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87)
- 2023(10807)
- 2022(9104)
- 2021(8214)
- 2020(6543)
- 2019(14728)
- 2018(14226)
- 2017(26092)
- 2016(14376)
- 2015(15648)
- 2014(15328)
- 2013(15112)
- 2012(14166)
- 2011(13034)
- 2010(13132)
- 2009(11727)
- 2008(11467)
- 2007(10115)
- 2006(9034)
- 2005(8247)
- 学科
- 济(61540)
- 经济(61474)
- 业(39424)
- 管理(38413)
- 企(29573)
- 企业(29573)
- 方法(20761)
- 中国(19987)
- 农(19511)
- 地方(19142)
- 数学(17732)
- 数学方法(17542)
- 业经(15636)
- 农业(13668)
- 学(13173)
- 财(12802)
- 贸(12627)
- 贸易(12615)
- 易(12180)
- 技术(11316)
- 环境(10736)
- 银(10728)
- 银行(10681)
- 地方经济(10674)
- 发(10605)
- 融(10492)
- 金融(10492)
- 制(10425)
- 行(10336)
- 和(8831)
- 机构
- 学院(205592)
- 大学(203729)
- 济(83121)
- 经济(81491)
- 研究(76215)
- 管理(75939)
- 理学(65603)
- 理学院(64742)
- 管理学(63550)
- 管理学院(63195)
- 中国(56060)
- 科学(49412)
- 农(45553)
- 京(44203)
- 所(39973)
- 研究所(36628)
- 业大(36264)
- 农业(35911)
- 财(35669)
- 中心(34311)
- 江(31777)
- 范(28895)
- 师范(28443)
- 财经(28173)
- 北京(28018)
- 院(27204)
- 经(25676)
- 省(25354)
- 州(25334)
- 经济学(24445)
- 基金
- 项目(141578)
- 科学(111127)
- 基金(101583)
- 研究(98528)
- 家(91616)
- 国家(90777)
- 科学基金(76573)
- 社会(62896)
- 社会科(59636)
- 社会科学(59624)
- 省(57230)
- 基金项目(54458)
- 自然(50915)
- 自然科(49768)
- 自然科学(49751)
- 自然科学基金(48866)
- 划(48557)
- 教育(45100)
- 资助(40035)
- 编号(38398)
- 发(36316)
- 重点(32608)
- 创(30300)
- 部(30108)
- 成果(29909)
- 创新(28301)
- 课题(28009)
- 发展(27994)
- 计划(27653)
- 展(27525)
共检索到312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岩 金幼菊 邹祥旺 陈华君
为了探讨珍珠梅花挥发物对环境的影响,该文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热脱附 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近自然状态下珍珠梅花的挥发物种类和相对含量;采用不同浓度珍珠梅鲜花对小鼠进行处理,分析了珍珠梅花挥发物对小鼠旷场行为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珍珠梅鲜花的挥发物对小鼠探索性、兴奋性、运动性有抑制作用;低浓度挥发物对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无明显影响,高浓度挥发物抑制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珍珠梅鲜花的挥发物中,含氮化合物含量高,如三甲胺、1,1 二甲基脲、烟碱醛等,这些物质可能是对小鼠的旷场行为及学习记忆能力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华 金幼菊 周金星 李文彬
采用改进的便携式循环收集装置,直接捕集无损伤天然活体绿化植物珍珠梅的挥发成分,进行热脱附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TCT GC MS)分析,鉴定出不同季节的挥发成分差异,并结合相关的人体脑波测试实验总体结果及挥发成分中的刺激性、毒害性物质评价,指出珍珠梅对于林业人类工效学中绿色嗅觉环境建设的慎用问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艳英 王成 郄光发 董建华 蒋继宏
采用旷场试验,连续6天观察分析昆明种小白鼠经不同浓度侧柏枝叶挥发气味环境处理后行为指标的变化,研究侧柏枝叶挥发物对小白鼠自发行为的影响,以评价侧柏挥发物的保健功能。结果表明:1)处理组小白鼠在旷场中的运动总路程大于对照组,且与浓度的大小呈正相关,表明侧柏挥发物有助于提高小白鼠的兴奋性。2)中央格运动总路程、中央格运动时间、站立次数等3项指标呈现阶段性变化,在适应阶段处理组的探究能力大于对照组,熟悉环境阶段则差异不明显,但处理组指标数值的下降幅度远远大于对照组,表明侧柏挥发物在增加小鼠认知能力,提高记忆能力方面起到有利的作用。3)处理组和对照组小白鼠体质量变化相同,但处理组小白鼠的粪便粒数始终比...
