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90)
- 2023(7630)
- 2022(6450)
- 2021(5853)
- 2020(4786)
- 2019(10675)
- 2018(10250)
- 2017(18858)
- 2016(11104)
- 2015(12091)
- 2014(11625)
- 2013(11081)
- 2012(10078)
- 2011(9057)
- 2010(9002)
- 2009(7926)
- 2008(7691)
- 2007(6795)
- 2006(5796)
- 2005(4931)
- 学科
- 济(36397)
- 经济(36344)
- 管理(25499)
- 业(25473)
- 企(19056)
- 企业(19056)
- 方法(17840)
- 数学(16170)
- 数学方法(15976)
- 农(11856)
- 中国(10266)
- 学(9809)
- 财(8863)
- 贸(8433)
- 贸易(8433)
- 业经(8327)
- 易(8257)
- 农业(8008)
- 理论(7510)
- 技术(6640)
- 教育(6373)
- 制(6097)
- 环境(6019)
- 教学(5709)
- 融(5691)
- 金融(5690)
- 银(5648)
- 银行(5584)
- 地方(5394)
- 行(5298)
- 机构
- 大学(150931)
- 学院(150574)
- 济(56947)
- 经济(55873)
- 研究(55364)
- 管理(52368)
- 理学(46356)
- 理学院(45777)
- 管理学(44720)
- 管理学院(44488)
- 农(39137)
- 科学(38653)
- 中国(38346)
- 京(31752)
- 业大(31649)
- 农业(31528)
- 所(30446)
- 研究所(28565)
- 中心(24022)
- 财(23491)
- 江(22521)
- 农业大学(21319)
- 院(20378)
- 范(19921)
- 财经(19623)
- 师范(19523)
- 北京(19462)
- 技术(18971)
- 省(18321)
- 经(18073)
- 基金
- 项目(111245)
- 科学(85053)
- 基金(79187)
- 家(73917)
- 国家(73306)
- 研究(73245)
- 科学基金(60138)
- 社会(45332)
- 省(44950)
- 社会科(42925)
- 社会科学(42912)
- 基金项目(42315)
- 自然(41730)
- 自然科(40820)
- 自然科学(40802)
- 自然科学基金(40116)
- 划(38693)
- 教育(35747)
- 资助(32187)
- 编号(27945)
- 重点(26075)
- 部(23952)
- 创(23892)
- 计划(23714)
- 发(23192)
- 创新(22357)
- 科研(22334)
- 科技(21808)
- 成果(21459)
- 业(20911)
共检索到211337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桂平 韦小丽 田雨风 苏石诚 吴高殷
【目的】红豆树是中国特有濒危树种,也是珍贵用材和优良园林绿化树种。筛选红豆树组织培养最适繁殖条件,为提高繁殖率、完善红豆树组织培养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以红豆树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消毒方式、基本培养基、蔗糖、琼脂浓度和p H对茎段启动培养的影响。【结果】红豆树幼嫩茎段消毒以0.1%KMn O410 min+75%乙醇30 s+0.1%Hg Cl28 min效果最佳,污染率仅6.98%,成活率达100%;启动培养条件以基本培养基1/2MS+蔗糖浓度30 g/L+琼脂8 g/L+p H6.0的效果最好,丛生芽诱导率达85.19%。【结论】消毒方式、基本培养基、蔗糖及琼脂浓度和p H是红豆树茎段初代培养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恩苓
海南省为我国热带雨林地之一,物种资源丰富,尤其是珍稀名贵树种资源。长期以来,由于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在造林上重视短周期速生林的发展,导致珍稀名贵树种资源越来越少,有些已面临濒危,更谈不上满足社会需求。为保护发展珍稀名贵树种,丰富社会对珍稀树种产品的需求,建议国家启动珍稀树种基地建设工程,地方政府应将珍稀树种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探索建立珍稀树种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发展模式。
关键词:
珍稀树种 资源 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国胜 衷海燕
铁力木为热带季雨林特有珍稀树种,材质优良,历来被视为重要的林木资源,尤因"坚硬"而被大量运用于"广船"的制造。历史上,广东铁力木地理分布广泛,以广东西部山区最为集中;粤北及珠江三角洲一带也有铁力木分布;粤东大约在东经115°以东则基本无铁力木分布。但自16世纪中叶以来,广东铁力木在数量和木材品级上均呈逐步下降趋势。由于造船、建筑、家具制作、皇木采办等社会需求引发的原木砍伐,导致优质活态铁力木资源急剧减少。18世纪以后大规模山地开发导致的生境破坏、宜林地消失则是广东铁力木告罄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铁力木 地理分布 林木资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国胜 衷海燕
铁力木为热带季雨林特有珍稀树种,材质优良,历来被视为重要的林木资源,尤因"坚硬"而被大量运用于"广船"的制造。历史上,广东铁力木地理分布广泛,以广东西部山区最为集中;粤北及珠江三角洲一带也有铁力木分布;粤东大约在东经115°以东则基本无铁力木分布。但自16世纪中叶以来,广东铁力木在数量和木材品级上均呈逐步下降趋势。由于造船、建筑、家具制作、皇木采办等社会需求引发的原木砍伐,导致优质活态铁力木资源急剧减少。18世纪以后大规模山地开发导致的生境破坏、宜林地消失则是广东铁力木告罄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铁力木 地理分布 林木资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乔栋 韦小丽 李群
为构建花榈木组织培养的无菌繁殖体系,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药剂组合对其籽苗茎段、幼苗茎段和叶片、成年植株茎段和嫩叶等外植体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籽苗茎段以70%乙醇消毒30 s+0.1%升汞灭菌8 min+培养基中添加PPm 0.5 m L/L的消毒效果最好;幼苗外植体最佳采集时间为4月,茎段用70%乙醇浸泡30 s+(50 mg/L利福平+50 mg/L氯霉素)混合液浸泡30 min+0.1%升汞浸泡8 min消毒效果最好,叶片用70%乙醇浸泡30 s+(50 mg/L利福平+50 mg/L氯霉素)混合液浸泡30 min+0.1%升汞浸泡6 min消毒效果最好;成年植株叶片以4月采集较...
