 财务(5706)
- 财务管理(5694)
- 机构
- 大学(142411)
- 学院(141642)
- 济(57882)
- 经济(56755)
- 管理(56108)
- 理学(48664)
- 理学院(48059)
- 管理学(46841)
- 管理学院(46599)
- 研究(46564)
- 中国(35525)
- 京(33770)
- 科学(28949)
- 财(24898)
- 所(23661)
- 北京(21968)
- 研究所(21697)
- 农(21313)
- 中心(21236)
- 业大(21076)
- 江(20089)
- 财经(20033)
- 范(18868)
- 师范(18675)
- 经(18117)
- 经济学(17906)
- 农业(16643)
- 院(16624)
- 州(16570)
- 经济学院(16070)
- 基金
- 项目(96674)
- 科学(76064)
- 基金(70119)
- 研究(69089)
- 家(61292)
- 国家(60859)
- 科学基金(52533)
- 社会(43709)
- 社会科(41394)
- 社会科学(41386)
- 基金项目(36644)
- 省(36373)
- 自然(34677)
- 自然科(33917)
- 自然科学(33914)
- 自然科学基金(33272)
- 教育(32664)
- 划(32050)
- 资助(30500)
- 编号(27769)
- 成果(22439)
- 重点(21849)
- 部(21044)
- 发(20915)
- 创(20047)
- 课题(19543)
- 创新(18739)
- 科研(18289)
- 教育部(18145)
- 大学(18083)
共检索到206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罗润东 杨新铭
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收入方程的实证检验可以研究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中各主要因素的贡献。通过运用面板数据对三大经济带的研究发现,工作前后所形成的经验对人力资本的作用方式与作用强度存在较大差异,文章分别运用混合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分解前后的Mincer收入方程进行了检验,发现区域因素通过工作后经验影响三个地区的人力资本形成,并显示出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经验 区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罗润东 郭建强
人力资本是所有生产要素中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而且是稀缺的。不同区域的人力资本竞争力状况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模式。通过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比较研究发现,近十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力资本提升最快,其次是京津冀地区,再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地区的人力资本竞争力在三个区域中,综合优势明显。各个区域应根据各自的优势与劣势调整人力资本投资战略,以保持不同区域板块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区域经济 比较分析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孙建军 程慧平 熊航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在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然后,分别运用区位熵指数、Theil指数、区域分离系数对2003-2010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信息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实证发现:①北京、浙江信息产业的发展分别在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内起到了示范作用;②区域间信息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成为地区信息产业总体发展差异的根源。③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差异逐年扩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成
信息消费作为我国新型消费方式之一,已经成为巩固扩大传统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动力。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和传统消费融合催生了多种消费新业态,有力提升了信息消费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消费和新业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信息消费可以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并且新业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珠三角城市群信息消费和新业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边际作用明显大于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最后,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息消费 区域经济增长 新业态 调节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尹来盛
地方政府组织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以撤县(市)设区为代表的行政辖区调整成为整合城市地区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大城市群12个撤县(市)设区的案例为样本,实证检验以撤县(市)设区为代表的辖区合并是否有利于提升经济绩效。研究得出:撤县(市)设区显著改善了区域经济绩效,为我国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方向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余汪龙 马智胜
考虑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基于2003-2012年市级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模型测度出中国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三大都市圈35个城市的工业效率。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工业发展综合效率水平均相对较低。同时,对区域工业综合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产业结构、资源禀赋水平平、科学技术支出与综合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资本与劳动比、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综合效率表现出显著负相关。最后,依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加大生产技术研发投入入,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提升;合理调整地区外资政策,充分发挥外资和人力优势;加大环保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力度,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体系;切实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优化能源结构...
关键词:
工业效率 数据包络模型 影响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陆雪琴 马玉梅
本文聚焦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群,以城市群涉及的地级市数据为基础,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和Kernel密度估计分别测度城市群消费活力的区域差异和时空演变过程。结果显示:首先,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消费活力Dagum-基尼系数均不断缩小,各地消费活力逐渐趋于均衡,且不同城市群组间差距缩小是导致消费活力空间分布趋于均衡的主要原因;其次,尽管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整体消费活力正在逐渐提高,但不同区域城市群消费活力的变化过程呈现明显异质性。据此,本文在促进不同城市群消费市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理论支撑与现实依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戴宏伟 刘敏
本文建立了区域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客观赋权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和长三角都市圈的区域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长三角都市圈的区域竞争力高于京津冀都市圈。京津冀和长三角都市圈一方面要通过完善区域内各省市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提高地区个体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要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同时,通过区域内部资源整合、产业协作等措施,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同时,京津冀应学习借鉴长三角区域协作发展的经验,加强区域内部整合与协作,以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京津冀 长三角 区域竞争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范晓
当前我国提出将上海、北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服务业在科创中心产业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也是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发展好科技服务业对建设科创中心意义重大。与此同时,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分别是上海、北京建设科创中心可以依托的重要腹地,通过实证方法,对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与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大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就两地区科技服务业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集聚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 京津冀 科技服务业 区位熵 集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范晓
当前我国提出将上海、北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服务业在科创中心产业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也是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发展好科技服务业对建设科创中心意义重大。与此同时,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分别是上海、北京建设科创中心可以依托的重要腹地,通过实证方法,对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与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大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就两地区科技服务业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集聚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 京津冀 科技服务业 区位熵 集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晓静
创新效率是反映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利用Malmquist方法对2010—2019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中38个城市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来反映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十三五”时期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发展态势好于“十二五”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大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动态变化存在差异,京津冀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处于提升状态,长三角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略有下降。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受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的影响程度存在区域差异。据此,文章提出要加快区域工业企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大经费和人员等创新要素投入,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等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崔也光 陈乐巩
文章以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三大经济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搜集了2010—2013年四年的数据,利用GDP等指标分析了三大经济区对全国的贡献,并从无形资产结构、知识产权指数、专利申请授予量以及专利有效量的角度对三大经济区无形资产的质量情况作对比。研究发现,三大经济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且无形资产整体质量领先全国。但三大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无形资产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晓静
创新效率是反映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利用Malmquist方法对2010—2019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中38个城市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来反映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十三五”时期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发展态势好于“十二五”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大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动态变化存在差异,京津冀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处于提升状态,长三角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略有下降。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受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的影响程度存在区域差异。据此,文章提出要加快区域工业企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大经费和人员等创新要素投入,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等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汪建成 丘凌峰
本研究探讨不同类型跨国公司在成本变动的在华区位选择问题。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相比较,外商直接投资倾向于选择成本更低的地区;相对于欧美日韩企业而言,港澳台企业对于成本变动的反应更强烈;传统制造型企业对于成本变动有更强烈的反应,而新成立高科技企业数量在某一地区所占的比例则随着成本升高而上升。同时,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对于成本变动的敏感性得到了部分验证。
关键词:
跨国公司 成本变动 区位倾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青霞 夏传信 施建军
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科技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及其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都与科技人才集聚形成正向的交互效应,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人才集聚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更大,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产业协同集聚的效应则显著为负,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科技人才集聚的对数值超过0.254 3时,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总效应为正,低于0.254 3时,产业协同集聚则对区域创新起着抑制的作用。
关键词:
科技人才集聚 产业集聚 区域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