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4)
- 2023(11272)
- 2022(9706)
- 2021(9065)
- 2020(7931)
- 2019(17980)
- 2018(17673)
- 2017(36516)
- 2016(19584)
- 2015(21916)
- 2014(21932)
- 2013(21731)
- 2012(20403)
- 2011(18484)
- 2010(18832)
- 2009(18153)
- 2008(18326)
- 2007(16663)
- 2006(15114)
- 2005(14085)
- 学科
- 济(84264)
- 经济(84138)
- 管理(69564)
- 业(67710)
- 企(57570)
- 企业(57570)
- 方法(39034)
- 数学(35197)
- 数学方法(34925)
- 财(32423)
- 制(25080)
- 中国(24154)
- 农(22624)
- 务(21164)
- 财务(21134)
- 财务管理(21089)
- 企业财务(20253)
- 业经(17994)
- 银(17266)
- 银行(17253)
- 体(17092)
- 行(16402)
- 贸(16167)
- 贸易(16155)
- 融(15843)
- 金融(15841)
- 易(15791)
- 体制(14415)
- 农业(14304)
- 策(14270)
- 机构
- 大学(287184)
- 学院(285425)
- 济(129774)
- 经济(127263)
- 管理(113988)
- 理学(97383)
- 理学院(96482)
- 管理学(95346)
- 管理学院(94796)
- 研究(90837)
- 中国(74825)
- 财(69565)
- 京(58755)
- 财经(53627)
- 经(48631)
- 科学(47031)
- 所(43795)
- 江(43630)
- 中心(41856)
- 经济学(41484)
- 财经大学(39874)
- 研究所(38240)
- 北京(37700)
- 经济学院(37531)
- 农(37142)
- 州(34082)
- 业大(34061)
- 范(33467)
- 师范(33191)
- 院(32972)
- 基金
- 项目(175231)
- 科学(141217)
- 研究(133935)
- 基金(131242)
- 家(110454)
- 国家(109562)
- 科学基金(96139)
- 社会(89439)
- 社会科(85093)
- 社会科学(85076)
- 基金项目(68213)
- 省(65794)
- 教育(62680)
- 自然(58966)
- 自然科(57553)
- 自然科学(57543)
- 自然科学基金(56623)
- 划(55360)
- 资助(55320)
- 编号(53779)
- 成果(46083)
- 部(42337)
- 制(39307)
- 重点(38831)
- 教育部(37816)
- 国家社会(37180)
- 课题(37137)
- 发(36809)
- 人文(36758)
- 创(36426)
- 期刊
- 济(145797)
- 经济(145797)
- 研究(93212)
- 财(56842)
- 中国(54266)
- 管理(45102)
- 融(37350)
- 金融(37350)
- 学报(34175)
- 科学(34075)
- 农(33427)
- 财经(28537)
- 大学(28445)
- 学学(26756)
- 教育(26681)
- 经(24353)
- 经济研究(24046)
- 技术(22983)
- 业经(22856)
- 农业(21520)
- 问题(19798)
- 贸(17567)
- 国际(14922)
- 理论(14740)
- 技术经济(14330)
- 财会(13641)
- 商业(13509)
- 统计(13421)
- 现代(13359)
- 会计(13195)
共检索到440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预测
[作者]
苏坤 杨淑娥
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金流权、控制权及其分离程度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对现金流权、控制权及其分离程度对资本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控制权与公司负债水平显著负相关;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公司,终极控制股东倾向于债务融资,扩大其可掌控的资源,以便进行攫取行为。两权分离程度越大,这种动机就越强。公司负债水平与两权分离程度总体上呈现一种倒U型关系。
关键词:
终极控制股东 现金流权 控制权 资本结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冬琴 陈文浩
文章基于中国证券市场2004年和2005年的并购事件,实证检验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度对并购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中,控制权以及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度和并购绩效之间均呈现非线性关系。研究结论表明,无论控制权还是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度对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均具有两面性特征。中国民营股东在安排所有权结构的过程中,既要保证控股股东充分的控制权,又必须避免控制权与现金流权过分偏离,以防止公司价值落入非线性曲线的底部。
关键词:
控制权 现金流权 并购 民营上市公司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贇
本文通过模型分析了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对并购溢价的影响,并利用我国私人控股上市公司并购交易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并购溢价与公司控股股东拥有的控制权成正向关系,而与其拥有的现金流权成反向关系;控制权比率与现金流权比率差异越大,并购交易的溢价越高。同时,在控股股东控制权比率和现金流权比率相分离的情况下,并购溢价水平与并购交易支付对价中的股权支付比率正相关。研究还发现,在我国股票市场上,由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的上市公司所发起的并购交易,如果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则交易溢价水平相对较高,而是否构成关联交易却对并购溢价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控制权 现金流权 并购溢价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兴全 张照南
利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披露的2003年—2006年的终极控股股东数据和樊纲、王小鲁(2007年)编制的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数据及其子数据构建各地区公司治理环境指数,检验治理环境、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及现金持有量的关系。研究发现,治理环境与现金持有量正相关;终极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度与现金持有量显著负相关,治理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减轻这种负向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苏坤 张俊瑞 杨淑娥
以我国2004-2008年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终极控制人的视角,研究了终极控制权、法律环境及其相互作用对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与公司财务风险负相关。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加重了其对上市公司进行"掏空"获取私有收益的行为,加重了公司财务风险,两权分离程度与公司财务风险正相关。较高的地区法治水平能够有效遏制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上市公司所处的法律环境越好,其财务风险就越小。法律环境的改善不仅有助于直接降低公司财务风险,还有助于减轻由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分离所导致的财务风险。
关键词:
终极控制权 法律环境 财务风险 现金流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胡科 张宗益
本文利用2005—2007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并探讨了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价值与终极股东控制权显著正相关,与现金流权、独立董事比例的相关性不显著;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度与公司价值呈U型关系,且U型关系顶点左侧的样本数占整个样本的84.384%,即大部分的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度控制在使其易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范围内。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韩亮亮 李凯
本文利用我国91家民营上市公司2003-2005年面板数据检验终极股东控制与资本结构的关系。研究发现,终极股东控制权一致性与总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率显著正相关,终极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偏离度与总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率显著负相关。这表明资本结构决策本身存在代理问题,终极股东一方面积极利用股权融资的非稀释效应,另一方面对负债的破产威胁效应和利益转移限制效应作出了壕沟防守反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锦红
