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41)
2023(4887)
2022(4197)
2021(4042)
2020(3350)
2019(7617)
2018(7532)
2017(13190)
2016(7891)
2015(9037)
2014(9291)
2013(8958)
2012(8523)
2011(7935)
2010(8254)
2009(7395)
2008(7784)
2007(7147)
2006(6428)
2005(5934)
作者
(25781)
(21409)
(21204)
(20466)
(14016)
(10463)
(9696)
(8338)
(8216)
(7898)
(7632)
(7557)
(7397)
(7042)
(7009)
(6611)
(6502)
(6461)
(6361)
(6275)
(5921)
(5462)
(5285)
(5186)
(5115)
(4917)
(4910)
(4757)
(4540)
(4475)
学科
(25958)
经济(25910)
管理(19611)
(17370)
(15187)
(14920)
企业(14920)
方法(8917)
(8120)
理论(7978)
中国(7243)
(6668)
业经(6632)
数学(6100)
数学方法(5936)
教育(5875)
(5838)
(5532)
农业(5344)
教学(4722)
地方(4559)
(4517)
(4499)
银行(4450)
经济学(4400)
(4276)
(4245)
(4239)
财务(4227)
财务管理(4207)
机构
大学(118420)
学院(116914)
研究(43883)
管理(36932)
(36272)
经济(35187)
中国(32412)
科学(31750)
理学(30607)
理学院(30077)
管理学(29191)
管理学院(28977)
(26119)
(24810)
(24687)
研究所(22755)
(21196)
(19666)
农业(19628)
中心(19517)
(19394)
师范(19333)
业大(18966)
(16468)
北京(16420)
(16050)
(15768)
师范大学(15590)
技术(15447)
财经(14991)
基金
项目(73419)
科学(55560)
研究(51600)
基金(50581)
(46461)
国家(46055)
科学基金(36942)
(29490)
社会(28816)
社会科(26798)
社会科学(26788)
基金项目(26294)
(25858)
自然(25640)
教育(25353)
自然科(24986)
自然科学(24977)
自然科学基金(24516)
编号(21892)
资助(21002)
成果(20141)
重点(18121)
课题(16425)
(15559)
(15536)
计划(14934)
(14765)
科研(14606)
创新(13795)
(13741)
期刊
(47241)
经济(47241)
研究(34614)
中国(26919)
学报(25568)
(21868)
科学(21722)
教育(20141)
大学(17640)
学学(16228)
(15891)
农业(14367)
管理(13880)
技术(9567)
图书(8966)
(8558)
金融(8558)
(7644)
业经(7626)
(7506)
财经(7162)
书馆(6630)
图书馆(6630)
业大(6437)
经济研究(6289)
(6206)
资源(5938)
问题(5836)
(5496)
论坛(5496)
共检索到183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亚  杨青  邓植文  董思远  刘志伟  
应用形态学、解剖学及组织学方法对玻璃扯旗鱼的性别特征及其幼鱼性别分化基本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6月龄玻璃扯旗雌鱼卵巢中能观察到各时相的卵母细胞,在雄鱼精小管管腔内有大量精子;4月龄以上玻璃扯旗雌鱼的腹部隆起,并有淡黄色颗粒状组织,而雄鱼无类似结构;100日龄以上雌鱼的臀鳍有钩状小齿,但2月龄前的幼鱼无该组织。550日龄幼鱼性腺发育状态显示:10日龄以下幼鱼的体内无分化明显的生殖腺;15日龄幼鱼体内有生殖包囊,且15日龄之前仅在腹腔一侧可观察到性腺组织,而25日龄幼鱼的腹腔两侧均有对称分布的类卵巢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游秀容  蔡明夷  姜永华  王志勇  
利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大黄鱼的性腺分化和发育规律。大黄鱼受精卵于2009年9月22日开始孵化,孵化水温26℃,育苗水温22.0~25.8℃,养殖水温11.5~25.6℃。20日龄稚鱼(体长17.6~19.2 mm)腹腔中一对原始性腺已经形成。55日龄幼鱼(体长27.5~37.0 mm)半数个体性腺中形成成簇发育的卵原细胞群,标志着卵巢解剖学分化开始。减数分裂和卵巢腔的形成同时开始于60日龄(体长28.0~37.2 mm)。120日龄幼鱼(体长39.2~51.0 mm)性腺中,初级卵母细胞出现,标志着卵巢细胞学分化的开始。精巢分化开始于第95日龄(体长38.0~48.0 mm),其解剖学标志为生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文君  王开顺  邵明瑜  张全启  张志峰  
