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34)
2023(13659)
2022(11394)
2021(10409)
2020(8592)
2019(19273)
2018(18798)
2017(36516)
2016(19557)
2015(22008)
2014(21946)
2013(22173)
2012(21627)
2011(19957)
2010(20638)
2009(19745)
2008(18735)
2007(17001)
2006(15682)
2005(14945)
作者
(61149)
(50593)
(50462)
(48250)
(32441)
(24378)
(22932)
(19492)
(19437)
(18360)
(17609)
(16898)
(16715)
(16498)
(16166)
(15819)
(14886)
(14801)
(14601)
(14514)
(13142)
(12730)
(12427)
(11764)
(11684)
(11379)
(11317)
(11115)
(10509)
(10067)
学科
(100616)
经济(100521)
管理(51046)
(50778)
(38967)
企业(38967)
中国(34778)
方法(32815)
(28913)
金融(28913)
数学(28836)
数学方法(28598)
地方(27912)
(27697)
银行(27660)
(26900)
(24169)
(22681)
(22168)
业经(20843)
(20089)
农业(16625)
(16366)
贸易(16346)
地方经济(16097)
(15804)
(14233)
(13896)
环境(13309)
理论(12834)
机构
大学(294532)
学院(292774)
(132029)
经济(129097)
研究(114463)
管理(101175)
中国(91549)
理学(84311)
理学院(83255)
管理学(81867)
管理学院(81340)
科学(66533)
(64563)
(63167)
(60001)
研究所(53746)
(52446)
中心(50730)
财经(48661)
(46518)
(44032)
经济学(42561)
北京(42337)
业大(41180)
农业(41030)
(40889)
(38908)
师范(38423)
经济学院(37961)
(37614)
基金
项目(178646)
科学(138569)
研究(130204)
基金(127475)
(112183)
国家(111212)
科学基金(92481)
社会(83068)
社会科(78833)
社会科学(78812)
(70324)
基金项目(65554)
(59337)
教育(59227)
自然(57561)
自然科(56141)
自然科学(56119)
自然科学基金(55130)
资助(54031)
编号(51236)
(44847)
成果(43601)
重点(41472)
(39542)
课题(38273)
(36898)
发展(36014)
(35444)
(34915)
创新(34731)
期刊
(160498)
经济(160498)
研究(102419)
中国(67861)
(49146)
学报(47552)
(46703)
金融(46703)
(46610)
科学(42632)
管理(41017)
大学(36009)
学学(34007)
教育(34001)
农业(32782)
经济研究(27151)
财经(25745)
技术(24473)
业经(23895)
(22272)
问题(20728)
(17352)
(16699)
国际(16253)
技术经济(15296)
世界(14774)
理论(14468)
商业(13842)
统计(13690)
现代(13232)
共检索到4832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作云  
我国现阶段多元化的生产关系结构和经济制度结构,为"短缺"性危机和"过剩"性危机,尤其是"过剩"危机在我国的发生提供了制度前提。多元化的经济主体结构孕育和放大了危机的可能性。"过度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增大和强化了危机的风险性。对此,我们必须百倍警惕,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金融和经济危机在我国发生的可能性,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制定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积极应对,防患于未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简新华  于海淼  
当前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严重性主要体现在美国金融体系陷入困境、虚拟经济泡沫破灭、发达国家实体经济普遍严重衰退。危机有许多浅层次的原因,根源仍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危机实质的新特点是新型的生产过剩,危机原因的新特点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全球化。危机给中国带来五个方面的挑战和五个方面的机遇。危机的对策主要有两大类:发达国家的凯恩斯主义政策,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政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作云  
国际关系变动的必然性,从哲学角度看,来源于事物运动的绝对性、特殊性和事物不平衡发展的规律性;从实践角度看,来源于世界各国经济政治不平衡发展的规律性。影响国际关系变动的因素,有一般因素即生产力、经济制度、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等,也有具体因素即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国际信贷、国际货币体系、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分析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给国际关系带来的影响,针对未来一个时期国际关系大体具有的全球化加速进行、多极化迅速发展,东西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争峰,南北差距相对缩小但绝对差距拉大,美国霸权地位开始动摇但还将进一步维持下去,欧盟与美国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妥协等诸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翟志宏  严先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大卫·科茨  
