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29)
2023(8877)
2022(7488)
2021(7034)
2020(5845)
2019(13378)
2018(12762)
2017(25999)
2016(14128)
2015(15644)
2014(15572)
2013(15517)
2012(14725)
2011(13393)
2010(13525)
2009(12376)
2008(12391)
2007(10896)
2006(9561)
2005(8652)
作者
(39133)
(32725)
(32417)
(31131)
(21389)
(15702)
(14845)
(12512)
(12456)
(11995)
(11170)
(10974)
(10575)
(10539)
(10519)
(10128)
(9610)
(9594)
(9507)
(9491)
(8190)
(8015)
(8003)
(7516)
(7458)
(7377)
(7263)
(7119)
(6611)
(6498)
学科
(62100)
经济(62037)
管理(43814)
(43790)
(35352)
企业(35352)
方法(32317)
数学(29848)
数学方法(29559)
(19548)
(16406)
中国(15440)
(14282)
贸易(14278)
(13852)
(12682)
(12315)
财务(12298)
财务管理(12272)
企业财务(11862)
业经(11659)
(11149)
金融(11149)
(11011)
银行(11003)
地方(10691)
(10663)
农业(10643)
(10513)
(9821)
机构
大学(202490)
学院(201641)
(92464)
经济(90774)
管理(79624)
理学(69006)
理学院(68329)
研究(67966)
管理学(67332)
管理学院(66935)
中国(53534)
(45629)
(40434)
科学(36795)
财经(36022)
(33518)
(33042)
中心(31779)
(30641)
经济学(29974)
研究所(29956)
(29864)
经济学院(27286)
财经大学(27149)
业大(26446)
北京(25371)
(24522)
(24444)
师范(24308)
农业(24008)
基金
项目(131778)
科学(105985)
基金(99452)
研究(97568)
(85566)
国家(84866)
科学基金(73737)
社会(64806)
社会科(61765)
社会科学(61749)
基金项目(51005)
(49108)
自然(46752)
教育(46042)
自然科(45749)
自然科学(45739)
自然科学基金(45008)
资助(42914)
(42101)
编号(37692)
成果(31813)
(31737)
重点(29417)
教育部(28059)
(27755)
国家社会(27517)
(27411)
(26969)
人文(26960)
课题(26641)
期刊
(95695)
经济(95695)
研究(63484)
中国(36569)
(34905)
管理(29536)
(27762)
金融(27762)
学报(27646)
(27288)
科学(25930)
大学(21897)
学学(20735)
教育(19829)
财经(18849)
农业(18338)
经济研究(16894)
(16081)
技术(15912)
业经(14308)
(13223)
问题(12675)
国际(11677)
世界(10512)
统计(10122)
(9961)
技术经济(9937)
理论(9486)
(9427)
商业(9050)
共检索到302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宪  夏仕龙  
由于简单加总的货币供应量M2的局限性,学术界和实务界一直在探讨更贴近宏观经济变动的货币总量测度法,但一直没有定论。本文首先对现金等价货币总量、迪维西亚货币总量、简单加总货币总量这3种不同测度法下货币总量的合理性及其优劣进行理论上的比较分析,然后通过边限协整检验和自回归分布滞后协整估计的实证研究,分析中美两国按照不同测度法所测算的货币总量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实证检验的结果发现,两国现金等价货币总量的需求函数都比各自的迪维西亚货币总量、简单加总货币总量的需求函数稳定,而且在每种测度法下,中国货币总量的需求函数都比美国货币总量的需求函数稳定。本研究结论说明,现金等价货币总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菁  
文章选取了2002年以来社会融资总量、M2和新增贷款规模的月度数据作为货币政策中介变量,选取GDP和CPI作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比较中介变量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具有良好的产出效应,目前,可以将新增贷款规模和社会融资总量作为主要中介目标对货币政策的效果加以观察。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范从来  张宏亮  
本文利用2000-2019年宏观金融数据,计算中国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对比2002年以前的数据,分析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甄别三个不同货币供应层的作用差异,剖析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研究发现,作为货币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依然有效,其中狭义货币M1的稳定增长对GDP增速的提高具有显著长期倾向,M0和央行的资金投放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着直接影响,广义货币M2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并没有能够反映到通货膨胀度量体系中。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封思贤  
通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IRF)、方差分解分析等经济计量方法,本文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不断降低,实际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实施效果好于货币供应量。本文认为,基础货币难以控制、货币乘数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完善等因素是产生上述实证结论的重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曾令华  李红光  
本文把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协整检验、VEC模型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1996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物价和产出的季度时间序列,论证了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产出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从货币供应量的构成分析,基础货币具有较强的可控性;货币乘数可控性较差,但对货币乘数可以利用ARMA模型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由此,本文得出的结论是货币供应量具有较强的可控性,从而有理由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现阶段仍然是有效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常玉春  
本文利用我国 90年代以来的季度经济数据 ,通过对AD AS方程的拟合 ,检验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结果表明 ,现阶段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已存在较大缺陷。主要原因在于 ,公众预期的变化和利率管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扭曲了货币政策传导 ,而证券市场的反常波动又经常造成货币的大量“漏损”。因此本文认为 ,目前央行可尝试采用基于货币供应量和名义利率指标的混合货币政策规则 ,作为对现行货币供应量规则的改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国兴  