关键词:
侧柏 挥发物 小白鼠 自发行为 旷场试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萌 阿不都瓦哈·艾再孜 阿地力·沙塔尔
[目的]探究对枣实蝇有引诱作用的挥发性物质,研发基于行为调节的防治技术。[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枣实蝇成虫对6种枣果挥发物的选择行为反应,并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田间引诱试验。[结果]室内试验结果显示,枣实蝇成虫对6种枣果挥发物具有显著正趋性。枣实蝇雌虫对棕榈酸乙酯、月桂酸乙酯、肉豆蔻酸的选择率较强,选择率均为30%以上;雄虫对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的选择率较强,选择率均为25%以上,从不同浓度梯度(原液、10%溶液、1%溶液)的选择率和选择系数来看,随浓度的递减,其选择率和选择系数也在递减,原液的选择率分别为10%溶液及1%溶液的2.5倍及5倍以上。田间试验发现:肉豆蔻酸对枣实蝇雌虫的诱集效果较强,2 d最多诱捕数量为15头·只-1,平均诱捕数量为11.4头·只-1,十四酸乙酯次之。在6种不同挥发物中油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对枣实蝇雄虫的引诱效果较强。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在6种挥发性物质及混合物中,月桂酸乙酯及十四酸乙酯对枣实蝇雌雄虫的引诱效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挥发物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枣果挥发物中棕榈酸乙酯、月桂酸乙酯、肉豆蔻酸与枣实蝇偏爱选择密切相关。在田间试验中:枣实蝇成虫对肉豆蔻酸的选择率较强,为研发枣实蝇引诱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枣实蝇 挥发物 嗅觉仪 选择率 选择系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立军 李新岗 刘惠霞
【目的】研究木枣枝条和不同处理枣吊的挥发性组分和含量,分析枣镰翅小卷蛾对不同处理枣吊的行为反应,为生产上应用植物源引诱剂防治枣镰翅小卷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和GC-MS,分析木枣枝条和不同处理枣吊的挥发物成分,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AG)和Y-嗅觉仪,测定枣镰翅小卷蛾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结果】木枣枝条的挥发物成分有9种,主要挥发性组分为萜类和酯类化合物;木枣不同处理枣吊共有的挥发物成分有17种,多为萜类、酯类和醇类化合物。健康枣吊、人工机械损伤枣吊和虫害枣吊相比,三者在挥发性组分组成及比例上均存在差异,并且在遭受虫害后,木枣枣吊可释放出虫害诱导型挥发物乙酸-4-...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林富平 周帅 马楠 张汝民 高岩
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吸附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近自然状态下金桂Osmanthus fragrans‘Thunbergii’,银桂O.fragrans‘Odoratus’,丹桂O.fragrans‘Aurantiacus’和四季桂O.fragrans‘Sem-perflorens’叶片挥发物(VOCs)的组分和含量;同时采用自然沉降法,调查了4个桂花品种林地空气中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结果表明:金桂叶片VOCs中主要成分为(Z)-乙酸-3-己烯酯、己醛、辛醛、壬醛、癸醛、6-甲基-5-庚烯-2-酮和3-己烯醇;四季桂主要成分为(Z)-乙酸-...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邢亚 迟德富 宇佳 严峻鑫 冉亚丽
【目的】从12种植物挥发物中筛选出对杨干象成虫具有显著驱避、引诱作用的挥发性物质,并为生产制备驱避引诱剂提供依据,为有效控制杨干象种群奠定基础。【方法】利用EAG技术对12种植物挥发物质进行触角电生理反应,筛选出与对照差异显著的植物挥发物,再进行浓度梯度筛选。进而,进行Y型嗅觉仪和风洞生物测定。【结果】糠醛、苯甲酸、丁香酚、橙花醇、香茅醇、香柏油6种植物挥发物在1mol·L-1浓度下均能引起雌雄成虫较强的EAG反应(P<0.05);行为反应测试表明:Y型嗅觉仪生测中1mol·L-1寄主植物挥发物糠醛对杨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彬 付晓霞 韩启 张宝民 张大明 李兴鹏 高长启 孙晓玲
采用动态顶空采样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GC-MS)研究受榆紫叶甲成虫危害的家榆挥发物的变化情况,并利用触角电位和"Y"型嗅觉仪比较分析榆紫叶甲雌雄成虫对主要成分的触角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特点。结果表明:受榆紫叶甲成虫危害的家榆释放19种成分,其中顺-3-己烯醇、α-蒎烯、柠檬烯、顺-3-乙酸叶醇酯、芳樟醇、水杨酸甲酯、石竹烯、α-法尼烯和(E,E)-4,8,12-三甲基-1,3,7,11-十三碳四烯(TMTT)9种化合物与健康家榆相比有显著差异。除了TMTT,对其余8种化学标准品进行生测的结果表明:雌性成虫对顺-3-己烯醇、芳樟醇和α-法尼烯有较强的趋性反应,而雄性成虫对α-法尼烯和石竹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立超 迟德富 谢兴 王广利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以收率为指标的CO2超临界萃取小叶杨树皮挥发物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萃取压力25MPa、温度50℃、时间60min为小叶杨树皮挥发物的最佳萃取条件,收率为3.56%;依此条件分别萃取白城二号杨、小黑杨、俄罗斯杨、中东杨、小青杨、小青×黑杨、大青杨、斯大林杨、银中杨和小叶杨的树皮挥发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物的化学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酯类、酸类、烃类等化合物,其中以酸类物质含量最高,其他物质含量均较低;萘、醌、、酮等大分子物质含量较少;中东杨和斯大林杨树皮中特异化合物种类较多。同时利用"Y"形嗅觉仪测定青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咏洁 张培毅 刘君 金幼菊 张真
