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62)
2023(14642)
2022(12223)
2021(11239)
2020(9276)
2019(21020)
2018(20510)
2017(39355)
2016(20848)
2015(22722)
2014(22401)
2013(22353)
2012(20700)
2011(18269)
2010(18793)
2009(17878)
2008(18029)
2007(16725)
2006(15078)
2005(13526)
作者
(56964)
(47973)
(47242)
(44944)
(30356)
(22706)
(21213)
(18235)
(17901)
(17300)
(16134)
(15970)
(15313)
(14963)
(14662)
(14396)
(13872)
(13825)
(13759)
(13729)
(11786)
(11751)
(11373)
(11074)
(10760)
(10663)
(10640)
(10378)
(9489)
(9386)
学科
(97481)
(90627)
经济(90523)
(78982)
企业(78982)
管理(74608)
(50696)
方法(34490)
农业(33748)
业经(33230)
(32489)
数学(26198)
数学方法(25967)
中国(25557)
(22229)
财务(22207)
财务管理(22165)
技术(21240)
企业财务(21019)
(20300)
(20126)
贸易(20111)
(19787)
(19668)
地方(19665)
(15193)
(14968)
理论(14952)
(14658)
技术管理(13860)
机构
学院(296917)
大学(286403)
(133705)
经济(131176)
管理(123460)
理学(105589)
理学院(104656)
管理学(103399)
管理学院(102832)
研究(95339)
中国(79075)
(63331)
(58381)
(57113)
科学(52054)
(49043)
财经(48111)
(46328)
中心(45641)
(43503)
业大(43049)
农业(42882)
研究所(40868)
经济学(38910)
(37641)
北京(36139)
经济管理(35601)
(35464)
师范(35231)
经济学院(35149)
基金
项目(188670)
科学(152701)
研究(146362)
基金(138085)
(116504)
国家(115248)
科学基金(102459)
社会(97509)
社会科(92301)
社会科学(92278)
(77788)
基金项目(72996)
教育(64875)
自然(62516)
自然科(61163)
自然科学(61150)
(60883)
自然科学基金(60137)
编号(59928)
资助(54477)
成果(47451)
(44951)
(42721)
(42522)
重点(41134)
创新(41065)
(40862)
课题(40580)
国家社会(39772)
(39236)
期刊
(162350)
经济(162350)
研究(90468)
中国(66263)
(60779)
(52665)
管理(49586)
农业(41019)
科学(38008)
学报(35148)
(34098)
金融(34098)
业经(32888)
大学(29705)
学学(28153)
教育(27699)
技术(27447)
财经(23707)
经济研究(23639)
(21615)
问题(21271)
(20514)
技术经济(17951)
(17136)
世界(16795)
农村(15863)
(15863)
农业经济(15513)
现代(15099)
科技(14761)
共检索到469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梁志民  
改革开放以来,劳务输出大省不断向沿海发达地区转移,但农民工长期的漂泊生活给家庭生活、留守儿童、当地经济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农民工利用外出务工的资本、技术返乡创业正成为流动的新现象。这些企业多选择离家近的小城镇,组织形式多为个体户和合伙企业。农民工回流创业有利于吸引人才改变家乡面貌,推进小城镇发展,解决留守问题。为此,农民工自身要在打工中不断有意识地历练创业资本、培育创业技能。同时,政府要及时因势利导营造创业氛围,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创业辅导,从而使得劳务输出大省获得新的发展良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穆建新  
本文简要回顾了劳务输出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历程和相关研究,对返乡潮出现后各级政府稳定农民工就业的政策作一评价,剖析了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低水平双向依赖关系的形成和瓦解,提出必须改变固有的劳务输出模式,摆脱对廉价劳动力的过度依赖,建立内涵集约式劳动力转移方式,构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双向转移战略关系,并建议劳务输出大省调整就业策略和政策取向,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积极吸引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加大劳动力教育培训投入,促进区域人力资本积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熊成舫  
湖南省桃源县是一个劳务输出较多的县份,1982年以来,已向沿海输出近5万人,占全县劳动力的8%。近十年来,该县的劳务输出特点可概括为:(1)年轻化。输出人员95%以上在17—25岁之间,其中又以17—22岁为最多。(2)文化层次较高。该县输出人员中、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总数的30%左右,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占65%,小学及其以下文化程度只占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云母  孙博伟  
现阶段以基础性行业为主的低技能对外劳务输出究竟在什么情况下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利?它潜在的危机何在?如何在既定条件下实现趋利避害?这些无疑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对现阶段中国劳务输出的收益与贡献以及成本和风险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秋红  黄颖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分为外流与回流,富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镇是主流,是前提。但在强调这一主流的同时也不容忽视"逆潮回流"这一现象,探讨积极、有序的回流,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及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宗益  周勇  卢顺霞  陈义华  