利用组织学方法对人工培育的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Basiewsky)仔、幼鱼性腺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性腺的发育与体长密切相关。刚孵化石鲽的原生殖细胞数目为2个,孵化3 d数目增至8个,之后经过迁移,至孵化9 d到达生殖嵴。在全长为7.2~8.5 mm(孵化9~11 d)的仔鱼中,性腺原基中的体细胞迅速增殖并包围原生殖细胞,后者在全长10~15 mm(孵化后10~35 d)的仔幼鱼中增殖成为生殖干细胞。原始性腺在全长15~30 mm(孵化40~60 d)的幼鱼中逐渐发育完善,呈细线状,位于腹腔后部中肾管下方紧贴体壁。雌性性腺最早在全长32.5 mm(孵化66 d)的个体...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祁博   李胜杰   杜金星   肖小芳   张东云   朱涛   雷彩霞   刘志军   宋红梅  
为探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性腺发生、性别分化及发育规律,本研究对1、2、3、4、5、6、12、24、36和48月龄草鱼性腺组织结构以及性别特征基因cyp19a1a和amh的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组织切片结果显示,2月龄时,首次在生殖嵴中观察到原始生殖细胞,标志原始性腺形成。3月龄时,雌性草鱼性腺中观察到卵巢腔和卵巢小叶。4月龄时,观察到卵原细胞,表明其在3月龄时出现解剖学分化,4月龄时出现细胞学分化。4月龄雄性草鱼在性腺中观察到输精导管,5月龄时观察到精原细胞,表明其在4月龄出现解剖学分化,5月龄出现细胞学分化。12、24、36和48月龄草鱼卵巢分别处于发育的第Ⅰ、Ⅱ、Ⅲ和Ⅳ期,精巢则分别为发育的第Ⅱ、Ⅱ、Ⅲ和Ⅳ期。荧光定量结果显示,雌性特征基因cyp19a1a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2月龄时显著上调(P<0.05),3、6和48月龄时处于峰值。雄性特征基因amh在精巢中表达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月龄时显著上调(P<0.05),5月龄时达到峰值。综上,草鱼性腺发育启动时间约为2月龄,雌雄性腺分化时间分别约为3月龄和4月龄,至4龄时雌雄性腺发育成熟。本研究结果丰富了草鱼的繁殖生理学资料,也为其性别调控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祁博   李胜杰   杜金星   肖小芳   张东云   朱涛   雷彩霞   刘志军   宋红梅  
为探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性腺发生、性别分化及发育规律,本研究对1、2、3、4、5、6、12、24、36和48月龄草鱼性腺组织结构以及性别特征基因cyp19a1a和amh的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组织切片结果显示,2月龄时,首次在生殖嵴中观察到原始生殖细胞,标志原始性腺形成。3月龄时,雌性草鱼性腺中观察到卵巢腔和卵巢小叶。4月龄时,观察到卵原细胞,表明其在3月龄时出现解剖学分化,4月龄时出现细胞学分化。4月龄雄性草鱼在性腺中观察到输精导管,5月龄时观察到精原细胞,表明其在4月龄出现解剖学分化,5月龄出现细胞学分化。12、24、36和48月龄草鱼卵巢分别处于发育的第Ⅰ、Ⅱ、Ⅲ和Ⅳ期,精巢则分别为发育的第Ⅱ、Ⅱ、Ⅲ和Ⅳ期。荧光定量结果显示,雌性特征基因cyp19a1a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2月龄时显著上调(P<0.05),3、6和48月龄时处于峰值。雄性特征基因amh在精巢中表达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月龄时显著上调(P<0.05),5月龄时达到峰值。综上,草鱼性腺发育启动时间约为2月龄,雌雄性腺分化时间分别约为3月龄和4月龄,至4龄时雌雄性腺发育成熟。本研究结果丰富了草鱼的繁殖生理学资料,也为其性别调控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符文雅  邹莹  刘飞  潘帅  黄海  马振华  郭志强  
