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76)
2023(12466)
2022(10044)
2021(9063)
2020(7311)
2019(16077)
2018(16069)
2017(30736)
2016(16638)
2015(18412)
2014(18076)
2013(17110)
2012(15104)
2011(13586)
2010(13823)
2009(13262)
2008(12802)
2007(11505)
2006(10411)
2005(9497)
作者
(44647)
(37282)
(37134)
(35535)
(23690)
(17632)
(16945)
(14306)
(14129)
(13138)
(12868)
(12440)
(11923)
(11670)
(11546)
(11542)
(11001)
(10953)
(10859)
(10607)
(9179)
(9045)
(8895)
(8559)
(8460)
(8287)
(8190)
(8183)
(7430)
(7219)
学科
(64285)
经济(64112)
管理(51450)
(46230)
(38420)
企业(38420)
中国(24368)
方法(22417)
(20235)
(19058)
业经(18138)
(17796)
数学(17356)
数学方法(17139)
地方(13867)
农业(13474)
(12518)
理论(12306)
(11706)
(11461)
财务(11417)
财务管理(11395)
(11348)
银行(11332)
(10842)
(10824)
企业财务(10811)
(10657)
金融(10652)
环境(10481)
机构
学院(228800)
大学(227726)
(94086)
经济(91962)
管理(85056)
研究(77348)
理学(72737)
理学院(71873)
管理学(70568)
管理学院(70125)
中国(58386)
(47816)
(47048)
科学(44735)
(37508)
财经(36604)
(35413)
中心(34972)
研究所(33407)
(33175)
(33173)
(31025)
师范(30751)
业大(30220)
经济学(30102)
北京(29476)
(28491)
(27841)
财经大学(27073)
经济学院(26853)
基金
项目(152114)
科学(121952)
研究(114182)
基金(111678)
(96040)
国家(95226)
科学基金(83131)
社会(77418)
社会科(72434)
社会科学(72413)
(58859)
基金项目(58747)
教育(52680)
自然(50939)
自然科(49835)
自然科学(49824)
(49499)
自然科学基金(48916)
编号(46285)
资助(43579)
成果(38187)
重点(34230)
(33645)
(33557)
(32765)
课题(32728)
国家社会(32284)
(31586)
教育部(29627)
创新(29584)
期刊
(110936)
经济(110936)
研究(71580)
中国(50361)
(37816)
管理(33173)
(32652)
学报(32346)
科学(31846)
教育(26734)
大学(25804)
学学(24264)
(22213)
金融(22213)
农业(21362)
财经(18822)
业经(18621)
技术(18466)
经济研究(17761)
(16306)
问题(15807)
现代(11369)
(11058)
(10718)
(10664)
(10298)
商业(9964)
科技(9736)
世界(9696)
技术经济(9439)
共检索到350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陆铭  
中国的农村劳动力在城乡和地区间的流动是在全球市场一体化和国内市场分割的背景下出现的。规模日益庞大的流动劳动力以流向东南沿海城市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但由于户籍、土地等制度的制约,劳动力流动短期特征明显,但趋势又是长期化,因此,形成了城市内部的"新二元结构"。早期的实证研究注重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政策环境的角度来研究劳动力流动,较新的研究从人力资本外部性和规模经济的角度研究劳动力流动的方向,为劳动力流动的动因提供了新的见解。但是,如果要解释中国劳动力流动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就需要在制度约束和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研究社会互动对于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基于这些研究,有效推进劳动力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政策应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芊  朱璇  
玻璃幕墙具有其他建筑饰面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与风险。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玻璃幕墙使用中的问题应作为一个整体的设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程度两方面对玻璃幕墙在使用阶段的23个风险因素进行了李克特五级量表评分,利用SPSS软件对有效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中识别出玻璃幕墙使用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并针对主要风险提出防范对策,以期为提高玻璃幕墙的使用性能提供参考。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何意   高庆龙   欧阳金龙   王春苑  
针对凹面玻璃幕墙建筑引起的光热聚焦问题,设计了光热聚焦实验项目,用于高校建筑物理实验教学,以使学生认识到应对建筑形式引起的物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首先以焦散效应理论,解析了凹面玻璃幕墙光热聚焦的产生原因;然后制作实验模型,并借助热成像仪记录不同情况下聚焦区域内的光热图像,确定光热聚焦时空分布的变化规律;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凹面玻璃幕墙光热聚焦的应对策略。该项目将光与热、艺术形式与物理技术、理论与实验、光热图像与量化数据相融合,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又提升了教学效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祥  曹佳斌  
在参考现有城市经济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用赫芬达尔指数(HHI)和城市首位度来对我国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结构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分散化特征。通过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与剩余人口流动进程进行关联分析,揭示了农村土地制度、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市化模式之间的关系。农民土地物权的权能不足导致农村土地对农民的束缚依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空间分布模式。为了通过保留农村集体成员身份确保对农村承包地与宅基地的用益物权,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倾向于选择非全面转移的流动方式,导致我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秋红  