西部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回流,是当代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本文通过对影响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推-拉"因素的分析,探讨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原因;并根据重庆市实地调研数据资料,以家庭为分析单位,利用Probit模型回归分析了个人特征、家庭因素及利农政策对回流发生的影响大小。最后,提出现阶段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颐  
近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潮流,正呈现出转移途径多样化,并突破“就地转移”模式的趋势。目前,由于受一系列经济和社会因素的限制,这种趋势,还不能进入大规模人口迁移的阶段,而以农村劳动力跨城乡、跨地区的劳务输出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考察劳务输出的社会、历史原因和由此产生的对输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把这一现象放在国民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传豹  吴方卫  张锦华  
本文基于收支余额视角研究农民工跨区域迁移决策行为,通过对我国各地农民工收支余额水平变动情况的分析,考察了我国农民工集中流动背景下的人口回流问题。研究表明:我国各区域间农民工收支余额水平差距正在逐步的缩小,农村转移劳动力市场出现从区域整合迈向全国整合的良性趋势。各区域间农民工收支余额水平差距的缩小,有利于区域间要素的有效配置和均衡发展。未来地区间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资源的竞争可能会加剧,劳动力成本将持续提高。同时,基于生存成本视角的收支余额变动及其趋势的研究可以很好地解释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跨区域回流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未来走向,以为下一步研究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劳动力市场整合提供基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华强  任宏刚  吴代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邱云生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宋德玲  李盛基  
一、中国对日劳务输出的方式二战结束后,日本禁止企业雇用外籍劳动者。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1981年,法务省正式在签证类别上设立了"研修"的在留资格,以这种变通办法引进外籍"研修生"来日本研修,缓解劳动力不足。中国对日劳务输出就是在研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石永平  
发展国际劳务输出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对拓展就业市场、增加外汇收入、培养和锻炼人才、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国内的一批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等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因而展现出广阔的前景。近几年来,在国际劳动力市场上,我国的对外承包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方卫  康姣姣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的变化不仅对区域劳动力供需平衡产生影响,也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家庭收入结构的优化。文章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回流、再外出的流动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利用2013和2018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国农村劳动力存在反复流动的现象,外出的原因主要为增加收入,回流的原因主要为照顾老人及子女等非经济因素,流出地与流入地在政治、社会及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差异促使回到流出地的劳动力心理成本不降反增而再外出,再外出的原因还与农业经营收入的相对低稳定性有关。厘清农村劳动力回流与再外出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有利于制定保持区域劳动力供需平衡的相关政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姜敏  
安徽是我国人口大省之一,做为欠发达地区和农业大省,每年约有1800万剩余劳动力亟需寻求出路。近年来,安徽省劳务输出发展强劲,尤其是具有传统优势的建筑劳务输出规模迅速扩大,对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人力资源和市场管理的理论出发,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通过比较研究安徽与周边劳务输出品牌大省的差别、优劣势,分析影响和制约我省建筑劳务输出发展的因素,文章从探讨安徽省建筑劳务输出人力资源和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从四个方面提出发展安徽建筑劳务输出产业化的对策,即优化内外环境、部署新战略、提高可采用性、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把多勋  
甘肃省劳务输出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把多勋(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政法系)一、劳务输出及甘肃省劳务输出现状1.劳务输出古已有之。在世界史上,随着十四、十五世纪新航线的开通和新大陆的发现,西欧国家就开始了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规模劳动力迁移或移民,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