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16)
2023(12937)
2022(11334)
2021(10589)
2020(8919)
2019(20540)
2018(20404)
2017(39988)
2016(21606)
2015(24142)
2014(24120)
2013(23776)
2012(21615)
2011(19429)
2010(19305)
2009(17948)
2008(17769)
2007(15581)
2006(13697)
2005(12273)
作者
(61378)
(51109)
(50537)
(48219)
(32616)
(24528)
(22914)
(19877)
(19242)
(18327)
(17453)
(17077)
(16157)
(16110)
(15770)
(15587)
(15151)
(15052)
(14621)
(14578)
(12512)
(12464)
(12217)
(11605)
(11324)
(11310)
(11281)
(11179)
(10243)
(9871)
学科
(86109)
经济(85977)
管理(71255)
(66568)
(58060)
企业(58060)
方法(41193)
数学(35861)
数学方法(35514)
(28734)
(20884)
中国(20565)
(20434)
(19609)
财务(19542)
财务管理(19513)
业经(19469)
企业财务(18696)
(17024)
地方(15304)
(14310)
(14295)
贸易(14289)
技术(13961)
(13882)
理论(13827)
农业(13783)
环境(13726)
(13658)
银行(13619)
机构
大学(312041)
学院(307893)
管理(126288)
(124662)
经济(122005)
理学(110057)
理学院(108917)
管理学(107222)
管理学院(106655)
研究(98701)
中国(72865)
(65152)
(61951)
科学(58789)
财经(49536)
(48251)
(45045)
中心(44276)
(43959)
业大(43646)
研究所(43597)
(43579)
北京(41137)
(38412)
师范(38088)
经济学(37696)
财经大学(37208)
(35939)
(35312)
农业(34228)
基金
项目(211180)
科学(167466)
基金(155665)
研究(155609)
(134167)
国家(133098)
科学基金(115995)
社会(99199)
社会科(94159)
社会科学(94135)
基金项目(83315)
(80782)
自然(75610)
自然科(73884)
自然科学(73869)
自然科学基金(72549)
教育(71276)
(68003)
资助(63803)
编号(63041)
成果(51187)
(47568)
重点(46394)
(44131)
(43072)
课题(42367)
(42285)
教育部(41516)
创新(41147)
国家社会(40763)
期刊
(133842)
经济(133842)
研究(92935)
中国(54422)
(49366)
管理(46894)
学报(46297)
科学(42535)
(39494)
大学(35817)
学学(33741)
教育(31628)
(27720)
金融(27720)
农业(27232)
技术(25390)
财经(24729)
经济研究(21068)
(20899)
业经(20793)
问题(17399)
理论(15973)
技术经济(14763)
图书(14671)
实践(14589)
(14589)
科技(14493)
现代(14074)
财会(13931)
(13460)
共检索到443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亭立  罗暘洋  
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考察了自由现金流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现金股利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1)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过度投资的问题,且具有行业倾向性,以有色、电力、批发、运输行业最为严重。(2)在公司自由现金流充裕的情况下,自由现金流越多滞后一期的过度投资越严重。(3)发放现金股利可减少企业自由现金流,避免资金的非效率使用,从而缓解企业的过度投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于晓红  姜百灵  张雪  
文章以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2年数据为样本,研究了公司治理对过度投资的影响、现金股利对过度投资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现金股利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对过度投资有显著影响;在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现金股利与过度投资呈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当公司治理、现金股利两因素共同作用于过度投资时,派发现金股利能显著地影响过度投资水平。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翔  邓可斌  
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抑制隧道效应是我国证券市场实施引入外资股东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研究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从现金股利隧道效应角度实证检验引入外资股东是否能有效控制控股股东掏空行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实证结果证明:(1)外资直接持股能够对现金股利隧道效应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而间接持股则没有明显作用;(2)直接持股外资大股东对现金股利隧道效应的抑制作用与其持股比例密切相关,当持股比例适度时,外资股东能够抑制第一大股东的掏空行为,降低第一大股东隧道效应。但当外资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成为第一大股东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胡诗阳  陆正飞  
本文考察了非执行董事对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监督作用,并分析比较了非执行董事当中控股股东董事和非控股股东董事对过度投资的监督作用。研究发现:非执行董事,包括控股股东董事和非控股股东董事都对过度投资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两职合一与两权分离两种情况下非执行董事,特别是控股股东董事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非控股股东董事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不受限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红刚  梁玉梅  
本文假设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心理且过度自信程度和信息精度成向关系,在假设上建立市场均衡模型,得出资本成本与信息精度的关系。该关系表明,不论自信程度和信息精度的具体关系如何,和投资者理性相比,投资者过度自信抑制了信息披露。究其原因在于投资者过度自信心理会高估信息的精度从而低估风险,这使得他们要求较低的风险补偿,而企业信息披露过多会降低投资者的自信程度,从而增加资本成本。由此本文给出企业不完全披露信息的一个新的解释——投资者过度自信抑制了企业信息披露。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爱玲  陈金龙  
近年来,我国机构投资者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而发展壮大,逐渐在上市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自由现金流视角,研究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等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并从自由现金流视角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有效地抑制了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自由现金流在机构投资者与过度投资的负相关关系中发挥了中介作用;相对于非基金持股,基金持股能更有效地抑制公司的过度投资,并能通过自由现金流发挥中介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爱玲  陈金龙  