本研究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南海北部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幼鱼和成鱼鳃的显微组织结构、鳃表面超微结构和鳃小片内部超微结构特点。结果表明,黄鳍金枪鱼鳃丝顶端弯曲,鳃弓、鳃丝和鳃耙表面具有不同类型的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研究显示黄鳍金枪鱼的鳃具有高的片层密度、独特的斜向血流模式以及鳃的融合特性,幼鱼和成鱼鳃结构之间存在显著不同。鳃小片内部超微结构研究显示鳃扁平上皮细胞覆盖于鳃丝和鳃小片表面,顶端存在微绒毛或微脊结构,相对幼鱼,成鱼具有高的细胞质密度;离子细胞主要分布于鳃小片以及鳃小片基部,幼鱼离子细胞顶端开口为微绒毛,成鱼为小坑状。本研究阐明了黄鳍金枪鱼幼鱼和成鱼鳃的组织结构,丰富了黄鳍金枪鱼鳃的基础生物学资料,为研究高速游泳鱼类鳃的形态特征与其高速游泳习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英鹏  陈洪全  刘敏  
利用GC-MS对上海市玻璃表面有机膜中PAHs浓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楼层的增加,10层居民楼玻璃表面PAHs浓度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高浓度出现在3层(736 ng/m~2),最低在9层(346 ng/m2);17层公寓楼PAHs浓度则是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最高浓度出现在9层(2 338 ng/m~2),最低在16层(564 ng/m~2)。TOC与PAHs相关性分析暗示除TOC外,玻璃表面PAHs富集可能还受控于其他因素。10层居民楼主要以3环和4环PAHs为主;而17层公寓楼则以4环为主。玻璃外表面PAHs浓度(555 ng/m~2)远高于内表面(308 ng/m~2);外表面主要以Phe、Pyr、Chry、Fluo和Fl为主;内外表面低环PAHs比值接近于1,高环比值基本上低于0.6。TEQ值虽然较低,但生态风险仍不能忽视。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冰玉  温海深  王灵钰  李金库  齐鑫  李昀  
以花鲈(Lateolabrax macularus) 1~214 dph (day post hatching)的仔稚鱼、幼鱼以及 18 月龄的雌鱼和雄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花鲈早期性腺发生、发育和分化情况;分析了性腺分化过程中性别相关基因(cypllb和cyp19ala)的表达及与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30 dph [全长为(1.28±0.10) cm],首次在中肾管前端的腹腔膜周围观察到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说明30 dph前是花鲈胚后PGCs迁移至生殖嵴的关键时期;在55 dph [全长为(2.45±0.19) cm],观察到一对呈对称分布的原始性腺已经形成,说明花鲈幼鱼的原始性腺在30~55 dph (全长为1.28~2.45 cm)之间发生;55~180 dph时(全长为2.45~12.28 cm),原始性腺不断发育变大,并且一直处于未分化状态;180 dph后性腺开始分化;在195 dph [全长(14.54±1.54) cm]观察到精巢开始分化,卵巢于205 dph[全长为(15.86±0.94) cm]开始分化,且性腺的解剖学分化要早于细胞学分化;18月龄的花鲈幼鱼性腺发育到Ⅱ期。性别分化相关基因cyp19ala在花鲈卵巢中的表达量高于同期精巢,说明其在卵巢的分化及维持中发挥更关键的作用,而cypllb在18月龄幼鱼Ⅱ期精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同时期的卵巢及Ⅰ期精巢,说明其主要在精巢的分化及维持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丰富花鲈的繁殖生理学资料,也为其性别调控技术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章龙珍  刘宪亭  鲁大椿  郭峰  张洁明  柳凌  
本文通过5种不同抗冻剂,55组不同浓度组合,筛选出11组冷冻时能形成玻璃化最低浓度的抗冻剂和10组解冻时能形成玻璃化的抗冻剂。并对11组玻璃化液在低温下的一些物理特性进行了测定。不同组合的玻璃化液其冰点和融点各不相同,最高冰点在-19.5℃,最低达-39℃。融点最高-40℃,最低-90℃。鳝鱼胚胎在5-e中心跳时间最长达30分钟,在10-c、5-e中换17号解冻液后存活最多,达89.0%以上。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聂广锋  李加儿  区又君  汤清亮  吴水清  王鹏飞  温久福  