利用树木解剖及昆虫饲养选择的方法调查红脂大小蠹的捕食性天敌,发现一种鞘翅目颚甲科的昆虫为红脂大小蠹的天敌。利用Y-型嗅觉仪进一步研究发现健康油松挥发物、虫害油松挥发物及虫粪挥发物对该天敌昆虫都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尤其对虫害油松挥发物趋向行为更强烈。该天敌昆虫在栖境定位和寄主选择过程中所利用的挥发物主要来自上述3类挥发物。4种单萜烯化合物对此种天敌昆虫的室内引诱实验发现,(S)-(+)-3-蒈烯对天敌的引诱作用较为强烈。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凌 闫大琦 毛云玲 祁荣频 胡光辉 闫争亮
测定了楚雄腮扁叶蜂雄蜂、抱卵雌蜂对云南松针叶粗提物、卵和针叶混合粗提物、已产卵雌蜂的趋向反应.结果显示,楚雄腮扁叶蜂抱卵雌蜂对这3种气味均表现出明显的趋向反应;与针叶粗提物相比,抱卵雌蜂对卵和针叶混合粗提物趋向反应更明显.雄蜂对针叶粗提物有明显趋性,但对卵和针叶混合粗提物、已产卵雌蜂均无趋向反应.野外调查表明,楚雄腮扁叶蜂雌蜂在云南松上的产卵数明显高于云南油杉;对松针针叶营养物的测定表明,云南松氨基酸含量比云南油杉多.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琪 彭璐 严善春 廖月枝
本文研究了松梢象对寄主红松挥发物组分S型α--蒎烯、R型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罗勒烯、莰烯、3--蒈烯及反--柠檬烯8种挥发物,在0.0004、0.004、0.04、0.4及0.8mol/L浓度下的触角电位反应及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这8种挥发物单体在各浓度下均能引起松梢象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且相同挥发物EAG反应值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松梢象尤其对0.4和0.8mol/L浓度下的S型α--蒎烯、R型α--蒎烯反应较强。"Y"型嗅觉仪行为测定表明,除β--月桂烯无明显定向作用、反--柠檬烯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外,其他6种挥发物对松梢象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诱引作用。反--柠檬烯在0...
关键词:
松梢象 红松 挥发物 触角电位 行为反应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樊建庭 张冬勇 章祖平 孟俊国 王义平
研究了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对于寄主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不同部位的取食选择性,并对相应部位的挥发物进行了成分分析。室内取食试验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对不同年龄的寄主植物枝条有显著的取食选择性,取食量大小顺序为:1年生>3年生>2年生枝条;野外取食调查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对寄主植物树冠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向枝条也存在显著的取食选择性,取食量大小分别为:中层>上层>下层,南向>北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部位枝条挥发物成分差异很大,其中不同枝条挥发物中的α-蒎烯含量为:1年生>3年生>2年生枝条,上层>中层>下层,不同方向枝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凡 鲁继红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extract the volatiles and wound-induced volatiles of Ricinus communis, the volatile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by GC-MS. The main volatile from intact leaves of Ricinus communis was 3 kinds of different constitution of dibutyl phthalate...
关键词:
蓖麻 挥发物 创伤诱导挥发物 固相微萃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明 崔晓宁 孙可可 刘德广
【目的】比较健康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植株与经过机械损伤、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和苹果小吉丁虫(Agrilus mali Matsumura)成虫危害后的植株释放挥发物组分及含量的差异,了解不同诱导方法对苹果小吉丁虫寄主植物挥发物释放的影响,为开发高效的植物源诱捕剂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收集不同处理新疆野苹果植株挥发物,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来检测和鉴定收集到的挥发物的化学组分及相对含量,同时使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