近年来,我国机构投资者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而发展壮大,逐渐在上市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自由现金流视角,研究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等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并从自由现金流视角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有效地抑制了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自由现金流在机构投资者与过度投资的负相关关系中发挥了中介作用;相对于非基金持股,基金持股能更有效地抑制公司的过度投资,并能通过自由现金流发挥中介作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鑫  
处于经理人控制之下的自由现金流有可能被投入到损害公司价值的非盈利项目上,从而导致过度投资。股利代理成本理论认为,较高的股利支付水平可以迫使经理人"吐出"自由现金流,从而降低企业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但本文实证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程度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无关。其原因在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受到监管层政策驱动因素的影响,造成股利政策扭曲,并被"异化"为大股东"利益输送"的一种手段。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宏亮  王法锦  王靖宇  
审计质量具有重要的经济后果,探索其在股票非系统性风险抑制方面的功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政策含义。本文以可操纵性应计和财务重述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使用2009~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发现审计质量较高公司的股票非系统性风险更小,考虑到内生性的影响,采用滞后变量法和工具变量法重新进行回归,结果仍然显著;通过更新指标、替换变量进行稳定性测试,结论不变。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市场竞争类企业,特定功能类企业外部审计质量的风险抑制作用更强;相对于强法律保护地区,弱法律保护地区企业的外部审计质量的风险抑制作用更强。研究结论为审计师在资本市场中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从企业层面寻找非系统风险抑制工具提供了重要依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银国  焦健  张琛  
过度投资广泛存在于中国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尤其突出。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以2006-2013年国有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在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股利政策、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的关系。结果验证了Jensen的自由现金流假说。可以通过发放现金股利来抑制由自由现金流引起的过度投资行为,但增加了该行为的不确定性。公司治理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均能够有效抑制企业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两者结合使用则能增强这种抑制效果。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孔东民  冯曦  
基于Richardson(2006)的过度投资测度,本文考察公司的股利支付政策是否影响了企业的过度投资。我们发现:首先,对总样本而言,我国公司普遍存在过度投资的现象;其次,现金股利的派发的确能有效制约过度投资行为;第三,经常派现公司较非经常派现公司在现金股利抑制过度投资的效果上有显著增强;最后,由于管理层存在对未来现金流的一定预期,现金股利在低自由现金流的公司中能发挥更好的抑制效果。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郭慧婷  张晓  刘莹  
在市场机制逐渐完善的背景下,个股股价崩盘的异象依然反复发生。文章以2012—2017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现金股利政策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并检验了过度投资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一是提高企业现金股利支付率能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在现金流充足的公司中,该抑制作用更明显;二是过度投资在现金股利政策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即支付现金股利可以减少过度投资行为,进而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以及投资者保护水平较高的公司,现金股利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效果更显著。本研究对公司制定合理的现金股利政策,并有效发挥这一政策的治理效用,以及防范股价崩盘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冯慧群  
以往的私募股权投资(PE)治理研究多关注对经理人的激励和监督,本文则从我国的公司治理特征出发,研究PE的介入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PE相对于其他机构投资者和大股东,更具有"积极股东"的特性,能够显著降低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排除了其他机构投资者和大股东的影响,指出PE介入的公司其控股股东行为的收敛是PE治理的结果。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也能影响PE治理,具体表现为董事会机制(内部治理)对PE抑制控股股东"掏空"有"替代效应",而审计质量和分析师追踪(外部治理)对PE抑制控股股东"掏空"有"协同效应"。本文推进了PE治理研究,为我国PE...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宝  万伟  Daisy Chow  
研发和股利分配同属于财务分配的范畴,二者存在现金流竞争。基于2007—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研发投资对现金分红决策具有正向影响,现金流竞争强化了研发投资对现金分红的正向效应;证监会的"半强制分红政策"是导致上市公司"边研发、边分红"这一"研发-分红"关系悖论的原因,而"研发-分红"悖论会带来负面的财务效应;中国上市公司出现"研发-分红"关系悖论这一财务现象,说明证监会实施的"半强制分红政策"存在不足。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操君  袁振  王成山  
本文基于行为公司金融的视角,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了"理性人"假设,分析了投资者非理性与管理者非理性共存时对公司现金股利的影响,并以2010—2013年期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虽然投资者情绪与管理者过度自信各自对公司现金股利有不同的影响,但是投资者情绪和管理者过度自信两者的共同作用会对公司现金股利产生负向的影响。本文有助于人们从新的角度来认识股利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