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27)
2023(9070)
2022(7381)
2021(6696)
2020(5306)
2019(12069)
2018(11639)
2017(22515)
2016(12172)
2015(13609)
2014(13793)
2013(13918)
2012(13207)
2011(11749)
2010(11966)
2009(11112)
2008(11602)
2007(10474)
2006(9496)
2005(9126)
作者
(34986)
(29100)
(28990)
(27506)
(18802)
(14061)
(13185)
(11097)
(11044)
(10794)
(9887)
(9819)
(9553)
(9490)
(9325)
(8951)
(8584)
(8550)
(8505)
(8239)
(7395)
(7130)
(7029)
(6867)
(6652)
(6640)
(6486)
(6431)
(5988)
(5678)
学科
(58683)
经济(58617)
(41443)
管理(40979)
(33478)
企业(33478)
(30646)
中国(20247)
方法(19788)
地方(19161)
数学(17470)
数学方法(17399)
(16837)
(16435)
财务(16420)
财务管理(16372)
企业财务(15877)
(14508)
业经(13603)
财政(13135)
(12488)
金融(12486)
(12252)
银行(12234)
(11617)
农业(11460)
(10586)
地方经济(10250)
(10217)
(9619)
机构
学院(176159)
大学(173853)
(78401)
经济(76882)
管理(65228)
研究(63765)
理学(54258)
理学院(53693)
管理学(53018)
中国(52924)
管理学院(52691)
(48601)
(37366)
科学(34636)
财经(33745)
(32947)
(30555)
中心(28816)
研究所(28407)
(28180)
(26356)
北京(24849)
财经大学(24800)
经济学(24583)
(22724)
(22495)
经济学院(22014)
(21987)
师范(21769)
(20971)
基金
项目(102969)
科学(81677)
研究(78179)
基金(74549)
(63481)
国家(62898)
科学基金(54561)
社会(50957)
社会科(48561)
社会科学(48548)
(39967)
基金项目(38597)
教育(34800)
自然(33171)
(32964)
自然科(32429)
自然科学(32422)
自然科学基金(31857)
编号(31500)
资助(31211)
(27332)
成果(26712)
(23069)
重点(22999)
发展(22592)
课题(22191)
(22185)
(21317)
(21178)
国家社会(21075)
期刊
(98032)
经济(98032)
研究(63120)
(44101)
中国(41961)
(27685)
金融(27685)
管理(26890)
(25474)
学报(22993)
科学(21741)
财经(18523)
大学(18326)
教育(17319)
学学(17308)
农业(17007)
经济研究(16460)
业经(16169)
(15736)
技术(14213)
问题(12257)
会计(10963)
财会(10337)
(10045)
世界(9006)
理论(8916)
商业(8914)
(8761)
技术经济(8698)
国际(8695)
共检索到299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预测  [作者] 史金艳  郭思岑  李延喜  
本文从债券市场的角度探讨了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动因。以2008~2017年发行公司债券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用股息率衡量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情况,用信用价差衡量公司债券的收益率,采用混合OLS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和债券市场反应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信用价差与股息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在股利分配较少的情况下信用价差与股息率负相关,即信号传递假说成立,此时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增加发放现金股利的数量向债券投资者传递利好信息;当股利发放数量较多时,信用价差与股息率正相关,即符合财富转移假说,上市公司可以适当减少现金股利分配数量以避免引起债券市场的消极反应。基于强制性现金分红政策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政策的市场反应与本文的结论相一致。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史金艳  余聪慧  郭思岑  李延喜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探究了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以及公司收益率对股利变动公告的反应,并基于《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下文称《监管指引》)政策检验了信号传递假说、自由现金流假说和财富转移假说的解释力。研究发现,在《监管指引》实施前,现金股利变动存在财富转移效应。在《监管指引》实施后,现金股利变动还存在信号传递效应;但当股利减少时,《监管指引》政策的信号作用会强于股利公告本身。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静  张天西  郝东洋  
本文基于股利信号传递理论的新视角考察了现金股利分配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以此来验证现金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效应。我们分别以操控性应计利润、应计与现金流的匹配程度及盈余价值相关性作为盈余质量的代理变量,并结合不同的现金股利政策内容,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发放现金股利公司较未发放现金股利公司有更低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更高的应计与现金流拟合度以及更强的盈余价值相关性,也就是说派现公司有更高的盈余质量。此外,持续发放现金股利及现金股利支付率较高的公司也能体现出更高的盈余质量。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它能够作为一个附加信号向资本市场传递有关公司盈余质量的信息。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粟立钟  谢志华  
以2008—2011期间A股市场非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借鉴了系统论的思维模式构建分析框架,研究了不同代理风险情况下,现金股利预案公告非预期市场反应的差异。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最终控制人的掏空能力越强、受到的掏空激励越大、面临的掏空机会越好,现金股利预案公告的非预期市场反应越大;而相关的监督机制越完善,现金股利预案公告的非预期市场反应越小。最后,在深化对股利代理成本相关问题认识的同时,也为A股市场"分红新政"提供了经验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熊伟  胡俊娣  
股票的价格往往受到一些非系统风险因素如股票的盈利公告或分配预案等等的影响。然而 ,在我国股票市场上 ,股利是否是一种有效的信号传递机制 ?在利用深圳股票市场的数据对派发现金股利的股票的市场反应作了实证检验之后 ,得出的结果表明 :目前 ,在我国股票市场上 ,现金股利不能成为有效的信号传递工具 ,不能引起公司股票价格的升高 ,投资者也不能由此获得超额收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夏新平  崔吉勇  余明桂  
系统考察股利分配预案公告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信息的信号传递效应,并在研究方法上对我国当前该领域研究中所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弥补。在严格控制了盈余信息、公司规模等因素后,分别对2001-2003年度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预案公告日前后样本(除送、配方案之外)的“纯”现金股利分配预案的市场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股利分配预案公告日前后,民营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并没有受到市场排斥,其超常收益显著为正。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吴多文  张雪莹  栗沛沛  