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在光镜下系统观察了出膜后1~39 d的梭鱼(Liza haematocheiLa)仔、稚、幼鱼各期的消化系统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在水温20~22℃时,梭鱼受精卵经50~54 h孵化,初孵仔鱼消化道仅由一条原始的消化管组成。孵出后第4天,上下颌形成,卵黄囊被吸收,消化管盘曲,第一盘曲处形成胃雏形,第二盘曲处及之后形成前肠和后肠,肛门形成并与外界贯通。孵化后第7天,卵黄囊被完全吸收,油球渐小至消失,孵化后第8天,消化系统明显分化成食道、胃、肠、直肠以及肝和胰等,仔鱼由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摄食营养过渡。此后,随着仔鱼的生长发育,胃黏膜层的褶皱数量增加,管壁增厚,内腔增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曾令清  李凤杰  曹振东  张耀光  
为考察摄食后专性肉食性鱼类南方鲇幼鱼胃内容物重量的变化特征并确定其最优数学模型,研究以南方鲇幼鱼为实验对象,在25℃条件下以6%(5.8%±0.2%)鱼体重的新鲜泥鳅肉块[(3.33±0.09)g]为实验饵料,分别在摄食后0、2、4、8、16、24、36、48 h测定南方鲇幼鱼[(58.45±1.66)g,(19.4±0.2)cm,n=48]胃内容物的湿重和干重。研究结果表明,随摄食后时间的延长,胃内容物的湿重和干重均显著下降(P<0.01),二者的摄食量百分比也具类似的变化特征(P<0.01);三种数学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胃内容物重量的变化过程,但三者之间在以相关系数(R2)、残差平方和(RS...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姜正炎  田永胜  曹桂新  张秀善  刘栓  刘军  李周永  库来汉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黄桂云  张涛  赵峰  黄晓荣  杨阳  章龙珍  
对多鳞四指马(Eleutheronema rhadinum)幼鱼消化道的形态解剖和组织显微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多鳞四指马幼鱼的消化道从前到后依次是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和肠。口裂宽大,上下颌、犁骨和腭骨上均有绒毛状臼齿。食道的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上皮内含有粘液细胞。胃Y型,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及幽门部,胃的粘膜上皮是单层柱状细胞,其间无杯状细胞,贲门部和盲囊部均有胃腺,而幽门部未发现。肠由前肠、中肠和后肠构成,Z字形,肠道系数为0.508,肠道的粘膜上皮是单层柱状细胞,上皮细胞游离面的微绒毛密集排列形成纹状缘,粘膜上皮中含有大量杯状细胞,粘膜层中并未发现肠腺的存在。由前肠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闻海波  马学艳  徐跑  郑冰清  袁新华  邹军  金武  华丹  顾若波  
世界上275种石首鱼类中仅有极少数终生生活在淡水中,北美洲特有的淡水石首鱼(Aplodinotus grunniens)是其中一种,其形态学和内部解剖学特征研究对探讨石首鱼类的系统发育和进化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较系统地对淡水石首鱼幼鱼的外部形态学可量可数性状进行测量,对内部主要器官结构及矢耳石特征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显示:除了吻端、颐部和峡部外,淡水石首鱼体被两种鳞片,头部两侧的鳃盖及眼睛周边覆盖小圆鳞,头后身体包括喉部均被栉鳞,且在头背交界处存在两种鳞片的过渡类型;侧线鳞从头后一直延伸至尾鳍的1/2处。腹鳍第一鳍条膜稍延长形成特有的鳍丝。黏液孔主要分布在颐部,为五孔型;具有犬牙状的颌齿和咽齿,所有齿尖均向口腔内部方向弯曲,上咽齿盘分为左右对称的2个咽齿盘,而下咽齿盘愈合为一体;消化道主要由口咽腔、较短的食道、卜形胃、具有2个弯转的肠道及肛门组成,在胃与肠交界处具有7个环状排列的指状幽门盲囊。矢耳石的形态特征与中国的黄唇鱼相似。基于外部形态学和内部解剖学特征,讨论分析了淡水石首鱼与中国石首鱼物种的亲缘关系。淡水石首鱼归属于低级底栖肉食性鱼类,这与其特定的生态习性和摄食特性等相符合。本研究旨在为中国淡水石首鱼人工驯养和紫黑翼蚌的规模化寄生繁育奠定基础,也为探讨石首鱼类在海淡水区域地理格局演化提供了基础资料。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龙清  李春  
日本早小菊的组织培养及玻璃苗防治陈龙清,李春(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林学系,430070)STUDIESONTHETISSUECULTUREOFJAPANESEEARLIER-FLOWERINGSMALLCHRYSANTHEMUM,ANDPREVENTIO...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