2008年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表明了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模式的体制危机开始出现。新自由主义模式在过去几十年促进了一系列长期的经济扩张,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为这次体制危机埋下了根源。历史表明,未来的经济结构中,政府在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将会扩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元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宏观经济数据的走势变化,认为美国经济第一次"探底"已基本完成,全球进入后经济危机阶段。当前这场经济危机表明,全球原有的"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为实现经济的均衡、可持续增长,都必须进行发展路径的强制性变迁。美国政府选择新能源、环保、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突破口,力争使经济增长获得基于新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面临内、外部约束,在发展路径上中国必须加速实现以下变迁:加快由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向内需拉动型增长模式的转变;将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加快改变"三高一低"的增长方式;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提高对未来经济增长成本的自主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简新华  
当前这场百年一遇的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使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都面临挑战,提供了一个反思和发展现有经济学的难得机遇。研究和反思这次危机,可以给我们四大方面的经济学启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困境与扬弃、凯恩斯主义的失误与复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否定与回归、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缺陷与创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作云  
关于这次源自美国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实质,国内外学界众说纷纭,观点林立,其中有一些观点,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方法论上,都充满了非科学性。危机的实质不是直观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必须运用抽象法,通过对危机过程一系列现象由表及里的分析才能揭示出来。此次金融和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和特点,虽然千奇百怪,但万变不离其宗,生产过剩仍然是普遍的、基本的、一般的、具有实质性的现象和特征。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实质,只能是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应的生产的过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任纪勋  
必须高度重视金融资产的大量流失任纪勋一、一个尚未引起充分重视的“大黑洞”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传统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全方位胶着、磨合和此消彼长的关键阶段。伴随着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亦日渐暴露。而且正像改革渗透到每个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艺  陈华  
本文在实证分析国际储备、经济基本面脆弱性与危机发生可能性关系的基础上,主要讨论国际储备能否有效地降低由国内经济基本面恶化导致的危机发生可能性问题。我们认为,国际储备能够将由经济基本面脆弱性因素(国际收支失衡和内部经济失衡)导致的危机发生可能性分别降低4.82%和6.87%。政策建议方面,一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不应将国际储备增长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负担,应考虑主动增持。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坤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危机都先表现为金融危机,而后波及到实体经济领域,此次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更是如此。关于危机发生原因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能够更本质地揭示出危机背后的根源。本文在解析《资本论》中关于货币、信用阐述的基础上,对信用的产生、经济形态关联进行分析,并结合《资本论》中关于危机的论述揭示出经济危机的根源及本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磊  
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一切矛盾的现实综合和经济的强制平衡,对金融危机理论的研究是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规律及其趋势不可或缺的方面。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手稿和著述中对金融危机生成的可能性及现实性等问题多有涉及,特别是对金融危机生成的制度性特征,金融危机生成与爆发的理论逻辑等问题作过深入探索,他指出金融危机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不仅是经济过程内在矛盾深化发展的结果,而且还是一定环境条件的产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喻平  蒋宝珠  
运用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建立理论模型,分析在金融危机的隐蔽期、爆发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金融危机对出口行业和非出口行业从业人员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多重外部经济压力下企业净利润的减少,出口行业从业人员收入在金融危机三个阶段均下降。非出口行业从业人员收入在金融危机隐蔽期收入有一定上涨趋势,在金融危机爆发期及恢复期下降幅度较小,分别是由于非出口行业产值、最终消费及相关政策实施的结果。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华迎  陈进  吴贤彬  
一、金融危机演变为主权债务危机2007年7月爆发的金融危机源于美国次贷泡沫破裂,在华尔街创新性金融衍生工具推动下,迅速波及国际市场每个角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乔纳丹·泰纳鲍姆  马宾  
在哈利法克斯高峰经济会议时,法国总统希拉克说到现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存在一个庞大的投机泡沫。希拉克警告世界经济面临危险,说这是“金融癌症”,它是由金融体系的不健康状况造成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