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45)
2023(8233)
2022(7247)
2021(6640)
2020(5820)
2019(13590)
2018(13516)
2017(26065)
2016(14554)
2015(16667)
2014(17134)
2013(16992)
2012(15921)
2011(14392)
2010(14638)
2009(13633)
2008(14120)
2007(13020)
2006(11135)
2005(10010)
作者
(44184)
(37001)
(36942)
(35352)
(23575)
(18046)
(17000)
(14476)
(13757)
(13455)
(12469)
(12461)
(11856)
(11715)
(11689)
(11610)
(11587)
(10935)
(10858)
(10784)
(9252)
(9095)
(9045)
(8446)
(8437)
(8368)
(8339)
(8313)
(7546)
(7436)
学科
(63093)
经济(63007)
管理(44219)
(43387)
(36499)
企业(36499)
方法(33966)
数学(30183)
数学方法(29816)
(20508)
(16078)
(14541)
财务(14509)
财务管理(14469)
中国(13964)
企业财务(13808)
(13360)
(12758)
业经(12052)
(11565)
贸易(11561)
(11217)
地方(10864)
农业(10571)
理论(9962)
(9464)
银行(9436)
(9407)
(8950)
金融(8948)
机构
大学(217939)
学院(217843)
(88190)
经济(86190)
管理(83058)
理学(71247)
理学院(70464)
管理学(69081)
研究(68946)
管理学院(68678)
中国(53642)
(45826)
(43370)
科学(43349)
(37943)
(36224)
财经(34685)
(33986)
业大(33088)
中心(33066)
研究所(32535)
(31367)
农业(30026)
北京(29002)
经济学(27577)
(27040)
(26989)
师范(26698)
财经大学(25734)
经济学院(25236)
基金
项目(138750)
科学(108041)
基金(100311)
研究(99356)
(87373)
国家(86662)
科学基金(74032)
社会(61409)
社会科(58255)
社会科学(58234)
(54326)
基金项目(52976)
自然(49141)
自然科(48045)
自然科学(48029)
自然科学基金(47189)
教育(46937)
(45809)
资助(42736)
编号(41348)
成果(33600)
(31207)
重点(30967)
(28642)
(28254)
课题(27915)
科研(27307)
大学(26604)
教育部(26587)
创新(26459)
期刊
(94855)
经济(94855)
研究(62154)
中国(40462)
(37346)
学报(35226)
(33116)
科学(30432)
管理(28473)
大学(26071)
学学(24528)
教育(22047)
农业(21803)
(20521)
金融(20521)
技术(20136)
财经(17530)
业经(15630)
经济研究(15316)
(14961)
统计(13083)
问题(12873)
(12233)
技术经济(12173)
财会(11749)
(11296)
理论(11107)
图书(10957)
(10923)
商业(10587)
共检索到319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肖成民  
一、引言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司财务决策,现金股利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热点。其中,学术界主要是基于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具体行为的观察,解释现金股利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由于学术界进行的主要是观察研究,因此对于现金股利形成了不同视角下的多种解释,即所谓的"现金股利之谜"。与其他会计与财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肖成民  
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股权结构安排使得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具有利益侵占效应,即非流通股股东因无法获得股价上涨的收益而追求高额现金股利。非流通股股东较低的初始投资成本进一步增强了其对高额现金股利的偏好。但相对来说,现金股利只是一种较弱的利益侵占方式,并且现金股利支付将增大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难度,因此,证监会将现金股利支付作为再融资门槛的重要参数有其合理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振兴  杨淑娥  
本文通过将现金股利区分为收益性和权益性现金股利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中大股东对不同性质现金股利政策的偏好。理论上证明并检验了大股东通过减少收益性现金股利和提高权益性现金股利进行利益侵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袁振兴  杨淑娥  
传统经典的股利理论都把现金股利政策看做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工具,并通过市场的反应对其进行检验。但是,它们都忽略了公司的“法律”性和控制权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现金股利政策是公司“法律”之一,它是控制权人意志的体现,渗透着控制权人的利益倾向,现金股利政策可能成为公司控制权人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工具。控制权人利用现金股利挖掘利益侵占“隧道”可能有三种情况:经营者对股东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公司对债权人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在我国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利益侵占“隧道”———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利益侵占的“隧道”。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袁振兴  杨淑娥  王冬年  
现金股利可以缓解公司的代理问题,伴随着公司代理问题从股权高度分散时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发展到股权集中时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现金股利代理理论也经历了从现金股利代理成本理论到利益侵占假说的演化过程。Roseff(1982)第一个将代理成本引入现金股利理论,然后由Easterbrook(1984)确立代理成本理论的基本思想;而Jensen(1986)用自由现金流量解释了现金股利的代理成本理论,使其更具有可实证性;最后,由La Porta(1998,1999,2000)等人发展成为在股权集中背景下的利益侵占假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莹  
