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55)
- 2023(2622)
- 2022(2212)
- 2021(1897)
- 2020(1733)
- 2019(4035)
- 2018(3787)
- 2017(8241)
- 2016(4140)
- 2015(4393)
- 2014(4146)
- 2013(4216)
- 2012(3771)
- 2011(3172)
- 2010(3267)
- 2009(3287)
- 2008(3749)
- 2007(3387)
- 2006(2957)
- 2005(2744)
- 学科
- 济(20017)
- 经济(20008)
- 业(19112)
- 管理(18088)
- 企(18005)
- 企业(18005)
- 财(11200)
- 方法(10579)
- 务(10039)
- 财务(10038)
- 财务管理(10033)
- 企业财务(9831)
- 数学(9398)
- 数学方法(9364)
- 融(4170)
- 金融(4170)
- 制(3874)
- 银(3771)
- 银行(3770)
- 中国(3662)
- 业经(3647)
- 行(3390)
- 关系(3333)
- 理论(2883)
- 农(2740)
- 体(2597)
- 技术(2481)
- 学(2288)
- 和(2286)
- 划(2281)
- 机构
- 大学(61789)
- 学院(60587)
- 济(29160)
- 经济(28743)
- 管理(25885)
- 理学(22365)
- 理学院(22214)
- 管理学(22001)
- 管理学院(21890)
- 财(16443)
- 研究(16413)
- 中国(14275)
- 财经(13181)
- 经(11963)
- 京(11780)
- 财经大学(9983)
- 经济学(9646)
- 经济学院(8795)
- 商学(8600)
- 商学院(8545)
- 江(7962)
- 北京(7552)
- 所(7530)
- 融(7386)
- 中心(7335)
- 科学(7290)
- 金融(7196)
- 经济管理(6536)
- 州(6533)
- 研究所(6496)
- 基金
- 项目(37221)
- 科学(30549)
- 基金(29525)
- 研究(27668)
- 家(24715)
- 国家(24504)
- 科学基金(22255)
- 社会(19768)
- 社会科(18796)
- 社会科学(18790)
- 基金项目(15506)
- 自然(14203)
- 自然科(13808)
- 自然科学(13806)
- 自然科学基金(13605)
- 教育(12862)
- 省(12860)
- 资助(12360)
- 划(10915)
- 编号(10432)
- 部(9102)
- 国家社会(8631)
- 人文(8554)
- 教育部(8491)
- 成果(8328)
- 重点(7987)
- 创(7926)
- 性(7660)
- 大学(7598)
- 制(7470)
共检索到879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玉婷
文章利用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实证考察资产剥离对企业资本投资的影响,以及现金持有价值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资产剥离动因不同,对企业资本投资产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战略性资产剥离与企业资本投资显著正相关,而非战略性资产剥离则与企业资本投资显著负相关;现金持有价值与企业资本投资间显著正相关;现金持有价值显著增强战略性资产剥离与企业资本投资间的正相关程度,并显著削弱非战略性资产剥离与企业资本投资间的负相关程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松勤 徐经长
本文以中国2003~2011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就整体层面而言,机构投资者并没有对现金持有价值产生显著的影响。然而按市场化程度高低分组来研究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应,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环境下,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提高公司现金持有价值;而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环境下,机构投资者持股反而损害公司现金持有价值。这一结论说明,只有在合适的制度环境下,机构投资者的积极治理效应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这一实证结果也为中国当前正在深化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实施的机构投资者战略提供了直接证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魏妍炘 戴娟萍
资产剥离特别是改善短期绩效的战术性资产剥离,对公司价值效应的影响尚无定论。面对强大退市风险的中国远洋,在2013年剥离三项资产,通过战术性资产剥离扭亏为盈,保住上市资格。研究发现:战术性资产剥离的总体价值效应并不确定;剥离的资产属性对股东价值产生不同的影响,剥离混合资产为股东创造价值,剥离纵向资产会毁损股东价值。本文的结论对研究战术性资产剥离如何为股东创造价值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资产剥离 剥离类型 资产属性 价值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婧
文章从不同产权配置约束视角出发,本文以沪深A股工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资产剥离对工业企业环保投资效率的作用与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资产剥离会显著提升工业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进一步发现不同产权配置下资产剥离对环保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呈现出异质性,相较而言,在非政府控制企业和地方政府控制企业中资产剥离对环保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在中央政府控制企业中并未体现出显著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鈃 陈兴述
资产剥离是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方式,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剥离频率和规模持续增加。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资产剥离与研发投资的关系及地区金融发展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资产剥离整体上促进了研发投资;战术剥离和战略剥离显著促进了研发投资,而被动剥离会抑制研发投资;地区金融发展正向调节资产剥离与研发投资的关系,但这一调节作用仅对战略剥离企业有效。进一步研究表明,资产剥离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改善经营效率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研发投资,且这一促进作用具有持续性。
关键词:
资产剥离 研发投资 地区金融发展 持续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卫秋
已有研究表明,现金持有能够缓和公司的融资约束问题,从而促进公司投资效率并提高公司价值。然而现有研究只是简单考察了融资约束状况下的现金持有与公司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而没有深入探讨融资约束公司与非融资约束公司现金持有价值存在差异的内在机理。本文以2006—2010年间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融资约束公司与非融资约束公司现金持有价值存在的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研究的主要结论是,融资约束公司的现金持有价值显著高于非融资约束,而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融资约束公司的投资行为相对更具有效率。
关键词:
融资约束 投资效率 现金持有价值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旭东 袁梦 蒋澜