关键词:
花榈木 外植体 消毒方法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叶杰成 郑国良 朱勇强
报道武义县珍稀濒危树种17种,其中国家级7种,省级10种;同时发现羽毛球树BuckleyalanceolataMiq.,黑壳楠LinderamegaphyHemsl.等2种为武义县分布新纪录。对全县珍稀濒危树种的分布、现状及保护价值等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建立牛头山自然保护区等具体保护意见。
关键词:
珍贵树种 资源 武义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骆文坚 金国庆 何贵平 冯建国 张东北 周志春
利用浙江龙泉和庆元两地在较好立地上营造的21 36年生红豆树、江南油杉、伯乐树、闽楠、刨花楠和乐东拟单性木兰6种珍贵用材树种的片林,以研究其生长、干形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红豆树是一个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大、径生长速生持续期长、木材基本密度中等及其径向均匀性较高的珍贵用材树种,平均年轮宽度达到0.8 1.2 cm,36年生时按宽度和面积计算心材比例分别为60.57%和37.47%。因红豆树分叉干特性明显,在栽植的第2年就应及时修枝抹芽和施肥,以培育树干通直、心材比例高的优质干材。江南油杉和闽楠等其它5种珍贵用材树种皆较少分叉干,其树干通直。闽楠以材质优良而闻名,木材密度中等,虽然...
关键词:
珍贵用材树种 人工林 生长 材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清华 郭泉水 徐德应 阎洪
本文在珙桐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IDRISI和专门计算机软件 生态信息系统GREEN ,找出适宜珙桐分布的气候参数区间 ,并以此确定了珙桐的适宜分布区 ,在此基础上根据全球气候预测模型GCMs 预测的 2 0 30年气候变化的结果 ,就气候变化对珙桐地理分布的可能影响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 :到 2 0 30年珙桐的适宜分布区将发生改变 ,其中 ,适宜分布区的东界约向西移动 0°1 8′~ 1°1 8′ ,西界东南段约向东移动 0°1 8′~ 1°5 4′ ,北界和南界变化不大 ;2 0 30年适宜珙桐分布的面积比当前气候条件下适宜珙桐分布的面积约减少 2 0 %。本...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继新 麻静 贾宏炎 曾冀 雷渊才 蔡道雄 郝建
应用30年生格木人工林树干解析资料,对珍稀濒危树种格木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中等木胸径生长量的速生期在7~25年,连年生长量最高峰值在第15年,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20~26年相交;林分优势木径向生长的速生期在5~28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11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18~19年。(2)林分中等木树高生长的速生期在第4~21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7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第8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曲线在8~21年多次相交;林分优势木树高生长的速生期在4~20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4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第9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在9~16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在留 辉朝茂
对巨龙竹幼年竹和成年竹材料采集、处理、试管引入、丛芽诱导、丛芽增殖和生根、再生植株炼苗等进行系统研究,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出各阶段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丛芽增殖倍数与BA用量成正比,但随着BA用量加大或长期在高浓度BA上培养易产生花芽,说明BA有使丛芽细胞从营养状态向生殖状态转变的作用;KT在丛芽高生长方面起主导作用,能使丛芽节间伸长,使细胞从生殖状态向营养状态转变;椰乳有改善丛芽或苗生长的作用。在诱导丛芽生根过程中,IBA起主导作用,配合少量NAA使用可得到生根良好、移栽成活率较高的再生小植株。巨龙竹成年竹组织培养与外植体采集部位、采集时间、采集地等相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臧新 吕晓辉 杨冬之 黄象男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6-BA、GA3、和BR 3种激素对红豆杉离体胚培养的影响,并建立了2种红豆杉的离体胚培养和植株再生系统。结果表明,6-BA对2种红豆杉种胚的萌发促进作用最大,BR次之,GA3最小。南方红豆杉种胚萌发的最佳激素组合为1.5 mg/L 6-BA+1.7×103ng/L BR+2 mg/L GA3。短叶红豆杉种胚萌发的最佳激素组合为1.0 mg/L 6-BA+1.7×103ng/L BR+4 mg/L GA3。
关键词:
红豆杉 离体胚培养 激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培忠
经14a的收集和引种栽培,已引进了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珍稀濒危树种共38科63属83种,占全国保护树种总数的23.4%,占广西保护树种总数的67.4%。对30个保护树种进行了播种、扦插等试验,已成功地繁殖了一批苗木。进行了34个树种的物候相、生长量、适应性等观测。并建立了0.46hm2的种质资源引种保存区
关键词:
珍稀濒危树种,引种保存,繁殖,种质资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继敏 殷晓洁 高伟杰 刘一飞 李子康