随着高失业时代的来临,人们越来越关注就业安全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可以基于两个层面:一是作为国家经济安全的构成部分,通过考察就业率的变化,拟定"失业警戒线"等指标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保证国家经济安全有效运行。二是从就业机会的获得程度、就业能力、就业环境和条件、就业的公平待遇以及失业后保障其基本生活满足程度等方面,考察不同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安全问题。本文主要基于第二层面,考察制度约束下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安全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苏东坡  
以工资作为调节机制的劳动力流动是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核心和主链条。本文在分析工资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与行业差距对劳动力流动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之上,对这些机理作用下劳动力流动参与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方式进行阐释。提出在尊重城市化阶段性规律的同时,应通过发挥集聚经济效应、工资与产业互动及破除劳动力流动的多重障碍等措施,来实现工资、劳动力流动与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协调演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白南生  李靖  
文章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从横向看,中国城市化率还偏低;从纵向看,中国城市化低于工业化的偏差正在扭转;从结构看,劳动力仍较多地聚集于农业生产,是资源配置的最大错位。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最大特点是在打破城乡要素分割的基础上实现的。但由于受到就业、生活、交往等多个层面的社会排斥,大多数农村流动劳动力未能实现稳定定居,处于"半城市化"阶段,农民工问题成为中国城市化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将会加快,统筹城乡成为公平发展的要求,这些都给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国威  孟祥林  
农业剩余劳动力顺利地向非农产业转移是本世纪中国城市化的关键,为此,本文首先论证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然后探索了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在于以乡村工业化为依托,以发展小城市为主导,从而逐步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田松青  
本文试图从内生性制度和外生性制度的关系出发,对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地位改善的长期性和滞后性做出解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要改善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地位,需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并对国家如何完善农民工就业的外生性制度,以及如何抑制形成低效的内生性制度和引导形成高效的内生性制度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孔茗  吴维库  
"三颗苹果改变了历史。"第一颗是蛇给夏娃的,第二颗是掉在牛顿头上的,第三颗则是乔布斯给大家的。这第三颗"苹果"是否有毒,取决于吃它的人是否有免疫力。从"手不释卷"到"手不释屏"《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有云:"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这是在说东吴太祖大皇帝孙权看书入迷,手都不舍得放下书,十分勤奋好学。古往今来,各行各业,对这样的精神都是十分赞赏的。然而如今,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员,甚至是未成年儿童,手捧着一个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孜孜不倦,爱不释手,这已经成为了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从"手不释卷"到"手不释屏",这不仅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同时也反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包群  邵敏  
文章利用1998-2006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外资与劳动力价格所有制差异变动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样本期间内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的增加都会通过就业渠道扩大我国劳动力价格的所有制差异,且前者的作用要大于后者。但整个样本期间内我国劳动力价格所有制差异扩大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就业人员人力资本水平的所有制差异的扩大。分时间段回归结果表明,2001年以后外资才对我国劳动力价格的所有制差异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根荣  
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向城市转移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往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基于“哈里斯-托达罗”模型,是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缺乏对劳动力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而本文利用成本、收益、效用函数等基本微观经济学工具对劳动力流动机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力流动受风险、能力、成本三重约束的阻力模型,从空间阻力、信息阻力、能力阻力、风险阻力、价格阻力、政策阻力、心理阻力等七方面阐释“民工荒”的微观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雅莉  张明斗  
农村剩余劳动力稳定有序地向城市转移作为我国当前城市化经济运行的重要目标,因为中国城市发展转型,然而剩余劳动力是否向城市转移受制于AR、VR、UR三种收入的行为机制。为此,运用政策调节使城市化经济运行趋向充分就业就成为城市化经济运行的目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大鹏  张洋  
文章以美国的城市化经验为例,旨在分析经济因素在城市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美国的城市工资溢价在过去的两百年中都相对保持稳定,而租金溢价则相对波动较大。从大城市中工人和公司的分布情况来看,在整个20世纪,美国的家庭和就业都经历了从中央城市到郊区转移的过程。城市是以更有利于开展生产发展的地理位置为基础,而非主动聚集来获得生产上的优势。依托生产型基础设施投资来驱动城市增长将会推高工资和租金水平,而依托消费型基础设施投资来驱动城市增长将会降低工资水平,提高租金价格。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蔡娅  任润生  
文章认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供给的"非均衡"性更多地受到制度性因素的制约,包括生产方式的制约、农业保护政策的制约、资本有效供给和就业成本不足的制约,以及政策环境的制约和农村经济级社区封闭的制约等。这种制度性约束只能用制度创新来打破,其措施为:1.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2.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宏观调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