对所有权结构与公司绩效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的结论并没有达成统一。本文通过对经典理论模型的扩展和推导,建立了控制权、现金流权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假设,然后以沪深两市中2004—2007年的147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从最终控制人的角度考察了所有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最终控制人的控制权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最终控制人的所有权(现金流权)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最终控制人的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偏离程度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这一结论说明,现阶段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所有权结构尚不合理,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尚不健全,最终控制人可能采用"掠夺式分红"、金字塔式控股等方式侵占中小股东...
关键词:
控制权 现金流权 公司绩效 民营上市公司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浩
公司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文章以我国A股2007—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对公司自由现金流对负债水平的影响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随着自由现金流的增加,为了约束管理者的道德风险,公司负债水平便会越高,并且,内部人控制对这一影响效应产生了负面影响。文章用股权集中度和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来衡量内部人控制的程度,即股权集中度下降会削弱负债水平随自由现金流上升而上升的效应;两职合一后,管理人员的控制能力上升,使得这种效应也进一步削弱,从而在理论上为加强公司治理、减少内部人控制以及进一步更好地解决公司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提供了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许永斌 彭白颖
本文选取了2004年底在深市和沪市上市交易的238家民营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层层追溯控制链辨认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股东,考察了最终控制股东拥有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及其偏离的程度,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最终控制股东控制权的集中程度较高,并且其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存在着偏离。最终控制股东的现金流权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程度与公司业绩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控制权 现金流权 公司业绩 投资者保护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仲鸣
基于大小股东代理理论,本文分析了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现金流权对我国企业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影响。检验结果发现,在民营企业,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度越大,投资不足现象越严重,并且,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越低,这种代理问题对投资效率的负效应表现得越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较高的现金持有偏好是终极控制人影响企业投资不足的可能机制。但以上结论在国有企业并不成立。本文从终极控制人视角拓展转型国家的投资理论,也从投资视角为理解产权效率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终极控制人 现金流权 控制权 投资效率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杨淑娥 苏坤
本文从终极控制人的视角,以我国2002-2006年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及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自由现金流对终极控制股东攫取行为的约束作用。研究表明:现金流权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对终极控制股东存在"激励效应";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终极控制股东对公司具有"堑壕效应",且当现金流权较高时,终极控制股东的"堑壕效应"显著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终极控制股东攫取行为的发生不仅需要其有"能力"和"动机",还需要有充足的自由现金流这个"机会",较少的自由现金流能够有效地约束终极控制股东的攫取行为。
关键词:
终极控制 自由现金流 公司绩效 PP冲突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苏坤 杨淑娥
从终极控制人的视角,以我国2002~2006年深市民营上市公司563个观察值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终极控制股东超额控制、现金流权对公司透明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低的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作为终极控制股东隐蔽控制权收益的一个机制,终极控制股东会通过操纵公司透明度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与"堑壕效应"相一致,终极控制股东超额控制程度与公司透明度负相关。与"激励效应"相一致,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与公司透明度正相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彭文伟 冉茂盛 周姝
以最终控制权大于10%的21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最终控制权、现金流权与过度投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金流权、最终控制权均对过度投资有抑制作用;最终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时,最终控制人倾向于过度投资以实现隧道效应,因此,降低上市公司最终控制权、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可以提高投资效率。
关键词:
控制权 现金流权 最终控制人 过度投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进
文章以终极所有权理论为分析框架,以在我国中小板上市三年以上的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背景下的上市公司成长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家族控股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与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程度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两权之间适度分离有利于企业成长,过度分离不利于企业成长。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控制权 现金流权 成长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市场化进程、两权分离与资本结构选择——来自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公司控制权性质与审计需求特征——来自我国上市公司2003—2005年的经验证据
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下的公司价值——基于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实际控制人的政治身份与审计师选择——来自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终极股东现金流权、控制权与过度投资——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
限售股解禁、资本投资与控制权私利——来自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证据
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度、政府干预与资本结构选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
终极控制权、现金流量权与盈余信息含量——来自家族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侵害了中小股东利益吗?——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