【目的】中国珍稀濒危柏科树种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预测其在中国未来不同气候情景的潜在适生区分布,以期对树种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3个树种的地理分布信息及37个环境因子数据,利用R语言优化后的最大熵模型(MaxEnt),分析影响其潜在适生区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及在气候变化下的响应方式。【结果】1)MaxEnt模型优化后,各树种的AUC值均大于0.9,说明模型预测精度极好;2)13个树种分布范围较为狭窄,除朝鲜崖柏主要分布在东北长白山地区,其余树种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3)影响树种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依次为:最干月降水量(BIO14,PC=35%)>温度年较差(BIO7,PC=17.1%)>海拔(ALT,PC=9.2%)>等温性(BIO3,PC=8.5%)>坡度(SLO,PC=7.2%)>最冷月最低温(BIO6,PC=5.3%);4)未来气候情景下,随着碳排放浓度增加,巨柏、西藏柏木、翠柏、台湾杉及越南黄金柏总适生区面积呈扩增趋势;水松、崖柏、岩生翠柏、红桧、福建柏、朝鲜崖柏总适生区面积呈缩减趋势;而水杉和岷江柏木在不同气候情景下总适生区面积呈现不同扩增及缩减趋势。【结论】优化后的MaxEnt模型,很好地模拟出珍稀濒危柏科树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各树种的适生区分布多呈不连续分布,建议扩宽其适生区范围,加强对其生境的保护。
关键词:
珍稀濒危 柏科 优化最大熵模型 气候变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博一 董灵波 刘兆刚
【目的】水曲柳、黄菠萝和紫椴为小兴安岭地区亚顶极群落主要建群树种,分析水曲柳、黄菠萝和紫椴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的潜在分布区,揭示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格局影响,进而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国家储备林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基于19个气候因子、土壤以及海拔数据,运用MaxEnt模型预测了小兴安岭地区3个珍稀易危树种当前、未来(2021—2040年、2041—2060年、2061—2080年和2081—2100年)4种气候变化情景(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下潜在分布情况。【结果】1)MaxEnt模型拟合效果良好,AUC值均大于0.7;2)水曲柳重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年降水量、最热季度的平均温度、最湿月份降水;黄菠萝重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年降水量、最冷季度的平均温度、最冷季降水;紫椴重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最冷季度的平均温度;3)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水曲柳适生区面积波动较大;黄菠萝在ssp370气候情景下,适生区面积缩减程度最大,其他情况适生区面积趋于平稳;紫椴适生区面积为21 769.87~25 579.46 km2,变化范围小,适生区面积有减小趋势。4种气候变化下3个树种核心区中心海拔升高31~222 m。【结论】为使小兴安岭地区森林质量提升,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可在伊春市大力种植黄菠萝,在黑河市南部和伊春市北部大力种植紫椴。气候变化对水曲柳影响较大,适生区存在面积小,并且适生区等级降低面积大,建议加大对水曲柳保护力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佘佳荣 郑琼 张轩 喻宁华 黄丽
【目的】对湖南省西部地区(湘西地区)珍稀树种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林地健康度之间关系的探究,可为林地管理及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湘西山区中3种树木(南方红豆杉、樟木及楠木)为研究对象,利用典型样地与随机取样法,对样区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探究了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与林地树木健康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样区林地土壤密度在0.70~0.95 g·cm~(-3)之间,与总孔隙度、含水量、pH值等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6.31~6.68)呈中性偏弱酸性,与水解氮、有效磷与速效钾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但与全磷之间则存在显著正相关性。樟木林地与楠木林地土壤纤维素酶的活性分别为254~306、232~273 U·g~(-1),显著高于南方红豆杉的92~109 U·g~(-1)。土壤pH值与多数酶之间呈负相关,而TOC、TN等则与土壤酶活性多呈显著正相关。样区林地土壤共检测出1 612种细菌和2 276种真菌,细菌中以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群,二者相对丰度占比超过50%,真菌中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占据绝对优势,占比超过50%。林地土壤中细菌与真菌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交互作用,健康林地土壤中微生物OTUs数目更多,Alpha多样性也更高。【结论】有机质含量、水解氮、有效磷与速效钾等土壤理化性质与林地健康度之间显著相关,不同土壤理化性质之间也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健康林地土壤酶活性更高,其微生物(尤其是细菌)丰度与群落多样性均高于不健康林地,不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复杂稳定的生态系统。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