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22)
2023(12411)
2022(10412)
2021(9605)
2020(7952)
2019(17658)
2018(17746)
2017(34169)
2016(18454)
2015(20447)
2014(19832)
2013(19693)
2012(18163)
2011(16540)
2010(16897)
2009(16206)
2008(15996)
2007(14865)
2006(13511)
2005(12136)
作者
(50623)
(42802)
(42551)
(40192)
(26642)
(20401)
(18797)
(16373)
(16082)
(15126)
(14579)
(14120)
(13581)
(13382)
(13003)
(12955)
(12387)
(12293)
(12269)
(12167)
(10819)
(10457)
(10127)
(9924)
(9690)
(9598)
(9580)
(9336)
(8501)
(8476)
学科
(74777)
经济(74666)
(68154)
管理(58113)
(50168)
(46225)
企业(46225)
农业(33327)
方法(26077)
中国(24861)
业经(24655)
数学(22671)
数学方法(22463)
(22324)
(22245)
技术(18780)
(15392)
(15023)
银行(15000)
(14435)
地方(14310)
(13840)
贸易(13827)
(13582)
(12862)
(12812)
(12523)
金融(12519)
技术管理(12480)
农业经济(12478)
机构
学院(264056)
大学(259763)
(116209)
经济(113977)
管理(104693)
理学(90027)
理学院(89193)
管理学(88017)
管理学院(87532)
研究(87026)
中国(70540)
(56304)
(56063)
(53316)
科学(48244)
财经(43031)
(42508)
农业(42500)
(41326)
中心(40940)
业大(40870)
(39003)
研究所(37571)
经济学(34910)
北京(33325)
(32278)
(32124)
师范(32007)
财经大学(31397)
经济学院(31393)
基金
项目(168954)
科学(135366)
研究(130600)
基金(123049)
(105328)
国家(104284)
科学基金(90472)
社会(86346)
社会科(81554)
社会科学(81537)
(67426)
基金项目(65476)
教育(58365)
(54818)
自然(54204)
编号(53684)
自然科(52944)
自然科学(52933)
自然科学基金(52050)
资助(47355)
成果(43956)
(40610)
(38907)
(38637)
(37663)
重点(37314)
创新(37119)
课题(36597)
国家社会(35955)
(33745)
期刊
(138648)
经济(138648)
研究(81428)
中国(61179)
(60997)
(42582)
农业(41007)
管理(39040)
科学(36204)
学报(35781)
(31131)
金融(31131)
大学(29768)
业经(28472)
学学(28320)
教育(27002)
技术(22740)
财经(21684)
经济研究(19844)
问题(19477)
(19304)
(18641)
农村(15470)
(15470)
农业经济(15284)
技术经济(14214)
科技(14082)
(14053)
世界(13702)
经济问题(13291)
共检索到411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峰  
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主要矛盾分析入手,指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重要的举措,并从户籍制度创新、就业制度创新和社会保障制度创新三方面重点论述存在的障碍,提出制度创新的具体做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吕世辰  任媛  
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在回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从转移的历史和现状入手指明与WTO直接相联系的转移,并进一步完善了WTO背景下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思路: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领域,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活动空间,利用非公有制经济来安排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坚持灵活多样的转移方式,并辅之以相应的土地政策,要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好服务工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青  
本文从分析“三农”问题入手 ,切入“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重大课题 ,遵循科学发展观之要求 ,提出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思路与相应对策 ,强调了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高度来把握与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谭永生  
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和规模正趋于平缓,未来实现转移的难度在逐渐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有新的定位。通过对2010~2030年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的估算,本文认为继续实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并逐步把进城的农民工转化为当地的市民;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实现"双向"流动是符合我国现实国情、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一条根本出路和理性选择。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明梅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实现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梅华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必将会带动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以获得高于其在家务农的收入。文章结合湖北省孝感市的情况,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解决好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大力发展地方支柱产业,实现劳动力的产业转移。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德才  
正确地选择分析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相关的制度变量,对于深刻理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至关重要。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及相关制度变迁的研究就会发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业生产率,释放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的税费负担加重扩大了城乡收入的差距,推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可以说,我国农村制度面临着改革的临界点,包括变革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农业的财政支持制度和改革户籍制度。为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梅建明  陈秀华  
自改革开放以来 ,农业劳动力已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及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 ,在我国农村的大多数地区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速度与规模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制约 ,农村剩余劳动力仍将大量存在 ,这已经成为当前进行土地制度再创新的障碍。本文认为 ,进行土地合作是在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情况下进行农地制度再创新的理想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伊冬曼  
随着我国建设小康进程的深入,"三农"问题日益显得突出。直接体现在农民收入上,城乡差距的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抑制了整个市场的消费。据不完全统计,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1227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为436万人,每年还新增20多万人。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已经转移的有136万人,其中跨区域流动的很少,出省及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凤山  阎国庆  任国岩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农民收入的高低与农民数量的多少密切相关 ,因此 ,要想富裕农民 ,就必须减少农民。在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诸多制约因素明显的情况下 ,必须寻找有效途径和采取相关措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章新华  
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而农村全面小康的重点之一就是怎样有效地转移富余劳动力,对此,党的十六大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世豪  万春红  
文章基于中心—外围模型中的离心力和向心力,分析了调查问卷中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原因,并深入分析了广东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基本情况,探讨了农村劳动力空间流动的理论机制,提出了促进广东省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合理转移的对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中央党校第23期一年制中青班第4课题组  张松涛  
【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重庆新阶段发展的"314"总体部署,明确提出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2007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池波  彭克强  
农业人口份额下降,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普遍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实际上是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过程,也是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分化的社会经济过程。本文结合湖北的实际,探讨了湖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格局、区域分布特征与行业结构特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景波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然而文化程度偏低,素质较差,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境 1、城市经济的发展,目前难于满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而能够保证劳动生产率持续稳定提高的条件是加快工业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