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69)
- 2023(3706)
- 2022(2972)
- 2021(3068)
- 2020(2354)
- 2019(5625)
- 2018(5656)
- 2017(8565)
- 2016(6077)
- 2015(6881)
- 2014(7111)
- 2013(6208)
- 2012(5990)
- 2011(5719)
- 2010(6155)
- 2009(5355)
- 2008(5451)
- 2007(5008)
- 2006(4690)
- 2005(4380)
- 学科
- 教育(19161)
- 济(13990)
- 经济(13973)
- 学(11283)
- 中国(10882)
- 理论(8150)
- 管理(7747)
- 业(6378)
- 教学(6244)
- 方法(4916)
- 企(4855)
- 企业(4855)
- 发(4349)
- 发展(3943)
- 农(3920)
- 思想(3920)
- 展(3820)
- 研究(3809)
- 政治(3725)
- 数学(3690)
- 经济学(3554)
- 数学方法(3546)
- 革(3429)
- 改革(3213)
- 高等(3199)
- 思想政治(3131)
- 政治教育(3131)
- 治教(3131)
- 德育(3095)
- 技术(3035)
- 机构
- 大学(86953)
- 学院(79459)
- 研究(34862)
- 教育(28450)
- 范(23769)
- 师范(23631)
- 科学(22160)
- 济(21302)
- 京(20875)
- 经济(20548)
- 管理(19969)
- 师范大学(19822)
- 所(18347)
- 中国(17963)
- 研究所(17029)
- 理学(16760)
- 理学院(16342)
- 管理学(15669)
- 管理学院(15496)
- 江(14556)
- 北京(14070)
- 中心(13453)
- 技术(13281)
- 农(13187)
- 院(12159)
- 职业(11907)
- 州(10897)
- 业大(10894)
- 教育学(10817)
- 财(10734)
- 基金
- 项目(48376)
- 研究(41264)
- 科学(38783)
- 基金(31132)
- 教育(28316)
- 家(27373)
- 国家(26974)
- 社会(22404)
- 科学基金(21077)
- 社会科(20676)
- 社会科学(20671)
- 省(19988)
- 划(19852)
- 成果(19679)
- 编号(19262)
- 课题(17340)
- 基金项目(15275)
- 年(14802)
- 重点(13183)
- 自然(12584)
- 规划(12510)
- 部(12504)
- 资助(12485)
- 自然科(12266)
- 自然科学(12259)
- 自然科学基金(12039)
- 发(11425)
- 性(11323)
- 项目编号(11248)
- 教育部(11085)
共检索到131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春
现象学精神是现象学的灵魂。作为"做"哲学的方式,现象学就是哲学本身。现象学的重大贡献在于其独特的"看"世界的关系思维方式,现象学最终给出了看世界的路标,即结构世界与意义世界,而且现象学尤为关注发生的世界。现象学精神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学追求,现象学精神从方法论到范畴与主题等方面都导致了教育学世界的深刻变革。渗透着现象学精神的教育学实践,将使每一个教育学境遇中的人成为一个敏行的、富有教育学意蕴的教育学实践者。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兰英 金家新
运用现象学的视角,分析探讨比较教育朝向他者教育实事的"悬置"与客观、在直观与再现中实现比较教育对他者教育生活的解释、在借鉴与超越中对他者教育生活进行批判性的反思。比较教育研究应该从现象学"朝向实事本身"中得到启迪,这对比较教育的学科化建设与科学化发展有着特有的意蕴。
关键词:
比较教育 学科化 科学化 现象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啸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成人”,教育学乃是“成人之学”。但价值“关系说”由于从“物”的层面来把握价值 ,因而不能提供一个很好的考察教育的视角。为此 ,需要从根本上树立“人是价值的存在”的思想。这一思想的确立赋予教育学一种新的内涵 :它内在地要求把人性化、个性化和创造性放在首要位置。这对于扭转教育的“无人”局面 ,确立一种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的教育观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价值 教育学 人性化 个性化 创造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朱光明 应单君
马克斯.范梅南主编的教育学术期刊《现象学+教育学》(《Phenomenology+Pedagogy》)是现象学运动在教育学领域的一种效应,它继承并发展了荷兰"乌特勒支学派"的现象学思想,定位于教育的人文科学探究,以提升人们的教育实践智慧。期刊不仅为相关学者创建了一个现象学学术交流的平台,也为读者呈现了丰富的现象学研究的学术成果与研究发现及大量的研究信息,推动了现象学教育学的学术发展,扩大了现象学教育学在学界的影响。《现象学+教育学》因完成了其使命而于1992年停刊,但是它的精神和传统却持久不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洁
现象学教育学是一门具有明显的实践取向的教育学,它致力于儿童养育和教育的实践。故事在现象学教育学的一些著作中,往往占据很大部分,这些故事不是被概念、定义固定下来的,它们是一个个充盈的、丰满而又真实的情境的再现,是“事情本身”的显现,这是现象学教育学的表现方式,也是现象学教育学中的“生活世界”和“回到事情本身”的体现,是对儿童与父母、学生与教师等的生活体验进行描述和解释。现象学教育学的这种全新视野对我们重新理解教育,理解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理解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们解决存在已久却悬而未决的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钟亚妮