一、高校内部控制中利益侵占问题提出目前,学界对高校内部控制的研究相对零散,主要集中在内部会计控制以及与内部审计的结合上。其中,从内部会计控制的视角论述内部控制比较普遍,其理论依据是内部控制的一种分类标准,即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政策依据则是基于对2000年修订的《会计法》第二十七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遵行,有学者认为该法可以更进一步地从法律的角度强调单位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韦增
[期刊] 预测  [作者] 朱清  张华  曲世友  
现金股利政策常常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进行利益侵占的手段,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控股股东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动机存在差异。本文选取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水平和现金股利发放负相关;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发放正相关,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会减弱利益侵占和现金股利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研究结论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考虑侵占成本的前提下,会提高现金股利的发放水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孟晖  沈中华  余怒涛  
我国由于股权的分置,支付现金股利成为大股东利益侵占的主要形式。本文使用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了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与大股东侵占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股东侵占度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显著正相关,大股东侵占度能够较好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行为;国有大股东能够影响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而其他大股东不能影响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马曙光  黄志忠  薛云奎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是否直接或以现金股利方式间接侵占公司资金一直是困绕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共同性问题。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发现现金股利和资金侵占同是大股东实现其股权价值最大化的手段,二者具有可替代性,协整检验的结果也表明二者不是弱外生变量。本文通过联立方程模型将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资金侵占结合起来考虑,发现国有控股的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水平在前一阶段最高;国有法人控股的公司,现金股利发放的水平在后两阶段最高,但资金被侵占的程度最低;社会法人控股股东对现金股利的偏好与国有法人控股股东无异,但其控股的公司资金被侵占的程度最为严重;国有股控股的公司,其资金被侵占的程度介于二者之间。本文通过对公司股利政策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严复海  刘祥磊  
本文以2005~2009年支付现金股利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了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正相关,但股权分置改革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与大股东持股比例正相关关系减弱,大股东利用现金股利侵占中小股东的隧道挖掘行为减弱。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余志虎  石赛霞  
金字塔股权结构下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问题,是当前理论和实务界讨论的焦点。本文构建了金字塔股权结构的简化模型,通过对金字塔股权下利益侵占的特点,控股股东在特定条件下金字塔股权结构与水平股权结构的选择,以及金字塔股权结构下利益侵占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金字塔股权结构下的大股东利益侵占,最终加剧了上市公司价值降低,导致中小股东利益被侵占的几率加大。认为应加强公司控制结构披露、完善独立董事会、建立关联交易委员会等治理对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席彦群  
一、引言大股东拥有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是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根源,有人把大股东掌握和运用公司控制权可以获得的收益分为两种:一是"控制权的共享收益",即由于大股东改善公司管理和监督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迎科  
文章通过分析金字塔控股结构下终极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主要原因、途径和负面影响,提出了相关治理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辉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事件频频发生。控股股东作为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是通过直接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进而间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既然控股股东也是公司的所有者,利益也与公司利益紧密相关,因而,这种侵占行为也必然会给自己造成损失。那么,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进而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又是什么?本文试图就控股股东的侵占动机、强烈程度进行量的度量、分析,提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艳辉  闫雪  郭亚军  
运用代理成本理论和契约理论,阐述了控股股东与银行债权人之间利益博弈的机理。针对我国转轨经济时期特殊的经济和社会背景———独特的股权结构、过度的政府干预、较低的社会信任程度等,构建了控股股东与银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博弈模型,证明了均衡状态的存在,并通过进一步分析各参数变量的政策含义,搭建了控股股东与银行债权人之间利益博弈的理论分析框架,为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银行债权治理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