本文以我国2007~2017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研发投资对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及税收优惠在研发投资影响现金持有价值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研发投资程度越高,现金持有价值越低;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税收优惠更能缓解非国有企业研发投资对现金持有价值的负相关关系。这些研究发现对于深入研究研发投资、税收优惠与现金持有价值三者的关系,对于企业保持最佳现金持有量、防止盲目或过度投资、提升管理效率、增加企业价值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研发投资 税收优惠 现金持有价值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叶建华 陈晓辉
现金作为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可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债务违约风险和支付风险增加企业价值,但在代理问题严重的公司中,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也可能会损害企业价值。本研究立足中国资本市场现实背景,探究投资者情绪及有限套利对上市公司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在A股市场背景下,上市公司现金持有价值显著为正值;在投资者情绪低落期,上市公司持有现金的正向资产定价效应更加明显;在信息透明度低、股票换手率高、股价触及涨跌停次数多、股票交易额高等有限套利程度较高的样本中,上市公司正向现金持有价值更加明显。本研究提供了有关新兴市场国家上市公司持有现金具有资产定价效应及投资者情绪、有限套利因素影响资产定价的具体证据,这对上市公司优化现金管理及监管部门优化监管措施提高资本市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洪彬 陈泽缘
随着集采等医改政策的推进和行业竞争的加剧,传统药企利润大幅下降,创新成了医药行业的主旋律,因此传统药企面临新老业务风险交织的困境。海正药业作为典型的传统药企,为了实现新老业务的风险隔离,提出了“聚焦、瘦身、优化”的战略选择,进行了多次资产剥离,实现了价值创造。海正药业通过剥离新业务子公司的部分股权,隔离了研发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在满足整体战略的基础上规避了风险,既促进了新业务的发展,也避免了其对老业务的冲击,成为传统药企价值创造的一种选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胜楠
本文对民营上市公司现金流量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程度对现金持有量以及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按照上市方式的不同对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两种类型中此种影响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随着两权偏离程度的增大,民营上市公司倾向于持有更多的现金;在间接上市的民营公司中,两权偏离程度对其现金持有量的影响更大;全样本中现金持有量与企业价值呈现出显著负相关的关系,而间接上市民营公司的现金持有的价值更低,两权偏离度对其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更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玉罡 李善民
本文选取2000-2004年发生资产剥离的372家公司为样本,对价值创造指标进行了细致分解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对于剥离前一年EVA都为正的公司,毁损公司价值的剥离在剥离前一年的资本利用效率、资本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和收入都较低。对于剥离前一年EVA都为负的公司,资本支出偏高的公司虽然通过剥离能回收部分资本,但仍无法改变毁损公司价值的状况。对于剥离当年EVA都为正的公司,如果剥离当年的资本利用效率偏低,这样的剥离在剥离后一年是毁损公司价值的。对于剥离当年EVA都为负的公司,如果剥离当年的资本支出和资本成本都偏高,在剥离后一年也无法改变毁损价值的状况。
关键词:
资产剥离 价值毁损 EVA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刚
借鉴Faulkender and Wang(2006)和Dittar and Mahrt Smith(2007)提出的衡量现金持有价值的方法,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系统检验了2001-2006年我国A股、AB股和AH股上市企业的资金效率差异。实证检验发现,在资本市场分割和双重信息披露的作用下,有外资持股的AH股和AB股企业在统计和经济意义上表现出显著高于A股企业的资金效率。并且由于AH股企业面临着比AB股更为严厉的证券监管和法律保护实施,使得AH股的资金效率要较之AB股企业更高。外资持股企业的资金效率优势在样本区间的早期表现更加显著。研究表明,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法律保护实施和信息披露环境完善对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松勤 徐经长
本文以2004~201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分析样本,从管理防御角度,考察了经营者管理防御的机会主义行为对公司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理防御程度与现金持有价值负相关,其程度在国有企业强于民营企业。为了抑制管理防御行为对现金持有价值的不利影响,本文进一步从管理防御的激励约束机制视角,研究了经营者持股和大股东治理对公司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通过分组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经营者的高持股激励和大股东的高持股控制均能够有效减轻管理防御的代理问题,从而能够显著提高公司现金持有价值。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管理防御及其激励约束机制与现金持有价值研究领域的内容,而且对相关监管部门也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姜毅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5~2011年的39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终极股东两权分离度及现金持有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当终极股东为国有企业时,提高两权分离度会显著降低持有现金的价值效应;而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会显著增加持有现金的价值效应。进一步检验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是否会抑制终极股东两权分离度对于现金持有价值的侵害。研究发现,当终极股东为国有企业时,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会抑制两权分离度对于现金持有价值的侵害,增加持有现金的价值效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子怡 聂晓
以我国沪深两市2008-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现金持有及其价值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结果发现,管理者低程度的自信会促使企业持有更多现金并提高现金持有价值,但随着自信程度的提高,现金持有水平会下降且会降低现金持有价值,这一研究结论与理性经济人假设下的自由现金流理论相悖。研究还发现,投资效率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现金持有价值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并通过投资不足路径影响现金持有价值。因此,公司现金持有决策应考虑管理者心理特征,提升企业现金持有的价值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