管理层股权激励旨在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但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却鲜有讨论。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探究了债券市场对管理层股权激励公告的反应。研究发现,债券市场对管理层股权激励公告呈现消极反应,债券异常信用利差与股权激励强度显著正相关。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跨市场检验支持了管理层股权激励存在财富转移效应。此外,在股东与债权人冲突水平较高、大股东持股水平较高和公司信息透明度较低的公司中,债券市场对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消极反应与财富转移效应更显著。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管理层股权激励经济后果的文献,对维护债券市场平稳有序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张雪南  
股利分配一直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因为股利分配既关系到公司股东的经济利益,又关系到公司的未来发展。现金股利作为股利分配方式之一,受到投资者的普遍欢迎,并且成为世界上大多数上市公司的最基本分配方式。2000年末,中国证监会提出把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再筹资的必要条件,上市公司的分红热情空前高涨。2004年底,中国证监会发布了相关规定,把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条件与现金股利发放状况联系起来,该规定称上市公司最近3年未进行现金利润分配的,不得向社会公众增发新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或向原股东配售股份,现金股利越来越受到市场和监管者的重视,现金股利的发放情况也越来越规范。本文通过研究发现,近些年发放...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赵西卜  曾令会  
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从2000年到2010年期间,上市公司不同性质会计盈余对股利发放的影响。文章将会计盈余拆分为可操纵性盈余与不可操纵性盈余,分别检验并比较了各盈余对股利发放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为可操纵性盈余支付了股利,且可操纵性盈余对股利发放的影响系数要小于不可操纵性盈余的影响系数。另外,分别从信号传递视角与利益侵占视角研究了盈余质量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发放的影响。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史金艳  杨健亨  陈婷婷  张启望  
基于股利的信号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融资约束理论,分析了客户集中度对现金股利的影响机制和路径,并以2002-2016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多元回归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客户集中度与现金股利发放倾向和发放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证实了客户集中度会通过信号传递、监督治理和融资约束等具体路径对公司是否发放现金股利以及现金股利发放水平产生影响。进一步地,采用事件研究法,通过辨析股利分配减少公告引起的异常收益与客户集中度之间的关系,发现融资约束理论是客户集中度影响现金股利的占优理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莉亚  周舒鹏  闵敏  温梦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如2015年1月施行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2016年1月启动“中央环境保护督查”计划等,因而环境法律风险成为社会各方的关注焦点。随着环保执法信息披露制度的日益规范,环境法律风险能否得到合理定价?对于环境法律风险冲击,资本市场、评级机构以及企业自身有何反应?文章基于2013-2018年发债工业企业受到环境行政处罚后,政府依法公开的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书,研究了环境行政处罚对债券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行政处罚会影响企业的营业收入,导致债券违约风险上升,这种现象在重污染行业中和中央环保督察之后更加明显。环境行政处罚会使评级机构出具的信用评级得分出现分化,投资人付费评级机构会加强后续的主动评级跟踪,发债企业后续则更多地选择没有下调企业信用评级得分的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表明两者之间存在“评级保持”而后“评级选择”的双向回馈路径。文章基于环境行政处罚视角,为环境规制如何影响资本市场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研究企业信用评级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晚发  顾乾坤  
本文从债券市场角度分析了纳税信用评价对于债券市场参与者的影响,以此来分析纳税信用评价的激励效应与治理效应。具体地,以2015—2019年银行间与交易所企业债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发现:较高纳税评级企业的债券发行成功率较高,同时有着较低的信用利差与较高的信用评级。机制检验发现,较高纳税评级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政府补助与更大的银行信贷规模,继而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并降低企业未来的违约风险,从而体现出一定的激励效应。进一步地,较高的纳税评级降低债券信用利差的作用在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不存在基金持债、非四大审计以及业务部门数量多的企业中更加显著,体现出一定的治理效应。纳税评级降低债券信用利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中。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屈依娜  陈汉文  
本文选取2007-2016年沪深两市A股公司为样本,按内部控制质量高低分为两组,分别检验市场对现金股利分配力度的反应。结果表明,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组,现金股利分配力度与累计超额收益正相关;而在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组,两者不存在显著关系。进一步分析产品市场竞争和产权性质后发现,该效应主要存在于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组和国有企业组。因此,本文认为,投资者对不同内部控制质量企业实施的现金股利政策存在差异化反应,该结论对管理层和监管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柳雅君  侯晓红  
我国上市公司在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时"功能锁定"于会计盈余,未区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暂时性和不稳定性。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2年数据为样本,研究投资者对不同公允价值下现金股利分配公告的市场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越大,股票价格上涨幅度越高,投资者未能识别公允价值变动对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邓路  王珊珊  杨德勇  
本文以2003-2008年间发布年度纯现金股利公告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首次从现金流不确定性视角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公告的信号传递效应,研究发现:现金流不确定性高的公司其股利变化公告的市场反应较为强烈,并且对于盈余水平低于行业中值的现金流不确定性程度高的公司来说,其股利增加公告将被市场视作不利信号,由此导致了显著较低的公告期累积异常收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