1996年,货币供应量被正式确定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是,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在可测性、可控性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而从实践情况来看,货币供应量的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存在很大的离差,在稳定价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也不能令人满意;因此,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在逐步降低。从历史角度观察,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进趋势实际上是在不断寻找“规则”与“相机抉择”的替代和综合;而与传统政策相比,通货膨胀目标制最大的特点恰恰是实现了规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也正是由于此,受到了理论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现实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卫国  靳静  
本文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协整检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在降低,必须加快利率的市场化,为利率成为中介目标创造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林  吕红娟  何炼成  
本文基于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物价水平的一般关系的理论分析,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与产出的相关性比较好,但跟物价的相关性比较弱,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实体经济相脱节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货币供应量具有内生性,中央银行对其可控性正在逐渐减弱。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龙   张伟琦   申瑛琦  
文章首先给出M2中存在内生成分的经验事实,进一步运用内生成分剔除思想定量测度货币政策调控取向变迁指数,重点刻画其对《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拟合效果和指引功效。接下来,文章识别出M2中的外生成分,运用工具变量局部投影法分析货币政策的“稳预期”功效及政策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第一,M2和经济基本面变量之间呈现出强关联走势,M2中含有经济基本面变量信息。第二,货币政策调控取向变迁指数的时变动态属性明显,除个别时点外,其对《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调控取向拟合效果和指引功效较好,能够准确识别和定位货币政策调控取向的微观变迁进程和瞬时突变时点。第三,货币政策数量型中介指标具有较好的“稳预期”功效,不同货币政策空间下货币政策的“饥饿效应”和“宿醉效应”不同。政策空间充足时期货币政策的短期效应明显,但由于信心的短期属性和行为主体“逆向”选择心理,政策空间不足时期货币政策存在长期效应但不稳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章洋  
我国1996年正式将M1的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同时以M0、M2作为观测目标。之后,又以货币供给量M2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这是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方式的一大进步。然而,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和我国金融管制的放松促使金融创新得到迅猛发展,这使得货币的定义和计量变得日益困难,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尚煜  王慧  
文章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为出发点,将中美两国经济发展分为不同阶段,对价格目标利率和数量目标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参数关系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对比,并借鉴Poole法则,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美国和中国都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即在货币供应量解释能力减弱的同时利率的作用逐渐增强,说明通过价格信号调节使货币政策变得更加有效,可以看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出现了从货币供应量向利率转移的可能。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许坤  秦亚中  许婷婷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VAR)、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基于2001年至2013年的季度数据对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三次产业中的应用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M2仅对第一产业起着较为明显的解释作用,对通货膨胀和第二、三产业产出的解释作用不显著。联系我国实行产业结构转型、扶持第三产业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将M2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较差,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亮  张磊  
随着电子金融的快速发展,电子货币已对传统的货币金融理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我国自1996年以来一直将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然而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已经大大弱化了货币供给量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降低了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面对步步走来的电子货币时代,我国央行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来提高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从而顺利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光宁  廖镇宇  韩中睿  
基于我国2002年1月至2012年9月的工业增加值、消费物价指数、广义货币供应量、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等数据,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三种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新增信贷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逐渐减小,信贷对最终目标的影响逐渐减弱;社会融资规模对最终目标的影响呈增强趋势;广义货币供应量始终对最终目标有较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我国过去存在的货币和信贷的二元政策传导机制正逐渐向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的二元政策传导机制转化,社会融资规模的可控性有待加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