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哲学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 ,对 2 0世纪的西方哲学和包括教育学在内的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现象学教育学在一些欧美国家获得发展并保持生机。现象学教育学把教育理解为参与其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生活方式 ,认为教育学不能从抽象的理论论文或分析系统中去寻找 ,而应该在生活的世界中去寻找 ,强调教育理论必须关注时代的教育实践 ,关注现实并对其进行反思。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日益频繁使用的生活、情境、意义、理解、建构等等话语都与现象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回到实事本身、交互主体性、生活世界等现象学概念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具有特殊的启示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兰格威尔德、范梅南等两代教育学者的现象学转向仅在方法层面借鉴胡塞尔的现象学,忽视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本身乃是一种旨在拯救现实人生危机的人生教育学。但胡塞尔过于依赖思想史和康德理性主义,使得他的人生教育学其实未能深入现实人生。其弟子海德格尔另辟存在主义,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不过,海氏的存在主义人生教育学同样需要进一步优化,优化路径是到文学、电影领域寻找意义更丰富、表达更生动的人生教育文本。
关键词:
现象学转向 人生教育学 文学 电影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侯怀银 郭建斌
现象学教育学于1928年开始在中国传播,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现象学教育学的传播推进了我国教育研究方法论和研究方法的发展;拓展了教育哲学的研究领域,影响了教育哲学的致思方式;丰富了研究者对教育学元问题的思考;推动了教师教育和教育实践的发展。反思现象学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需要加强现象学教育学理论基础研究,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传播,挖掘中西方教育的结合点,建立原创的中国教育学理论。
关键词:
现象学 教育学 现象学教育学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徐辉富
教育现象学是我国需要发展和丰富的研究方法之一。本文结合胡塞尔超验现象学精神,对教育现象学作了比较全面的概述和分析,内容包括教育现象学的内涵、主要思想、研究步骤、研究意义和评价等。文章能够对相关研究者提供启发和参考。
关键词:
现象学 教育现象学 研究步骤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麻健 蔡春
近来在现象学教育学研究中围绕其应当是本质研究还是经验研究陷入了争论。这一争论的原因在于对“回到实事本身”的现象学精神尚未得到澄清。现象学的主张来源于现象学家对近代以来实证主义世界观的批判,“回到实事本身”的现象学精神即是主张认识事物应该要返回到事物向主体在生活世界中的源始呈现中。现象学之于教育学的意义就在于摆脱实证主义世界观的垄断性,重新回到教育自身中去思考教育问题。现象学为教育学提供的并不是确定的理论体系,而是一条通往“思”的道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李培彤
新时代教师素养的发展与教育质量的提升依赖于教师教育学科研究的深化与完善。教师教育学所具备的学理性与价值性为教师教育学科身份的合法性提供了重要佐证。教师教育学概念的建构应观照教师教育学之于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之本质意蕴,把握教师教育学科特征,探寻教师教育学何以存在之理性依据,从而规范界定教师教育学概念。教师教育学科概念的多维透视是认识与审度教师教育理论的必要前提,教师教育学科概念的清晰界定是解释与超越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基础。对教师教育学科地位的逻辑证成离不开学科价值,教师教育学价值意蕴的合理澄明是支撑与引领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依据。通达教师教育学科的本质需要基于对教师教育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学科性质等关键问题的准确理解;巩固教师教育学科的独立地位需要基于对教师教育学知识价值、社会价值与育人价值等价值维度的全面彰显。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学 概念界定 价值意蕴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维
我国当前的公共知识领域仍然普遍地持有狭义的隐喻概念,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现象。在隐喻认知思潮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持有广义的隐喻概念,将隐喻视为一种认知现象。隐喻的认知观主张,隐喻的本质在于认知,隐喻建构了大部分概念系统,新颖隐喻提供了认识事物的新视角。作为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隐喻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理论和实践中。隐喻在教育研究、教师教育和中小学教学中都可以发挥重要的认知功能。
关键词:
隐喻 认知 教育研究 教师教育 教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洁
荷兰教育家兰格威尔德是现象学教育学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在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兰格威尔德看来,人是可以教育的动物,是能教育且需要教育的动物。儿童对教育者权威的认可,使得真正的教育学关系得以产生。教育者是一种替代的良心,一种精神"管理者";他的整个行为,应该是朝向帮助儿童有自己的道德判断、使其能够独立处理和圆满完成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兰格威尔德认为,教育学作为一门实践科学是以分析生活世界之情境的实践为先决条件的。在兰格威尔德的现象学背后,没有哲学意图,他不承认胡塞尔的先验主体性。他用强调人类经验的境遇性和具体特性的"内在还原"代替了胡塞尔的"先验还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帅
现象学教育学摒弃先在的理论成见和抽象的形而上学,倾注于个体真实的生活世界,力图发现教育的"意义"之所在。这样的探究理路,为我们认识知识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为我们在知识教育实践中摆脱无休止的理论吵闹和纷争,重新找回生命的本真提供了新思路。在现象学教育学的视野中,不仅知识教育的生活面貌得以恢复,而且知识教育的根本使命也得以再认和明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在"认识何以可能"问题的回答上,可以获得现象学与教育学结合的契合点。现象学解决这一问题的独特方式,提供了现象学与教育学结合的启示。在这里,现象学与教育学有着不同的面向,却遵循着同一个明见性的要求——直接的直观。打开"括号"里的知识,使它们引起学生直接、原初觉察的意识状态的获得,让人类文明向学生意识敞开,是现象学教育学可以探讨的选择。现象学教育学由此展开教育发生的维度,使学校、课堂、教与学的一切回到教育本身,还原其引起教育发生的真实形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